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禁區之狐 第四卷總結

作者/林海聽濤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又到了給這一卷作總結的時候了。

    一不小心這一卷就寫了一百二十二萬五千字。

    是字數最多的一卷。

    從一月中旬寫到七月中旬,足足六個月,半年。

    導致本書的總字數也突破了三百五十萬字。

    不過本書并不以字數來決定劇情走向和什么時候結束。

    所以三百五十萬字并不代表著接近尾聲,實際在我心中的故事才剛剛過半呢。

    畢竟胡萊和他的伙伴們才第一次參加世界杯,怎么就可能迅速收尾呢?

    那豈不是白瞎了前三卷的鋪陳?

    總之大家要有耐心,說來話長,這真的是一個很長的故事。

    我力求在這個故事里把我這些年的思考和想說的話,全都寫出來。

    畢竟這對我來說,是我在將近二十年網絡足球寫作生涯要給自己一個交代的作品,我不會敷衍了事,也不會為了完本而匆匆爛尾。

    哪怕有人說我水,說我寫的啰嗦,我也還是堅持。

    因為在我寫完了再回過頭來看,會發現其實那不是一本,而是一個世界。

    說回第四卷。

    先說最近一個比較有爭議的情節,那就是世界杯最后中國隊33戰平巴西這個結果。

    其實在寫世界杯劇情之前,我就一直在猶豫,在苦惱。

    那就是我有沒有勇氣詳細的寫一場“失敗”。

    這個“失敗”不是某一場比賽,而是這一整段劇情因為沒有小組出線,沒有產生爽快的最終結果,所以對于讀者來說,這是無效情節,自然就是失敗。

    我以前不是沒寫過失敗,畢竟我還沒寫過一個從未輸球的故事。

    但以前的我在處理這些失敗劇情的時候,通常會采用一些更新技巧或者寫作技巧來把失敗模糊化,規避掉這個“雷點”。

    比如一筆帶過,用較短的篇幅盡量把這事兒揭過,或者直接調時間線,專業就是半年后,主角已經遭遇挫折,準備打臉了。

    比如勝者為王里面常勝從瓦倫西亞轉去執教羅馬,結果在羅馬遭遇滑鐵盧,只待了半年就被趕出門。我就直接用新聞回顧的方式簡單交代了一下,把描寫重點放在他選擇去拉齊奧打羅馬臉的劇情上。

    因為我知道讀者們不喜歡看虐主,他們也清楚虐主其實是為了讓后面主角打臉回來,屬于欲揚先抑中的“抑”。

    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為什么要把筆墨浪費在挫折劇情中給大家添堵呢?反正挫折也不過就是為了給主角制造打臉的理由而已。

    那就直接寫反手打臉的部分好了。打臉的理由給到讀者知道就行,不用詳細寫。

    這樣情緒被調動起來了,成績也好看。

    直到現在,這種處理技巧也是對的,確實是這樣。商業嘛。

    想當初我寫冠軍教父的時候,詳細寫了托尼唐恩的第一屆歐冠決賽,非常詳細,賽前賽中賽后然后讓諾丁漢森林代替阿森納,重復了一次2006年歐冠決賽的劇情,輸給巴塞羅那。

    我當時這么寫的時候其實很爽,尤其是最后托尼把銀牌扔給一個小球童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爽爆了

    但是發出來,被讀者罵得狗血淋頭。

    罵得有多慘呢?

    慘到就連跳舞都看不下去了,跑來我書評區發了一篇長評幫我解釋,為我站臺替我說話

    然后他跟著我一起被罵

    別看現在很多人說冠軍教父是最經典的足球,但實際上一直到連載結束,對冠軍教父的評價都并沒有現在高,在當時是比不上我們是冠軍的。這一點我記得很清楚。

    小加文的死導致沖超失敗、被解除一線隊主教練職務后竟然沒有“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而是重回青年隊執教、歐冠決賽遵循歷史的慣性輸給巴塞羅那、和唐的重逢相遇,等于多了一個人知道主角穿越的秘密、突發心臟病強行制造挫折打壓主角、和俱樂部老板決裂離開諾丁漢森林、再腆著臉重回諾丁漢森林其實有很多劇情在當時都是雷點,爭議不斷我不是說以現在的網文節奏去評價,而是就在當時的那個網文審美體系下,這些都是不討讀者喜歡的東西。

    至于說我水的留言書評那就更多了

    至于我們是冠軍就更不用說了,也就是當時大家還算寬容,放到現在,估計光是張俊的那個圣母性格就足夠惡心走很多人更不要說我竟然還讓楊攀在中國隊和日本對比賽的時候故意輸球,就為了搞死當時的中國足協大領導想想現實中國足15輸給泰國青年隊,逼迫卡馬喬滾蛋所引發的輿論風波,就知道這個情節是多么的“劇毒”

    所以寫了十七年足球,商業,我很清楚哪些東西是雷點,最好不要碰。如果一定要寫,也應該用什么技巧掩飾過去,盡量降低讀者的不適感。

    因此我才在世界杯劇情之前反復猶豫很久:

    我究竟敢不敢詳細地寫一場“失敗”?

    根據我的經驗,我知道讓中國隊世界杯小組賽出局,是肯定會讓讀者不爽的是的,這本和起點其他的足球不一樣,其他足球讀者紛紛要求作者不許寫國足,我這本大家卻紛紛要求我寫國足的時候再大膽一些,再一些捂臉。

    這當然也說明其實我把書里的國足寫活了,寫的讓人愿意對他們寄予希望了。

    這其實對我是一種贊揚。

    但同時,也給了我巨大的壓力。

    如果我沒讓中國隊小組出線,會不會引來惡評如潮?

