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八路軍節度使——第十七章:延州新政5)
二月二十八的延州公田會議開得頗為艱難。 .起艱難,實際上田畝稅制度自拿上臺面開始公開論的那一日開始便注定了是一項推行極為艱難的制度,兩個月來為此事已經大大匈開了九次族長公議,每一次都是在爭論和扯皮中不了了之。在這個過程中延安縣令高紹元扮演了白臉角色,對執掌各族大權的族長們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而真正操持此事的布政主事秦固則一直以紅臉角色出現,這是考慮到了未來正式施行還需要這些世家大族族長們的配合的緣故。
這期間氏族們也在暗中活動,疏通新任延州軍政當局上上下下的關系,這些日子一來作為延州二號人物的,李彬剛剛由觀察使府升格為丞相府的老宅門檻幾乎都被這些走門路的族長們踏破了。然而對于這個在延州穩穩做了二十年文官領袖的老家伙,誰也沒法子從他的口中套出一句實在話來℃的逼得急了,李彬便推此事乃是節度府領政,自己只是預聞,沒有最終決斷權。
李文革不在,這些地方族長開始將腦筋動到了這位新任節度使的身邊親信幕僚將領的身上。在經過一輪試探之后,一些精明的家族發現對于沈宸魏遜陸勛這軍中三大巨頭,使用銀錢田地收買這樣的手段是行不通的,這些丘八們對于軍紀軍法的闔程度簡直不近人情≮是大家開始講將主要目標轉移向更低一層的營級軍官。而在文官方面,被氏族們盯上的則是明顯在李文革心中頗具分量的新幕僚韓微,這陣子許多大家族委托陳家開始向陳夙通施加壓力。
陳家雖然也是個秩規模的家族,但是其家產基業在延州州治還排不上號,數百頃田地雖然已經很不少了,但是和那些動輒擁有數千頃田地的大家族比起來便不值一提了 管如此,在此次變法當中陳家自身的利益也受到了切身的威脅。因此大器晚成新任膚施縣令的陳夙通一下子由族幟旁系別枝變成了宿耆們倚靠巴結的對象,原先在族長面前連坐席都沒幽陳夙通如今隱然變成了族眾一人,便是他那個一直被人嘲笑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女兒,也變成了最受敬重的族中女眷——陳素的未婚夫婿韓微可是眼見便要在李文革幕中大用的紅人,且不其自家老父乃是朝中一等一的軍方重將,韓微自己便是個足以左右李大將軍決策定計的大人物,這樣的人,誰敢怠慢。
然而這種拐彎那的疏通在陳家內部遭到了陳素陳哲姐弟的一致抵制,陳哲是基于切身利益不相干,如今他壟斷著延州絕大部分的外貿進出口市場,糧食生意做得整個關中無人能及,此次土地改革不但不會損害他的利益,相反卻能夠增加出口份額,因此他堅決反對替這些食古不化的老地主們出頭話;而陳素則看得更深一層,一方面陳家姑娘不愿意自己還沒過門便將韓微嵌到糾紛當中來陳素以為,李文革不是個輕易會被別人服改變大政方針的人),另一方面,這位才女更加不愿意陳家被延州城各大家族強行捆綁上戰車成為帶頭抵制節度新政的中堅。
陳素一針見血地對父親指出,其實此事的困擾并不在于外人,而在于如何確甭家自身的根利益,在這沉改中,陳家這樣的中型地主世族實際上并不是新政的主要打擊對象,只要應對得當,陳家完可以將此次革新變法給家族產業帶來的損失控制在最卸圍之內÷夙通雖然向來看不上兒子的倒買倒賣,但是對女兒的學識見解卻始終很是信服,因此按照陳素的定計,陳夙通和陳家的族長家老們秘密召開了幾次內部會議,終于確定了一個可以稱得上驚世駭俗的分家方案。
陳家目前活著的三倍人共計四十一個陳姓族人,經過族中公議的分家程序,每人每戶都獲得了十頃地的土地資產,這樣陳家的近五百頃土地便分配到了族中子弟個人名下,多余出來的土地則干脆轉讓給了一些在族中功勛著勞績非常的老家人執事,這樣一來,陳家族人每家每戶手幟土地都不超過十頃,既迎合了即將出臺的新政法令,又不至于像豐林秦家那樣出售祖產。
陳家的大分家立刻便在延州城中形成了一陣風暴,誰也沒有料到陳家會如此解決這個麻煩,但是誰都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十分高明的策略,既保了家族利益,又不得罪官府。
秦固對此實際上十分惱火,他認為陳夙通此舉實際上是在鉆政策的空子,是鬼蜮伎倆,因此李文革一回來他便將此事向李文革作了匯報,并且明確提出要免掉陳夙通的縣令職位以做懲戒。
對此李文革當即反問:“陳某在任不稱職么?”
