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易鼎 正文 第二百七十六章 登基(上)

作者/荊柯守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金陵王宮規模宏大,建筑雄偉,樓閣壯麗,御花園有植十萬株,有天地壇和宗廟。

    一月九日,派內閣大臣祭燕太祖,十日再次正式祭祀宗廟。

    垂正十九年一月十五日,宏武元年一月十五日

    天色微明,東方天際紫氣初現,黯淡的月亮,隱現高空之上,天公作美,這是一個大晴天。

    宮門,一路站著侍衛和太監,還有女官,都在等待著。

    殿前香爐中,裊裊升空的香氣,彌漫在院中。

    “王上,吉時已到了!”這時,一個太監高聲喊著,話才一落,絲竹之聲就已經響了起來。

    王弘毅一早便沐浴熏香,不進飲食,聽了這喊聲,片刻,王弘毅出來,身著紅黃兩色的冕服,上有十二旒冕冠,絲帶系頷,允耳低垂,雍容華貴,步下臺階,入得了御輿,就瞑目在御輿之中,不言不動。

    “鐺!”大鐘之聲響徹九霄,禮官高喝:“起駕!”

    黃鐘大呂,豎琴和聲,編鐘銅磬,在這樂聲中,整個御輿穩步抬起,九重朱門次第開!

    才出宮門,就撲面而來,是山喊萬歲之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儀衛簇擁下,自皇城而出,街道上一切人,無論黎民還是官人,無論賢愚老幼,無論愿或不愿,都鮮花香案擺放于門前,家老幼盡出,遠遠見了御駕過來,都山呼舞蹈,跪拜萬歲。

    王弘毅坐著不動,只見不論是白發老者,或是稚齡幼童,盡跪伏左右,山喊萬歲,王弘毅只感受著這山呼海嘯一樣呼喊中的力量。

    只見鼎在震動著,一股股氣運涌了過來,又迅速被鼎吸取著。

    王弘毅突然之間,又想起了當年事。

    這時,御輿出了四尺大橋,橋很高,自上而看,水在下面滔滔流去,公侯將帥、官吏富民的豪宅林立,而百姓每戶都設香案,無論男女老幼,部跪伏在地。

    王弘毅俯視著,心中百感交集。

    登基,先祭天壇,又祭地壇,其中天壇最重。

    天壇九丈九尺,下面是黃土,上面是白色大理石所建,望之光滑如鏡,而文武百官按官職爵位分列兩側,躬身迎駕。

    乘輿落地,王弘毅負手而出,頓時群臣跪伏在地。

    王弘毅緩步而上,風吹著冕服,十二條冕旒互擊作響,清脆響亮。

    王弘毅在臺上站定,親自念著祭文。

    “皇天后土,奉道降命,不敢當,只今大燕崩落,咸謂神器,不可久虛,當興新統,是故朕雖德薄,不敢弗違天命,是故建成于世,定元宏武,以告上天!”

    這話一落,下面就是“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地上,無數的光點飛上,匯成河流,注入天柱之中,倒灌而上,天柱受此大力,迅速擴大,直沖天空。

    并且,鼎猛的轟鳴,形態迅速發生變化,片刻,鼎就穩定了。

    只見這鼎古樸威嚴,容器深不可測,充滿威嚴,吞食和轉化氣運,頓時擴大了許多,只是應著“成”字,鼎里的氣運,頓時就不斷減少。

    王弘毅一驚,眼見著鼎內的氣運迅速下降,鼎雖在大量吸取氣運,但鼎中五色氣運,甚至白色帝氣,還是迅速下降下來。

    王弘毅有些毛骨悚然,這下降的速度太快了,還沒有來得及反應,鼎中氣運就變成了薄薄一層。

    不過,快到鼎底時,終于停止了。

    而這時,紅黃色的氣運,和蒼茫大海一樣奔騰咆哮,只是片刻,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億萬紅光,里面卻是一個“成”字。

    再過片刻,一條赤黃相間的真龍,呼風喚雨,將龍首昂起,張口之間,含著這個“成”字的太陽,自天柱中升空而起。

    只聽見“轟”的一聲,天柱連接天宇,無數星光頓時照耀而下,燦爛奪目。

    一下子抽去九成氣運,就為了凝聚出“成”朝根基,王弘毅不由滲出冷汗,這是“成”字在這個世界是新朝,消耗巨大,要是用“楚”,就好多了。

    只是王弘毅有志于創建前所未有之天朝,因此用的是就是“新”!

    當然,這時一成,大半個天下的白氣、紅氣、黃氣,瘋狂涌了過來,落到了鼎中,鼎轟鳴著,不斷轉化著氣運。

    祭天完畢,還要祭地壇,又是一筆消耗,再入社稷和宗廟,并且追封祖先三代。

    入得大殿,內閣率諸大臣、百官,跪奏:“諸禮成,請即皇帝位!”

    王弘毅緩步而上,正中的御座又換了,比王座寬高了許多,里面足可坐三人而綽綽有余,端坐中間,大殿肅靜了下來。

    樂聲一變,禮官喝著:“百官禮敬!”

    “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三磕九拜。

    王弘毅坐在帝座上,回過神來,自己是大成的開國太祖皇帝了,著:“平身!”

    “臣等謝恩!”

