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其實韋寶現在對科爾沁左翼這樣的部族聯盟的需求極小。
反倒是科爾沁左翼部族對韋寶的依賴性極大,如果不將圖雅琪琪格嫁給韋寶,他們會很不放心到地域生活。
韋寶因為看出來皇帝還是有點介意,便開玩笑道:“陛下,其實我覺得你娶圖雅琪琪格挺適合的,您想啊,您內宮佳麗三千,也不在乎多一個,另外,您的身份何等高貴,您親自娶了她,她們就借口不同意了。”
朱由校被韋寶說的一怔,怔怔的看著韋寶,然后忽然大笑起來。
這也就是韋寶了,別人絕對不敢用這種事向他開玩笑。
朱棣的老媽好像就是朝鮮人,不過小朱是從來不認這個朝鮮媽。
所以韋寶才敢開這種玩笑。
大明應該是明文規定不允許娶外族女人。
“韋愛卿,也就是你敢跟朕開這種玩笑了,你饒了朕吧,朕要是娶一個蒙古女人,朝廷肯定要震動!再說,蒙古女人好像都不洗澡吧?朕哪里受得了。”朱由校大笑道,笑的前仰后合,上氣不接下氣。
韋寶笑道:“陛下,那些都是道聽途說,你讓人洗澡,人家還能不洗澡嘛,時間長了都一樣,您看剛才那個圖雅琪琪格長的怎么樣?微臣是真的不想娶她,完全是為了大明啊,陛下要理解微臣一片苦心。大明又和親一說,其實,微臣覺得和親的確是一個好辦法的,對于緩和,很有效果。”
“不行不行,這回把皇室血統搞亂了,你看到選妃只在兩京范圍中選十四到十六歲的漢人女子嗎?”朱由校笑道:“韋愛卿,朕知道在,這件事委屈你了,找一個蒙古女人是不舒服的,剛才朕看那女子都敢與朕頂嘴,搞不好你娶了她,你倆天天得打架,你別哪一天被打的鼻青臉腫的來見朕,那就笑掉大牙了。哈哈哈哈。”
韋寶聽皇帝這么說,知道皇帝看來將這件事放在心上,便放心下來了。
過了一會兒,朱由校忽然想起一事,“這天寒地凍的,那女子雖然是關外女人,卻也怕冷的吧?她是騎馬跟著咱們?”
韋寶道:“恐怕是的,北方女人抗凍。她們上哪兒去都喜歡騎馬。”
“魏忠賢,給那個什么琪琪格安排一部馬車,別讓她覺得朕不同人情。”朱由校對車外道。
魏忠賢馬上答應一聲,去了。
圖雅琪琪格聽說皇帝給自己安排馬車,以為是韋寶對皇帝請求的,心里暖洋洋的答應了。
魏忠賢找機會對馮銓說了陛下發話,要把薊遼定為軍事特區,并且辦新學,改律法,還給韋寶掛了禮部尚書銜、刑部尚書銜和工部尚書銜的事。
馮銓道:“九千歲,眼下韋寶太紅了,陛下已經發話,您能有什么辦法?”
