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宋徽宗趙佶,除去治理江山不行之外,其他諸樣皆行,尤其擅長書畫,自創瘦金體。后世對他的評價為:宋徽宗諸事皆能,唯獨不能為君耳。
用王漢自己的話:這貨除去正事干不好,日鬼搗棒槌他倒是在行的很。
趙佶眼見王漢噗通一聲跪在自己面前,高聲道謝,心里不免歡喜,這可是真正的平民百姓,發自肺腑的感謝自己。為君者,最喜歡的便是如此,朝堂上臣子跪十個,不如平頭百姓跪一個。
這廂王漢跪謝,李清照也不好干晾著,也向趙佶施禮,“奴奴謝過官家。”
卻這大宋女子自稱為奴,最開始王漢聽不慣,時間長了便明白,這是一種自謙美稱,奴家相當于后世女子的人家,而自稱奴奴則帶著些撒嬌味道,尤其是女子生的漂亮些,開口一聲奴奴,千嬌百媚,百轉回腸,讓人骨子發酥。
而李清照這時在皇帝面前自稱奴奴,則不是撒嬌,而是一種傲嬌。
可不是嘛,整個大宋朝,能讓皇帝親自賜婚的女子有幾個?李清照再豪邁再有才她也是個女人,是女人便有虛榮心,得了這天大的好處,還不能讓她傲嬌下。
趙佶也高興,就是個玩鬧性子,眼見大才女傲嬌,玩心大起,吩咐粱師成,著光祿寺設宴,今日恰遇李清照先生大喜,當飲一杯。
如此決定,顯然不合禮數,也不合皇帝身份,讓王漢驚呆了眼球。不過想想這貨三十多歲放著宮內百多個妃子不用,非要半夜從地道鉆進妓館里面喝花酒,也就釋然了。
早就了,這貨不是個正經皇帝。
眼見李清照遲疑,趙佶又道:“素聞先生大名,才高學博,近代鮮倫,今日得見,若是不能把酒言歡,做得幾首詞作,豈不遺憾?”
皇帝親自相邀,李清照哪敢不從,再次萬福,“奴奴遵命。”完,慢看王漢一眼,眉目輾轉,萬種風情。
趙佶自然明白,哈哈兩聲,“你夫君自當同來,諸位自當同來。”完既走,兩手后背,昂首闊步,好一副傲然自得閑情逸致的派頭。
趙佶前面走,前有引路,后有黃傘,兩邊伴當左右不離,真個是前后左右四面拱衛,讓王漢好生羨慕。同時也了然,原來大宋皇帝在家里是這樣的啊,跟后世海里的大大完不一樣呢。
皇帝諸位自當同來,晁補之周邦彥自不用,都是朝廷官員,一個太學正一個校書郎。又是幫李清照壓陣的,如今李清照大事已定,合該同喜。
可后面趙明誠和高寶就尷尬了,這二位跟王漢爭繡球沒爭過,眼下皇帝要給李清照賀喜,他們是去還是不去?
皇帝諸位同來,這諸位里面有沒有他們?
倒是王漢心眼多,走幾步見兩人沒跟上,回頭微笑招手,讓兩人跟上。
如此行為,便是王漢奸猾。先前搶繡球,他瞪著眼珠子拼命,就差要打死兩位衙內,眼下塵埃落定,他為勝者,便要裝作好人,擺出比賽第二,友誼第一的架勢,要和兩位衙內不打不相識。
為何?沒聽那個死太監粱師成嗎?這位可是趙尚書之子趙明誠啊,他老子那么大個官,這事不處理好了怎么能行?
