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大守貌似隨意的和那名工匠攀談了幾句,目的當然是打聽他們這些鐘表匠有多少,又有多少人會打發條簧,用的是什么鋼。
這位不過是區區良民的工匠對于洪大守這樣的兩班垂詢,自然是有問必答。
漢陽的鐘表匠委實不多,滿打滿算不會超過二十個。而且全部都是兼職,因為李朝的自鳴鐘懷表之類的東西絕大部分是自清國進口的。
他本身的王室,也就是李氏,作為統治者卻沒有相應的龐大財力,供他設立造辦處這樣的機構,進行成規模和體系的生產制造。
民間的豪商和兩班固然有富裕者,也樂于消費這類進口的奢侈品,但終究少數。
自然而然也就沒有全職的鐘表匠,畢竟純手工打造一架自鳴鐘,費時費力,對于收入相對較低,每日掙扎于溫飽的手工業者而言,不是一份好職業。
包括眼前的這位,實際上本職工作是鎖匠。這個行當就保險多了,只要有人在的一天,鎖這種東西就永遠不會愁銷路。只要打出來,就有人買,能混口飽飯吃。
其他的鐘表匠也都有各自的本職,包括銅器匠、金匠、鐵匠,乃至于木匠和箍桶匠,會造自鳴鐘的鳳毛麟角,幾乎沒有。能獨立維修的倒是各個都可以,只可惜配件之類的只有四五人會打制而已。
想靠成群的手工工匠,手工拉絲,打制彈簧,洪大守還是想的太多咯。
不過即使如此,洪大守還是給了這人二三十個錢,并記下了他的住址,以后也許用得上。
結個善緣,以后好見面。
除開這些,最后就是讓于大順介紹一個書儈來,洪大守要把身上的四十多套話本出手。還有那些花了老鼻子錢的精美插圖雕版,這可都是李朝沒有的東西。
不過這似乎有點觸及到于大順的盲區,他做牙人倒買倒賣的東西太多了。大到成千上萬的珍寶宅院,小到幾十個錢的陶缸土壇。
可賣?
職業經理人去做簽約編輯?
專業差的有點多,兩者之間也沒有任何的聯系和交集。甚至可以說于大順只知有書儈,卻不知書儈在哪兒。
略想了想,猶豫了片刻,于大順很坦誠的告訴洪大守他不知道。但是他在漢陽的牙人圈子里有根腳,站的住,可以幫他打聽,最多兩日就能給洪大守一個答復。
反正比自己親自下場去找來的方便,索性也就由著于大順去找。
三個人這時候也餓了,立刻把剛雇來的仆役們使得團團轉,買菜的買菜,打酒的打酒,稱點心的稱點心。
至于其他的生活用品,完全不著急。不有灣商本店書(屏蔽)記林尚沃呢嗎?
讓灣商在漢陽的雜貨店送就是了,灣商說到底那也是平安道自己老鄉們的商團。總不會真的老鄉見老鄉,背后捅一槍。
鋪蓋被褥,手巾帕子,床照蚊帳,鍋碗瓢盆。甚至連需要買的柴火,以及雇人挑進院子的水都安排的妥妥當當。
林尚沃把什么都考慮到了,吩咐灣商的伙計辦的漂漂亮亮。洪大守只是往堂屋里一坐,隨意一趟,拿著一本拍案驚奇看。
金斗吉則是和林尚沃隨意的談論些生意經,終究放高利貸也算是一門生意嘛,兩個人還算能聊得來。金斗吉和他是一起嫖過X的交情,而且還主動買單,就沖這一點,也算半個鐵的兄弟。
沒多久仆人們見次到家,聞著松子磨粉和著糯米粉做的團子,還加上了果脯絲兒的香味,三個人食指大動。
往嘴里塞了一個,棗泥餡的,甜口。吃起來軟糯香甜,雖然有一點點粘牙,但不可否認是個好點心。松子磨粉的香味也算是極好的點綴,大大的提升了他的口感。
金斗吉一連吃了三個,手里舉著一個,問站在那里低頭卻若有似無的瞟點心的小使女。
這樣費工夫的團子,二十四個一盒,居然只要半兩,這還是朝鮮半兩,等于一百多個錢就行。
這年頭想要過上小康生活,看來也不是這么難得嘛。天天吃點心,頓頓吃鮑魚,怕是也花不了多少銀子。
有錢真好!
天黑,燒廚房里也送上來了晚飯。蒸的大鍋米飯,豆腐海帶的湯。另外有一個似面似糕的東西洪大守格外注意,因為他下口就知道是紅薯。
想來這個年代,紅薯已經在氣溫相對溫和的李朝中部和南部引種,并成為一個極重要的糧食作物。可惜的是洪大守老家的鐵山,氣候太冷,不適宜尚未進行大規模品種改良的紅薯的種植。
如果能弄來能在東北地區種植成活的紅薯種子,那引種到鐵山,真就是萬家生佛,活人無算了。
想想這年頭還算好,不是明末,紅薯已經大規模的引種進入東亞。品種的改良和培育已經開始,可以有很大的選擇余地。
洪大守可不會傻啦吧唧的去拿福建廣東的紅薯秧子往陜西河南種,那純屬腦子進了水。別說什么畝產萬斤了,腦子進水差不多。
身處的這個暫且算光明前的黑暗時代,幾乎每天都會給洪大守帶來新的體驗。
但起碼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比如洪大守心心念念的漢陽書儈找到了,而且于大順還帶了兩個一起過來。
一對兄弟,中人身份,無有大名,只稱江大江二,都是三十多的年紀。
規規矩矩的行完了禮,自然而然就進入了商業談判的過場。
要知道這年頭后來南韓仰為民間傳統文化,八千年宇宙歷史證明的《快刀洪吉童》、《豪杰春香傳》、《俠盜一枝梅》之類的,還屬于江湖藝人“盤索里”的口頭吟唱內容,并沒有成冊的明文詳細記錄。【注1】
市面上的都是轉抄自漢語,并進行李朝化和諺文化的產物。
洪大守房間里的話本那可是最成規模且最完美的插圖版。
不信他們不買!
【注1】:王的男人,這部韓國電影有人看過嗎?盤索里就是李俊基主演的角色表演的那種在一根大繩上騰躍的民間藝術形式。邊唱邊跳,有些內容十分刺激露骨,李朝群眾喜聞樂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