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晚唐新氣象 作品相關(guān) “五姓七家”中國最后的貴族

作者/何無庸 看小說文學(xué)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xué)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中國歷史上的士族政治,萌芽于東漢中期,亡覆于唐朝末年。于是,在一種感覺上認(rèn)為:士族政治,從東漢,經(jīng)魏晉南北朝,至隋唐,隨著經(jīng)濟(jì)上的“占田蔭客制”和政治上的“九品中正制”兩大特權(quán)的消失,而呈逐漸削弱消亡的局面。其實(shí)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因?yàn)椋蜌v史事實(shí)看,中國士族政治時代有兩個階段最為輝煌,一是兩晉北朝,二是唐朝。唐朝時,尤其是中晚唐,士族政治不僅沒有暗淡;相反,卻再次奇異地輝煌起來——這并非簡單意義上的“回光返照”。

    東漢末年至魏晉時代,漢族士人講求門第出身,這種影響波及胡人政權(quán),以至于鮮卑建北魏,出于與漢人高門達(dá)成政治合作的考慮,亦極重視門第,在孝文帝時代,曾十分侖地對漢人腹地——“山東”地區(qū)的士族進(jìn)行排名:“魏主孝文帝雅重門族,以范陽盧敏、清河崔宗伯〓陽鄭羲、太原王瓊四姓,衣冠所推”這里的“山東”崤山以東,主要囊禮天的山西一部、山東、河北大部與河南。在時人眼里,“山東士族”最高門也即天下士族最高門了。排姓氏時,隴西李氏擔(dān)心不在尊位,故乘駝星夜赴洛陽,但到時“四姓高門”已定:清河崔氏、范陽盧氏〓陽鄭氏、太原王氏——沒有隴西李氏。其實(shí),在當(dāng)時,隴西李氏亦十分顯貴,孝文帝定士族,隴西李氏雖然當(dāng)時其房支已內(nèi)遷至“山東”各地雖未列“四姓高門”,但其李寶一支亦被定為甲族,最終也成“四海大姓”之一。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崔、盧、鄭、王名列“四姓高門”,與當(dāng)時掌握重權(quán)的隴西李沖有密切關(guān)系:“隴西李沖以才識見任,當(dāng)朝貴重,所結(jié)姻姻,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為夫人。”特別是太原王氏,更是得到李沖的推薦。但王家的影響力在北魏時已減退,至唐時更是大衰,“太原王氏,四姓得之為美,故呼為‘鈒鏤王家’,喻銀質(zhì)而金飾也。”故唐時新“四姓”已為崔、盧、李、鄭。

    崔、李均有兩支,所以唐時“四姓”中的崔、李到底是指博陵崔氏、清河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中的哪兩支一直為后世所爭議⊥崔氏而言,曹魏前,清河崔氏的影響力低于博陵崔氏,但自曹魏時起,清河崔氏開始趕超,因至北魏時出現(xiàn)崔宏、崔浩、崔鴻這樣的人物而使家族名望達(dá)到頂峰,一舉超了博陵崔氏。當(dāng)時,清河崔甗對范陽盧元明:“天下盛門唯我與爾,博陵崔氏、趙郡李氏何事者哉?!”但到了唐朝,博陵崔氏影響日深,再次超了清河崔氏。唐初作氏族志,以出身博陵的黃門侍郎崔民干為天下第一門戶,且整個唐朝,來自博陵的宰相也超了來自清河的宰相,博陵崔氏遂被“天下推為士族之冠”。至于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在北魏時,前者的地位要高于后者,同是到了唐朝,后者亦反超前者。在北魏時,趙郡李氏和博陵崔氏并肩前進(jìn):“帝納隴西李沖女為夫人,納崔、盧、鄭、王‘四姓’女充后宮。趙郡李氏人物尤多,各盛家風(fēng)。世言高華以五姓為首。”有唐一代,趙郡李氏更為顯赫,出宰相17人,于世家大族中為最多々崔、趙李之榮盛,是依整個唐朝而綜觀的,若按傳統(tǒng)理解,唐初時的“崔、盧、李、鄭”,仍指清河崔氏、范陽盧氏、隴西李氏〓陽鄭氏』過,由于自唐起博崔、趙李已正式成為超級豪門,所以有唐一代更流行下面的新法——“五姓七家”: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陽鄭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

