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離也沒有想到自己出關之后會立刻遇到尤,重逢故人,又發(fā)現(xiàn)尤仍舊還是自己所熟知的那少女,沒有絲毫被侵染的跡象,心中放松欣喜,索性將眾人邀至屋內(nèi),靈鳥送來露泉,又有石像化作的異獸沏茶。
趙離隨意詢問尤一些事情,以判斷她最近的經(jīng)歷。
他仍舊以徐福的外相,而非自身真容和她見面。
倒不是因為不愿展示真容,而是尤畢竟和其他相熟好友不同,身上背負莫大因果氣數(shù)。
若是徐福和她相識,少女并不會有什么危險可若是以趙離模樣相見,會引來更高程度的注視,很有可能暴露尤本身的存在,無論是蒼天還是外道,確認兵主真身所在,都不可能會干坐著什么都不做,會有一系列的反應。
面對道人的問題,尤都一一回答。
然后環(huán)顧左右,有些好奇道:
“徐大哥你在這里,凰姐姐不在嗎”
趙離基本知道自己已經(jīng)閉關六年時間,才勉強走出了第一步,而元凰這段時間只是傳訊歸來,本身沒有回來,當即也只能笑嘆一聲,解釋道:“凰姑娘她現(xiàn)在有些事情纏身,在外游歷。”
尤恍然點頭,然后遺憾道:“凰姐姐也很久沒見了啊。”
道人嘆道:“是啊,許久沒見她了。”
不提還好,一提及元凰,道人便有些懷念,心思也活絡起來,反正陰陽權柄已凝練至短暫無法更進一步的程度,靜極思動,不如外出去尋一下凰姑娘?一則散心,二來也能夠避一避泰山府君,府君只有在后土皇地祇娘娘那里能夠短暫出現(xiàn),在外面還不能太過輕松,不會輕易出現(xiàn)。
也正好躲一躲債。
趙離嘴角抽了抽,他單只知道誅仙劍難以鑄造,誰能想到這么難,在有雛形的情況下,足足花費六年時間,居然還沒能夠真正意義上鑄成此劍,他甚至于懷疑鑄造成勉強可用的狀態(tài),要以百年為單位計算,可他趙某人在泰山府君處的債務可是按天計算的!
那面無表情的少年府君是怎么說出按照每天來計算代價的?
他良心不會痛嗎?
這樣算來欠了多少他自己都不知道,也不愿意去想,一想就腦袋疼。
只知道若是泰山府君打算如同在嵐洲時那樣踹他的話,大抵能夠?qū)⒎鹕綗o影腳施展個七八遍不停的,大概能夠?qū)⑺丝堂銖娔鄣年庩柖䴕饨o踹散掉,重新踩回原本狀態(tài)。
道人苦笑,心中思緒轉(zhuǎn)動,抬手飲茶,卻突然感覺一點靈機微動。
微有詫異,抬眸看向遙遠紅塵,屈指微算,諸多因果在眼前展露,把握到了讓自身心中有所感應的那一縷,辨明之后,白發(fā)道人,亦或者一剎那這太清道德天尊眼底閃過一絲異色。
一瞬間展露的天尊氣象巍峨浩大,轉(zhuǎn)瞬便被遮掩,化作陰陽二氣。
尋常九黎子弟根本沒有什么感覺。
唯獨尤恍惚了下,而那上古元神則是越發(fā)苦笑不止,只覺得原本就覺得高深莫測的徐福越發(fā)難以測度,與此同時基本可以判定,眼前之人恐怕根本不叫做徐福,或者至少不是單純游商。
哪怕天庭游商也不應該有這樣難以測度,仿佛天地本身的氣象。
天庭,天庭
上古元神心中輕聲念叨,對于眼前多少猜測出一絲身份的白發(fā)道人,感覺到一絲絲恐懼,道人微笑注視了一眼她,嘴唇無聲開合,道一聲有勞上古元神心中一跳,明白了道人在尤勉強隱藏身份的理由,點了點頭。
