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太平記 作品相關 端午來歷考

作者/孔璋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提到端午節的來歷,首先想到的,當然是屈原,“於是懷石遂自汨羅以死”,而銘此千古精魂。

    但,這也不過是最為人熟知的一種法而已,如果認真緝考的話,至少還有兩種影響力比較大的地方性傳。

    一是伍子胥,當年,他瀕死苦諫,卻只是進一步將那剛愎自用的夫差大王激怒,竟連“入土為安”的機會也不與他,棄尸于江,那一天正是五月五日,而之后,吳地百姓感其遺德,常于此日祭祀懷念,而有斯節。

    一是曹娥,這位生存于東漢年間的紹興地方,名列“后二十四孝”的女子,父親落到江里淹死了,不見尸體,當時的曹娥僅十四歲,沿江號哭十余天,終于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與父尸俱出,就此傳為神話,還驚動了當時尚未成名的大文人邯鄲淳(就是寫《笑林》的那位),作了一篇誄辭頌揚,之后事跡相傳,也成為地方上的名人,而當地上也就開始在每年的五月五日進行祭祀,漸漸成禮。

    另外,也還有起于介子推或者勾踐的法,但實在已衰微到了連傳都翻揀不出來的地步,也就不在這里贅述了。

    三種法目前都還有在流傳,時而還會有些無聊文人跳出來交戰一番,多數也只是想為自己的家鄉爭取“端午起源”這一光榮以及相關的經濟利益而已,當然,這種事情,就是信者桓信,誰也不可能服誰的。

    但是…實話,這三種法,實在都不大站得住腳的,特別是第三種法,根就是在肆無忌憚的篡改原始史料…當然,這一條后面再。

    三起傳中,唯一的共同點,也是最有意思的一個地方,就是時間,傳中,三人皆是在五月五日赴江而亡,之后,地方上的人便在這個日子設禮祭祀…但,也未免太巧了罷?

    認真翻一下最早的記錄好了,太史公都告訴我們了些什么呢?

    三閭大夫,沒有日期,可供參考的只有一句“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保@頂多能夠證明他的死期是在四月或再后面,明不了更多。

    至于伍子胥,就更加簡單,“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而從兩漢期間的各種史記集解里,我們更是只能看到地點和祭祀方式的考證,完沒有關于日期的記錄。

    至于曹娥,倒是的比較清楚:據后漢書列女傳“孝女曹娥者,會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為巫祝。漢安二年五月五日,于縣江溯濤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號哭,晝夜不絕聲,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縣長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為立碑焉!

    這就是,五月五日是曹娥父親的忌日,曹娥跳江應該是在五月二十二日,所以,至少在當時,絕不可能在五月五紀念她。(順便一句,我零四年路過紹興,還專門查過當地關于曹娥的紀念文字,果然是“曹娥,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孝女,于五月五日投江,端午節的習俗就是因此而起…”實話,當時的感覺真是無力。)

    那么,是誰考定了這個日子呢?在現在還能找到的古籍里面繼續翻揀好了,西漢、東漢,魏晉…沒有,都沒有,直到了南朝,我們才會發現一叫做《荊楚歲時記》的書,在五月條下,有著這樣的記述。

    “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并命舟楫戈以拯之。舸舟取其輕利謂之飛鳧,一自以為水軍,一自以為水馬。州將及士人悉臨水而觀之。邯鄲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褂謻|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地傳》云起于王勾踐,不可詳矣。”

    (順便一下,所謂曹娥碑,就是當年蔡邕寫“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最后間接害死楊修的那塊碑,不過,這塊碑早在東漢年間就找不到了,雖然后來有很多據什么書圣親寫、蔡卞大字之類的版,但其后面,卻居然還堂而皇之的帶著什么“三百年后,碑冢當墮江中;當墮不墮,逢王匡之”的“蔡邕預言”,這個,再考慮到咱們中國文人亂造古籍以為已用的悠久歷史…這一條,我一直都是“僅供參考,不予采信”。)