    “五姓七家”的概念在唐朝時的廣泛流向,使得自魏晉而建立起來的唐朝士族實(shí)際上呈上升趨勢,尤其是自中唐開始,人們世家大族的觀念進(jìn)一步深固,士庶高寒之間仍有著極深的鴻溝。“五姓七家”,“恃其族望,恥與諸姓為婚”,傲慢地進(jìn)行著內(nèi)部通婚,以敝高貴的血統(tǒng)。如按北魏以來的傳統(tǒng),清河崔氏與隴西李氏、范陽盧氏世代為婚姻;趙郡李氏則與博陵崔氏世代為婚姻;范陽盧氏與滎陽鄭氏世代婚姻,隴西李氏與范陽盧氏世代婚姻,他們不屑與其他姓氏為婚。于是有盛唐宰相薛元超的一嘆:“此生所遺憾者,未能娶五姓女!”薛家已屬以韋、裴、柳、薛為成員的“關(guān)中四姓”之一,但仍如此仰望“五姓七家”,足可見其影響。貞觀中,太宗皇帝無法忍受世家大族的傲慢,:“比有山東崔、盧、李、鄭四姓,雖累葉陵遲,猶恃其舊地,好自矜大,稱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廣索聘財(cái),以多為貴,論數(shù)定約,同于市賈,甚損風(fēng)俗,有紊禮經(jīng)。既輕重失宜,理須改革。”當(dāng)時,太宗多次發(fā)出包含迷惑與憤怒的質(zhì)問:“吾實(shí)不解山東四姓為何自矜,而人間又為何重之?!”于是,命重臣修氏族志,但在初稿中,編修者無視皇室,而將“山東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為天下第一。后在太宗的干預(yù)下,氏族志抬高了皇室,對“山東士族”進(jìn)行了壓制,但卻沒取得實(shí)際效果。

    實(shí)際上,唐朝皇帝在抑制“山東士族”時是極不自信的,因?yàn)橥瑫r皇室又自稱其祖出自隴西李氏且以此為榮。高宗時代,依舊打壓世家大族,并以法律的形式頒布禁婚詔:“后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婚姻。”結(jié)果依舊不如意,不但不能禁止他們互相為婚,反倒在無形中增加了這些大族的資:“其后天下衰宗落譜,昭穆所不齒者,皆稱‘禁婚家’,益自貴。”他們不僅蔑視諸姓,即使皇室也不能入其眼皇室雖自稱出自隴西李氏,但受懷疑,且有胡化之風(fēng),不為崔盧所重。唐文宗時,皇帝向宰相鄭覃求婚,希望鄭覃能把孫女嫁給皇太子,但鄭覃寧可把孫女嫁給時為九品官的崔某。為此文宗無語:“民間修婚姻,不計(jì)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即使是到了文宗時代的晚唐,人們的門閥觀念不僅沒有減弱,相反更為嚴(yán)重。

    回顧歷史,可以看到,盛唐時,“五姓”在朝廷上并無絕對優(yōu)勢。原因一是,當(dāng)時建唐的功勛——“關(guān)隴軍事集團(tuán)”仍有很大勢力;二是皇帝有意壓制;三是大力推行的科舉考試制度導(dǎo)致不少庶族朝臣出現(xiàn),而當(dāng)時“五姓”多以門蔭入仕,不適右不接受科舉考試這種新的出仕方式;四是寒門出身的朝廷權(quán)臣的嫉恨如武周時宰相許敬宗和李義府所為。但“安史之亂”后,唐朝政治中樞進(jìn)行了重建,“五姓”借助于科舉制度而重新抬頭,比如滎陽鄭氏,盛唐時為宰相者難尋身影,而自中唐開始,連續(xù)出現(xiàn)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遂有“鄭半朝”之;又如清河崔氏,有唐一代,其支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鋅、青州房共1人出任宰相,“安史之亂”前任宰相的僅有人,事變后進(jìn)入中唐,則陸續(xù)有8人為宰相。世家大族之所以重新崛起,與掌握了科舉權(quán)有密切關(guān)系,再有就是在適應(yīng)了科舉考試制度后,世家大族深厚的家風(fēng)與知識傳統(tǒng)使他們在考試中占有特別的優(yōu)勢。如范陽盧氏,有唐一代尤其是自中唐起,中進(jìn)士者超過百人,這一數(shù)量令人驚異。要知道,唐朝時科舉考試中的進(jìn)士考試是最難的,錄取人數(shù)又少,盧氏能有此成績,自是借助于家風(fēng)與知識之厚。但高門大族中亦有始終蔑視科考制度而秉持中古貴族觀念的,比如以蔭入仕的宰相趙郡李德裕和滎陽鄭覃,李德裕“恥與諸生從鄉(xiāng)賦,不喜科試”、“尤惡進(jìn)士”,滎陽鄭覃更是建議廢除進(jìn)士制度。

