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明鹿鼎記 正文 【0719 熊廷弼當(dāng)初到底有沒有給四萬兩銀子】

作者/軒樟 看小說文學(xué)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xué)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韋寶禮貌的對熊兆珪、熊欣兒、以及楊雪和楊雪的幾個哥哥道:“幾位也去我官廳坐一坐吧?我那兒比較通風(fēng),挺涼快的,醒一醒酒再走。我讓人用馬車送你們。”

    京城不是什么人都能用馬車和坐轎子的,但韋寶作為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主事官員,有這個特權(quán),可以叫衙門的公車。

    沒人敢說什么。

    “不必了,多謝韋大人的款待,我們該回去了。”楊雪冷冷道。

    韋寶微微一笑,知道剛才自己委婉的拒絕了楊雪想幫她幾個哥哥弄官位的事情,這姑娘肯定嫉恨自己了。

    不過,韋寶絲毫不放在心上,對熊欣兒和熊兆珪道:“熊姑娘,熊兄臺,你們呢、要不要再到我官廳喝點茶,醒一醒酒?”

    韋寶的話讓熊家兄妹有點為難,他們是和楊家兄妹一起來的,現(xiàn)在要是不一起走,有點不好,但韋寶又是他們的恩人,韋寶都已經(jīng)提出邀請了,就這樣走了,似乎也不太好。

    韋寶何等精明的人,一下子就看出來了熊家兄妹的為難之處,笑道:“不想喝茶也不妨事的,我現(xiàn)在就派車送你們回家。”

    “我想留下來喝口茶,哥哥,怎么樣?”熊欣兒忽然道:“我還想與韋大人談一談爹爹的案子。”

    熊兆珪一怔,楊雪也一怔,沒有料到居然是熊欣兒主動接受韋寶的邀約要留下來。

    “好,好吧。”熊兆珪道。熊兆珪對于留還是走,沒有什么主見,他主要知道妹妹與楊雪的關(guān)系很好,兩個玩在一起的,現(xiàn)在楊家姑娘要走,他本來以為妹妹肯定也會跟著一起走。

    果然,熊欣兒選擇留下來,有點惹到楊雪了,楊雪快步朝著都察院衙門口走去,楊雪幾個哥哥快步跟上。

    “大人,我安排車去送一送他們嗎、”郭文亮趕忙問道。

    韋寶點個頭,便向自己官廳走去,他知道,估計以楊雪的性格,即便是安排了車子,楊雪也不會坐的,這是一個自尊心超級強的姑娘。

    韋寶甚至可以想象到,剛才楊雪向自己提出給她幾個哥哥安排官位,肯定是鼓起了勇氣的,也肯定以為自己會答應(yīng),他隱隱覺得這楊姑娘也許對自己挺有好感,也許因為自己的敷衍,惹惱了她,讓他因愛生恨了?

    這么容易愛,這么容易恨,韋寶好笑于這個時代的姑娘。

    “韋大人,我爹爹本來有機會出來的,都是汪文言從中使壞。”進了韋寶的官廳,熊欣兒便迫不及待的道。

    她還真的是想與韋寶商量她爹爹的案子。

    汪文言是熊廷弼案子的重要人物,獄吏出身,智巧俠氣、饒具謀略,因監(jiān)守自盜,逃到京師,后來投奔王安門下。和楊漣、左光斗、魏大中過從甚密。

    刑部郎中于玉立派遣他入京探事,用錢買為監(jiān)生,用小動作將齊,楚,浙三黨變成兩黨,將其搞垮。從此東林黨獨大。

    在東林黨內(nèi)閣首輔葉向高的扶持下官至中書舍人。與東宮伴讀王安相結(jié)納。

    泰昌、天啟年間,在外廷倚仗劉一燝,在內(nèi)宮靠王安撐腰,文言為之聯(lián)絡(luò)通信息,在東林點將錄中為“鼓上蚤汪文言”。

    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九月,王安死,順天府丞邵輔忠彈劾汪文言。

    又被御史梁夢環(huán)彈劾,被逮下獄。

    后無罪釋放。

    東林黨勢力不濟之后被魏忠賢下獄,受五彪中的閹黨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許顯純五毒拷打?qū)徲崱?br />
    韋寶聽了熊欣兒的話,沒有回答,他并不關(guān)心事實的真相是怎么樣的,他是在想,救熊廷弼對自己有沒有什么妨礙、

    韋寶首先考慮的不是對自己有沒有什么好處,只要沒有太過不好的影響,即便是多花點銀子,韋寶也樂意幫助熊家兄妹救出父親的,韋寶這個人,總的來說,心地實屬善良。

    如果沒有太不好的影響,韋寶就要考慮營救出來的可能性有多大,實在沒有希望的話,不是白費力氣嗎?

