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壩縣風云]后記之新的故事(新書序幕)
------------
后記之新的故事(新書序幕)
車停孔縣,古風和關(guān)得下車,站在孔縣的街頭,將貫穿孔縣縣城東西的平丘街盡收眼底。
正是秋季,孔縣的街頭行人匆匆,各自有事,沒人留意遠道而來的外來客古風和關(guān)得。又或許是古風和關(guān)得的穿著太普通了,更有可能是他們的汽車并不出眾,所以二人站在路邊,沒人會多看一眼。
就正合了古風悄悄地來去之意。
路旁高大的梧桐樹樹葉已經(jīng)泛黃,風一吹,飄落幾片樹葉,搖晃間正好落到了古風的腳下。古風伸手撿起一片落葉,對著陽光看了一會兒樹葉的脈絡(luò),感慨道:“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是叱咤風云一生,還是流落民間默默無聞一生,都在自己的選擇。我只是始終想不明白是,老人家為了避開十年浩劫而流落民間,但在后來政治清明了,為什么不重新出山?別人或許還不好,在夏總書記在位的時候,他也應(yīng)該看出夏總書記的為人的包容和寬厚……”
“還有,他為什么不回京看望一下他昔日的故交?能逃過十年浩劫而活到現(xiàn)在,多不容易。以老人家的眼光和對局勢的判斷,他不出山,難道還是在逃避什么?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情景該是多么感人,可惜呀……”
關(guān)得只是沉默,沒有話,他理解不了老一輩人的情懷,也無法達到古風憂國憂民的情懷的高度,他想了一會兒,忽然出了或許古風不愿面對卻又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不是老人家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
“我一開始也不愿意去面對這個事實,但一來老人家就算在世,也是百歲高齡了,二是老人家從八十年代向后三十年間,有足夠多的機會重返京城,但他沒有,就如泥牛入海一樣,再無音訊。要不是不想違背***意愿和了了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的心愿,我對孔縣之行其實是不抱任何希望的。”
“我不是很明白,古總,古老按照年齡推算,應(yīng)該和老人家不是同代人,她對老人家為什么這么有感情?”
“我也不清楚,奶奶和老人家確實不是同代人,而且奶奶根就沒有見過老人家,但她不肯出原因,只是一再要求我找到老人家,她在知道老人家的確切下落,就算老人家不在人世了,也要將骨灰?guī)Щ鼐┏牵駝t,她死不瞑目!”
背后肯定隱藏著一個久遠的并且愛恨情仇的故事,關(guān)得不敢再問了,有些事情不知道比知道要好。
“走,去民政部門看看。老人家在世的話是百歲高齡了,百歲老人,就孔縣多萬人口的比例來,肯定不多見,民政部門肯定有登記。”
不過讓古風失望的是,民政部門登記的幾名百歲老人中,除了四五名老太太之外,只有一位男人瑞,他叫翟寶家,是土生土長的孔縣人,從到大再到百歲,從未離開過孔縣一步。顯然,翟寶家不是古風要找的人,更顯然,從民政部門查到老人家下落的方法……此路不通。
古風和關(guān)得先在孔縣住了下來,住在了政ǔ招待所飛馬賓館。飛馬賓館的設(shè)施還算不錯,雖然比不起單城的奢華,但也算整潔干凈。
商議了半天,關(guān)得自告奮勇要出去施展他的妙計,古風聽了,笑了笑沒有反對,等于是默認了。關(guān)得就收拾一下,一個人出去了。
關(guān)得一走,古風就撥通了京城的電話。
“奶奶,我在孔縣了,不過,沒找到老人家……”
“你是不是就到民政部門查了一下?”***聲音從幾百公里之外的京城傳來,親切如在耳邊,雖然因歲月的流失聲音蒼老而悠遠,但依然可以清晰地聽出她當年的動人悅耳的嗓音,宛如環(huán)佩叮咚。
仿佛呼嘯之間歲月在眼前一晃而過,曾經(jīng)的下馬河畔,曾經(jīng)的京城華蓋,曾經(jīng)的天南地北的一往情深,都一一在腦中浮現(xiàn)。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多少往事,多少云煙,多少人和事,雖然已經(jīng)遠去,卻永遠不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消散。
“縣城南邊有一座平丘山,你去山上看看。要看仔細了,一草一木,一個草屋一個山洞,都要親自看了,只要看到有遺棄在外面的人骨,就收了埋了。然后……你就回京吧。”
***聲音透露出滄桑和疲憊,古風一生之中最敬重奶奶,不由擔心:“奶奶,您……怎么了?”
“我沒事,就是想起了以前的事情,心里驚濤拍岸。風兒,你肯定心里有疑問,奶奶和老人家又不認識,為什么非要讓你大老遠地跑上一趟?實話告訴你,奶奶也是抱了百分之一的希望,萬一老人家在世,他指點你一兩句的話,你就會受益匪淺,對你接下來要走的道路,會有莫大的幫助。”
“可是奶奶……”古風從就養(yǎng)成了謙下平和的性格,但對***話還是不敢相信,“老人家就算在世,也是百歲高齡了,以他的年紀和眼界,怎么還能對現(xiàn)在的國內(nèi)局勢有大局觀上的準確判斷?”