“咱家是辦法,咱家想看看你有辦法。”魏忠賢問道。
“九千歲,下官真的是想不出辦法,您看,和韋寶斗的人,哪個有好了?下官勸九千歲也暫且先忍一忍,眼下是韋寶說什么,陛下就答應什么,風頭太緊,理應避一避。”馮銓道。
馮銓是個很會溜須拍馬的人,正是抱住了魏忠賢的大腿,才得以進入內閣,否則才三十出頭,怎么樣都輪不到他馮銓入內閣。
馮銓屬于才子出道,想入職東林黨被拒,一怒轉型。
然而,馮銓又化身孝子,他老爸兵敗回家被彈劾。
他在進香路過的魏忠賢面前訴說冤屈,順利入職閹黨,變成智囊。
楊璉左光斗聯合群臣要倒魏,嚇壞魏忠賢。
他獻計“起大獄,行廷杖”,大勝后以不到三十歲成為閣臣,號稱“黑頭相公”。
然而,馮銓的轉型還結束,他再次轉型是因為貪污太多,引起閹黨大佬崔呈秀妒忌,知道不敵而辭官。
因為轉型及時,居然在閹黨完蛋時基本沒事。
如果歷史的軌跡被太大更改的話,以后馮銓還會有第三次轉型,多爾袞入關,馮銓第一批入職,從此高居大學士,德高那個望重。
康熙時壽終,親賜謚號。
四次轉型,慘遭康熙孫子鞭尸,追奪謚號,編入貳臣傳。
忠臣孝子,貳臣賊黨,完美集于一身者。
韋寶之前搞文字清查,并針對貪腐,只是針對扳倒政敵。
如果韋寶針對反貪腐的話,馮銓早就完蛋了。
所以,馮銓眼下尚與韋寶有解不開的,所以也不必幫魏忠賢當馬前卒。
魏忠賢聽馮銓這么說,很不高興,哼了一聲,不再說什么。
馮銓知道魏忠賢不高興,但也辦法。
魏忠賢冷著臉,將皇帝交辦的事情交代給了馮銓,便也不打算再想了,知道已經無力抵擋韋寶得寵,或者說,韋寶已經紅的發紫。
到了遷安,韋寶向皇帝介紹了這里的一處水庫。
天地會的水庫是防洪廣泛采用的工程措施之一。
在防洪區上游河道適當位置興建能調蓄洪水的綜合利用水庫,利用水庫庫容攔蓄洪水,削減進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達到減免洪水災害的目的。
水庫對洪水的調節作用有兩種不同方式,一種起滯洪作用,另一種起蓄洪作用。
滯洪就是使洪水在水庫中暫時停留。
當水庫的溢洪道上無閘門控制,水庫蓄水位與溢洪道堰頂高程平齊時,則水庫只能起到暫時滯留洪水的作用。
在溢洪道未設閘門情況下,在水庫管理運用階段,如果能在汛期前用水,將水庫水位降到水庫限制水位,且水庫限制水位低于溢洪道堰頂高程,則限制水位至溢洪道堰頂高程之間的庫容,就能起到蓄洪作用。蓄在水庫的一部分洪水可在枯水期有計劃地用于興利需要。
當溢洪道設有閘門時,水庫就能在更大程度上起到蓄洪作用,水庫可以通過改變閘門開啟度來調節下泄流量的大小。
由于有閘門控制,所以這類水庫防洪限制水位可以高出溢洪道堰頂,并在泄洪過程中隨時調節閘門開啟度來控制下泄流量,具有滯洪和蓄洪雙重作用。
遷安市建昌營西街的“仁義胡同”,由“仁義”而來。
這條人稱“仁義胡同”的小巷,位于建昌營大西門里路南。
此胡同長約50米,寬約11米,由兩道長短不一的條石鋪成,避免了雨雪天過道的泥濘。
由于胡同狹窄,平時可容一人挑擔通行,若兩人相對僅可側身擦肩而過。
建昌營是扼守冷口關的戰略重鎮。
明時為蒙古兀良哈三衛進京入貢的通道,也是交通和軍事上的要地。
由于此處為南北交通要沖,建昌營在韋寶實際上執掌薊遼之后,作為商貿重鎮日漸繁榮。
建昌營是冀東地區通往關外除山海關之外的另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商貿活動的鼎盛期自清中葉至抗戰伊始,為周邊重要的農副產品貿易集市。
