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美軍不認為6或6/sp就能壓倒虎式,與虎式對抗的另有其他產物t9試驗車。械 US.COM更新最快
t9使用15/65倍徑坦克炮和77匹馬力發動機,總重量突破7噸,正面裝甲厚達18美國人認為德軍遲早會對虎式進行改進,留一些前瞻量是必須的,這一“前瞻”直接就從1跳到了18,不但大大超過德國已生產的虎,甚至比虎式終極改型虎王16的前裝甲厚度還要厚上。
這活脫脫就是德國版虎王。
這還不算完,除了t9,美軍還有t3安裝155火炮)、t34不是蘇聯的t-34,計劃安裝1火炮)、t95正面厚度3,安裝4條履帶)等多個型號在開發,無一不比史上花費更多心血和代價。
因為美國駐蘇聯的外交人員得到消息,在5-6月份的高加索最終決戰中,德國人投入了新的重型坦克虎,比虎式火力更勐、防御更強,蘇方寄予厚望的is-并未取得預期中的效果,至于t-43/85,一進入米射程后就擋不墜用鎢芯彈的虎。這讓美國人神情高度緊張,按照慣例,德國在拿出新改型后一定有新款接近使用,而在設計局中肯定有更大、更強悍的設計。
前一個猜想不錯,德國確實已完成了生產虎3的所有準備,就等著hl34發動機量產后開足馬力生產,但至于更大、更強悍的設計卻完沒有后面德國坦克型號新設計的只有e-45,中級大改款只有豹式。而e-45到目前為止才算剛剛有了頭緒如果hl34發動機性能穩定,則e-45首癬動機就用該款的改進版預期9-1匹馬力)。
至于霍夫曼提出的e-45上的其他要求:如復合裝甲、高性能15坦克線膛炮、先進火控測距儀、彈道計算機、夜視系統等一個個都還沒有蹤影,不過他并不著急,光虎王和豹就夠美國人忙了,現有德國坦克到195年前都穩穩占優勢朝鮮戰爭中美國人不過也就用了潘興和巴頓)。
現在紹肯就要用虎給對面的美國人一點顏色看看了。
由于4團頑強的阻擊致使這個美軍師大部逃脫讓紹肯很懊喪,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他手頭兵力不足,又要對付美國部隊,又要沖擊機場,又要幫助蒙特羅穩定局勢、掃蕩反對勢力,又要去控制各種各樣的物資基地,他就是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而美國人啥也不用做,只管撒開腳丫子逃跑就行。
在穩定局勢,再想起追擊這件事來,4團已邊打邊退,找好了一個十分有利的阻擊點,而且還能就近得到美國陸航的掩護,在得到克拉克調撥的坦克營和反坦克殲擊營后,這道臨時扼守的防線已非常堅固,這也是杜拉特政府只能勉強控制三個州的原因所在:往北有美軍的阻擊防線,往南是美洲共和國的地盤,往縱深展開又沒有足夠的兵力。
在前兩天的試探性進攻中,紹肯已讓部隊發起了沖擊,但美軍應對有方,虎式加f-19的組合尚不足于攻克這道防線,原他希望克蘭克或欣茨能用艦炮幫助他清洗一下思路和克拉克一模一樣,但還沒等艦隊動身又接到了美軍主力艦隊逼近的消息。
紹肯也曾研究過地圖,如果從山區里繞道,先不路好不好,光這個距離他就受不了足足要迂回17多公里,而且迂回還不見得一定能成功,萬一美國人在道上也有埋伏呢?哪怕沒有埋伏,美軍空襲也是件很可怕的事。
在南美打仗他明顯感受到了與東線的不一樣之處:美軍陸戰水平真的是仙平常,別不能與俄國人比,就是比英國人也差好多,最多只有意大利人的水平甚至意大利如果能拿到這么好的裝備表現也要好一點。但美國陸航還是非常有威脅的,自己這支1944型部隊仗著直接指揮f-19對地攻擊機的優勢能取得成效,美國陸航就可以用3倍甚至4倍的兵力壓過來,強行逼退在高空掩護的ta-15和d-41,讓對地攻擊的19不敢肆意妄為。
不過美軍也沒占到多少便宜,方的88高射炮和球型閃電也讓美國人吃夠了苦頭。
但天無絕人之路,國內給他送來了新援兵休整一新第58、59重裝甲營抵達了巴西,而且現在的重裝甲營明顯升級過了,主要裝備除令人望而生畏的虎坦克外,還多了兩樣重裝備。
第一種叫謝爾曼管風琴,德軍利用繳獲并削掉炮塔的謝爾曼這些炮塔部在西貝爾登陸艇上服役,每一艘西貝爾級登陸艇背后是4輛謝爾曼的冤魂)魔改出了火箭炮。工程師們曾嘗試用4號坦克地盤進行魔改,結果發現不如謝爾曼空間大、馬力足、承載力好,于是部改用謝爾曼。與希姆萊管風琴相比,謝爾曼管風琴很多重要改進。
第一個改進是采用了1口徑的火箭彈,看似比希姆萊管風琴采用的15口徑縮了,但后者長度只有1,而新采用的1火箭彈長度將近1米,細長的多,戰斗部裝藥量將近倍,最大射程超過1公里,在最大射程時發射縱向偏差4多米,橫向偏差15余米,精度要高得多;
第二個改進是攜帶量提升。謝爾曼管風琴擁有36+36的組合裝置,一次齊射可以將36管火箭彈發射出去,然后還可以利用自動裝彈裝置在5分鐘內進行再裝填,最快可以在7分鐘之內傾瀉7發火箭彈,威力比希姆萊管風琴勐得多,其實隨便想想就能知道,謝爾曼的承載力和底盤通過性豈是半履帶車能相比的?