    大明王朝,前后有兩位“遼東經(jīng)略”,雄才大略,卻均死于“奸珰”之朝政。一個是袁崇煥。

    另一位,就是熊欣兒和熊兆珪他們的爹熊廷弼,熊廷弼也是大名鼎鼎。

    明史熊廷弼傳有一句話:“五年八月棄市,傳首九邊”。據(jù)說,其被處死之后,尸體棄之荒野,其血淋淋的首級則被朝廷傳至各處邊關(guān)示眾,以達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明朝末期,經(jīng)守遼東疆土者,有“三杰”之說,依次為孫承宗、熊廷弼、袁崇煥。

    然而,這三人,均受到排擠打壓,甚至死于非命。若“三杰”之中任何一人受到信任并重用之,滿清何以坐大并輕松入關(guān)?歷史或許就此改寫了。

    “遼東三杰”,以熊廷弼最早,且正處在后金崛起之初。其經(jīng)守遼東之功,史家多有正面評價。

    明史熊廷弼傳記載:“熊廷弼,字飛百,江夏人。萬歷二十五年舉鄉(xiāng)試第一。明年成進士”。

    熊廷弼生卒年為1569至1625年,著名軍事將領(lǐng),字飛百,亦作非白,號芝岡,湖廣江夏人。

    史書說熊廷弼有膽略,知兵事,且善射。其少時家境貧寒,放牛讀書,卻刻苦強記,奮發(fā)圖強。

    萬歷二十五年1597,熊廷弼舉鄉(xiāng)試第一,次年中進士。

    萬歷三十六年擢御史巡按遼東,他針對遼東地廣人稀、邊防多事之現(xiàn)實,主張實行軍屯,繕垣建堡,按劾將吏,軍紀大振。

    但是,他的“修邊筑堡、以守為戰(zhàn)”的存遼大計,與時任遼東經(jīng)略的楊鎬之議不和,后被排擠,轉(zhuǎn)崗督學(xué)南直隸。

    萬歷四十七年,著名的薩爾滸之戰(zhàn)發(fā)生,遼東經(jīng)略楊鎬指揮的四十七萬大軍慘敗。

    朝廷經(jīng)廷議,遂擢升熊廷弼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取代楊鎬為遼東經(jīng)略,從而使大明王朝遼東戰(zhàn)局大為一振。“由是人心復(fù)固。”

    熊廷弼鎮(zhèn)守遼東,居功至偉。其終被問罪,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韋寶目前了解到的情況看來,概括起來大致是三個原因。

    一是天子更替。二是黨爭之害。三是熊廷弼這個人本身之性格。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歷朝歷代的特色之一,明朝也不例外。

    熊廷弼是在萬歷朝被重用的,萬歷皇帝雖說長年罷朝,但是對熊廷弼仍相當(dāng)信任。

    萬歷的用人原則,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毫無疑問,在萬歷去世之前,熊廷弼的方針政策均得到萬歷皇帝毫無保留的支持。

    有人甚至認為,萬歷皇帝與熊廷弼是“軍事戰(zhàn)略上的知己之交”。

    正因為如此,萬歷皇帝特賜熊廷弼尚方寶劍,“重其事權(quán)”。

    其實,在萬歷年間,熊廷弼被言官謗議攻擊的事情,從未間斷,特別是在鎮(zhèn)守遼東的不長時間內(nèi),各種彈劾之奏疏,不絕于耳。

    但是,萬歷皇帝從來不聽。他對熊廷弼的建議和主張,統(tǒng)統(tǒng)予以支持。

    這一點,僅從簡單的明史熊廷弼傳就可以看出來。

    凡是熊廷弼向萬歷皇帝的上疏,記載皆為“疏入,悉報允”、“疏入,帝從之。”