秦固曳回答:“尚可——”
李文革又問:“其人收受賄賂為政貪瀆么?”
秦固再次曳回答:“不曾——”
“但其如此褻瀆新政,竟以鬼蜮伎倆尋隙避法,這是人之行}子恥于與之為伍!”
李文革嘆息了一聲,秦固這人正派則正派,但是幽時候觀念實在過于陳舊,他緩緩道:“能清廉為政,能使庶民得安,職守無虧,這便是陳夙通的大節操守↓授官吏,大節第一,至于人家家里的事情,既不違法度,外人無由得問!”
秦固惱道:“如此戲弄新政法度,新政威信何存?”
李文革笑道:“這不是戲弄,新稅法身便留有空間余地,總不能將大家氏族一棍子都置于死地,血淋淋上位,新法便是再好,也難免有苛政之議。我倒是覺得,若是各大家族都學陳家,此次變法便要輕松許多了”
秦固皺起眉頭道:“得容易,高姚韓王四大家族,誰家的土地數不在兩千頃以上?族中又哪里來的兩百個同姓族人?”
李文革笑了:“正是如此,所以新稅法并非不留絲毫余地,世族想要斃土地,只要不超過一定限額,便不違法度。我們變法新政,在立法之初便要注意立法的度,將一個階層連根鏟除的法即便再合時宜也是惡法。依著陳家這辦法,延州的士族當中,那些田產在五百頃以下的家族此番都將避免于新法動蕩,真正堪憂的,實際上不過是有數的那四家罷了”
秦固皺眉道:“那此番購得的公田數目,豈不是要大為減少了么?”
李文革一面笑一面道:“今年購得的公田能夠有八千頃,我便知足了,畢竟如今各縣流民加在一起也還不足五萬人,這些人最終能夠留在延州務農的至多也便是三四萬,公田多了無人耕種,這筆買賣官府便要虧了。延州要行新政,乃是掃除百年積弊的大動作,稍有不慎便要禍國害民,子堅,做大事要耐得自子,飯要一口一口吃。雖我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然則能夠不動刀還是不動刀的好”
“再即便是八千頃地,按照一畝地四緡半的最低價格計算,府庫今年最少要拿出三十六萬緡錢來,且不這個價格士族們未必肯接受,便是接受了,府庫拿得出這么多錢來么?”李文革目光幽深地問道。
秦固抱怨道:“府庫的情狀你還不知道么,若沒有高侍中攢下那點家底,依你這大手大腳的性子,去年便要鬧饑荒了』要三十六萬貫,便是三分之一,也是拿不出來的。只能按年份分期償付,只要這幾年不鬧旱災蝗災,四五年間,便可還清!”
李文革搖了曳:“明年有明年的事情,八千頃地今年夠用,明年便未必夠用了,總不能年年拉饑荒,更何況公田制已經在挖氏族的心頭肉,付款上再拖延,他們的怨言便發多了!