“風兒,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再從唐太宗到宋太祖,都被稱為千古一帝,甚至到了滿清時期,康熙也被人稱為千古一帝,都是千古一帝就沒有千古一帝了。你也不要以為古人就一定不如今人,古人的智慧有許多我們不了解不理解也超不了的東西,從五四到文革,文化的斷層讓我們民族失去了太多寶貴的歷史遺產(chǎn)……一個能提前看出十年浩劫的人,會看不出未來百年的走向?”
古風沉默了,他對傳統(tǒng)文化最為尊崇,古人的智慧一點兒也不輸于今人,只不過在建國初期的造神運動為太多國人洗腦,再加上數(shù)典忘祖連傳承了幾千年的圣人都被推倒,十年文化浩劫是焚書坑儒所不及的荼毒,結(jié)果就導(dǎo)致國人迷失了方向,再后來高舉發(fā)展經(jīng)濟的大旗,一切唯經(jīng)濟論就演化成了一切唯金錢論,結(jié)果經(jīng)濟是發(fā)展了,人民對國家也失去了信心,但凡有錢有權(quán)都選擇移民國外,就是用腳對國家投下的不信任票。
“我盡量找到老人家,活要見人,死……要見尸。”古風鄭重地答復(fù),對老人家更多的好奇和敬畏,心中無限悲涼,如果老人家生逢盛世,遇到一位可栽培造就之人,在老人家的指點下,一個沒有背景的一介平民,不定也能平步青云,更何況如他一樣從就可以調(diào)動龐大的社會資源的世家子。
只可惜,他是無福享受老人家的指點了,他只希望老人家能長命百歲還在人世,哪怕只聽老人家上幾句話,也是不虛此行。如果讓老人家再點評幾句當今大勢,更是莫大的驚喜。
“風兒,能不能見到老人家,就看你的機緣了。你不知道,京城之中有許多高參見到他,從輩份上講,都要尊稱他一句前輩。就連你爺爺……對老人家也是十分景仰,只是他一直沒有機會見上老人家一面,讓他一生都引以為憾。能見到老人家是福份,見不到老人家也沒辦法,是你和他沒緣份。”
連爺爺都因為沒有見到老人家一面而引以為憾,古風心中大為震憾,他以為爺爺一生叱咤風云,從一介平民走到了最高人的位置,經(jīng)歷了多少浮沉和滄桑,一生應(yīng)該了無遺憾了,沒想到,以爺爺一生波瀾壯闊的經(jīng)歷,什么樣的人和事沒有經(jīng)歷,卻因沒有和老人家見上一面而遺憾,這么來,老人家的分量比他想象中還要驚人。
不多時,關(guān)得回來了,一臉失望地搖了搖頭。
關(guān)得到孔縣的街頭找了幾個路人,一人發(fā)了一百元,要求他們在走街串巷去打聽一個來自外地在孔縣落地生根的老人家。孔縣是中部平原縣,外地人不多,應(yīng)該很好打聽。
結(jié)果關(guān)得撒出去了上千元,找了十幾個人走遍了縣城,問了不下幾百人,從3歲到8歲,都問了一遍,最后卻是……一無所獲,誰也不知道有這樣一個人,就證明了一點——此路不通。
難道,老人家從來沒有在孔縣出現(xiàn)過?難道,京城方面的消息有誤?
關(guān)得的疑問古風并沒有正面解答,他在接到奶奶古玉的電話之后,心中其實已經(jīng)有了答案,他只是對關(guān)得道:“走,孔縣之行的最后一站——平丘山。”
平丘山距離縣城不過一兩公里,開車過去五分鐘。車停在平丘山的山腳下,抬頭仰望已經(jīng)成為孔縣標志性景觀的平丘山的南大門,上面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天下奇山——平丘山。”
關(guān)得笑道:“平丘山我雖然聽過,但也不至于稱為天下奇山,如果這座海拔幾百米的山頭也能稱之為天下奇山,黃山和泰山又算什么?”
“名氣不大的山,未必就不是天下奇山。關(guān)得,你忘了古人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關(guān)得也笑了:“難道,山上還有一個陋室,里面真住著一個老神仙?不過也別,記得前些年,平丘山的名氣很大,是國家級旅游景區(qū),一時之間成為不少人向往的勝地,連不少國家領(lǐng)導(dǎo)人都來過。不過現(xiàn)在似乎又沉寂了……”
“事情總在興衰的變化之中,平丘山的興起因為一個人,衰敗也是因為一個人……”
“誰?難道是老人家?”
“是呀,不過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我相信還是一個很長很久遠也很引人入勝的故事,走,邊上山邊。”
這一上山,就引出了一個新的故事……
ps:新書,9月15日正式上傳,是一個新的故事,不會是官神的后續(xù),和后記有銜接的地方就是一山一人。
……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