道人看向尤笑道:
“許久不見,我也閉關許久,可要問問你外面的情形。”
東瀾景洲靠北邊有一座不大的縣城,叫做永樂城。
說是城,不過是個鎮(zhèn)子,也不過是幾萬人常住人口,地方偏人又少,沒有什么修士,只是后來有百家的夫子們游歷,路過這里,曾經(jīng)停留了一段時間,傳下了百家之中儒家和法家的法門。
其中修持法家法門的弟子稍微學成之后,就如同老師一般在外游歷。
儒家弟子則是留在這里,那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樣貌儒雅,自認為儒家弟子若要立功立德并不在天地廣闊,而要低頭去看,自己仿照大城池的學宮武院,開辦了一個小小的學院,招收弟子前來聽他講學。
若有些因故而父母離散,亦或者無家可歸的孩子,也一并收入書院教導,轉(zhuǎn)瞬已經(jīng)六七個年頭,四年前大雪隆冬,門外有孩子啼哭不止,夫子聽到動靜出來,見到一匹狼咬著包袱,包袱里正是一個嬰孩。
有餓狼相送,青蛇在包袱上纏繞,如同繩索將其包袱抱緊,里面則窩著幾只為了過冬而吃得肥碩的松鼠,為那孩子取暖,分明大雪隆冬,水中寒冰足有數(shù)尺,能凍殺常人,那孩子卻酣睡如常。
夫子大為驚詫,猜測是哪家窮苦人將這孩子拋棄,既然天地生靈將他送來,自己又恰好無子,索性將其收入門下,悉心教導,當下接過包袱,將那孩子抱在懷中,野狼,青蛇,松鼠朝著夫子拜了三拜,才轉(zhuǎn)而入了林中。
后來開春獵人上山,才發(fā)現(xiàn)那狼已經(jīng)餓極,最后餓死于大雪。
青蛇未曾冬眠也僵死于林,唯獨松鼠似乎逃過一難。
后又傳來有三百里外有山村被焚毀,全村幾乎死絕
這才猜測,它們竟然是從烈焰中將孩子搶出,隆冬臘月跨域山路,將這孩子送出來。
夫子心中越發(fā)好奇,這孩子究竟為何,竟連這些不通靈智的野獸都不忍傷害,在其三歲時候,讓其抓鬮,抓了一柄劍,夫子略有遺憾,旋即傳授其儒家法門,這孩子卻極為聰慧,舉一隅而返三,夫子大喜,一身所學,竟然兩年就被這孩子學盡了。
每日讀書似乎有浩然正氣浮現(xiàn)。
年歲漸過,孩子漸長,這一日,永樂城外三百里處,一身穿灰衣而負劍的僧人快步而行,雙目以望氣之術遠看,炯炯注視遙遠方向那隱隱浩大劍氣,降妖伏魔,浩大純粹,了塵微吸口氣,心中隱隱按捺不住的激動。
這數(shù)年間,他背負佛劍行走天下,希望能夠找到師父的轉(zhuǎn)世之身。
眼下終于似乎尋到了。
是時候?qū)⑦@保管了五六年的佛劍,物歸原主!
劍僧神色堅定,當下邁步往前,遇山翻山,遇水踏水,便要進那城中時候,眉頭微皺,轉(zhuǎn)頭西望,看到了山脈一側(cè)兇氣怨氣翻滾,腳步微頓,遲疑了下,看了看這一座永樂城,師父就在其中,邁入城中,片刻就能夠找到。
可是他看了看那遠處兇氣,還是嘆息一聲,雙手合十道一聲阿彌陀佛。
轉(zhuǎn)身邁步朝著那兇氣所在之處翻騰而去。
打算先將這兇災之處鎮(zhèn)壓,然后再返回來見師父也不遲。
心里想著這念頭,甚至于按下步行修心的手段,化作佛光奔騰而去,將兩個駐守的城衛(wèi)嚇了一跳,回過神來之后,對視一眼,古怪道:
“怎么又來一位仙人?”
