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明鹿鼎記 正文 【0673 榮正語】

作者/軒樟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李大人,這不算什么,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一是講義氣!二是活的問心無愧!倘若有人在我干姐姐靈前鬧事,我一個屁都不敢放的話,那我成了什么人了?我將來肯定會為這件事情內疚一輩子的!就算以后忍氣吞聲的熬出了頭,熬到了你說的各部侍郎級的高官,這件事情不一樣要壓我的名聲,要壓我的心嗎?那我這一輩子圖的是什么?能開心嗎?當官就是一場修行,修身養性,能當就當,不能當,咱們大不了回家!”韋寶笑道。

    韋寶一堆為官之道,聽的李利民大為認同,感慨道:“韋大人說的好啊,曾幾何時,我也和韋大人一樣的年輕氣盛來著,可你一旦有家有孩子,你就怕了,得過且過,能混個一家人太太平平,就不容易了。”

    “是,李大人說的,我也能理解,不可能每個人都像我這樣。”韋寶笑道。

    “韋大人,你跟我說老實話,你有沒有后悔?你既打了東林那些官,又打了魏公公那些官,而且還都是高官,以后兩邊都不受待見,后不后悔?”李利民希冀的看著韋寶,很想從韋寶口中聽到后悔的字樣,那樣將證明他的一套縮頭烏龜的為官之道,要遠勝于韋寶的一套什么順其本心,好像修行一般的為官之道啊。

    韋寶呵呵一笑:“后悔什么?只要是我覺得不對的事情,我管他是東林的人,還是魏公公的人,來一個我打一個,來兩個,我打一雙,咱們只要凡事講道理就成!您說呢?”

    李利民訕訕一笑,暗忖你就牛吧你,到底還是愣頭青一個啊,早晚有你后悔的時候。

    不過,李利民是真的很佩服韋寶的才智,在他看來,韋寶15歲就能高中探花郎,在大明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他只是三甲的同進士出身,能一直在京城官場混跡,而且還是都察院這種復雜的衙門混跡,他已經很滿意了。

    “好,好,喝酒。”李利民知道再說什么,韋寶也是無法改變想法的,索性不說了。

    雖然對韋寶這個人挺有好感,但畢竟與他沒有什么關系,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存方式,他內心覺得韋寶肯定馬上就要栽大跟頭,卻并不再勸。

    兩個喝酒喝了一個多時辰方才離開酒樓。

    并沒有喝多少,都是微醺狀態,還可以接著去衙門。

    好在都察院衙門平時也沒啥事,非常松懈,喝點小酒不算啥。

    李利民似乎與韋寶還沒有聊夠,韋寶又邀請李利民上都察院司獄去接著聊天,李利民欣然答應了。

    李利民在經過都察院大門的時候,對門衛打個招呼,說有事情的話,就讓人去后面的司獄找他。

    門衛討好的答應,讓李大人放心。

    別說都察院這種單位,在大明,似乎就沒有很緊張的單位。

    朱八八卡官員們的俸祿卡的很低,幾乎可以說是歷代最低,但對于勞動紀律抓的就不是很緊了。

    就連軍事單位也這樣,軍備廢除,軍紀松散,每回要打仗,還得臨時募兵,養了上百萬軍隊,沒有多少人能拉出來一戰的。

    這也是大明朝奇葩的地方。

    為什么大明朝的俸祿這么低,卻還是有這么多人想做官?

    這個問題,韋寶想過了,卻沒有想明白,與李利民聊到了。

    李利民微微一笑,“韋大人啊,我年紀大你這么多,好心勸你一句。”

    “李大人請講。”韋寶急忙道。

    “別和他人找不自在,能忍則忍,咱們當官,主要還是為了太太平平,為了家里人能過上安穩日子,搞銀子才是要緊事,你說呢?”李利民笑道。

    韋寶雖然對于這種人最為厭惡,卻裝出一副若有所悟的樣子,笑道:“李大人高見啊!”