罷,他笑了笑:“錢的事情,你不必操心,我來想辦法,開春了,是該出去搶一把的時候了,延州養著三千多兵,空耗糧餉我們可耗不起”
“搶一把?”秦固一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出兵總是花錢的事情,再去年銀州之戰,平夏數年積蓄都已經被你掏了來,去東今春,幾部族間紛爭不斷,統萬城時時有餓死人的消息傳來,你即便是再出兵去搶,只怕也搶不來多少了”
李文革點點頭:“黨項那邊是搶不來了,我也沒打算再去那邊搶!”
見秦固瞪大眼睛,他一笑:“此事便不用你操心了,我自有主意!”
秦固正色道:“懷仁,兵者兇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平夏部兇殘蠻橫,出兵乃是迫不得已,關中諸藩雖然良莠不齊,畢竟是朝廷敕封,如今我們畢竟奉著汴京為正朔,凡事當有所為有所不為,擅動刀兵,最終受害的還是百姓,這一條你要想仔細了”
李文革哈哈大笑:“子堅放心吧,是去搶一把,其實也為了消弭兵禍解救百姓,這也不是我自家要動兵,是有汴梁天子詔命的。”
秦固心下稍安,緩緩道:“會議時辰快到了,我們該出去了”
今日的會議乃是自修改稅制的提議出現以來第一次有延州節度使參與的會議,因此幾大家族的族長們都穿上了正裝,有蔭官或者世襲爵位的還穿起了官服。而延州布政曹下屬的五科主簿典史數到齊,延安縣令高紹元、膚施縣令陳夙通依舊列席。
等人都到得差不多了,李文革和秦固這才緩步從后堂走入廳內,見二人入內,眾人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秦固拱了拱手,道:“諸公,今日會議,乃是八路軍節帥李懷仁大將軍親自主持,為的便是能夠將公田制和畝斷一的稅賦制度確立下來,此事固與諸公議了兩月有余,今日也該有個結果了!”
眾人面面相覷,一面向李文革行禮一面神色各異地坐了下來。
李文革也不客氣:“諸位都知道咱老李是個大老粗,此番進京,連皇帝老兒都咱老李粗,看來老李是真粗了!不過諸位放心,老李雖然粗,那是在軍隊里,兵營里不認父子兄弟,軍法大如天,誰他娘的干犯律條咱便砍誰。如今當了節帥,咱老李也是知禮數的人,諸位放心,只要你們不叫咱為難,咱也絕不會仗勢欺人叫你們為難”
眾人一陣陣膽寒,這個兵痞回來了,恐怕這一關是萬萬躲不過去了
司農主簿張鼐遲疑了一下,緩緩站起身道:“諸位,按照朝廷規制,這份廢棟改畝稅的法令只要李大將軍簽名用印,便可公告十縣開始施行了。之前李大將軍進京面圣,因而拖至今日。今日會議畢,李大將軍便要簽發這份法令,隨之四五六三月司農科便要開始丈量州縣土地數目,為此八路軍廂兵鐵工營專門為司農科鍛造了十根長度相仿的鐵條,謂之‘公尺’,自四月份起,延州通用的各種尺寸一律廢止、以公尺為準,十公尺為一公丈,一百公尺方為一公畝,一百公畝為一公頃,以此標準,三個月內司農科將對州城兩縣的土地開始重新丈量造冊,自今年起,州縣的人頭稅一律免繳,按照每家每戶所擁有田產數繳稅,每公畝地四十斤帶殼谷物。諸位族長若是在今日會議上還沒有個法,那自今年九月開始,便要按照自家的田畝數來繳納賦稅了”
眾人面面相覷,正在遲疑間,李文革拍拍巴掌道:“哪個是管收稅的?”
賦稅主簿趙良臣急忙起身出晾:“回稟大將軍,卑職便是賦稅主簿!”
李文革點了點頭,道:“之前州府直轄的稅吏都有多少人?”
