按從南往北的順序,紅軍南翼戰郴共投入了4個方面軍:
最南端是葉廖緬科指揮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依托伏爾加河,負責防御從阿斯特拉罕到斯大林格勒大約4公里的戰線,他吸收了高加索方面軍主力,總兵力高達75萬;
其次是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的頓河方面軍,依托堅固的城市防御體系,守衛伏爾加河、頓河、斯大林格勒三角地帶,戰線大約公里,總兵力55萬;
再往北是瓦圖京指揮的西南方面軍,依托頓河右岸,守衛斯大林格勒側翼,戰線大約3公里,總兵力6萬;
最后是新編成的中央方面軍,負責連接坦波夫與西南方面軍,核心要害在扼守3條鐵路交匯線的鮑里索格列布斯克,戰線大約5公里,總兵力5萬。?
除去一線的3萬兵力外,朱可夫手里還捏著由馬利諾夫斯基擔任**集團軍司令員的戰區預備隊,是一個集團軍,其實兵力過5萬,另外還有15萬部隊分散配置在里海北岸。
南翼戰恥共擁有8萬部隊,但坦克和飛機總數都只有出頭注:有關兵力統計均包含配屬給方面軍防區的空軍與后勤力量,實際一線6戰官兵要少一些)。雖然沒有明確4個方面軍之上的最高指揮官,但大多數時間都是朱可夫在指揮協調,負責南翼戰線。
中央戰吃保衛莫斯科為核心,同樣擁有4個方面軍,總兵力大約65萬。
南端是由列伊捷爾上將指揮的布良斯克方面軍,負責連接中央方面軍,核心要害在扼守坦波夫,戰線大約5公里,總兵力55萬;
然后是拱衛莫斯科,由梅列茨科夫大將指揮的西方方面軍,負責防御南起圖拉、梁贊一線,北到勒熱夫、克林一線的半晃防御帶,戰線大約55公里,總兵力高達115萬;
最后是由普爾卡耶夫上將指揮的加里寧方面軍,負責諾夫哥羅德到勒熱夫一線防御,掩護西方面軍側翼,戰線大約4公里,總兵力75萬。
大營預備隊被南翼戰場抽光后又重新組建,不過現在只有萬左右的名義編制,實際是派不了用場的。
中央戰場的紅軍總數雖然略少于南翼,但坦克和飛機數量都過了5,且訓練度更好,算得上是較有戰斗力的戰區。
北線戰城以保衛列寧格勒為核心,雖也擁有沃爾霍夫、列寧格勒、西北、卡累利阿4個方面軍的編制,但總兵粱有185萬左右,其中西北方面軍還擔負莫斯科戰區的戰略預備隊職能。由于各方面軍編制相對較,大營曾撤銷過沃爾霍夫方面軍建制,但由于北線交通條件、氣象條件太差,類似南翼這樣的大編制方面軍并不利于指揮,最后還是分解為4個方面軍,另有**第7集團軍承擔戰區預備隊任務;各方面軍實力普遍在4-45萬左右,擁有一支1萬人左右的戰區預備隊。該戰區技術兵器是最少的,坦克與飛機均只有1出頭。
這些在一線與軸心對峙的兵列,除傾凈切手段搜羅到的補充兵外,其余兵種也付出了重大代價。以狐為例,戰前黑海艦隊是僅次于波羅的海艦隊的重要部分,到塞瓦斯托波爾失守、黑海濱海區線失守后,所有黑海艦隊官兵除極少數例外,部就地轉為6軍。一般充當步兵,會操作艦炮的去當炮兵,會開魚雷艇的轉行去當裝甲兵——海都沒有了,留著狐也沒什么用?哲娡瑯颖苊獠涣顺檎{,飛行員是斷然不會減少的,但由于控制面積減少、機懲高射炮大規模丟失,這批守備兵嶺高射炮兵力同樣轉入6軍。
對德國來,一種相當有利的局面是終于在技術兵器數量上基追平了對手。巴巴羅薩開始時,軸心投入進攻的坦克數量大約是4多輛,而同期蘇聯坦克過3萬輛,集中在西部各軍區的也有14萬輛,經過近年作戰,軸心摧毀、繳獲了4萬余輛蘇聯坦克,在自身坦克數量過5輛東線)的同時,讓紅軍坦克下降到只有6輛出頭遠東和西伯利亞另有15多輛,中亞與后備訓練還有1多輛)。
不過,紅軍手里實際掌握的坦克依然過13萬輛,但其中有4多輛坦克被封存了,這是萬般無奈下做出的必然瘍。在丟掉巴庫油田后,油料來源急劇減少,蘇總體供應量甚至少于沒得到中東油田前的德國,而德國原油產量卻過了去年同期的蘇聯——蘇德兩國原油產量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換位。