自古有“填不滿的開平城,拉不敗的建昌營”之說。
建昌營原來的西大街與南面的雞市街本不相通,有了這條仁義胡同之后,兩街才相通了。
這條胡同雖窄,卻有著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
相傳時,建昌營有兩戶人家相鄰,東家姓任,西家姓梁。
梁家欲蓋東廂房擠占土地為基,任家不容。
兩家各執己見互不相讓,任家給其在外做官的家人寄信做主討說法。
不久,此官復信,上書四句詩:千里捎信只為墻,讓他二尺又何妨。長城里今猶在,不見當。
家人接到此信,認為確實在理,同為鄰里,遠親不如近鄰,便主動讓出二尺。
梁家聞之,自覺慚愧,也讓出墻二尺。
兩家由針鋒相對互不相讓演變成了互相謙讓。
后來兩家達成協議,形成了這條四尺寬的通道,方便了往來行人。
此義舉,深得街坊鄰里夸贊,周邊的居民,得此教益,多少來和睦相處,互敬互讓。
從此,“仁義胡同”的義事,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朱由校對這一代算是熟悉,因為朱由校曾經到遷安來視察過一次,不過,還是在朱由校剛剛當皇帝的時候的事情,離著這個時候,已經隔了五六了。
建昌營的守將是曹文詔。
曹文詔本來只有五百人的兵馬。
但曹文詔因為受到韋爵爺的賞識,給他增加到了一千人的兵馬。
要知道,薊州總共只有兩守軍,遼東總共只有三邊軍。
這么一點的兵力中,曹文詔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能有一千兵馬,全仰賴韋爵爺的器重。
曹文詔雖然是明末著名的將領,一直以來他都以“敢戰”而聞名,甚至被稱為“明末第一良將”。
然而在這個時候,曹文詔確確實實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
韋寶欣賞曹文詔這個人,但也準備重用曹文詔,只是為了幫培養一個厲害一些的將領而已。
所以韋寶讓曹文詔在建昌營附近河道修建了一座水庫。
在曹文詔光鮮的外表之下,曹文詔其實是一個兇殘的劊子手。
只要認真翻閱一下史書,就會立刻看穿他的真實面目。
曹文詔農民起義的生涯開始于崇禎三,1630,當七月,陜西的農民起義活動風起云涌,這引起了明廷的恐慌與仇恨。
鑒于曹文詔之前追隨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等人四處征戰的光輝履歷,明廷提拔他做了延綏東路副總兵,希望借著他所謂“善戰”的關寧軍將起義軍下去,挽救明王朝的統治危機。
在一開始,由于起義軍的戰斗力、組織度各方面均存在嚴重不足,曹文詔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先后擊敗了、點燈子、李老柴、獨行狼等義軍首領,這使得曹文詔的氣焰越發囂來。
曹文詔農民起義的手段十分兇殘,史載,“諸將在陣,于脅從者縱令逃去,文詔必盡殺,無一存者。其侄變蛟亦然。”
他嗜殺成性,只要是加入農民軍的人絕不放過,不給人留一點活路,所謂平定,維持社會秩序不過是托詞,這個兇殘的豺狼只是瘋狂地仇視人民,對于任何有一點反抗行為的人都必欲殺之而后快,一心一意維護明廷的統治,而根本不把老百姓當人看。