    李利民呵呵一笑,“你聽得進去就好辦。”

    “可咱們俸銀這么低,怎么搞銀子啊?”韋寶問道。

    李利民笑呵呵道:“成,老哥我就給你大概講一講搞銀子的事兒。”

    因為依靠種種利用法律漏洞或直接不合法的途徑,明朝官員的實際“收入”并不低,成倍于法定官俸,這種積習成久的官場惡疾浸入明朝政治的肌髓百年,最終成為明朝統治機器機能崩潰的一大原因。

    太祖給明朝官吏規定的俸祿的確堪稱可憐,清修《明史》就直接定調:“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其實與當時的物價對比來說,洪武后期所最終確定的官俸并不算低,明中期人王瓊有言:“國初定制,百官俸給……足勾養廉用度”。但問題在于,洪武年間制定的俸祿待遇被明朝定為“永制”,而明朝自成、弘之后,經濟發展水平和物價水平已經是今非昔比。

    更為可憐的是,明朝官俸自永樂開始分為本色、折色二部分。

    在國初,俸祿都是按米糧實物支給的,但問題在于靖難之役把國庫打光了,成祖登基以后對糧儲很發愁,于是朝廷下令:“天下倉糧,宜撙節以備國用。各處都司官俸,舊全支米者,宜米鈔中半……”

    從此,明朝官員的俸祿就分為本色與折色。本色就是照舊按米糧實物發放的俸祿,后來亦有用布匹等物充當的;折色,則是將俸祿的一部分折成白銀與寶鈔,而明初用白銀支付很少。

    一般來說,本色還能照常、照實發放,但問題就出在折色上。折色多少,是在建文四年末按照《俸糧支米鈔格》嚴格規定的,后世雖有變動,但幅度不大。

    要知道,明朝糧食價格上漲的速率并不低,正嘉以后,米價是在持續上漲的,同樣的錢到了哪怕到了成化朝,充其量也就只能買額定大米一小部分。

    更要命的是,大明寶鈔的發行極其失敗,不久就是廢紙一堆,發給官員的寶鈔什么也買不到。

    到了景泰時,沒有辦法,只能把理應折成寶鈔的折色俸再折成白銀發放。

    到嘉靖朝開始,索性除月米以外,一切概折白銀發放。中間來回折騰幾次,官員手中實際能拿到的俸祿還不抵規定的那點可憐的數值。

    即使在吏治澄清的明初,明朝人已經在抱怨俸祿之低。

    自此,明朝官員對本朝俸祿可憐的抱怨不絕,如萬歷朝的于慎行閣老竟然仰天長嘆大明王朝的官俸連北漢小朝廷都不如:“至北漢劉崇以太原一道正位建國,宰相月律止百緡,節度使止三十緡,較之唐末已為太減矣。乃今一統之盛,宰相月俸猶不能半此,則近代之俸可謂至薄矣。”

