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章4字,略補以前舊賬,感謝支持
隨后哈特曼又將目標對準了下一個,但開火之后他自己也愣住了,不是因為他輕松愜意地就突破了1架的大關,而是他只打了幾個點射,對面這架p51居然爆燃成一團火球從空中墜落下去。 這嘲看得他目瞪口呆?仔細一想猛然聯系到昨天夜間航空工程師和他介紹飛機性能時的話:d-41裝了最新的空戰神器g-13,威廉大,您屆時一定會深有體會。
哈特曼只知道g13和g151都是機炮,直覺認為無非前者是轉膛炮的緣故所以射度快威嚨猛,卻忽略了彈藥差異——兩者雖然都使用直徑的彈藥,但前者使用的是?x?146?的彈藥,后者卻是?x8?,威力豈可同日而語?正因為如此,原d-41是要安裝4門g-13的,但因為動機功率有限,扛不起這么重的武裝,最后上機變成了門g13+門g151的組合,即便這樣還有工程師嫌重,希望將其調整為4門g151的組合,但道尼爾先生死活不肯答應。
不僅道尼爾不肯答應,就連譚克博士也把這個配置抄了去,后面出廠的F-19a8\a9系列都是門g13+門g151的組合,采用4門g13的飛機有沒有呢?答案自然是有的,一個是換裝動機后推力大增的e-6,另一個就是空軍這次帶來驗證的8架Ta-15。
Ta-15在空軍系統中擁有一個代號,叫終極螺旋槳戰機,與歷史上不同,擁有優先權且保障供應的譚克博士這次沒有用Ju13液冷動機,而是直接采用了3匹馬力、帶有兩段三增壓器和L型中冷器的dB63液冷動機,最高度輕輕松松可達77公里斜,如果再搭配使用5+g1兩個嗑藥系統,度可提升到76公里斜,實用升限14米☆快的度、最猛的火力、最高的高度使其一誕生就成為空軍大佬的寵物,用凱塞林、耶順內克等人的評語來形容就是——“完美!”
當然,完美這句話譚克人是不敢的,因為他碰上了對手。Ta-15最初有兩個版,一是Ta-15,另一個是Ta-15h,前者主打7米以下的中低空,后者主打7米特別是9米以上的中高空,兩者最顯著的區別就是h型比型的翼展長米多,所以高空效用更好。而他的老朋友道尼爾同樣不甘心d-41只能在中低空使用,同樣偷偷摸摸開了d-41h型,試圖在高空截擊領域也分一杯羹。
雙方飛機經常湊在一起較量、研究。結果現,在中低空,特別是6米以下的中低空,雖然Ta-15的絕對度快于d-41當然也快于p51\p47等),但機動性和靈活性不如d-41,而在高空領域,費灸機開的d-41h型也不是對手——液冷動機在高空具有天然優勢,而且這已是考慮了d-41沒能得到3匹風冷動機的因素,如果光目前這臺馬力的81動機,那彼此落差更大☆后雙方達成了一致觀點,7米以下,d-41可完美取代F-19和Bf-19,7米以上,Ta-15可完美取代F-19和Bf-19g\k這是梅塞施密特公司對19系列的最后改進系列,主打高空截擊)。
這個一致觀點毫不掩飾地渲染著兩人的野心——把梅塞施密特公司從戰斗機市承徹底趕出去!d-41和Ta-15聯手就沒梅塞施密特公司在螺旋槳領域什么事,而單的Ta-183試飛成功意味著噴氣機領域在未來一年也將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到該消息后,梅塞施密特博士又氣又急,一方面該公司主打的Bf-319烈風改)目前還不成氣候,另一方面e-6的雙固有弱點已沒法調整,只能寄希望于更新一代,為此還大病了一場,不過主持319項目的堀二郎勸他不要著急,一切還未定論呢
飛行員可不管這些大公司后面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他們只管要好飛機作戰,在哈特曼開火當口,其余作戰飛機也在猛烈、持續地開火,攻擊對象有p51也有運輸機,雖然護航的p51數量足足是德軍戰斗機兩倍,但數量優勢不等于戰術優勢,特別是這次抽調而來的F-19a8都是在亞爾島上對付4轟炸機最有經驗的老手,馬沙爾把他們調過來的意為了對付層出不窮的美軍重型轟炸機,因為用Bf-19打起來總是力不從心,沒想到居然碰上比轟炸機還弱的運輸機,那基等于虎入群羊,肆意收割了。
只見一架F-19撲到-54空中霸王近距離,雖然美軍機槍手猛烈開火,但德國飛行員熟視無睹,猛烈對準對方機翼部分持續掃射,鼻彈如同暴風雨一般地揍過去,不到5秒鐘,這架飛機機翼就從翼根處被連根打斷,結局可想而知——帶飛機帶人一起撲棱撲棱掉下去9有的飛機瞄準運輸機那碩大的垂直尾翼開火。這都是打慣鳥的老手,知道美軍飛機皮厚肉糙,一般位置開幾個孔奈何不了他們,但機翼翼根、垂直尾翼卻是致命要害,只要打中絕無幸存之理,而g13的出廠更加劇了這種恐慌,只要命中8-9,一架4轟炸機或運輸機就要完蛋了。