    但無論是北魏時,還是唐朝時,天下士族,崔氏始終排在第一位,在北魏時代,于中國北方,唯一可于之抗衡的是范陽盧氏,后來的“崔、盧、鄭、王”、“崔、盧、李、鄭”、“崔、盧、李、鄭、王”、“崔、盧、王、謝”,都是崔、盧排在前兩位。而鄭氏,或排第三,或排第四,始終在“四姓”與“五姓”之內(nèi),只有王、李二姓在排列中有變化。綜觀“五姓”,自北魏至唐的名望與實(shí)力,以5分為制:博陵崔氏呈大幅上升趨勢,打5分16位宰相;清河崔氏呈軒下降趨勢,打4分1位宰相;范陽盧氏呈中幅下降趨勢,打3分9位宰相。缺乏標(biāo)桿人物與重臣;滎陽鄭氏呈中幅上升趨勢,打4分13位宰相;隴西李氏呈持平趨勢,打4分1位宰相;趙郡李氏呈大幅上升趨勢,打5分17位宰相;太原王氏程大幅下降趨勢,打分1位宰相。唐朝時,雖在“五姓”,但作為郡望——“太原王氏”這幾個字的影響列限,在整體上已大大次于崔、盧、鄭、李。原因除了缺乏標(biāo)桿人物與重臣外,還有自北魏時起就家風(fēng)不顯有關(guān)。

    在唐時,次于“五姓七家”的士族,是京兆韋氏16位宰相、河?xùn)|裴氏17位宰相、河?xùn)|柳氏(3位宰相)、河?xùn)|薛氏位宰相、弘農(nóng)楊氏11位宰相、京兆杜氏1位宰相。前四個為“關(guān)中四姓”。而京兆韋氏更是“關(guān)隴集團(tuán)”的重要核心成員;河?xùn)|裴氏則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家族,“懿夫百家郡望,四姓為先;天下氏族,莫如裴氏!”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東晉南朝四大僑姓王、謝、袁、蕭中的一員,蘭陵蕭氏累世與隋唐皇室聯(lián)婚,而成為“關(guān)隴集團(tuán)”的重要成員,作為特殊分子,竟出了1位宰相,貫穿唐朝,其力量也不容忽略。

    依唐時上面諸姓之實(shí)嶺名望,排名為京兆韋氏、河?xùn)|裴氏、蘭陵蕭氏、京兆杜氏、弘農(nóng)楊氏、河?xùn)|柳氏、河?xùn)|薛氏。

    但隨著僖宗時代的開始,黃巢暴起,廣明離亂,以至公元95年的“白馬之變”,收拾殘?zhí)频闹鞙兀瑢⒋捱h(yuǎn)、裴樞、獨(dú)孤?lián)p等高門朝臣一起投入滾滾黃河,一個時代也就隨著遠(yuǎn)去的流水而真的結(jié)束了。

    文作者魏風(fēng)華,來源于鳳凰。一切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無責(zé)任百度之。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fēng)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xué)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luò)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鸡市| 巴彦淖尔市| 盐边县| 连平县| 鹤岗市| 璧山县| 阿尔山市| 武宁县| 盱眙县| 隆回县| 湟源县| 通河县| 嵩明县| 福海县| 南开区| 宁波市| 青阳县| 五常市| 萍乡市| 宁明县| 和田县| 汉源县| 石渠县| 兴化市| 汽车| 钟山县| 嘉禾县| 永善县| 临沭县| 西峡县| 如东县| 黔南| 芒康县| 常宁市| 肃宁县| 聂拉木县| 茂名市| 菏泽市| 南华县| 启东市| 怀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