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大草原,白馬將軍公孫瓚率領一隊白馬義從,與一隊蒙古騎兵交戰(zhàn),結果大敗。
一個蒙古帝國將領手持角弓,百步穿楊,蒙古騎兵縱橫,分為左右兩支騎兵,試圖包圍公孫瓚。
“呼、呼”
公孫瓚抱著受傷的肩膀,氣喘吁吁,身邊的白馬義從只剩下數(shù)百人。
蒙古帝國遠非烏桓部落可以比擬,其騎兵戰(zhàn)術也達到了冷兵器時代的巔峰。
“將軍,蒙古騎兵正在形成合圍,我們可能會被俘虜!”
白馬義從注重義氣,死死跟隨公孫瓚。
公孫瓚看向左右,蒙古騎兵馳騁,果然正在形成合圍之勢。
這樣下去,一旦蒙古騎兵形成包圍,那么公孫瓚這一支幾百人的白馬義從騎兵將會在劫難逃。
他的義兄弟燕太子,已經(jīng)不止一次提醒公孫瓚有關蒙古騎兵的可怕,但公孫瓚并不在意,在發(fā)現(xiàn)一群野馬時,為了爭奪馬匹,與一隊蒙古騎兵爆發(fā)沖突。
結果,蒙古帝國一個武將,將其擊敗。
雙方不是一個層次的對手。
不過,也只有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在失敗以后可以逃脫。
“這群騎兵,似乎速度更快”
公孫瓚發(fā)現(xiàn)了從左右迂回的蒙古騎兵的可怕,他們的速度更快。
速度這一種屬性,也許在中原地區(qū),作用并不明顯,但在大草原上,速度快,往往可以起到?jīng)Q定作用。
擊敗并且追殺公孫瓚的蒙古騎兵將領,彎弓如滿月,接連射殺白馬義從騎兵。
一個個白馬義從死于他的弓箭之下。
公孫瓚終究有些能力,讓這個蒙古將領也有幾分戒備。只要俘虜或者斬殺公孫瓚,那么就可以削弱漠南領主們的力量。
“活捉之,為我們帝國效力!”
蒙古將領催促左右迂回的蒙古騎兵,不愿意放走白馬將軍公孫瓚!
兩支騎兵在漠南的大草原上追逐,并且相互騎射,不斷有騎兵從馬背上墜落。
白馬義從作為六階的輕騎兵,并不遜色于普通的蒙古騎兵,甚至強于普通的蒙古騎兵,但公孫瓚的加成,沒有這個蒙古帝國的主帥加成高。
公孫瓚在漠南領主同盟之中,算是一員將才,卻還稱不上是帥才。
雙方追逐了三十里,公孫瓚和殘余的白馬義從即將被對方追上。
突然,南邊的地平線上,有一支騎兵出現(xiàn),為首一員將領戴著青銅面具、披頭散發(fā),右手提著長刀。
這一支騎兵大約有三千騎,公孫瓚有數(shù)百白馬義從,而追擊公孫瓚的蒙古將領只剩下千余蒙古騎兵。
“停止前進!”
蒙古將領伸手制止了蒙古騎兵前進,看向到來的漢軍騎兵。
在公孫瓚的援軍后方,不知道還有多少騎兵。
出于謹慎考慮,蒙古將領還在觀望。
“好兄弟,此次多虧你出兵相救,否則險些為蒙古騎兵俘虜!”
鮮血淋漓的公孫瓚劫后余生,不禁大叫僥幸。
燕太子皺眉。
公孫瓚沒有聽從他的勸告,擅自出兵與蒙古帝國的騎兵交戰(zhàn),導致白馬義從這一支生力軍折損。
蒙古帝國依靠漠北,養(yǎng)活不了那么多人,于是向漠南、西域、西伯利亞派遣人口。
漠南的蒙古騎兵是不定時的炸彈,漠南領主沒有人敢上去引爆。
漠南領主們在等待中原領主分出勝負,否則,蒙古帝國被擅自出兵的公孫瓚提前引爆,后果不堪設想。
想到蒙古騎兵的洪流快速南下,分兵穿插迂回,勢如破竹,燕太子便頭皮發(fā)麻。
幸好目前看來,對方還沒有做好全面戰(zhàn)爭的準備,所以遲遲沒有動靜。
“沒想到這群來自漠北的騎兵,還有點本事。”
公孫瓚也知道自己魯莽了,愧對自己的義弟。
