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評時偶然看到的,狂言覺得有必要明一下。狂言在另外一中也看到這樣的法……默,如果古箏和古琴只能演奏1,,3,5,6五個音,那我經(jīng)常聽的琴箏曲都是些什么啊。
狂言要的是,古琴和古箏的聲音其實非常豐富。
古琴是一種非常美麗的樂器。
現(xiàn)代古琴,具有七弦,弦以絲合股纏繞而成,聲音古拙質(zhì)樸,余音裊裊。而這每一根弦,都能夠**成曲。
狂言嘗見過一位師兄調(diào)琴,當(dāng)時他僅為古琴上了一根弦,便能奏出一曲。(啊,師兄阿師兄,您老彈琴時真的好有文人氣質(zhì),不要怪我花癡啊……)
奏琴時,左手按捺撫壓,是為了通過控制琴弦松緊度而調(diào)整出不同的音階,右手撥撩劃撫,則是為了發(fā)聲。
有的人以為古琴只有五個音節(jié),理由是古琴的“宮商角羽徵”的法。然而實際上,“宮商角羽徵”并非指音階,而是指最早的古琴僅具五根弦,是宇宙萬物的象征,是金木水火土,白青黑赤黃的對應(yīng)物,預(yù)示著大自然的瞬息變幻規(guī)律和乾坤天地的運(yùn)轉(zhuǎn)之理……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音,包羅萬象,囊括天地。(古琴之制作,是為包羅天地之萬象,亦有人其琴音可應(yīng)和春夏秋冬四季,其寬三尺有六,也是為了表示一年具有三百六十五天的意思。)
林海如在章中所奏為古琴。
古箏則是另一種樂器。
至于古箏只有五個音,則更為匪夷所思,因為現(xiàn)代古箏至少有十六根弦,每根弦都可以控制出兩三個音。狂言上大學(xué)時,宿舍里有一位同學(xué),每隔一晚均要取出古箏練習(xí)琴曲,音色嘹亮,音域?qū)拸V,……怎么能只有五個音?
古箏外形像古琴,卻比古琴大,弦也多。聲音華麗彰顯,嘹亮破空,且比古琴容易控制。現(xiàn)在彈古箏的人比彈古琴的人多得多。
比較古老的古箏具有十三根弦,傳入日后,便被叫做“十三弦琴”,絲弦制成。后來發(fā)展成十六弦,外面賣的一般都是金屬弦,聲音比絲弦更為明亮,不過也少了一些悠長的余音。
梅若影在章中選用的便是古箏。
——————————————————
首先要的是:
今天第一次看《斜》,狂寶寶(我覺得這樣叫比較可愛撒~)這個文很好看的,所以先撒花~
關(guān)于古琴,前陣子因為某只不良女爬文也寫到古琴,所以被她逼下海,幫她查找相關(guān)資料……
古琴最早是依鳳(人)身形而制成,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官、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并不是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音。
后來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稱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三徽分別象征十二月和一個閏月,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閏月。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種音色,分別象征天、地、人之和合。泛音如天,散音如地,按音如人。
古琴的形制命名反映出儒家的禮樂思想及中國人重視的和合性。
而也正如狂寶寶所的,因為古琴的指法很多(比如:“春鶯出谷勢”、“風(fēng)驚鶴舞勢”、“鳴鶴在陰勢”、“賓雁銜蘆勢”……等等),再加上三種音韻,使古琴可以發(fā)出很多種琴音。光以七徽為中心,向兩側(cè)依次對應(yīng)升高彈出的‘泛音’,就大約119個左右。
而那位友所的七音五線譜最早出現(xiàn)于歐州,傳入中國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是1713年的《律呂正義》續(xù)編。(1713年,也就是清朝,如果我要是沒記錯清朝年代的話哈~上學(xué)學(xué)的那點(diǎn)歷史早忘干凈了……)也就是,在清朝以前的古代沒有七音五線譜,而是以另外的方式去記錄曲譜(不要問我是什么方式,我也不知道,如果非想知道的話……等我哪天穿到古代,看過以后再告訴大家哈!!!),但不能就他沒有那個音……
畢竟四大發(fā)明是由我們中國古代的老祖宗發(fā)現(xiàn)研究的,只是我們這些后人比較懶,比較笨,比較不爭氣,所以才會讓外國人,根據(jù)火藥,制造了槍支彈藥……我怎么覺得我遠(yuǎn)了,有人能明白我這句話的意思嘛?……我想……我的大概意思就是:就是因為這樣,‘五線譜’才會讓外國人搶了先機(jī),推廣世界……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