他對神一魁余部的殘酷簡直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崇禎四,1631九月十八日,神一魁被殺害,獻頭于官軍,但他的余部在友、李都司、杜三、楊老柴四人的領導下堅持斗爭,他們在之前的斗爭中完全明白了明廷的狡詐陰險、背信棄義,對明廷的腐朽黑暗有了更為直觀深刻的認識,斗爭態度十分堅決。
他們屯兵于鎮原,準備攻打平涼,但進展不順,只好暫時退守到慶陽。
就在這時,曹文詔前來同甘肅總兵楊嘉謨、副將王性善會合,向農民軍發動了猖狂的進攻。
崇禎五,1632三月,曹文詔與農民軍大戰于西濠,僅此一戰就斬首千級,生擒了杜三、楊老柴。
面對這個巨大的,神一魁余部被嚇倒,他們聯合另外的農民軍進行戰略轉移,繼續展開斗爭。
曹文詔、張嘉謨等人則窮追不舍,雙方在張麻村展開大戰,義軍不幸再次戰敗。
這時王性善與甘肅副將李鴻嗣、參將莫與京等到來,一時力量云集,雙方再次展開戰斗。
官軍此戰斬獲了五百二十多個首級,此后明軍乘勝追擊,連捷。
這支義軍此時已經只剩幾千名殘余戰士了,但連續的斗爭動搖義軍的戰斗信念,特別是有一支從清水分出的義軍力量較強,還擊敗過官軍。
曹文詔這個兇殘的劊子手又展現了他陰險狡猾的一面,他使用反間計,使其他首領上當,讓他們殺死了友,趁著農民軍內亂的時候,他伙同自己的侄子曹變蛟連續對義軍發動進攻,最終全殲了這支農民軍。
不可否認,曹文詔的確兇悍異常、能征慣戰,不愧為農民軍的死敵。
滿天飛、郝臨庵、劉道江、獨行狼、李都司這幾位義軍首領之后聯合設下埋伏,隱藏了自己的精銳部隊,只讓一千多騎兵出來迎戰,引誘明軍抵達南原時,伏兵大起,同時大呼“曹將軍已經死了”企圖擾亂明軍軍心。
沒想到曹文詔居然拿著長矛來回沖擊,單槍匹馬在余名農民軍中間耀武揚威,真是十足的亡命徒作風。
明軍見狀士氣復振,使得農民軍的計謀沒能實現,此戰農民軍伏尸遍野,元氣大傷。
殘余的農民軍之后再沒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擊,被諸多如狼似虎的官軍連續擊敗。
之后著名反革命頭子洪承疇在平涼殺害了滿天飛,誘降其將領白廣恩,其余的農民軍分路。
曹文詔趕到隴州、平涼、鳳翔之間追殺他們,1632十月,三次戰斗三敗農民軍。
接著就逼向耀州錐子山的農民軍,此部農民軍此時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殺死獨行狼、郝臨庵后投降了。
但洪承疇這個心狠手辣的劊子手并放過他們,在接受投降后又卑鄙地屠殺了其中四百多人。
關中的農民起義就這樣被淹沒在血泊之中。
巡撫御史范復粹在遞給朝廷的奏章中聲稱歷次戰斗獲首級三六千六百多,曹文詔的功勞第一,張嘉謨第二,王承恩、楊麒又在其次。
曹文詔在陜西時,甘為朝廷鷹犬,奮力農民起義,大小幾十次戰斗,立功最多,洪承疇卻給他記功。
可笑這個劊子手如此賣力,卻得不到明廷的行賞。
在這種情況下,農民軍看到陜西的朝廷軍隊力量強大,為了避敵鋒芒就大都流入山西。
據說由紫金梁、混世王、姬關鎖、八大王、曹操、闖塌天、興加哈利分別統帥七大營部,每部人數多的有一人,少的也有五千人。
這時候,明廷又想起他們忠實的獵犬曹文詔來了,御史張宸極上書明廷大肆贊揚曹文詔義軍的武功,還肉麻地吹捧說士紳百姓都編歌謠稱贊他,也就是所謂的“軍中有一曹,西賊聞之心膽搖”。