    萬歷皇帝曾針對言官的彈劾,對熊廷弼批復(fù)過一段相當(dāng)有意思的話。他說:“遼事敗壞,皆地方官玩曷所致,熊廷弼一意振刷,恢復(fù)封疆,朕深切依賴。今夷情甚急,豈經(jīng)略釋肩之時,自棄前功!著益殫忠任事,與諸臣協(xié)心共濟,毋為人言所阻”。

    這段話,可以看出,萬歷皇帝對熊廷弼的“深切依賴”,以及對一個重要臣僚的“語重心長”。特別是一句“毋為人言所阻”,更是推心置腹、堅定決心。

    照通俗的話語解釋,意思就是你放心,讓別人說去吧,一切無妨,照你的思路干去下吧,朕支持你。

    據(jù)說,萬歷臨死之前,身患重病,依然對熊廷弼分外關(guān)注,別的奏疏可以不看,唯獨熊廷弼的奏疏另眼相待,非看不可,且還要一一批復(fù)。

    只可惜,萬歷皇帝的庇護很快結(jié)束了。萬歷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卒。明光宗繼位,不到一個月,也死了。

    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大統(tǒng)。

    言官文臣立刻磨刀霍霍,群起攻擊熊廷弼。

    自泰昌元年始,攻擊熊廷弼的言論就如雨后春筍,蜂擁而出,“詆廷弼廢群策而雄獨智”。

    韋寶知道,遼東是出風(fēng)頭的地方,也是火山口。

    稍微有點成績,能傳遍整個朝廷,稍微有點過錯,也能把一個正常人完全的妖魔化。

    可以說,絕大多數(shù)的內(nèi)容,都是老調(diào)重彈,但問題是皇帝換了。

    明熹宗畢竟不是熊廷弼的知己,他派了一個兵科給事中朱童蒙前往調(diào)查,這個人,還算公允,承認了熊廷弼經(jīng)略遼東的成績,但是因為熊廷弼曾為彈劾之事“摜紗帽”,他的結(jié)論有一句話“廷弼功在存遼,微勞雖有可紀罪在負君,大義實無所逃。此則罪浮于功者矣”。功勞是有的,但是摜紗帽則有負皇恩。一個“罪浮于功”,熹宗皇帝便將其打發(fā)回家了。“朝議允廷弼去,以袁應(yīng)泰代”。

    結(jié)果,一個不懂軍事的文官袁應(yīng)泰成了遼東經(jīng)略,直接導(dǎo)致了沈陽陷落,其本人也戰(zhàn)敗身死了。

    熊廷弼倒霉的第二個原因,熊廷弼不慎卷入黨爭。

    明末朝政**,黨派林立,黨爭迭起。

    以原吏部郎中顧憲成為首,一批下野官吏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xué),諷議朝政。一部分在職官吏如**星等也遙相應(yīng)合。東林黨因此得名。

    與此同時,另有一批官吏士紳組成浙、齊、楚、宣、昆各黨派。

    這些黨派既互有矛盾,又互為利用。

    其中,以東林黨人勢力最為強大。

    起初,乃是東林黨與齊楚浙三黨之爭,后來則演變?yōu)闁|林黨與閹黨之爭。

    到明熹宗天啟年間,東林黨人得勢,浙昆宣各黨派受排斥。

    于是,以魏忠賢為首的閹宦便與浙齊楚宣昆各黨中的一部分人結(jié)成聯(lián)盟,被東林黨稱為“閹黨”,異軍突起,形成了直接對抗。

    照理說,熊廷弼原為楚黨,與東林黨人并不是一路人。

    但是,當(dāng)時的東林黨代表人物楊漣等人,突破門戶之見,曾在遼東軍事等問題上為熊廷弼說過好話,熊廷弼同后來的所謂“東林黨六君子”,也有不錯的個人關(guān)系。

    這一切,為其最終的殺身之罪理下禍根。

    或許,人稱“九千歲”的宦官魏忠賢的思路也是簡單的,政敵擁護的,咱就要堅決反對。

    明史說:“天啟元年,沈陽破,應(yīng)泰死,廷臣復(fù)思廷弼”。也就是說,袁應(yīng)泰一死,遼東戰(zhàn)局告急,“煙火斷絕,京師大震”。

    滿朝上下,這才想起熊廷弼來。甚至有人感嘆:“使廷弼在遼,當(dāng)不至此。”于是,熊廷弼被召出山,重任遼東經(jīng)略。

    然而,閹黨們不放心,“搭班子”的時候,生生替他配了一個叫王化貞的巡撫。

    這個人,明史有評價:“化貞為人騃而愎,素不習(xí)兵,輕視大敵,好謾語。文武將吏進諫悉不入,與廷弼尤牴牾。”