至于另一位,雖然生的矮挫,但能當街擼袖子打趙明誠的,顯然也是大腿粗壯的主兒,自己打了人家,不交好他們怎么行。
在王漢有限的記憶中,李清照家的后臺不硬,早早的就被趕出東京,指望她能給自己撐腰,那是指望不上咯。
卻在宮內行走,王漢兩只眼都不夠看,從東華門進入,兩邊都是高墻,約莫兩米高,中間路寬十米左右,能容兩輛馬車并排走。墻為紅墻,瓦為青瓦,腳下是青石板,透著厚重古樸。
每隔三米便有穿甲武士,持長槍站立,一絲不茍,見到皇帝經過也不動聲色,只是兩只眼珠子來回動,讓王漢想起海里的武警。
同時也了然,對于外界而言,皇帝神秘高遠,遙不可攀。但對這皇城里面的人而言,皇帝天天見,并無稀奇之處。
皇帝神秘,只是大家想的神秘,真正接觸了,也不過是個逗比文藝青年。
從東往西看,差不多有一公里遠才到頭,中間還有好幾道拱門,讓王漢咂舌,到底是皇帝家里,果然面積大。
不過皇帝請客不會走太遠,緊靠東華門北面便是殿中省,有御廚和六尚局,便是專門負責皇帝吃穿住行的地方。內里有升平樓,乃是皇帝平日娛樂之所。
就吃飯而言,并不是王漢想的那樣,命令傳達之后飯菜立即弄好,也得好一段時間等待。另外,皇帝請客,那得專人管理,來了幾個客人,要準備幾張桌椅,幾道茶點,什么飯菜,都是有規矩的。
就桌椅,也不是王漢平日所見的八仙桌條凳板椅,而是矮幾,軟席,讓人坐著吃。矮幾不高,坐著于胸平,寬窄六十公分,長短則有一米二左右,兩人坐著寬松,三人坐著剛好。
王漢等人沒和皇帝吃過飯,但晁補之周邦彥卻是經常吃的,每年皇帝太后生日都會請大臣們用餐,知道規矩,很自然地兩人同桌。王漢見樣學樣,也拉著李清照坐一起,剩余兩位衙內,相互對望一眼,各自不服,又無可奈何,同坐一桌。趙佶則坐于殿上,靠北朝南,獨用一桌。
各人坐定,自有太監奉上茶點果盤,另有一班樂女從后而出,落于樓內兩側,絲竹管弦各色均有,讓人好奇。樂女落定之后,皇帝拍拍手,稀稀拉拉的演奏聲響,讓王漢郁悶。
畢竟是從后世來的,樂器發展多種多樣,聽慣了電聲特效,再聽這純天然的原始樂,自然有些老掉牙,卻不好,畢竟這里演奏的已經是大宋最高規格的樂隊了。
有機會,要做一把吉他,讓這皇帝感受下民謠的魅力,王漢心想。
樂聲起,另有兩行七八個美伎從屏風后面出來,穿著清涼,裊裊婷婷,在場中起舞。
王漢立時瞪直了眼,這皇帝會玩啊。都是十五六的女娃子,現場伸胳膊蹬腿,看的王漢好擔憂,生怕她們一不心露點什么,又生怕她們不露。
尤其是姑娘們做出后拱橋一字馬的時候,上身崩的緊致,勒出兩個硬邦邦的弧形,瞬間抓了王漢的眼球。
這都是沒發育好的,勒這么緊行嗎?
更別提那筆直的一字馬,布料緊貼姑娘身軀,纖毫畢顯。盡管知道什么都看不到,但就是讓人挪不開眼珠。
這樣可不行,必須收斂,在皇帝家呢。
如此想著,王漢勒令自己把目光挪開,結果輾轉騰挪間,和對面的肥矮挫目光發生對視,驚鴻一瞥間,兩人已然交換了許多隱秘信息,各自點頭,嘴角斜上彎曲,露出老司機都懂的意思,一切盡在不言中。
不愧是高衙內,色膽包天,在皇帝家里也敢如此赤果果的表達自己的意念,也不學學人家趙學士,對那些鶯鶯燕燕根不屑一顧,只把一雙眼在李清照面上轉悠,眼見王漢注視他,迅速轉眼,假裝不經意,面上的苦楚卻是掩飾不了。
一曲歌舞終了,矮幾上也多了幾道菜,是涼拌的肝子和苦蕎,要蘸著芝麻醬吃。
王漢正要拿筷子,卻見眾人端酒杯,一起向趙佶致意,趙佶笑道:“今日乃是清照先生大喜,各位不必拘禮,合該同喜,這第一杯,便是恭喜清照先生,喜結良緣。”
趙佶發話,周圍齊:同喜同喜。唯獨高寶和王漢兩個,傻不愣登,沒跟上節奏。
高寶是提不起串門子,王漢是壓根不懂規矩。眼見眾人喝酒,他也同飲。
一杯酒完了,趙佶揮手,讓樂聲停了,而后笑問:“我聽人言,清照先生能有今日之喜,乃是九天玄女夢中托言,便是不知,個中是何詳細?”