但事實上,百姓們又怎么會給這個好勇斗狠、嗜殺成性的豺狼唱什么贊歌。
崇禎七正月兵部題本中說:“曹變蛟一大為民害。數日前臣部差官收得沿途謠帖數紙云:寧被流賊搶,不教曹兵擋。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流賊搶民財,曹兵殺民命等語。”
可見這才是老百姓對于曹文詔的真實評價,曹文詔及其所部軍隊軍紀極差,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引起了廣大人民的仇恨。
這樣一支軍隊,不過是以滿足士兵為誘餌,好驅使他們起義的豺狼部隊罷了。
而他們的頭領曹文詔,這個兇惡的反革命劊子手自然也不會是什么護佑一方平安的保護神,而是人人談之色變的瘟神,他來到哪里,災難就來到哪里,所謂“”的明王朝,就是靠著這種軍隊來保護自己治下的人民“免受流賊的侵害”,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即使是統治階級中的一些人,對于曹文詔的兇殘行徑也不得不俯首認罪,并認為他誅戮過甚、害民有術,從長遠上看,不利于明廷的統治。
但以崇禎、洪承疇等為首的一干暴君酷吏卻偏偏欣賞他的狠戾無情,把他當成寶貝。
那些心肝、一心只考慮自己榮華富貴的地主豪紳們也把他看作自己的一張護身符,這才編造出了“軍中有一曹,流賊聞之心膽搖”這種口號給他和自己打氣,實際不過是拾宋人牙慧。
基于以上理由,明廷命令山西、陜西的各位將領一同受曹文詔指揮,希望他能再功。
崇禎六,1633正月,曹文詔由于被自己的主子嘉獎,立功心切,對農民軍展開了殘酷的,給義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明政府此時從上到下已經腐朽到了極點,崇禎又往他的軍中派遣了監軍太監,使得他處處掣肘,為農民軍贏得了喘息的時間。
同時,曹文詔此人飛揚跋扈,與劉令譽起了沖突,遭到了對方的陷害。
兵部認為曹文詔仗著打了幾回勝仗就驕傲起來了,于是把他調往大同。
由此可見,當時的明廷已經腐朽黑暗到了何種程度,但曹文詔還是執迷不悟,一心要維護這個政府搖搖欲墜的統治。
不過,就算他此時想反正,老百姓也不會放過他,他身上背負著累累血仇,自知已經自絕于人民,因此即使在朝廷內屢受排擠,也只能忍氣吞聲,夾緊尾巴做人。
這正是古往今來一切與人民為敵的走狗必然的。
他的遭遇在后世還引發了不少文人的嘆息遺憾,覺得當時要不是奸臣當道,曹文詔定能起義,再造社稷,但實際上,如果一個封建政權正常運轉的話,它是絕不會允許曹文詔這種殘害人民的。
曹文詔的誕生本身就說明這個政權已經病入膏肓,只能抱著對人民的無比恐懼和仇恨,把曹文詔這種人推上前臺來。
曹文詔的兇狠和明廷的是兩位一體的,所謂奸臣當道,完全是欺騙世人的借口。
歷史雄辯地證明了,整個政府,以及支持它的千地主儒生,是注定要滅亡的,誰要是不思悔改,那就是助紂為虐,必將被農民軍們無邊的怒火燃燒殆盡。
崇禎七,1634七月,清軍入關西征插漢,回師時順便進入了大同境內,攻占了得勝堡,之后圍攻懷仁縣以及井坪堡、應州等地。
曹文詔同總督張宗衡駐扎在懷仁防守。
在同清軍的戰斗中,曹文詔完全了之前與農民軍戰斗中的威風,他曾向清軍挑戰,卻而回。
后來,靈丘以及其他屯兵的城堡大多失陷,清軍得勝回師。
