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平心里其實明白,柴樹帆和程云、陳景華等人的擔憂,并非多余。
如果他知道這次遠洋船隊深入南太平洋進行科考觀測,他肯定會第一個要求隨718工程船隊出航,哪怕是中央嚴令他不得隨行他也會當成耳邊風。
718工程,又稱之為“遠洋靶場綜合測量船計劃”,是1967年7月18日確定下來的一項關于組建支遠洋觀測,綜合保障編隊的造船工程。包括實施海上靶場調查選址,建造“遠望”號遠洋靶場綜合測量船,“向陽紅”1號遠洋調查船,“大江”級遠洋打撈救生船,“福清”級大型油水補給艦,遠洋拖船,51級驅逐艦等尖端項目。
參與這項工程的部委有35個,6?杖姾蛧鴰装偌铱蒲性核臄凳f科研工作者和技術工人。
1968年6月,太祖正式批準啟動718工程,太祖的批示不是一般的圈閱,而是“同意,要抓緊辦”。
美國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射攜帶核彈頭的導彈,前后花了1年時間。當時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聲稱華夏至少得十年才能掌握導彈核武器。哪知道,從1964年1月16日華夏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開始,到1966年1月7日原子彈和導彈結合試驗成功,華夏僅僅用了年零11天,這讓麥克納馬拉這位美國第八任國防部部長非常的沒面子。
197年,我國的潛射導彈技術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常規彈道導彈潛艇可以在海上向遠洋射導彈。這個導彈實驗對華夏的國防建設太重要了。測量監控船必不可少,同時還要有艦艇警戒、護航,還要航行補給。
從1969年之后,我國所有造船企業都歸海軍統一管理。為此海軍專門成立了一個造船領導組,負責協調造船廠與海軍之間的各項事宜。剛剛復出的海軍副參謀長劉華卿任造船辦主任,國防部第七研究院副院長。兼9工程(核潛艇)領導組辦公室主任陳右明任副主任。
當時,劉華卿和陳右明頂著巨大的風險和阻力,商量著要利用718工程將海軍的軍輔船搞上去。遠洋補給船、遠洋救援拖船、打撈救生船等船型都可以借這個機會上馬。
這些船。如果不列入718工程里面,就不能成為重點工程,也就拿不到專項經費,海軍望眼欲穿的遠洋艦船就遙遙無期。另外。還可以借助718工程,將我國的造船工業也推上去,重點是江南造船廠、滬東造船廠和大聯造船廠等幾家大廠。
在周總理。葉帥等中央領導的支持下,718工程迎著十年動亂期間的各種歪風,一步三搖地開始了它艱難的進程。
718工程確定的遠洋測量船隊為兩個編隊,共五型1艘。包括“遠望”號測量船兩艘,海洋調查船一艘,大型打撈船三艘,油水補給船三艘。遠洋救援拖船三艘。
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718工程根沒法從國外買船、買技術,所有的一切,都靠我國的科研工作者相互協作,攻關。自力更生。
以“遠望”號測量船為例,雖然當時船舶專家許學彥完成過我國第一艘遠洋貨船“東風”號的設計任務,但那只不過是一艘散裝貨輪,船肚子里空蕩蕩的。而遠洋測量船號稱“海上科學城”,大量高精尖的監控、通信、氣象設備都要裝上船。這相當于將一個衛星射基地幾十平方公里范圍內布置的測控設備,部搬進一艘不足4平方米的船里,其難度不亞于將一幢大別墅里的家具部塞進一輛轎車。絕對是在“螺絲殼里做道場”!
不僅如此,還得考慮儀器間的電磁兼容問題,還得解決6用設備的“暈船”問題,其設計之難,技術含量之高,難于上青天。
一型遠洋海洋測量船,可不僅僅是一艘船。設計、制造過程極為復雜。
遠程導彈在空間運動中的跟蹤測量對測量船有很高的要求。因為在浩瀚洶涌的海洋上,測量船要在最有效的十幾分鐘內鎖定并跟著以第一或第二宇宙度飛行的目標絕非易事。船舶稍有搖擺,跟著的目標就會稍縱即逝。這對船只的穩定性提出了乎尋常的要求。
另外,雷達測距的時候,距離測算要以雷達天線的基準平臺為原點,原點不平,角度就不準,角度不準,距離就不準,距離不準,定位就不準,定位不準,制導就不準,制導不準,導彈就沒法打準……這就像是一串多米諾骨牌,不平的后果是毀滅性的!