    俸祿太低,但是官員要養家糊口,要上下交際,要維持排場。

    特別是晚明,整個社會沉醉在消費主義的浮華之中。

    像是韋寶今天請李利民的客,其實并沒有花多少口水,因為這都是常見的現象,大家都這樣。

    只是韋寶請客的排場將李利民嚇到了,那是因為韋寶平時自己就這樣花慣了的。

    大明的開銷再大,也大不過韋寶。

    大明上下官員雖然沒有韋寶的開銷這么大,但是一個月下來,正常官員個人開銷個五兩到10兩紋銀,是逃都逃不掉的。

    這就與他們的薪俸遠遠不符了,更何況每個人背后還有一個大家庭的開銷等著他們。

    明朝官員們充分發揮集體智慧,開發出層出不窮的斂財手段。

    他們的五個主要途徑是乞請與賞賜、占田收租、逃避賦稅、貪污受賄、以權經商。

    其實,賞賜只是九牛一毛,以權經商也不普遍,而貪污受賄終究是嚴重違法行為,時刻有可能因此鋃鐺入獄甚至丟掉腦袋。

    最重要的,還是以避稅為支撐點的廣為占田,和常例錢兩大途徑。

    憑藉這兩大途徑,明朝官僚的實際收入極其可觀。

    明代官僚有免稅特權,故而中進士任官之后,就會有大量人來投獻土地,而明代官僚們也都是兼并土地的老手,因此獲得的地租收入,足夠大多數官僚衣食無憂。

    這固然也是損國利己之為,但如果說貪腐是徹徹底底的黑色收入,“常例錢”就是名副其實的灰色收入。

    常例也是搜刮民脂民膏,也是不合法的收入,但卻是大明王朝從上到下都心知肚明,人人都拿錢的收入。常例雖不合法,但久經實踐,已經形成國家機器運轉中的潛規則,拿這份錢,人人心安理得,也不會冒有掉烏紗帽的風險。

    誰若拒絕常例,譬如海瑞,反倒要被看作是不遵守游戲規則的表現。

    明朝的常例自州縣到閣部,無所不浸染其惡,但它的深根長在帝國統治機器的最下層——胥吏。

    明朝政府的基本運轉掌握在胥吏手中,特別是與百姓最為息息相關的刑名錢谷,往往操持在胥吏手中。

    這些胥吏沒有上升的希望,自然汲汲于倚仗手中權力肆意尋租,百姓稍有不從,可能面臨家破人亡的后果。

    故而被搜刮的民脂民膏,實際上第一層先進了胥吏的腰包里,不少書手衙役賺的盆滿缽滿。

    胥吏雖然能對一般人民作威作福,但在頂頭上司——州縣官面前卻像一只螞蟻一樣。留下自己的那份,更大頭的要獻給知州知縣老爺。

    在淳安知縣任上拒不受常例的海瑞,詳盡地記載了淳安縣的老爺們應收的常例清單:夏絹銀一百六十兩。太府如數,受否在人。秋糧長銀二十兩。折色糧銀四兩。農桑絹銀十兩。鹽糧長銀十兩。夏樣絹八匹。太府如數,受否在人。農桑樣絹四匹。太府如數,受否在人。清軍匠每里銀一兩。審里甲丁田每里銀一兩。直日里長初換天字下程一副外,白米一石或五斗,八十里皆然。審均徭每里銀一兩。經過鹽每一百引銀一錢,每年約有五萬引。太府如數,受否在人。住賣鹽每一百引銀一兩,每年約有七千余引。樣漆一百觔,太府如數,受否在人。柴薪馬丁家火,每一兩收銀二兩。起送農民罰紙二刀,納銀五錢。本府罰紙二刀,納銀八錢。吏撥缺罰紙四刀,納銀一兩六錢。受否在人。收各項錢糧每一百兩取五兩。造黃冊每里銀二兩。催甲每里銀一兩。俸米每石折銀一兩。出外直日里長供應并店錢人情紗緞。

    區區一個正七品知縣,一年的常例收入居然可以達到2700余兩銀子,幾乎十倍于正一品的年俸。

    各州縣常例的種類和數量雖有不同,掊克的比例卻是一樣的驚人。

    淳安尚是山區小縣,如若到了富庶之地,縣太爺的常例更為恐怖。

    如松江府的華亭縣,知縣一年僅直接索要的常例就有兩千余兩,縣太爺們“有需索常例、火耗,交際饋儀,與一府各衙門吏書、皂快,指為奇貨,動輒干求,有不如意即怒目嗔詈”,等于是直接向胥吏勒索常例。