    這就是正式建立了,不過開國都一樣,王弘毅著:“朕今日登極,當統一天下,諸臣恭謹職事,平定胡亂,致大成于極盛,朕和朝廷也不吝爵祿之賜!”

    內閣帶著百官,再次俯首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弘毅按捺住激動的心情,又著:“朕登基,百官不可空設,晉右副丞虞昭為內閣首相,內閣七人就成定制,右副丞由內閣推舉,欽此!”

    虞昭雖早有準備,聽了這話,還是一陣暈眩,上前磕頭著:“謝皇上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國家新建,朕新登極,望諸臣努力。”王弘毅著,又對著禮官著:“朕冊封太后為皇太后,王后為皇后,冊寶而封,各妃不變,以定度。”

    虞昭這時作為首相,出列著:“臣奉詔,只是還請立太子。”

    王弘毅擺了擺手,著:“太子關于國家根,不可輕立,朕自有度,定太子、王、郡王、國公四等,諸子未成年,領國公禮,成年十五,再定爵位,你們傳旨奉寶入內就是。”

    王興年才七歲,的確太早了些,虞昭也不會在登基禮上頂著,因此應著:“是,臣立刻奉寶遣官入內。”

    到了這時,新朝建立,皇帝登極禮才算完成。

    “諸位卿家,現在禮成,當開國宴,朕還要見太后和皇后,散朝!”

    乘輿入內,入了宮門,就見得侍衛和內侍,連同宮女,都是面貌一新,話原是王制,現在前面登基,后宮就部換上御制。

    這時上天作美,雖才新年,陽光燦爛,一路乘輿過九重門,到了御花園處,只覺得一下子豁朗開闊。

    只見萬里無云,青色天空,一輪太陽明媚將陽光灑落下來,宮中沐浴在一片燦爛瑞光之中。

    不時有宮人見了,叩拜行禮,王弘毅見得所有人都滿臉泛著光澤和欣喜。

    王弘毅趕到慈寧宮,這時宮前早就有人等候著。

    一見了,就“啪”的跪了一片,又有人進入傳話,王弘毅這時也笑容滿面,見她們個個新衣,下了輿,抬手著:“起來吧!”

    到了里面,只見一處殿內一片熱鬧,正中一張椅子,坐著一個中年女人,實際上不過四十多歲,穿著是華麗的太后正服。

    而左右,分坐著皇后宋心悠、貴妃趙婉,而謹妃素兒也自有座位。

    至于一些更低的女人十幾人,雖都明珠翠玉穿戴齊整,但都站著,并沒有座位。

    一見王弘毅進來,滿殿里除了太后,都一齊跪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由于是第一次登基,皇后按照體制,來只要行個福禮,這時都跪了。

    王弘毅給母親行禮:“母親安好?”

    太后一身盛裝,看見了兒子,眼淚就“噼啪”落下來了:“吾兒,你今日登基為皇帝了,我真想不到有這一天!”

    “母后,今天是喜事,怎么哭了,你們不必多禮。”王弘毅著。

    陽光燦爛,大殿中,窗格透入的細碎光斑,在地上變幻出種種迷離的形狀,女人都一起站起來,皇后就緩緩過去,勸著:“母后,今天是大喜日子,你應該高興才是。”

    太后點了點頭,用手帕擦著眼淚,著:“的是,今天不能因為我掃了興……對了,今天我也要上宴?”

    “今天是登基國宴,母后和皇后都要到。”王弘毅著,掃了一眼貴妃趙婉和謹妃素兒,不由嘆了口氣。

    這種國宴,只有母后和皇后到場,就算是四正妃之首貴妃,也沒有資格,只有委屈了她們了。

    “興兒和順兒呢?”太后問著。

    作為王弘毅的兒子,這兩人都有權出席。

    “興兒和順兒太,還要著女官伺候,這時出席不太合適,朕已封了興兒為魏國公,順兒為鄭國公,十五歲后再出席國宴吧!”王弘毅著。

    太后性子柔順,見兒子主意已定,掃了一眼皇后,就不再著。

    宋心悠心中,又是歡喜,又是失望,歡喜的是,自己終于母儀天下,正式成為了皇后,而失望的是,自己兒子雖封魏國公,卻沒有被封太子,這時更不能參與國宴,讓群臣認可。

    不過,來日方長,這失望一閃而過,她微笑的著:“是!”

    時間不多,了些話,皇帝,太后,皇后起駕,向前面國宴而去。

    看著帝后三人前去,貴妃趙婉,不由露出失意的神色,這時謹妃卻并沒有失落,上前著:“姐姐,我們回去吧!”

    趙婉默默的點了點頭。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庆县| 巩义市| 遂宁市| 兴隆县| 即墨市| 乾安县| 会东县| 龙陵县| 松阳县| 鄂温| 太保市| 岚皋县| 兴国县| 贵定县| 寿宁县| 荣昌县| 马边| 肃宁县| 安庆市| 涟源市| 兴化市| 景德镇市| 东乡族自治县| 惠东县| 榆林市| 喀什市| 唐山市| 漳浦县| 黎川县| 武城县| 海城市| 定南县| 临漳县| 名山县| 云梦县| 曲周县| 思茅市| 桃江县| 宾川县| 政和县| 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