    熊廷弼雖為遼東經(jīng)略,卻無實質(zhì)的兵權(quán)。據(jù)說他可以調(diào)動的人馬,僅有離京時帶的京營五千人。

    而王化貞則握有實權(quán),其好大喜功,盲目冒進,與熊廷弼的“防守策略”大相徑庭。

    明史說:“廷弼主守,謂遼人不可用,西部不可恃,永芳不可信,廣寧多間諜可虞。化貞一切反之,絕口不言守。”

    畢竟,今日之遼東,早已不是十年前的遼東了。

    應(yīng)該說,熊廷的策略是正確的。

    然而,熊廷弼與王化貞之間,雖說是上下級關(guān)系,可是王化貞自恃朝中有人,根本不把熊廷弼放在眼里。

    這一切,直接造成了廣寧兵敗,致使遼東盡失。

    兵敗問罪,朝廷震怒。自然要下令處置敗軍之將。

    王化貞的責(zé)任是主要的。

    明史記載:“二月逮化貞,罷廷弼聽勘”。

    一個是逮,一個是勘。

    顯然,朝廷對兩人的定罪是有差別的。

    然而,最后的議決卻是“廷弼、化貞并論死”。

    這時候,又出了一件事情。

    就是熊欣兒現(xiàn)在對韋寶說的事情,熊廷弼為保命,曾托汪文言向魏忠賢行賄,數(shù)目不小,四萬兩。

    然而,熊廷熊并不是一個貪官,他根本拿不出這筆錢,“既而背之”。

    于是,“魏忠賢大恨,誓速斬廷弼”。

    第三個原因,乃是熊廷弼的性格所致。明史說:“廷弼身長七尺,有膽知兵,善左右射。自按遼即持守邊議,至是主守御益堅。然性剛負氣,好謾罵,不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此評價,甚為形象。也就是說,熊廷弼的脾氣不太好,有才之人大抵如此,遇事特別容易激動,也因此得罪不少人。

    當(dāng)然,有些人是無意中得罪的。

    比如給事中姚宗文,僅僅是熊廷弼沒有替他在補缺的時候求情,而結(jié)下了梁子。

    熹宗初立之時,有人“劾廷弼無謀者八、欺君者三”,也有人說他經(jīng)略遼東失職。熊廷弼的反應(yīng)是什么呢?熊廷弼傳說“廷弼憤,抗疏極辨,且求罷”,“廷弼益憤,再疏自明”,甚至公開“慣紗帽”。