    這正是變本加厲地逼迫胥吏敲骨吸髓,把老百姓逼到絕路。

    州縣索胥吏,府道索州縣,督撫、二司索府道,層層加碼。

    地方官升職與否,全看上司臉色,故而這筆常例數額巨大。

    但地方官在一級級樂此不彼地收黑錢的時候,很大一部分還要流向京官們。

    明代地方官有各種層出不窮的斂財手段,故而個個賺的盆滿缽滿。

    京官地位雖高,但油水不多,就不免過的清貧。故而對于地方官的孝敬,就格外看重,甚至明目張膽地向地方官索取常例。

    如若地方官在京中有援,則升職會順利很多,因為這點,每遇入京,地方官必然“盛輦金帛以奉京官”。

    不光是那些完全倚仗外邊孝敬,否則就只能喝西北風的中下級京官,即使是部院堂官,也做不到愛惜羽毛。

    嘉靖年間,以清廉著稱的張璁閣老直言不諱道:“頃來部院諸臣,有志者難行,無志者令聽,是部院為內閣之府庫矣。今之監司,苞苴公行,稱為常例,簠簋不飭,恬然成風,是監司又為部院之府庫矣!”

    即使是擔負清肅監察之任的科道官,拿起常例來,也毫不手軟。

    大明官場從上到下,都以常例錢如呼吸一般自然。

    其實,大明的皇帝對于常例的存在也心知肚明,神宗還曾在圣旨中嚴令官員不得在水利工程中濫收常例。

    但面對整個官僚系統根深蒂固的習慣,皇帝的幾句嚴旨也不過如過眼云煙一般蒼白無力。

    畢竟,歷代明朝皇帝都沒有朱元璋把貪官污吏全部殺光的勇氣。

    何況即便是朱八八同志,也沒有止住腐敗。

    如若要制止常例,難道要皇帝從身邊的閣部諸公開始一個個動鍘刀嗎?

    官俸制度是明朝頂層制度設計的一個非常失敗的案例,正是由于難以維持正常生活的問題,普泛性的存在于整個官僚隊伍之中,而非僅限于個別部門,使得一整套上行下效的系統性腐敗制度。

    常例很快就成為明朝官僚機器上無法根除的腫瘤。

    即使皇帝和個別有識之士認識到這一現象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也無力從根底掀翻整個官僚系統,更不可能冒著失去整個官僚系統信任的風險去嚴苛行事,這使得對常例的禁止完全成了無人當真的喊口號。

    如同謝肇淛所說:“上官蒞任之初,必有一番禁諭,謂之通行。大率胥曹剿襲舊套以欺官,而官假意振刷以欺百姓耳。至于參謁有禁,饋送有禁,關節有禁,私訐有禁,常例有禁,迎送有禁,華靡有禁,左右人役需索有禁,然皆自禁之而自犯之,朝令之而夕更之。”

    大家都明白,常例無法廢除。

    而常例的發展也就愈演愈烈,到了明末無錢不能辦一事的地步。

    在這一全面的制度性腐敗的作用下,明朝的官場何談清廉?

    統治機器怎能不緩慢發展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如此旱澇保收的豐厚收入,又怎么不可能吸引一批批有志舉子前赴后繼呢?

    “所以說啊,韋公子,你得了探花郎,又如此年輕,老老實實的在京中縮著頭,等個五年十年,然后爭取弄個富庶之地的知府干干,憑著你韋大人的財富,不要幾年就能步步高升,重返京城,到時候,可就不是一般人了啊。前途無量啊,韋大人。”李利民說的口渴,喝了口茶,一副導師一般的神態看著韋寶。

    人人都有好為人師的時候,李利民也不例外,他感覺今天自己對韋寶說的,足夠韋寶受用一生,頗為居功自傲。

    韋寶微微一笑,李利民說的,其實他都知道,但那絕不是他要走的官場路線,如果只是尸位素餐,想盡辦法搜刮民脂民膏,他會瞧不起自己的,因為他不必那么做,也照樣能夠在這個時代過上優渥的生活。

    “多謝李大人提點呀!”韋寶心里不那么想,嘴上卻仍然很客氣。

    李利民笑著點點頭:“這段時間千萬別再惹事了,這都察院司獄是沒有什么人來的地方,最是適合躲清閑,好好在這兒熬時光吧,當然,有空可以多請你老哥哥我喝喝酒。”