當然,g13還不是對付運輸機最有威力的武器,最喪心柴的是F-19攜帶的R4火箭彈,4齊射時漫天飛舞的絢麗光彩讓人看得頭皮麻,所有已落地和正在空中降落的傘兵們都不敢抬眼去看,這種火箭彈只要一就能把碩大的運輸機給炸下來,如果有傘兵不幸在爆炸范圍,保管成為一具黑炭短分鐘,已有4架拼命逃竄的運輸機被德軍戰斗機輕松追上,然后又打成火球揍下來。幸虧德軍還是有紳士風度的,凡跳傘的美軍官兵,無論機組人員還是傘兵一律不殺,因為飛行員都清楚,自己難免也有跳傘的那一天,今天殺了跳傘的對手,明天不定輪到自己跳殺身上下就會布滿機槍孔。這種默契還延伸到對艦攻擊時,對艦掃射當然天經地義,但沉船后失去反抗能力的落水官兵就沒必要趕盡殺絕了。
當德軍用層出不窮的厲害武器展開攻擊時,他們的對手,美國6航的p-51B戰斗機飛行員卻只能守著4挺或6挺17機槍過日子,更悲催的是,由于彈鏈供彈角度設計問題還經常卡彈p51正在設計d型,當務之急就是要解決這個卡彈問題),這當然不是美**械設計師腦殘不懂得給飛機安裝機炮,也不是美國沒有機炮——美國國產貨有ann機炮,英國也有西斯帕諾這款出名的機炮。
美軍飛機大多數不安裝機炮其實是綜合體制問題。一方面,美軍戰斗機前期主要在太平洋戰懲零式較量,就日那些脆皮特點,用17機槍綽綽有余對付了,效果還好,因此能地認為17勃朗寧機槍天下無敵;另一方面,美軍飛行員新手居多,如果給他們安裝機炮,只怕他們一緊張按住射按鈕不放,不到半分鐘就能把彈藥部傾瀉光,如果是機槍子彈,那倒是有足夠的射和火斂蓋時間。
這套理論到1943年以后就開始不靈了,一來因為美軍來多遇到德國飛機,不那些攻擊機和轟炸機,就是在零戰基礎上展起來的Bf-19防御也比零戰強得多,更不用還有F-19這種厚肉機;二來日海航也在逐漸更換裝備,大量Bf-19\19,F-19開始引入,日飛行員也不傻,當然知道哪種飛機更容易讓人活下去。這時候美國方面手忙腳亂也想安裝機炮,結果卻傻了眼!
美**工產業中口徑達到的一律叫做炮,既然叫炮就必須走炮的流程和規范,連帶公差也是。所以美國國產的航空機炮公差和大口徑野戰炮一樣,這種誤差放155的長腳湯姆身上當然毫無問題,可在的航空機炮身上就完蛋了,做出來后能勉強拼上就很不容易,根不能射——光彈膛就能差1公差,實在沒法用。
6航軍備委員會現了該問題并責令改正,無奈軍工資家絕對不愿意放棄這塊肥肉,據理力爭,死活不愿意改變流程——那樣成會提高很多,而價格是鎖定的,改進后每生產一門都會賠。而現有體制下不管你實際能不能用,至少在檢驗上是“合格”的,能合理合法地管財政部門要戰爭經費最后結果就是美國在倉庫里堆滿了機炮儲備不合格品)卻無法裝備,數量高達5萬門——因為不是一個廠這么干,而是所有廠都這么干,否則怎么能在國防部布武器招標中用低價“合格”產品中標呢?
如果是德國這樣的獨裁國家,今天現問題,霍夫曼晚上就要把人召集起來開會下令整改,第二天就必須行動,如果再沒有成效,過兩天他就要下令槍斃人了——現在元殺人可比縣勒利索,什么將軍元帥、容克貴族、工業大亨,不聽話的一概砍了再,霍夫曼可是知道縣勒吃夠底下陽奉陰違苦頭的,他不想變成地堡里的尸體就只能逼自己大開殺戒。可民主國家就不能這么干,必須重新走流程調整招標價格并布新規范,但這樣麻煩也大,萬一有議員閑得蛋疼去翻以前那5萬門機炮舊賬并進而追責怎么辦?萬一有人提出既然是不合格品要責令追回經費怎么辦?最后在游集團努力下,整件事干脆不了了之。
最后有聰明人想了辦法,航空機炮還是急需的,國產不行干脆進口英國貨——按國內價格再加一部分運輸費用和其他成進口英國的西斯潘諾機炮。于是搞笑的事情就出現了,美國出錢進口英國來自己就很緊張的航空機炮,還千里迢迢用戰略運輸機空運回來,更笑的是,這些機炮還是用美國援助物資生產出來的,換而言之英國方面其實只代工了一下,而且這代工工藝美國完會!
然后又有人提出總是從英國進口機炮也不是辦法,要求美國國內廠商仿制,結果更好笑,西斯潘諾上來存在的問題在已被英國方面改進,美國廠商一通亂改造出了問題百出的機炮,下徹是一個——根不能用!到194年底,美國6軍航空隊已儲存了4萬彈藥,卻找不到可靠的機炮。
這種局面直到1943年都快過完還沒得到顯著改觀,甚至1944年招標的戰斗機明書中,無論6海航的戰斗機武備還是千年不變的17勃朗寧重機槍歷史上美軍機炮問題到1945年1月才有所解決)℃對這種情況,英國人實在是想兄不敢笑,一方面繼續按美國要求不緊不慢地“代工”西斯潘諾機炮,一邊忙不迭把美國人援助給自己的p51B\p47飛機上的機槍拆下來換裝西斯潘諾機炮——美國人糊涂,英國飛行員可不糊涂。
天色漸漸亮了起來,p51們掩護著所剩無幾的運輸機倉皇而逃,拂曉時分這長戰讓德軍收割了6%的運輸機,光哈特曼一個人就笑納了3架p51和5架54運輸機的戰果,最后實在苦于彈藥用罄而無法追趕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