    看到歲時記的記錄,還是讓人很高興的,一段文字里就把三大傳都坐實了,真是高效,可再仔細看一看,卻又有點不對。

    “俗為屈原投泊羅日”,一個“俗”字,用得皮里陽秋,也證明了作者自己也沒什么底氣落實這一點,僅僅是將這件“每個人都這么”的事情記錄下來而已。

    至于“迎伍君逆濤而上”…嗯,再對照一下范曄的文字“漢安二年五月五日,于縣江溯濤婆娑迎神”,很明顯只是一次宗教活動,要硬這個神就是伍子胥吧,第一找不到過硬的證據,第二伍子胥對地似乎也根談不上有什么“遺愛”,感情上大概他自己也不至于愿意跑去保佑勾踐的后人。所以,伍君云云,只能算是文學家的羅曼蒂克情緒發作而已,其在考證上的價值,最多只能算作東漢年間有這種傳的一個旁證。

    那么,為什么,從史書來看更可能發生在“四月”的屈原身死事件,以及似乎根沒法確定日期的伍子胥身死事件,會在數百年后,被民間輿論高度一致的鎖定在了五月五日上呢?

    …這里,請允許我扯開話頭,講講另外兩個故事。一個關于岳飛,另一個關于史可法。

    今天的安徽省池州市境內,有一個“齊山風景區”,上面,有一座翠微亭,那是晚唐杜牧為官此地時,依李白“開簾當翠微”詩意而建,但今天,大家知道這兒,卻更多是因為岳飛。

    紹興元年,岳飛北上抗金,途經齊山,為當地名流所邀,共游翠微,岳武穆當時登山遠眺,眼見長江如練,田園若畫,追念王導臨江解眾之意,深覺胡虜據北,時不我待,手援一首七絕,便是:“征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趕月明歸!

    據史所載,岳飛賦詩之后,仰盡三杯、便當即打馬下山,連夜北赴、而這首,當時便有人刻碑流傳,雖為著后來“莫須有”之事,畏罪毀去,但古來公道自在人心,岳飛精忠報國,卻慘受荼毒如此,天下豪杰無不切齒。而池州一帶百姓,更會在每年岳飛忌日前后,組織所謂“齊山廟會”,面子上是敬天地神靈,實在卻是追念岳飛,從宋人筆記來看,當時頗有些明白就里的地方官,卻沒一個敢冒這天下之大不韙,來犯眾怒。甚至,就連在任官員中也常常有人會微服于會,做些祭告文章。

    另一個。

    史可法苦守揚州,終于力竭身死,恨極了他的滿清人,當然不會設廟祭他,雖然還算是留下了“史閣部墓”,但也不會允許百姓祭他,而…自那以后,揚州民間便興起了祭祀“九紋龍史進”之風,便連娼乞樂戶也都有設,當每逢初一十五,城上下都在認真叨念“史公”的時候,相信,沒有一個漢人會真得以為這些香火是為了北宋年間的那個強盜頭子而設。

    故事講完了,但是,仍然不想立刻回到正題,再扯一下,扯一扯關于什么是五月五。

    …事實上,五月初五祭河神,作舟船之戲,辟邪求福,根就是中國上古時期百姓的固有習俗,其資格之老,遠遠超過了屈子投江的年份,更不要什么伍子胥或曹娥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漢明還沒有夢佛的時候,在五胡還沒有亂華的時候,在阿骨打、鐵木真以及努爾哈赤都還只是遙遠未來的時侯,中國有五個最重要的節日。

    正月初一,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

    正月初一,是三元之日,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四季的第一天,十二個月的第一天,直到現在,也還是很重要的日子。

    三月初三,是上巳之日,這一天,百姓都要到江河之濱,由巫覡舉行消災祛病,洗滌垢穢的儀式。而后來,特別是晉室南渡后,與那些世家子弟們相結合,漸漸演變為踏青的日子,每年此時,有條件的人都會出城,臨風吟誦,瀕水飲宴,叫作“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辈贿^,今天,這個節日已基上消逝了。

    七月初七,是乞巧之日,傳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算是少數專為女子而設的節日之一,來也瀕臨絕滅,但近年來,被商家們包裝成“中國情人節”而大力鼓吹,它似乎又有復活的兆頭。

    九月初九,今天叫重陽,是敬老的日子,但在那時,它卻與孝道絕無干系,也是一個類似三月三的日子,起源是要離家避禍,而后來的形式,通常都是舉家籍野,去飲宴游樂。

    需要特別指出的一點,上古之世,生產力極為低下,那時的百姓決沒有足夠好的興致來定節游樂,在那時,每個節日都是比生產更為重要的事情,也是因此,才會讓那些刀耕火種的先民們會放下手中的工作,懷著敬懼期待之心,來認真的過這些節日。