    “一定!一定!”韋寶呵呵一笑,暗忖請你喝酒有什么用?純屬浪費功夫,請你喝酒,我不如一陣子給你扔點銀子,你更加高興吧。

    就在韋寶與李利民相談甚歡的時候,都察院司獄居然來人了。

    還來了好些人,這是很少有的事情。

    牢頭老杜見監察御史榮正語帶著幾名衙役押著一名頭上蒙著黑布的女犯,鬼鬼祟祟的從兩部馬車下來,急忙迎了上去。

    榮正語不是一般的御史,御史只有正七品,和韋寶,和李利民他們的品級是一樣的。

    但是這個榮正語的爹是大人物,叫榮克勤,是都察院右都御史,正二品高官!

    榮克勤也是前幾日被韋寶暴打的高官當中的一人。

    “榮大人好,這是?”老杜問道。

    “這是重要人犯!看好了,此人有我親自審問,任何人不得接近她,聽見了嗎?”榮正語說著,在老杜肩膀上用力一拍,“出了什么差池,你全家都得小心!”

    老杜嚇了一跳,雖然一年當中,難得有幾個人被關押到都察院司獄來,但也不是沒有,可往回有人關過來,可從來不這樣威脅他們這些獄卒呀?

    “榮大人,您別嚇唬我老漢成嗎?老漢膽子小啊。”老杜苦笑道:“榮大人您交代的差事,我們哪里敢怠慢?”

    榮正語傲慢的哼了一聲,“知道就好!帶進去吧!”

    “是,是。”老杜急忙一招手,上來兩個獄卒,一左一右押著那被綁的結結實實的女犯,女犯的頭上還套著黑色頭套,嗚嗚的發不出聲,估計嘴巴被人堵上了。

    榮正語將女犯交給了老杜,卻并沒有要走人的意思,而是跟著老杜一道進了都察院司獄。

    老杜愈發覺得這個女犯肯定很重要,榮正語這是要看著女犯被安置好,才肯離去。

    “榮大人請放心,我將這人犯關入死囚牢,誰都不讓見!”老杜討好的道。

    榮正語滿意的點頭,“除了我,不準任何人與之接觸!”

    這時候,韋寶和李利民在差房聽見了外面的動靜。

    韋寶出來看,李利民看了一眼,見是榮正語押了人犯來,想拉韋寶回去,卻已經被榮正語看見了。

    而且,韋寶也沒有打算回去。

    韋寶本來就是來都察院司獄觀政來的,好不容易有‘業務’上門,正是有興趣的時候,哪里肯走?

    “喲,這不是榮大人嗎?”李利民見已經與榮正語打了照面了,主動打招呼道。

    榮正語冷漠的看了眼李利民與韋寶,皺了皺眉頭道:“是李大人啊,這位是?”

    “哦,這是翰林院派來咱們都察院的觀政韋大人,韋大人是新科探花郎。”李利民急忙為韋寶介紹,并將榮正語介紹給韋寶:“這位是榮大人,監察御史,榮大人可了不得,年輕有為,是咱們都察院的頂梁柱。”

    韋寶急忙拱手道:“榮大人好!”

    “韋大人?姓韋的人可不多,你是不是就是前幾日在宮中發瘋,打了許多高官的那個韋寶?”榮正語忽然想起了什么。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骅市| 繁昌县| 安西县| 大关县| 子长县| 隆回县| 凤山县| 阳东县| 兴文县| 新泰市| 曲周县| 同德县| 密山市| 洱源县| 独山县| 成武县| 克什克腾旗| 杨浦区| 苏州市| 宁晋县| 奈曼旗| 壶关县| 手机| 南汇区| 潍坊市| 拜泉县| 绿春县| 营山县| 彭山县| 抚顺县| 扎赉特旗| 河东区| 青田县| 建昌县| 西峡县| 柳林县| 景宁| 会同县| 阳江市| 临邑县| 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