十一月明廷評定各將的罪過,曹文詔、張宗衡以及巡撫胡沾恩一同被定罪充軍到邊地的衛所。
但曹文詔畢竟是明廷所仰仗的一張王牌,所以立刻就有人上疏,讓他繼續參加義軍的活動,立功贖罪。
這個時候,河南的形勢的農民起義形勢一片大好,史載:“七冬,賊騎千余西來,立馬西郭麥田中。已而大旗飄飏,遙望崖口而南,旌旗蔽空,甲光耀日,南盡南山,北盡河曲,波壓云涌而至。惟聞馬嘶之聲,自朝至夜,連營數十里。賊過人畜踐踏,路闊五六里,不知其眾之幾何也。”
農民軍的浩大陣勢把河南地方嚇破了膽,向明廷告急求援,明廷便傳令讓曹文詔率兵緊急前往河南義軍。
不過在進入河南之前,曹文詔還是賣了那個保舉他的巡撫一個人情,在山西幫助他剿滅義軍。
義軍進入河南之前,發掘鳳陽皇陵。
起義軍在崇禎七底大批進入河南以后,便積極向皖北一帶發展。
崇禎八,1635正月上旬,起義軍進入安徽。這時鳳陽的貧苦百姓聽說義軍到了安徽,為了擺脫明廷敲骨吸髓的剝削,主動派人邀請起義軍進軍鳳陽,并提供了大量珍貴的情報,為義軍之后震動天下的壯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就在起義軍圍攻潁州的時候,“鳳之窮民,遠幾百里相邀,具以冊授賊:某家富厚,某處無兵。于是,賊遂擁眾焚劫,震動祖陵。”
崇禎八正月十五日清晨,掃、太平王等部義軍進攻鳳陽。
為了保護中都鳳陽所謂的,鳳陽城墻,義軍戰士因此如神兵天降,長驅直入。
面對義軍將士的進攻,鳳陽留守朱國相不自量力螳臂當車,被義軍戰士打的丟盔棄甲,當場伏誅。
幸存的明軍紛紛跪在地上“口呼千歲”,乞求饒命。
鳳陽知府顏容暄見勢不妙,居然穿上囚服躲進監獄妄圖逃過一劫,真可謂斯文掃地,所謂的朝廷命官,就是這樣為人不齒的怯懦鼠輩。
但他忘了義軍是要解放那些無辜被關在監獄中的百姓的,于是在義軍釋放犯人時他的偽裝立刻就被識破了。
面對這條落水狗,義軍首領當然不會放過他,史載眾首領“黃蓋鼓吹坐堂上,杖殺容暄”。
痛打落水狗固然為廣大受壓迫的人民出了一口惡氣,但僅是這樣顯然遠遠不夠,義軍們已經明白坐在龍椅之上的朱姓諸賊才是元兇首惡,他們早已告別了“反貪官不反皇帝”這個幼稚的階段了。
他們以大無畏的氣概,放火燒毀了皇陵享殿和龍興寺,親手挖了朱由檢的,表達了人民對于的明廷的無邊的仇恨。
這一漂亮的手筆證明朱家王朝已經喪盡人心了,人民群眾對于所謂的天皇貴胄已經半分的畏懼。
他們一眼就看出,朱氏一族不過是獨夫民賊,根本不值得敬畏,也不會有什么天譴報應。
聽聞鳳陽失陷、被挖的消息,朱由檢氣得發瘋,但他自知責任過于重大,只能自己來承擔,于是只好發了一道罪己詔,同時處罰了一些直接負責的小官來泄憤。
當然,他自然也大發諭令,調兵遣將,妄圖將農民軍徹底消滅以報仇雪恨。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他調洪承疇的陜西兵出關,同中原各省官軍協同作戰,在七拼八湊之下集結了大約七人的武裝。
又不惜出內帑,花大本錢湊了一百多兩軍餉,并且叫囂要在六個月內蕩平農民軍。
在這種形勢下,起義軍“遂由潼關、內鄉、淅川諸路盡數歸秦。”
崇禎八,1635三月,曹文詔帶著滿身的血腥從山西進入河南,在河南的信陽,曹文詔見到了洪承疇,這兩個劊子手臭味相投,沆瀣一氣,洪承疇贊賞曹文詔的心狠手辣,把他派到湖北隨州去農民軍了。
