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之見:俺是地方上的文史專家哦……
兗州曲阜縣文宣廟門內并殿西南,各有伯葉松身之樹,各高五六丈,枯槁已久。相傳夫子手植。永嘉三年,其樹枯死。至仁壽元年,門內之樹忽生枝葉,乾封二年復枯。俗稱千年木,療心痛。人多竊割削之,樹身漸細。去地丈余,皆以泥累泥封,猶不免焉。亦有取為笏者也而甚光澤。肅宗時,二樹猶在。廣德初,御史大夫李季卿河南宣慰,過曲阜,謁文宣王廟,因遍尋魯中舊跡?h使一老人導引,每至一所,老人輒指云,此是顏子陋巷,此是魯靈光殿階,此是泮宮。季卿聞之皆沈吟嗟賞翁真魯人也。一孔之見:俺是地方上的文史專家哦……”次至池水,復指之:“此是釣魚池!奔厩鋯栐唬骸昂稳酸烎~?”老人對曰:“魯人靈光此釣魚!奔厩湓唬骸棒斎藬∫。”又于路側見古碑,季卿問是誰碑,諸君并不能對。有一尉遽走至碑下,仰讀其題云“李君德政碑”,走還白云:“李君德政碑。”季卿笑曰:“此與魯人靈光何異?”
----------我是信達雅的分割線------------
在文宣廟里,有據說是夫子手植的樹,永嘉三年,這樹枯死了,仁壽元年,這樹自生枝葉,到乾封二年,樹又枯了。民間管它叫千年木,都說它能治心痛,經常有人來割挖樹身,時間長了,樹就越來越細。用泥把樹身給糊起來,一直到一丈多高的地方,還是有人會割。也有人取木作笏紫,有光。肅宗年間,這兩顆樹還在。
代宗年間,李季卿路過曲阜,動了訪古之心,縣里面派出一個老人給他作向導,走到這里,老人說,這是顏回住的地方喲,走到那里,老人說,這是一孔之見:俺是地方上的文史專家哦……當年魯靈光殿的舊址喲,李一一吊玩,并高興的說:“到底是本地人啊!
后來,到了一口池子邊,老人說,這是釣魚池。李問,那是誰在這里釣魚啊?
老人:“……是俺們山東銀,揍剛才那個叫靈光的,揍他在這里釣得!”
李:“……#%^##!”于是苦笑著說“本地人也就這樣啦!”
后來他們又看見路邊有古碑,李又問,這是誰的碑?有個小官快走過去,看得上面寫得是“李君德政碑”,就回來說:“是個姓李的碑,叫李德政!”
李:……,這也是“魯人靈光”啊!
----------我是愛讀書的分割線------------
永嘉,這名詞應該沒人不知道了……仁壽,是楊堅的年號,乾封,是李治的年號。
靈光,不是指某個叫靈光的人,是指靈光殿……修殿人是漢景帝的兒子劉余,封魯恭王,他在位期間修了這座殿,號稱“千門相似、萬戶如一”,應該是個很大的東東。
放個地圖炮,今天很多地方上的所謂文史專家,也不過是此流人物啊……喵的一點能耐除了用在“考證搭臺,旅游唱戲點學問風骨也都欠奉啊……G!!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