找平,在6地上好辦。但船在海上海風吹著,海浪拍打著,是不;斡浦囊粋平臺,這就相當難辦了。而且還晃悠得沒有規律。這是最要命的!(有規律的誤差,可以視為系統誤差,是可以修正的)
另外,一艘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時,船體會產生縱向微的撓曲變形。這同樣會給測量造成很大的誤差。為此,一方面要從船體結構設計和布局上采取特殊措施,在不增加船體鋼材重量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增大船體的剛度,以減船體在波浪中的變形量。另一方面要在船上設置光學撓曲變形測量裝置,將不可避免的剩余變形量測出加以修正,輸入中心計算機,使精密測量設備處的船體變形量控制在使用要求之內。
舉一個例子,“遠望”號就像是一把漂浮在水面上的量天尺,它要量上萬公里,最后準確定位到一個點上,不能出一星半點的差錯。木工做家具,誤差幾個毫米沒什么事,但射導彈和衛星是絕對不行的!笆е晾澹囈郧Ю铩,偏上幾毫米,打出去就不知道落在誰家的后花園里了。
當今世界上能造出如此精準“尺子”的國家屈指可數。而現在,華夏已經擁有三艘“遠望”級測量船!
遠望號的成功航,標志著華夏正式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可以**建造專業化、遠洋化、綜合化電子船的國家之一。
在未來,它的每一次出海,都將與華夏的航天事業和國防事業的進步緊密聯系在一起。它只要出現在某個海域,就明華夏的某個新工程進入實驗階段,明華夏要在某個領域取得了重大的技術突破。
遠洋測量船隊從論證到成功,奮戰了十三個春秋,1979年年底,以“遠望號”主測量船為核心的遠洋測量船隊勝利竣工。
“遠望號”是華夏自行研制成功的第一代綜合性海上活動跟蹤測量站,其續航能力大,抗風及耐波性能強,船上使用的電力相當于一個三十萬人口城市的日常生活用電。
船上裝有多手段、多絡、遠距離、天候的通信系統和測量系統。匯集了我國科學技術的諸多成就,也代表了華夏世紀7年代船舶和電子工業的最高水平。
718工程各型船舶的復雜程度乎常人有想像,從建造船體的特種艦船鋼材,到船的儀器設備,凝聚了冶金、機械、電子、化工、輕工、航空等各個領域的最新產品。浩繁的協作配套項目近萬項!幾乎將這個時代華夏的造船技術和電子技術揮到了極致!
正是因為有了當初劉華卿和陳右明等人的堅持和斗爭,才有了718工程船隊的勝利建成,才有了如今華夏第一艘輕型航母的誕生,才有了滬東長興島和大聯兩大船舶制造基地的火紅局面。
“遠望號”遠洋測量船隊和巨浪一型潛射彈道導彈同時實驗成功,這么具有歷史意義的盛況,楊衛平竟然因為休假而沒趕上,這又如何不讓他感到懊腦和懊悔。
偏生柴樹帆給出的理由,還由不得楊衛平有什么怪話怨言。
柴樹帆跟楊衛平共事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對這個年輕的楊主任的脾氣性格還是多少有些了解。知道有些事如果不當面透的話,楊主任沒準今后得對他們這些個老頭子心生隔核,誤會他們事事都瞞著他搞,從而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楊主任,你可能還不知道。這次遠洋測量船隊正式出航之前,為了尋找最佳的海洋靶場,‘向陽紅’一號到十六號綜合科學調查船隊,曾經在四年的時間里,五次秘密南下太平洋,每一次都碰到了不同的風險!辈駱浞浑p老眼里漸漸涌顯緬懷之情,嘆然道:
“前后犧牲了三十多名同志。這些風險,既有天災,也有**。就拿這次遠洋船隊出航之前那次考察探路來,‘向陽紅’十號就碰上了突如其來的十二級臺風,造成了六名同志失蹤。海上不同于6地!躲都沒地方躲,逃也沒地方逃。別你想參加這次的遠航,我和景華同志同樣想參加,但中央都沒批準。連我們這些老頭子都沒批準,你覺得中央能同意你去冒險?”
楊衛平默然無語地摸出香煙,點燃一根,緩緩地接連抽了好幾口,才臉色同樣有些沉重地點頭道:“成功的道路,從來都不會是一帆風順。柴老,這次遠航,期間是不是也出了什么問題?”
柴樹帆點頭道:“彈頭差點被人搶走!”(未完待續。)
!q-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