崇禎八,1635四月,洪承疇得到了起義軍大舉進入陜西的消息,他在趕回陜西的同時,把曹文詔從湖北調去陜西,希望他能繼續發揮義軍的才能,輔佐他完成朱由檢布置下來的任務,但他不知道,這就將成為曹文詔的謝幕演出了。
有了曹文詔這一員悍將,洪承疇的膽氣更壯,似乎“六月滅賊”的任務真能完成一樣。
實際上,這只是癡心妄想。
洪承疇安排曹文詔從閿鄉取山路前往商州和雒南,農民軍大本營,然后再從山陽、鎮安、洵陽等地趕到漢中來,阻止他們。
為了籠絡曹文詔,洪承疇對曹文詔說:“此行也,道路回遠,將軍甚勞苦,吾集關中兵以待將軍。”拊其背而遣之。”
三邊總督如此禮待,曹文詔真是受寵若驚,他立刻投身到義軍的軍事活動中去了。
五月五日,曹文詔抵達商州,在此他伙同侄子參將曹變蛟,義軍都司白廣恩等擊敗了農民軍,之后在金嶺川又一次打敗了農民軍。
他和曹變蛟這一對叔侄都是暴虎馮河的悍匪,張岱記載曹文詔有一次領兵路過甘肅平涼,正碰上農民軍和家屬數人駐扎在附近的山谷中,文詔“呼麾下士直沖而上,但聞婦女兒稚號泣,聲震山谷。”
可見他們在戰斗中對義軍從來都是趕盡殺絕,連老弱婦孺都不放過,真是十足的殺人狂。
因此導致一部分義軍在聽到他們的名號后,居然會覺得害怕。
但農民起義軍是斬不盡殺不盡的,他們起兵抗明,上應天心,下順民意,想要靠屠刀使人們屈服,不過是癡心妄想。
在戰爭的錘煉下,農民軍中涌現出來一批能征善戰的人馬,曹文詔再也不能像開始那樣一逞,對農民軍展開單方面屠殺了。
不久之后,闖王、八大王等人帶領各路義軍進攻鳳翔,曹文詔慌忙從關中趕來。
農民軍看到這個宿敵來了,紛紛涌向靜寧、泰安、清水、秦州之間,共聚集了大約20人馬。
當其時,洪承疇手頭上只有大約6000人的部隊,他大感棘手,只好上書明廷,但明廷哪還有多余的力量給他。
洪承疇的求救信號如泥牛入海,不了了之。
六月,明軍與農民軍在亂馬川展開大戰,這一戰打出了威風,打出了氣概,活捉了前鋒中軍劉弘烈,擊斃了副將艾、柳國鎮,明軍潰不成軍,在劉成功、王錫命的帶領下倉皇逃走。
艾、柳國鎮兵敗身死的戰報傳來之后,曹文詔這個農民軍的死敵勃然大怒,瞋目大罵,向洪承疇請求讓他出馬同起義軍決一死戰。
而狡猾的洪承疇也被他之前的赫赫戰功所迷惑,加之對農民軍的輕視心理,便照準了。
史載:“承疇喜曰:非將軍不足辦此。顧吾兵已分,無可策應者。將軍行,吾將由涇陽趨淳化,以為將軍后勁。”
曹文詔于是就大搖大擺地帶著區區三千士兵向甘肅進發,在真寧的湫頭鎮與起義軍相遇。
起義軍看準了這個亡命徒輕敵寡謀的特點,根本不畏懼他所謂“敢戰”的名號,采取誘敵深入的戰術,“伏數騎合圍,矢猬集。”
曹文詔陷入重圍,自知無法脫身,拔刀自刎而死。
曹文詔死后地主文了美化他的自殺,還編造出來各種故事,最著名的一個聲稱:“賊不知為文詔也,有小卒縛急,大呼曰:“將軍救我!”賊中叛卒識之,惎賊曰:“此曹總兵也。”賊喜,圍益急。文詔左右跳蕩,手擊殺數十人,轉斗數里。力不支,拔刀自刎死。
這個故事更加深刻地說明了地主階級的顢頇虛弱,只敢把歸因于這樣的偶然,然后自怨自艾地說一些“一失足成千古恨”之類的話來自我安慰,似乎自己的只是由于運氣不好,不敢正視自己注定的命運。
實際上,當時曹文詔孤軍陷入農民軍的鐵壁合圍之中,可謂是插翅難飛,他自知無法逃脫,又害怕落入農民軍的手里受到折磨,更不甘心自己這個“一代名將”成為俘虜,在絕望之中選擇了自殺。
這不過是一個頑固到底的兇徒的必然罷了,豈是一個小卒可以改變的。