“回稟大將軍,共計五十四人,還有鄉間里正協助,城中各族的農莊都是各族自己收取,而后入庫”趙良臣訕笑著道。
李文革哈哈大笑:“今年輕松了,到了收稅的時候,只管拉上大車,按照司農科給的賬簿子挨家挨戶上門去收,只怕十個人便也夠了”
趙良臣一陣苦笑,節帥不懂經濟之道,棟改畝稅,自己的麻煩是多了而不是少了,正自郁悶之間,卻聽李文革又道:“不要怕有人敢抗稅,到九月份,讓按察曹治安科出簽子,老子派兵給你帶著收稅去”
趙良臣又是一陣苦笑,這時坐在張鼐身后的一個綠袍官員站起身來,沖著李文革一揖道:“大將軍,稅賦乃是國政,以軍伍為之并不妥當。天下庶民萬千,總不成一到稅賦季節朝廷便要調集重兵下鄉收稅不成?下官愚見,繳納稅賦乃是生民分,還是要靠自覺自愿。百姓真不愿繳稅,大將軍便是派兵上門,難道他們不能出門逃難么?收稅用強,不是常法”
李文革和秦固都是一怔,李文革今天要扮老粗來嚇燴些士族,這是和秦固好了的,他唱白臉,分量可比高紹元重多了,畢竟誰都知道他手里握著兵權。
沒想到士族們還沒話,自己人里倒是出了一個叛變的,此人李文革并不認識,看秦固時,秦固無奈地一笑:“這是崔褒,字去非,現任司農科典史。”
司農科典史,也就是個副科級干部,李文革點了點頭,按理他一句話便可斥退此人,畢竟地位相差懸殊,不過崔褒得確實是正理,這倒讓李文革猶豫起來。
就在他猶豫的時候,崔褒已然將臉轉向了族長們:“諸位族長參與此時非只一日了。按道理官府變法無須知會各位,而今大將軍也好,秦主事也罷,將各位請來連番商議,這是何意?無非是替諸位著想,畝斷一之后,諸位每年連賦稅都繳不齊,一族老幼都要餓肚子,大將軍和秦大人體念上天恩德,愿意收購諸位手幟田地,這是在為諸位著想,在救諸公出火坑。如今主公不念兩位大人的一片苦心,一意推諉阻撓法令實施,實在是不智之至。如今城外數萬流民,都要依靠官府周濟方能度日,而府庫日見干涸♀個時候不要大將軍派兵,便是將城幟守軍撤去,放流民進城,諸位的萬貫家財或許少不了多少,性命卻堪虞了”
他一口氣下來,到此處頓了頓,道:“諸位要想清楚,這畝稅合一的法令,諸公贊成要實施,諸公不贊成同樣要實施』愿意賣田地,諸位便等著秋天按照畝數交納賦稅吧”
李文革話這幫地主不敢應聲,對這個從八品典史卻沒有那么客氣了,高允文第一個站起來反駁道:“你得好輕巧,多少年的祖產,便這么賣掉了,祖宗面前,我等如何交代?”
崔褒微微一笑:“朱梁以來,中原大亂,山東亦是兵禍連結,下官的父親帶著下官自關東一路逃來關中落腳,家中祖宗產業,大多拋棄,下官倒是未曾有愧對祖宗之感,諸位何以如此拘泥?”
高允文冷笑道:“我高家在延州三世基業,豈是你這無根無憑的外來杏可比?你家祖產,傳了才有幾代?”
崔褒面色一寒,凜然道:“下官家中產業,傳自戰國之齊,自秦而下,我家世代公卿,顯赫至今,已有千年了”
高允文一怔,坐在他身側的韓家族長韓弘師鄙夷地看了他一眼,概花白的胡子道:“去非在高侍中幕府任掌書記五年了,他是山東清河崔氏遺脈,老七郎不知道么?”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