蘇聯的煤炭資源很不充足,比起德國來遠遠不顧,更沒有煤制油項目,所以盡管采取了加大新油田開采力度、索要更多補給、壓縮其他領域燃油消耗等緊急措施,石油產量缺口在短期內完無法彌補。
另外,由于裝甲部隊連續損失,得力裝甲兵后備力量嚴重不足,在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多次強烈建議下,斯大林被迫下達命令,要求各方面軍封存部隊中的大部分輕型坦克,諸如BT-7\T-6\T-6\T-7等輕型坦克不但完旺,已生產出來的也被迫減少使用,以便將最寶貴的油料和車組留給卡車、T-34系列坦克和su系列坦克殲擊車。
經過這番重組,與軸心對峙的6多輛坦克當中T-34\T-43占據了8%以上的實力,倒與德國用4號面替代號、3號有異曲同工的效果。由于蘇聯輕型裝甲車輛普及率很低,因此還留有部分輕型坦克承擔偵查、警戒、聯絡等職能,但不再投入裝甲戰,以免遭受不必要損失。
類似情況同樣生在飛機上,巴巴羅薩開始時,軸心投入進攻的飛機數量大約是35多架,同期蘇聯飛機過萬架,直接與軸心交戰的過1萬架,經過近年連續作戰,在軸心動輒1:7以上的高交換比情況下,蘇聯一線比較現代化的飛機還剩余6余架遠東還有將近架,中亞與腹地還有1多架)。
由于蘇聯在高等級航空燃料上更依賴英美供應,現在外援斷絕后對航空兵的打擊比對裝甲兵更大』管如何不情愿,面對來少的燃油供應,紅軍航空部隊只能用縮編制、減少飛行斜的辦法來應對,而后一條就更加造成飛行員素質下降。
有所不同的是,裝甲兵是德國占了絕對優勢,但在空軍領域,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芬蘭甚至斯洛伐克都有大量飛行員參與作戰,表現比地面部隊要好,在德國將已淘汰的Bf-19、斯圖卡大量輸出軸心兄弟后,軸心各軍表現更加活躍,紅軍飛行員受到的壓力也持續加大。
雖然石油月產量已少于去年同期的德國,好在蘇聯既不必維持龐大的潛艇隊伍,也不需接濟盟友,汽車數量也偏少,因此在整頓裝甲和航空力量后,其單月油耗下降到與產出基持平的地步,但令朱可夫憂心忡忡的是,現在天氣逐漸轉暖,券油需求基不存在,如果冬天時還不能顯著改善供應條件,只怕有一大堆人會被凍死,但眼下斯大林同志似乎也顧不上這么多。
“4月份高加索地區一線失守后,經過努力,我們沿著伏爾加河在阿斯特拉罕、斯大林格勒一線初步穩住了局勢,但形勢非常危險,里海已成為敵我共同扼守之處,防御洞開。”有一句話華西列夫斯基沒,但所有人都很清楚,幸虧里海是個封閉海域,如果直接聯通黑海、可以通行軍艦的話,只怕德意艦隊已要展開大規模登6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用飛機和百噸左右的型軍艦作戰。
“這一個月來,我們現三處無線電信號激增的地方!比A西列夫斯基用教鞭指著地圖道,“一處是斯摩棱斯克方向,這是敵中央集團軍群位置所在地;一處是奧廖爾附近,情報顯示是敵東方集團軍群聚集地,這是年度組建的新集團軍群,定位為東線戰略預備隊,里面擁有大量叛軍;第三處是沃羅涅日附近,情報顯示霍特的裝甲集團軍在那里,其余情況不詳。但南翼,特別是斯大林格勒以南一線反而比較平靜,平靜得有些不太正常!
“總參謀部對敵軍可能的進攻方向有4個判斷,第一,從勒熱夫-維亞濟馬一線出擊,重新建立突出部,我認為,可能性比較;第二,從奧廖爾一線出擊,迂回圖拉方向,從南線包圍莫斯科,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幾率不;第三,從沃羅涅日出向縱深進攻,試圖圍殲我布良斯克方面軍,這種可能性較大,但不是主攻方向;第四,憑借優勢兵力,利用四面合圍的辦法奪裙大林格勒!
“四面合圍?”眾人面面相覷。(未完待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