“算上三個月前來的那一位,已經(jīng)是兩位了。”
“是啊,不過也是奇也怪也,那上一位是個拄著拐的瘸子,這一次又是個背著劍的光頭”
早在三月之前,便已經(jīng)有了一位客人抵達此處,也是展現(xiàn)出了了不得的手段,只是樣貌不好,做乞丐打扮,身穿布衣,大目虬須,不修邊幅,右腿瘸了,拄著一根碩大鐵拐,腰間還掛著一個酒葫蘆。
其修為遠遜色于以神魔之基,入大乘佛法的劍僧了塵。
所以當日只是隱隱見到這城中沖天而起浩大純粹的降魔劍意,沒有能夠注意到三百余里之外的兇氣和怨氣,贊嘆兩聲,飲一口酒,拄著碩大鐵拐,一瘸一拐地走進了這永樂城。
彼時正當晌午,各家各戶的孩子都在那書院中苦讀,拄著鐵拐的瘸腿漢子循著那隱隱的浩大劍意,找到了此處,倚靠在樹下,看著那夫子講學,一邊搖頭晃腦地聽,一邊則是摘下酒葫蘆灌酒,無視了旁人惡嫌避開的眼神,飲酒半醉之后,拍打著鐵拐,曼聲吟道:
“暫游大庾,白鶴飛來誰共語。嶺畔人家,曾見寒梅幾度花。”
“春來春去。人在落花流水處。花滿前溪。藏盡神仙人不知。”
修儒的夫子看到了這不修邊幅的瘸腿乞丐,微微一驚,多少有修為再身,看出其縹緲氣度,幾句外出和這乞丐結(jié)交,交談之時果然發(fā)現(xiàn)這位李姓乞丐雖然表面邋遢,實則內(nèi)里清明,曾經(jīng)在帝都聽仙人講道傳法,欲行走天下,以窺神仙妙法。
只得儒家弟子傳授三月的夫子心中大喜,邀請這乞丐住下。
每日除去給孩子們講述儒家法門,便是和這乞丐交談道法,乞兒果然是曾經(jīng)游歷大川,視野開闊,眼界極大,而為人灑脫不羈,城中百姓也終于慢慢接受這人,只因他自稱姓李,又說名字已經(jīng)忘記,拄著鐵拐,便以鐵拐李稱之,乞丐也不惱。
三月時間,夫子心知肚明這位道友定然是有所求的,可幾次三番詢問也不答,這一日月上中梢,兩人飲酒論道,夫子再一次提起的時候,鐵拐李終于將真正的目的道出,飲一杯酒,嘆息道:
“我那一日來這里,見到城中有浩然劍氣,知道你的孩子是天生的大道根基,天地之半,神仙之才,可愿意讓他隨我去修行?或者在這里伺候你百年之后,我再來也可以。”
夫子張了張口,沉默許久,想到這數(shù)年間有孩子承歡膝下的日子,自己也不復原本寂寞,有心讓他留下,心中掙扎,可還是嘆息一聲將孩子叫來,對鐵拐李施以大禮,道:
“雖然希望這孩子能夠待在我身邊,可既然有此機緣,怎能因為我這養(yǎng)父的緣故斷絕大道?還請你收這孩子為徒,石頭,快些跪下叫師傅。”
最后一句話是對那安靜的孩子所說。
面容白皙的孩子馬上就要行禮,卻被鐵拐攙扶起,那夫子臉上有些著急,鐵拐李卻對那孩子正色道:
“不要如此,你有大功德在身,他日定然要強于我,你我只不過是在這大道之上同行片刻,不至那最終神仙境,一世百世又有何差別,這一世我來點化你,或許再過百年就要你來度化我,因果機緣,皆是難測,各稱道友便是。”
夫子見到鐵拐李無比堅持,只能如此。
于是那才五歲的孩子和這鐵拐李平輩禮數(shù)相見,鐵拐李才放下鐵拐,又取笑道:
“不過,這孩子居然叫做石頭,枉你還是個讀書的。”
夫子把當日奇景說了一遍,感慨道:“這孩子生來苦楚,經(jīng)歷磨難才活下來,我們這小地方有個習俗,賤名能夠活人,我怕孩子夭折才給他起了這個名字,不過既然道友你說他有神仙之才,那就不能再叫這個名字啦,要不然往后人家說起來,就說是個石頭仙人,算是什么?”
夫子和鐵拐李齊齊大笑出聲。
夫子摸著養(yǎng)子頭發(fā),面容慈和,看向鐵拐李,道:
“雖然說是道友,不如李道友你為這孩子取個名字?”
鐵拐李灌了口酒,略作沉吟,看著這孩子雙目,不知為何,回憶自己當日身為宋元化時執(zhí)迷不悟,榮華富貴,黃粱一夢,突又悲從心來,長歌當哭嘆息許久,伸手撫摸孩子的頭發(fā),呢喃道:
“呂石頭,呂石頭,巖為磐石,江流不轉(zhuǎn)。唯愿道友向道之心,永世不絕!”
“故名,呂巖!”
今日第二更四千字,維持作息第十一天
呂巖,字洞賓,洞玄,號純陽,劍仙之祖,玉清內(nèi)相,金闕選仙。化身為儒釋道三教之師。
另外道教當中,呂洞賓和東岳大帝并無關系,其本身道門的身份是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興行妙道天尊,東岳大帝轉(zhuǎn)世之說,經(jīng)查似是現(xiàn)代小說二設。
嗯,劍僧了塵不會誤過的,怎么說,我還是比較喜歡那種機緣巧合,恰巧錯過和執(zhí)著不放遇到的感覺,混雜入部分的神話故事沒有那么死板和定規(guī)。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