戴著面具的狄青跟隨在燕太子身邊,凌厲的眼神瞪向對面的蒙古武將,大刀隨時準備上前與之交手。
對面的蒙古武將可以將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摧毀,不會是一般的武將,很有可能是蒙古帝國最頂尖的幾個統(tǒng)帥之一。
燕太子也注意到擊敗公孫瓚的蒙古武將,令人向其喊話:“你應該是蒙古帝國在漠南的最高統(tǒng)帥,四獒之一,蒙古之箭,哲別。”
蒙古將領默不作答,算是默認了這一個事實。
“這個家伙,是皇級統(tǒng)帥”
燕太子不怎么愿意與哲別為敵。
哲別和速不臺,同為成吉思汗鐵木真麾下的四條猛狗之一,也是蒙古遠征的主要將領。
哲別與速不臺聯(lián)手,幾乎橫掃中亞、西亞、東歐。
按照鐵木真的說法,四獒凡教去處,將堅石撞碎、崖子沖破、深水橫斷。
鐵木真顯然進行了布局,速不臺和木華黎在天山,而哲別暫時在漠南。
每一個大部落,都有一個皇級統(tǒng)帥鎮(zhèn)守。
如果是衛(wèi)青、霍去病,還可以去挑戰(zhàn),而公孫瓚去攻打哲別,以蒙古帝國進入漠南的兩百萬蒙古部落人口的實力,那么就是去送死。
不知者,才會無畏。
燕太子正因為知道,所以才屢次提醒公孫瓚不要輕易與蒙古騎兵交手。
燕太子的手心滲汗,他不知道這次公孫瓚襲擊哲別失敗,是否會提前挑起漠南大戰(zhàn)。
最好不要。
燕太子還在等待機會,提前開戰(zhàn),漠南領主同盟沒有勝算。
哲別似乎也還沒有做好與漢帝國開戰(zhàn)的準備,率領千余蒙古騎兵,向后徐徐退去。
燕太子、公孫瓚合兵三千余,不敢上前追趕。
誘敵深入,這是蒙古騎兵慣用的戰(zhàn)術。上前追殺,十有**會中埋伏。
即使是羅馬軍團都被蒙古騎兵這種戰(zhàn)術狠狠教訓了一頓,損失一面鷹旗,四巨頭之一的克拉蘇被蒙古騎兵拖走,連退出國戰(zhàn)都被打斷。
保持謹慎,這是對付巔峰時期蒙古帝國最穩(wěn)妥的戰(zhàn)術。
哲別離開以后,燕太子與公孫瓚返回漠南龍城。
公孫瓚經(jīng)歷一次慘敗,對燕太子的警告不敢小覷:“義弟所言甚是,下次,如果沒有義弟的允許,為兄不再與蒙古騎兵交鋒。”
燕太子點頭。
公孫瓚既然戰(zhàn)敗,此時再加指責,已經(jīng)無濟于事。
漠南龍城,有幾個不速之客到來,胡馬、李牧、趙奢、趙括、藺相如等武將暫時居住在龍城,壯大漠南的防守力量。
漢帝國諸侯已經(jīng)察覺到蒙古帝國蠢蠢欲動。
從北方往南方平推,往往比從南方往北方平推容易。
除了胡馬和他的武將,漠南龍城還有楚天派來此地的兩個武將,衛(wèi)青和公孫敖。
當燕太子回來以后,對衛(wèi)青說道:“義兄與蒙古騎兵交戰(zhàn)失利,三千白馬義從,僅剩四百,所以可以向你們借出的兵力,少了白馬義從。”
衛(wèi)青不以為意:“借我五萬騎兵即可。”
“可以。”
燕太子與漠南真正的領主劉虎協(xié)商,劉虎將五萬漠南輕騎兵借出。
五萬輕騎兵,已經(jīng)是劉虎可以拿出的極限。
燕太子雖然不是衛(wèi)青的領主,但以楚天的盟友的身份提醒:“蒙古帝國騎兵對漠南的威脅越來越大,你借走五萬騎兵,漠南的防守力量會被削弱一分。所以,必須盡快交還五萬騎兵。我會傳出假的情報,讓蒙古帝國以為,這五萬騎兵還在龍城。”
“可。”
“是否需要我借你一兩個部將?”
胡馬主動向衛(wèi)青提出借將。
“無須,我與公孫敖即可。李牧、趙奢留下防守蒙古帝國。”
衛(wèi)青卻很淡然。
跟在趙奢身后的年輕將領趙括說道:“有我一人在,蒙古帝國便不敢南下!”