    五個古節,實際便是五個為我們祖先所深信的“兇日”,相信這一天需要對鬼怪神靈等不可知的存在致以供奉,相信這樣便能換來之后幾個月的平安…嚴格來,這每一個所謂“節日”,在當時,都是會讓我們的祖先從日出就擔心和辛苦到日落的折磨。

    而認真起來,五月五,便是這五個日子中最為兇厲的一天。

    在傳統的習俗中,五月直接就被稱作惡月,多禁。不能曬被子,不能蓋屋,特別是最后一條,甚至還有著專門的禁令,是在秦始統一天下后所制,歷漢魏而不改,可是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五月是兇月,五月五則是兇月里的兇日,這一天,百姓一般都應該離家赴郊,要喝雄黃酒,并在孩的臉上用酒畫出特定符號,要用艾草掛在門上,阻攘毒氣,要用五色的絲絳系在手上,以辟刀兵。而在這一天,更要祭祀江河龍神,求取那不可知的佑護。傳中,這一天出生的孩,女的會害到母親,男的會反噬父親。

    (順便一下,當年的宋高宗趙構就是五月五出生,所以從一生出來就被抱到宮外撫養,不許回宮…嗯,從最后的歷史來看,真是丟的再對也不過,而且簡直就不該再接回來。)

    總之,在這一天,任何大規模的紀念以及祭祀活動,都是理直氣壯,是任何人也無話可的。也正是這一點,導致了屈原忌日被最終鎖定在這個日子上。而同時,這又極大的提升了這個日子的存在感和意義,并使其最終能夠脫穎而出,經住了數千年的時光沖刷和無數次的文化浩劫,蜿蜒至今。

    回視過去,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的想一想,想一想當年…

    屈原,他是潔然**在那溷濁未世中的寂寞蘭蕙:忠直有能,報國無門,終于含恨辭世,更留下了在有心人看來就等同詛咒的預言。(《懷沙》里面:“進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將暮;含憂虞哀兮,限之以大故!睂嵲谑呛懿患椤#谶@種情況下,指望頃襄王或是子蘭這些人去組織對他的紀念,那實在是一件絕不可能的事情。就連“容忍”,他們也絕不會做。

    但,朝廷無情,百姓卻不能無義,懷著惻愐之心,他們開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用著那固執而迷信的心情,希望能夠為這位在他們已相信是必定成神的巨人,供奉一點點的祭物。

    但這就很危險,直面朝廷的憤怒,在那時代中就可能會使人失去一切,所以,感情與理智的長期搏奕之后,終于開始有聰明人想到了更好的辦法。

    …也就是,在后世,被同樣懷著追念之心的百姓們用在了岳鄂王和史閣部身上的辦法。

    借用了所有人都無話可的日子,祭祀之禮開始能夠公開舉行,就象“齊山廟會”和“九紋龍史進”一樣,盛大而理直氣壯的動作下面,是無奈卻又真誠的懷念之心。

    到后來,時過境遷,已不再需要這樣的偽飾,但時光澆積,卻已將這日子深深烙入人心,基上可算是“沒有文化”的百姓們,更很難真正搞清楚在最開始,那個真正的“忌日”到底是什么時候,口口相傳,他們認定那就是“正日子”,這樣子年復一年下來,到最后,在鄉野間悄悄流傳的涓滴細流,更匯成了強力的江河,倒卷回廟堂之上,開始滌洗著文士們的記憶。

    “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在我心中,這地方便有如國風,有如那些最早必定是粗野而又直爽的文字,在默默流傳了不知多久之后,終于來到史館之前,迫使著文士們將其記下、認可、和傳承,盡管出于學術上的執著,他們仍用一個“俗”字來標記出這一點的可疑,但這已沒用。事實是,五月五日,三閭忌日,這已成為幾千年來體中國人的共同記憶,成為我們一起承繼并傳承著的文化血脈,它已深深烙印在體炎黃子孫的心中,與之相比,一個“俗為”,根就是沒有任何人會在乎的記錄。

    同樣的理由,也可以用來解釋關于伍子胥的傳,類似的背景,類似的功績,類似的遭遇…所以,也就得到了類似的待遇:盡管被深深的懷念著,但也只有在每年的重五,這位曾見證吳國達到巔峰的不幸巨人才能在傳統習俗的掩護下享受一點點公開的祭品及懷念。