    說到激動的時候,“抗疏辨,語頗憤激”,即使皇帝在場,他也從不忌諱。

    但凡有人彈劾,熊廷弼總是要抗辯上疏一番的。

    任何批評,他都不能坦然地存在肚子里。

    因此,給滿朝大臣留下他根本聽不進任何意見的深刻印象。

    熊廷弼“褊淺剛愎,有觸必發(fā),盛氣相加,朝士多厭惡之”。

    萬歷皇帝在,可以包容他。

    換了熹宗皇帝,自然就會看著極其不爽了。

    熊廷弼同王化貞的矛盾,雖說是責(zé)任在王化貞,但熊廷弼也有責(zé)任。

    他似乎根本看不起王化貞這個人。同下屬說話,有時候也不注意分寸。

    熊廷弼反對王化貞的軍事策略,又無法阻止,便上疏告狀,話也是說得很難聽,且不留余地。

    王化貞自然心存不滿。待到王化貞兵敗之時,兩人相見,“化貞哭”。看出來,王化貞是有悔意的。

    熊廷弼卻“微笑曰:六萬眾一舉蕩平,竟何如?”弄得王化貞無地自容,“化貞慚”,一點不留面子。

    他們兩個人同被朝廷究責(zé)之時,熊廷弼依然故我,態(tài)度不好相比之下,王化貞伏罪,倒是態(tài)度端正,痛哭流涕。

    凡此種種,都說明熊廷弼是不諳為官之道的人。

    恃才自傲,這在任何時候的官場都是危險的。

    畢竟,不是每一個領(lǐng)導(dǎo)者都是有胸襟的。

    “當(dāng)初告發(fā)你爹爹的御史梁夢環(huán),我沒有留用他,現(xiàn)在他還沒被允許回都察院當(dāng)差。”韋寶對熊欣兒和熊兆珪兄妹道。

    兄妹二人聽韋寶這么說,都很感動,連連道謝。

    “求求韋大人,只要能救出我爹爹,我什么都愿意做,一輩子為韋大人做牛做馬也心甘情愿。”熊欣兒道。

    韋寶有點意動,熊欣兒是漂亮的女孩子,若是肯一輩子留在自己身邊當(dāng)個小妾,換成哪個男人都愿意的吧?

    只是韋寶很清楚,也許他為熊廷弼說話,不會惹來多大的毛病。

    現(xiàn)在的問題是,魏忠賢打擊東林黨,就一定要翻熊廷弼的案子啊。

    魏忠賢從熊廷弼入手打擊東林黨,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非常討厭熊廷弼。

    為什么皇帝討厭熊廷弼呢?因為,在廣寧之戰(zhàn)時,熊廷弼犯的錯誤讓皇帝覺得不可原諒。

    因為,熊廷弼犯的錯誤,很大程度上是意氣用事的結(jié)果。

    所以,皇帝對熊廷弼失望到了極點。

    這是韋寶目前得到的關(guān)于熊廷弼的具體情報,不光是魏忠賢容不下熊廷弼,主要還是天啟皇帝朱由校本人就不喜歡熊廷弼。

    一個不被皇帝喜歡的人,若是想救下來,那就真的要通天的本事了。

    在魏忠賢看來,既然皇帝非常討厭熊廷弼,只要把東林黨與熊廷弼聯(lián)系在一起,就容易讓皇帝支持他們打擊東林黨。

    還有,不光皇帝討厭熊廷弼,其實老百姓也討厭熊廷弼,從輿論上看,人們對于前方統(tǒng)帥失職,他們非常難以理解。

    老百姓不管那么多,他們不可能去細細糾結(jié)原委,大都都是道聽途說,一知半解,官方說法是什么,那就是什么了。

    既然輿論上對熊廷弼沒有好感,只要把東林黨與熊廷弼聯(lián)系在一起,打擊東林黨時,就容易受到輿論的支持。

    熊廷弼能成為一個高大全的歷史人物,是因為他死的比較是時候也是因為他死的比較是地方。

    如果熊廷弼死于天啟二年,那歷史對熊廷弼的評論就會完全變樣。

    但是,熊廷弼多活了三年,并且死于魏忠賢之手,于是后世歷史的評論,就變了樣子。

    崇禎當(dāng)皇帝后,有人上書說,熊廷弼死的非常冤枉,崇禎沒有搭理這封上書。

    因為,崇禎皇帝也認為熊廷弼死的不冤枉。

    崇禎元年,詔免追贓。其秋,工部主事徐爾一訟廷弼冤,都是對熊廷弼贊美之詞,認為熊廷弼非常冤枉。

    崇禎皇帝不從。

    韓爌等人后來,在說熊廷弼死得冤枉時,先說了熊廷弼一堆功勞但是,最終也承認,按律熊廷弼應(yīng)該斬首。

    看到這個給熊廷弼蓋棺定論的說法,崇禎皇帝才算認可。

    當(dāng)時是崇禎二年五月。于是“詔許其子持首歸葬。”

    其實,從熊廷弼平反的過程,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當(dāng)時普遍的人,都是認為熊廷弼按律當(dāng)斬的就處在深宮的崇禎皇帝,也是這樣認為的。