趙奢臉色一變:“括兒,不可口出狂言,驕兵必敗。”
“自古英雄出少年,漠南之事,勞煩你們了。”
衛(wèi)青多看了趙括一眼,然后翻身上馬,與公孫敖率領五萬騎兵出漠南龍城,往幽州的方向殺去。
這一次,衛(wèi)青要從后方偷襲趙龍和劉備的幽州。
“已經(jīng)有相當一段時間沒有返回幽州了。如果不是蒙古騎兵的威脅,我倒是想要參與這次行動。”
燕太子與狄青留守漠南龍城。
隨著胡馬的殘余勢力在漠南龍城集結,漠南龍城成為漠南的中心,也是抵御蒙古帝國的橋頭堡。
這里要有武將防守,而且還要不少武將。
劉虎說道:“希望楚子謀快點平定河北,我有不詳?shù)念A感。”
“不錯”
燕太子看到漠北的蒼穹陰霾,似乎有一場大風暴正在醞釀。
范仲淹的長袍隨著疾風獵獵作響:“山雨欲來風滿樓”
遼東城方向,李成梁與金兀術正在向幽州治所進軍,不過在遼西的烏桓部落耽擱了行程。
烏桓部落爆發(fā)了叛亂。
李成梁無情地動用關寧鐵騎對烏桓部落進行鎮(zhèn)壓。
關寧鐵騎揮舞著三眼火銃,錘殺叛亂烏桓騎兵,擊殺數(shù)千人,這才讓烏桓部落稍微安分。
叛亂的烏桓首領雙眼赤紅,一直到被金兀術一斧頭劈殺,這才倒下。
“這是怎么一回事?”
李成梁召集十幾個臣服的烏桓首領。
遼東太守明關在遼東、遼西經(jīng)營數(shù)年,早就將烏桓部落打怕,常遇春、李成梁這群猛將,不是烏桓騎兵可以抵擋的存在。
而現(xiàn)在,遼西的烏桓部落,竟然敢背叛明關。
臣服的烏桓首領們哆嗦道:“我等也不知發(fā)生何事,此人和他的部落,像是發(fā)瘋一樣,攻擊附近的部落,連我們也不放過。”
李成梁的眉頭緊鎖。
其中一個烏桓部落突然發(fā)瘋,這不是一個好兆頭。
如果不是李成梁、金兀術剛好經(jīng)過此地,那么烏桓部落的叛亂可能會蔓延。
叛亂和瘟疫一樣,不知情的人會因為恐懼,加入叛亂。
“爾等往遼東城加派人質,不得背叛。”
李成梁鎮(zhèn)壓叛亂以后,還沒有重視發(fā)生在烏桓部落的小規(guī)模叛亂。
他的目標是奪取幽州,中途鎮(zhèn)壓烏桓部落,只是順手而為之。
“將軍,這群叛亂的烏桓騎兵,似乎比以前與他們交手時,要精銳不少。”
關寧鐵騎向李成梁匯報其中不妥之處。
“也許是因為他們平時在練兵,所以有所磨礪。我們已經(jīng)在遼西耽擱了一些時間,必須要盡快前往幽州。”
李成梁仍然以幽州為重,向幽州進軍。
冀州,太行山的關隘,滏口陘外的華北平原,中原二十萬大軍在此地擺開陣型,與從并州到來的趙龍大軍對峙。
雙方集結幾十萬兵馬,浩浩蕩蕩。
趙龍披著戰(zhàn)袍,剛剛經(jīng)歷靖康之役,未及休整,便立即南下支援鄴城,與楊素匯合。
“楚子謀還真是自信,不盡快攻陷鄴城,反而以鄴城為誘餌,圍點打援。只不過,他有能力打援才行。”
趙龍率領諸將,進行布陣。
中原二十萬大軍相對精銳,而趙龍的四十萬聯(lián)軍,有主場優(yōu)勢,包括了黑山軍和降卒,勝在人數(shù)眾多。
中原二十萬大軍處于守勢。
楊素說道:“他們定是料定我們穿過太行山,糧食難以周轉,不得不主動進攻,故在此地布防,拖延時間。”
“確實如此”
趙龍也有困境。
四十萬聯(lián)軍雖說人多勢眾,對糧草的依賴極大。
夏天涼在滏口陘以逸待勞,趙龍的補給線極長,將會不得不對二十萬中原大軍發(fā)起進攻。
有時,攻守雙方的角色,與雙方面臨的處境有關。
“犒勞大軍,準備進攻!”
趙龍趁著士氣正銳,糧草尚未短缺,急于進攻,也不得不進攻。
對面,曹操、周亞夫擔任副帥,指揮兵馬抵擋趙龍,額頭上盡是汗水。
趙龍那邊也不缺少皇級統(tǒng)帥,還有一群沖鋒陷陣的猛將。
“這一戰(zhàn),可是關系到北方的歸屬”
曹操還沒有指揮過如此多的兵力,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
夏天涼部署神機營:“神機營,隨時待命,對付趙龍的重騎兵。”
四十萬聯(lián)軍向二十萬中原軍團發(fā)起進攻,聲勢浩蕩,一眼望不見盡頭
也只有滏口陘外的華北平原,才能容納如此龐大的兵力。
太史慈、華雄、北軍四虎等武將在漳水布防,他們屬于近衛(wèi)軍團的編制。
不過,太史慈等人不可能是劉備勢力的對手,只能焦急地等待楚天到來。
糜芳不安地踱步:“劉備軍已經(jīng)南下,主公怎么還沒到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