    至于曹娥…那只是一個偶然,但在她父親的職業,卻又是一種必然:五月五日,溯濤婆娑迎神,那來就是身為神巫之人的職責,當每年的這一天都會有無數的神巫在江河上完成各種儀式時,其中的一者落水,根就是年年都會發生的必然事件。

    所以,五月五日,那并非屈子的忌日,若要嚴格緝考著那些最古老的規則,選在這一天將他供奉,便只是一個錯誤。

    錯誤…但,又有何關系?那是美麗的錯誤,是值得我們深念的錯誤。那更是一個幸運,是五月五日這節日的幸運,那也是一個光榮,是我們中華文化不斷傳承著的光榮。

    杭州岳廟有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鼻嗌接行遥猛形淠,從此無人敢于傷伐。白鐵何辜,鑄形秦萬,自茲累世受盡涕唾。

    類似的事情,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懷周而護棠,愛屋而及烏…嚴格來,這也算是一種“雞犬升天”,但,那卻能讓人無比感動。

    回看那些最古老的節日罷:三三上巳,如今已幾乎沒人記得,七七乞巧,連陽歷二月十四五十分之一的影響也比不上,九九重陽…它也只是因為改造了自己,因為成功的和孝道掛上了鉤,才能夠仍然做為被國家承認的古老節日而延承下來。

    …到最后,反而是五月五,這惡月里的惡日,這一年中最為兇煞的幾天之一,反而成了人們最為熟悉和親切的日子,成為了有種種節日活動相伴隨的美麗日子,更將許多原與其無關的習俗也都吸納進來。

    (事實上,稍為考證一下便能發現,上古時食粽有兩個時間,一是寒食,一是夏至,與五月五根沒有關系。而且,從美食的角度來,那也絕不合拍,用雄黃酒送粽子下肚…我可以保證,那種難吃的程度,你絕不會想再嘗一次。)

    五月初五,端午節。

    有時候,因為一個人,一個名字的存在,可以為整個地方或整個空間添加上巨大的價值,端午節,實在便是這樣。來是避禍禮神的原始迷信,卻因為有幸與屈原相結合,得以千載流傳,更將影響力都擴展至海外。

    最初的日子里,是端午為屈原提供了保護,使他可以較為安靜的享受著人們的懷念與祭祀,但,在絕大多數的日子里,卻是屈原保護了端午,是他那超了時空的高尚人格與巨大影響力,使這個日子得以同他一起不朽,一代又一代的向下承傳。而如果不是這樣,也許,今天,早已沒人還記得上古時有過這樣一個節日。

    五月初五,食粽競舟…而那同時,我們更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那在兩千多年前發生過的事情,不能忘記那一份對國家的忠誠與執著,不能忘記那一份拳拳念念的執著心意…光陰百劫千轉,斯人逝去已久,但,我們卻應該永遠記住那一切,記住一個人應該和可以怎樣去忠誠,記住一個人應該和可以怎樣去奉獻,記住一個人應該和可以怎樣去執著。

    請記。呵,乃是赴國之憂,他不是為自己的權位富貴而慟,否則他隨時都可回頭,他為原則而戰,因原則而敗,最后則為原則殉身,直到最后一刻,他所關懷的,仍還是楚國的命運。

    請記住,連太史公也曾經疑惑過:“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請記住,他終于為自己找到答案:一個真正熱愛自己國家的人,他只能夠“同死生,輕去就!,再沒有其它可以選擇。

    記住…我們才能正確的面對,才能繼續的走下去,走向未來。

    …請記住,當又一個端午即將來到的時候,請記住。

    孔璋字于西元二零零七年六月十六日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ǖ馁N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碑店市| 固安县| 县级市| 曲麻莱县| 夹江县| 威海市| 扎鲁特旗| 苍溪县| 阿拉善盟| 靖西县| 吴桥县| 和林格尔县| 胶州市| 舞阳县| 六枝特区| 体育| 三都| 鄂托克旗| 棋牌| 拉孜县| 扎囊县| 公安县| 三明市| 广灵县| 清镇市| 仙桃市| 云阳县| 汝阳县| 阿克苏市| 荃湾区| 日土县| 高密市| 专栏| 会昌县| 邯郸县| 即墨市| 区。| 瑞金市| 台南市| 安仁县| 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