他們大力宣揚這種所謂的悲情,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基于儒家思想的審美需求,可以說,曹文詔死前是他們起義、維護自身統治的工具,死后又成了他們蠱惑人心、麻醉人民、滿足自身趣味的玩具。
但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實際上,若他在死后真的知道了那些地主文人對他的吹捧,他說不定還會洋洋得意、引以為傲呢。
洪承疇聽說曹文詔自殺的消息后捶胸痛哭,他知道自己從此喪失了一張對付農民軍的王牌了,朱由檢也大感痛心,追贈他為太子太保、左都督,賜予祭葬的恤典,讓他的子孫世襲指揮僉事的官職,并命令有關部門為他立了廟,每春秋兩季加以祭奠。
他想靠這些表面工作挽回世道人心,讓文臣武將學習曹文詔,抵死為他賣命,這種雕蟲小技豈會得逞。
明廷此時由里到外已經腐化殆盡,大小官吏各有打算,人人只圖一己私利,置人民天下于不顧。
這些伎倆,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
史載曹文詔死后,“賊中為相慶。”、“關外豫楚諸官軍聞之,皆為奪氣。”可見這一仗大長了農民軍的志氣,大滅了統治階級的威風。
韋寶很清楚歷史上曹文詔的這些赫赫戰功,所以,對于用曹文詔這個人,一直很。
憑韋寶手中的權勢,不管是曹文詔,還是吳三桂,還是祖大壽,甚至毛文龍手下,在原本歷史中后來叛逃后金的一幫悍將,韋寶都是可以輕易弄死的。
但韋寶不會改變歷史。
對于曹文詔的使用,韋寶也獨具匠心。
讓曹文詔把守建昌營的同時,分出大部分人馬去興修遷安水庫。
赫赫有名的悍將成了大明軍隊中第一支工程部隊。
要是后世人知道曹文詔被韋寶用成了工程兵團長,恐怕也要笑死。
韋寶雖然消息靈通,但不是每件事都靈通。
韋寶知道這里有一座水庫,本來是想領著皇帝去看看雛形,卻想到,已經有模有樣了。
韋寶知道,這都是曹文詔的功勞啊,“陛下,您看,這就是遷安水庫,一座小型水庫,這里,微臣已經規劃了二十多座水庫,只要這些水庫都建成,這一片的干旱和洪澇,都將得到極大緩解,不說沃野千里,至少能保證這一片不至于缺糧食!微臣這可是自己出的銀子,在做這些事情之前,微臣可想過陛下能讓戶部給微臣打白條。”
朱由校聞言,深為感動,同時也被浩大的水庫工撼了,連連點頭:“韋愛卿,這就是水庫?如何蓄水?如何?”
韋寶笑著將水庫的用途一項一項講解給皇帝聽。
皇帝大感興趣,顧不上風寒,走來走去,到處查看。
曹文詔得到稟報,趕緊帶人來參拜皇帝和韋公爺。
因為他們是駐軍,此前并得到皇帝路過,需要他們參拜,需要他們保衛的消息,所以提前去大路邊上等著迎接圣駕。
“末將不知道圣駕到來,罪該死。”曹文詔只穿著單薄的坎肩,露出兩條健壯的臂膀,果然是虎背熊腰的猛將,底下還光著兩只膝蓋,褲子都挽起來,也不怕冷一樣。
其實曹文詔不算特別個子大,并不是拳擊運動員一樣的身材,只是很精壯,肌肉都是一塊一塊的,給人一種很有力量的感覺。
朱由校看到兵士和將領們,在天寒地凍之中這般賣力干活,非常感動。
“你們辛苦了,為什么要在大冷天搶著干活?”朱由校溫言問道。
“回陛下,是末將的恩師韋爵爺讓末將修水庫的。”曹文詔答道:“末將想趁著冬天干旱,趕緊趕工,等春季汛期來臨,便不急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