話到這里,王漢才恍然大悟,還以為趙佶真個愛民如子,好端端的心血來潮請老百姓吃飯,鬧了半天,還是對鬼神感興趣。
也難怪,由始至終,趙佶都是主要和李清照對話,偶爾對晁補之和周邦彥笑笑,對王漢趙明誠高寶三人根沒用正眼瞅,別王漢對出了絕對,那在趙佶眼里也不上檔次,他在乎的,只是李清照那個夢。
起趙佶迷信,那是由來已久,先趙佶為何會自封為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趙佶還是端王的時候,東京來了位道士,名叫林靈素,端是個法力高強。
林靈素愛喝酒,在酒店里喝的醉醺醺,二去問他要酒錢,他伸手把自己腦袋往開一掰,好家伙,一半是臉皮,一半是血骷髏,登時就給二嚇懵逼,亂滾帶爬地逃開。
沒人敢問他要錢,反而要供他繼續喝酒吃肉。
酒店把此事上報開封府,等開封府帶人來時,那道士已經不見了,不是走的樓梯,反正不見了。
端王趙佶聽了此事,大感興趣,讓身邊人去找,他要見見這位高人。
還真是給他找到了,卻兩人第一次見面,趙佶就奇怪,問靈素,“道長何處來?看著面善,是否哪里見過?”
林靈素大咧咧道:“昔日我在玉皇大帝手下當差,曾有幸侍奉過陛下。”
此話一出,讓趙佶大驚,同時又欣喜,難怪自己生來聰明有才華,原來是神仙下凡吶。
起趙佶的才華,那不是他自夸,就算是他斷送了大宋江山,千年后的人也對他服氣的不行,一碼歸一碼,他是治理不了江山,但才氣真心強,堪稱古往今來帝皇第一,就連那位春花秋月何時了的李后主都比他不過。
人有才,聽的贊美多,天長日久,難免會飄,總覺得自己非比常人。眼下聽林靈素自己是神仙下凡,便問:“我在天上任何職?”
林靈素答:“你是玉帝長子,天分九霄,你是九霄中最高的神霄府中玉清王,專管南面事,又叫長生大帝君。”
聽聞此言,趙佶立馬就洋了,只覺得通體舒泰,神清氣爽,恨不能當場就跪下喊爸爸——他想讓玉帝接他回天上。
卻林靈素在端王府里,整天好酒好肉伺候,吃了兩三日,林靈素寫下幾個字:吉人當登大寶。寫完后一聲不吭,溜了。
吉人兩字合起來便是佶,這是趙佶能當帝。
趙佶當時很驚訝,自己的哥哥趙煦正在位呢,且年輕力壯,幾十年內且死不了,就算死了,那他還得有兒子。哦,趙煦現在還未生兒子。即便是沒生兒子,那也未必輪到他。
趙佶自己的事自己清楚,他只愛玩耍做樂,不愛管理國家。
可林靈素留下這六個字人就跑了,找都不好找。沒過幾年,趙佶果然陰差陽錯的當了皇帝,從此對這林靈素深信不疑。
這些傳是王漢在狗肉館聽來的,到狗肉館,這里又要到趙佶的另件糊涂事。
趙佶因為遇到過林靈素,對神仙鬼怪一深信不疑,又因為林靈素他是天上九霄玉清王,故而自己也做了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都帶個玉清二字。
皇帝迷信,手下大臣就想著法兒附和他,其中有個叫范致虛的,向趙佶進言,“陛下屬狗,而東京內外多有屠狗者,此乃大不敬,應該禁止。”
趙佶是個昏君,跟他如何治國他聽不懂,一這個他就兩眼放光,立即下旨,東京內外不得殺狗,另外,昭告國,不得殺狗吃狗。
如此,可憋壞了東京內外屠夫,在趙佶之前,狗肉可是極品佳肴,六牲之一,人們最喜愛吃的肉類,為此蘇軾還特意創造了個花式吃狗肉烹調法,后世成立了品牌,為東坡狗肉。
可徽宗一上臺,就不讓人再吃狗,還為此撥了專款獎勵,但見有人殺狗,向官府匯報,有獎勵。
如此以來,誰敢再明目張膽的殺狗?
好個大宋朝,牛不讓殺,狗也不讓殺,羊肉不夠吃,那老百姓吃什么?就有那些膽子正的好漢,不怕趙佶,就是要殺狗,殺完了在肉鋪上掛個羊頭,這便是正宗掛羊頭賣狗肉的來歷。
王漢以前只以為,掛羊頭賣狗肉是指的以次充好,等到了大宋吃了幾次狗肉,才知道后世人們理解錯了,狗肉比羊肉美味,而且價格要貴。
為何?敢殺狗肉的好漢,那都是拿著身家性命在拼哩,豈能不貴。
同理,也是這些敢殺狗肉的好漢,才敢把昏君皇帝的事亂傳,也才讓王漢聽了趙佶這些笑掉大牙的荒唐事。
只是此番坐在趙佶對面,王漢卻笑不出來,以為,趙佶請自己吃飯,是因為真的親民,鬧了半天,人家只對九天玄女感興趣。
想到此,不免心思一動,豁然開朗。
趙佶迷信,豈不是正給了自己機會?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