    所以,崇禎皇帝為熊廷弼翻案時,也只承認熊廷弼死非其罪,卻不承認熊廷弼死得冤枉。

    熊廷弼被殺,之所以云遮霧罩,主要是因為模糊了許多背景。

    熊廷弼是天啟二年二月被抓的,是天啟五年八月被殺的。

    熊廷弼被抓起來后,朝廷都認為他有罪嗎?自然都認為他有罪。

    因為,王化貞的失職,是他的能力有問題熊廷弼的失職,那是拿軍國大事當(dāng)兒戲。

    而且從當(dāng)時判決熊廷弼的罪狀中也可以看出來。人們普遍認為,熊廷弼比王化貞更不可原諒。

    甚至在崇禎初年,有人上書認為熊廷弼死得非常冤枉時,崇禎都不愿意搭理。

    因為,崇禎也認為熊廷弼死得不冤枉。

    直到韓爌等人,先承認熊廷弼按律當(dāng)斬、傳首九邊也不為過時,皇帝才接受他們對熊廷弼的其它評論。換而言之,功是功,過是過兩者不能混談熊廷弼雖然死非其罪,但是并不證明熊廷弼沒有罪。

    熊廷弼在那三年半的時間里,為什么一直沒有被殺?

    因為,從當(dāng)時對熊廷弼判決書內(nèi)容去看,熊廷弼的罪行,放到哪個年代,哪個地方也是死罪。身為高級官員,因為私人恩怨,無視大局利益,故意放任事態(tài)擴大,這就不是簡單的失職可以解釋了。

    后來,熊廷弼為什么又從死刑變成死緩呢?

    那就是,熊廷弼通過行賄的方式,使自己免于被殺。

    騙了魏忠賢,說要拿出四萬兩白銀!

    熊廷弼是想通過中間人汪文言這個對東林黨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政客走內(nèi)廷的路線,行賄魏忠賢四萬兩白銀。

    結(jié)果熊廷弼死刑變死緩后,而內(nèi)廷并沒有收到相關(guān)的錢。

    通常都認為,熊廷弼是為了活命,所以就讓汪文言忽悠魏忠賢,幫自己對皇帝說幾句好話。

    韋寶卻覺得這種說法非常不符合常理。

    因為官員被抓,家人積極通過各種關(guān)系營救,這是正常之極的事。

    當(dāng)然了,在此過程中花一些錢,也是自然而然的。

    但是,空口白牙亂許錢的事,應(yīng)該是不會發(fā)生。

    因為,不是魏忠賢遇到這種事,會惱羞成怒,哪個官員遇到這樣的事,也會惱羞成怒。

    換而言之,你找人幫忙,空口白牙的亂許錢,你這不是自己作死?

    所以,從常理上,熊廷弼家里的人,在營救熊廷弼的時候,應(yīng)該是不敢空口白牙亂許錢的。

    關(guān)鍵是,就算熊廷弼家里的人敢這樣干事,中間人汪文言也不也這樣干事。這種交易,雖然端不上臺面,但是你花錢,我辦事我把事替你辦好了你許下的錢,肯定得兌現(xiàn)。

    否則,后果是顯而易見的,他汪文言也得死,汪文言憑什么陪著你去死?。

    汪文言是東林黨,熊廷弼是齊楚浙黨,兩條線的人。

    所以中間人汪文言在替熊廷弼辦事時,也會掂量一下熊廷弼能不能拿出這筆錢。

    所以,韋寶覺得現(xiàn)在的問題是,為什么魏忠賢沒有收到這筆錢?

    “救你爹爹的事情,我已經(jīng)說過了,已經(jīng)超出了我的能力,所以我不能隨便答復(fù)你們。現(xiàn)在這里沒有外人,李成楝是我的兄長,和我生死與共的好兄弟。你們直接告訴我,你們到底有沒有送出去四萬兩銀子給九千歲?”韋寶問道。

    這是最核心的問題,也是他最關(guān)心的一個問題。

    熊廷弼家里再沒有銀子,可畢竟是到了一二品級別的高官,要弄銀子,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fēng)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xué)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luò)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气| 通辽市| 舟山市| 泗水县| 石屏县| 伊宁县| 安国市| 桐乡市| 台山市| 郸城县| 威远县| 武威市| 多伦县| 阳信县| 炎陵县| 江陵县| 永春县| 沭阳县| 徐水县| 青铜峡市| 怀来县| 平邑县| 喀喇| 济阳县| 塔城市| 登封市| 布尔津县| 班戈县| 永年县| 株洲县| 察隅县| 五大连池市| 彭水| 汝南县| 台南市| 泗阳县| 金湖县| 惠来县| 米脂县| 全椒县| 上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