第三個改進最為重大。謝爾曼管風琴的火箭彈發射管位置就位于原炮塔處,且安裝了液壓升降和可旋轉裝置,可自由調整落點距離和發射角度。換而言之,一般車載火箭彈都只能向車體前方進行發射,發射距離也好、發射角度也好基都是固定的,但謝爾曼管風琴卻是可調節的,完可向側方發射進行靈活應對,這就極強地增添了作戰效用。
每個重裝甲營在54輛虎坦克的基礎上配備了8輛謝爾曼管風琴。
實際上美軍也有在謝爾曼頭頂安裝火箭彈的改進稱為t34管風琴),但由于仍然不放棄炮塔和火炮,其火箭彈威力要得多也近得多,而且由于是在炮塔以上部位加裝,高度更高、目標暴露得更明顯,明顯是草臺班子湊數,而經德國魔改后的謝爾曼管風琴已是正宗履帶式火箭發射車了。
第二種重要裝備是謝爾曼球型閃電。其主要技術特征和采用4號底盤的球型閃電自行高炮幾乎一樣,區別在于使用謝爾曼底盤后攜彈量增多且速度加快。這是霍夫曼考慮到美軍空中優勢明顯而特意撥付給南美作戰部隊的,之所以用謝爾曼底盤,一來是希望與謝爾曼管風琴實現零件通用,二來是考慮與美軍作戰,萬一方零件損壞且無后備,可考慮從美軍坦克上拆解零件通用。
每個營配了6輛謝版球型閃電,必要時放平炮口可以執行反軟裝甲目標和人員目標。
有這兩個營在手后,紹肯信心大增,決心利用他們打一郴襲戰,至于戰術嘛有夜戰虎助陣,他根不怕打野戰,這種先進裝備不用純屬浪費。而且夜間作戰還有個好處,可最大限度地排除美國陸航的干擾,他實在是煩透了這些惱人的蒼蠅。
7月4日晚上11時許,沉寂已久的德軍在8輛夜戰虎引導下,使用16輛謝爾曼管風琴拉開了狂暴合擊的大幕,他們的標尺牢牢鎖定了美軍防線上的火力點和反坦克陣地。。
美軍駐守的8公里防線上,迎來了鋪天蓋地的火箭彈,發射時的火焰映紅了整段巴西東海岸,整片陣地頓時變成一片火海,在美軍后方的長腳湯姆試圖進行反擊,結果愕然發現這批火箭彈部是從1公里以外地方發射過來的,幾乎將近長腳湯姆射程的極限,即便這樣,他們依然毫不猶豫地開炮還擊。
在他們的炮彈發射過來之前,打完第一輪的謝爾曼管風琴們已開始向后倒車了,一邊倒車一邊還展開再裝填,準備啟動第二輪射擊。
這時候已突前進攻的虎坦克依靠美軍陣地上燃起火焰的指示,開始了精準的點名,一輛輛6、36在1-米的距離上被點名報銷,而美軍胡亂的還擊根沒有擊中德軍坦克幾次,即便擊中,大多數也被虎正面13的傾斜裝甲坦克。
謝爾曼管風琴們完成再裝填后,沒有留在原定位置繼續第二輪發射因為這段標尺已被長腳湯姆鎖定,很容易招來快速報復,這一次他們一路推進,一直推進到虎坦克身后,距離敵軍陣線只有3-4公里的位置時進行第二輪發射,將縱深地帶完整進行了覆蓋。
天亮時分,尼米茨郁悶地接到電報,扼守在最前沿的陸軍防線已丟失,前段時間立下大功的4團連同兩個營喪失戰斗力而被迫撤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