    當然,雖然有這樣的顧忌,我也沒改變大綱說要讓中國隊小組出線。

    在我一開始的設計中,中國隊的第一屆世界杯就是打完小組賽就打道回府的。

    我猶豫的的只是敢不敢,而不是要不要。

    寫還是要寫的,而且要詳細寫。

    寫一屆注定沒有結果的世界杯。

    最起碼表面上看起來是沒有結果的。

    但其實在我心里,我知道這次世界杯雖然沒有打進淘汰賽,卻并非是毫無意義的失敗。

    這一點我在施無垠的述職報告那章就借他的口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如果能夠給未來的國足留下火種,那就算失敗也是值得的。

    但怎么定義這個“失敗”?

    就像有讀者說的,打進淘汰賽,然后遇上法國,干脆利落地輸掉也可以接受。

    這種當然是失敗。

    只是我覺得對于中國隊在本書中的世界杯這條主線來說,這樣不算失敗。畢竟第一次參加世界杯,就能打進淘汰賽,而且還是輸給了強大的法國隊,怎么能算失敗呢?

    簡直是一場“光榮的勝利”。

    這樣一來,讀者們從情感上來說不會有絲毫覺得可惜的。

    因為輸的很正常,就該輸。

    我所謂的“失敗”應該就是有遺憾的,讓人覺得不應該這樣,其實應該可以更好,太可惜了,有點憋氣

    肯定有人會問:為什么要這樣?這不是和讀者對著干嗎?

    我當然不是和讀者對著干,禁區之狐畢竟本質上還是一本爽文啊

    只是我認為這屆世界杯上的“失敗”對于書中這支國家隊,這些國腳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這就牽扯到我這本書的主題之一成長了。

    所有人都在成長,胡萊在成長,胡萊爸爸在成長,謝蘭在成長,王光偉、張清歡、陳星佚、羅凱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他們都在成長。

    利茲城這支小球隊也在成長。

    中國隊、中國足球自然更在成長。

    在校園篇里我已經通過校園足球的發展描述了中國足球的改革和成長。

    但這還不夠。

    落到“國腳”這個群體上,其實是沒有成長的到目前為止是這樣。

    他們只是一群由個個角色組合而成的群體而已,并沒有形成一種共同意識。

    但他們不可能一直這樣,在未來他們勢必是要成長起來的,要有變化。

    這正成長不是實力上的成長,而是內心的成長。

    陳星佚、張清歡、羅凱、王光偉、夏小宇他們的實力其實都在增長,內心也在變強。可這是作為“職業球員”,而不是作為“國腳”,兩者是有著很大不同的。

    職業球員踢球是為了賺錢,為了自己各式各樣的目標和理想。國腳踢球則是為了更多形而上的東西。

    有讀者說讓他們不爽的原因不是中國隊不能小組出局,而是出局的方式,感覺太容易滿足了,沒有求勝心,提前認輸了,在平局和輸球都是出局的情況下,為什么不拼一把?

    這讓他們覺得這支球隊根本沒有一顆“冠軍之心”,那章標題就像是莫大的諷刺。

    我得說這位讀者說的非常對,呈現出來的中國隊確實就是這樣的,也是我希望寫出來的效果讓你看出這些東西,那說明我寫的還挺好,目的達到了笑。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本書寫到現在三百五十萬字了,只有主角胡萊明確地說過他的目標是捧起世界杯。

    其他人,哪怕是王光偉、張清歡、陳星佚、羅凱他們,都沒有表現出來自己在國腳生涯中的目標和野心。

    第三卷第117章“胡萊的野心”里,我就借用胡萊和張清歡、丁元海三位國腳的對話表現了這種差異。

    丁元海覺得這次就算沒進世界杯也沒什么,反正以胡萊他們的能力,下一屆世界杯預選賽肯定有戲。

    但胡萊卻著急,因為再過四年,歡哥就二十八歲了,二十八歲職業生涯正值壯年的歡哥卻只能第一次參加世界杯,積累經驗。

    這不是浪費嗎?

    他希望中國隊能夠屆屆參加世界杯,這樣歡哥的天賦才不會被浪費。

    他的這個野心嚇住了沒什么遠大志向,只想把眼前比賽踢好的丁元海。

    也讓張清歡這個曾經的國內頭號天才失神因為中國隊次次都能參加世界杯會怎么樣,就連他都想象不出來。

    因為他壓根兒就沒想過,沒這個意識。甚至連去踢世界杯,他更多都是為了完成爸爸的期望。

    這屆世界杯的中國隊里那些老球員,諸如江萬慶、姚華升,他們的表現也很出色,我花費了一些筆墨描寫他們的堅持和表現,也描寫了他們在面對平局的時候的欣喜。

    對于他們這些這屆世界杯很可能將就是唯一一屆的老球員來說,中國足球的未來不在他們身上,所以他們成不成長無所謂,他們以后怎么樣也無所謂。

    而現階段的國家隊球員大多數其實和他們一樣,在世界杯上并沒有什么野心,也沒有胡萊那樣明確的目標說我要拿世界杯冠軍。

    他們的想法其實是這樣的“能參加一次就足夠老子吹一輩子牛逼了,還要什么自行車啊?”

    “能夠33逼平巴西隊就是老子的高光時刻了,還要什么自行車啊!”

    “世界杯不敗我的職業生涯就無怨無悔了,還要什么自行車啊?”

    張清歡、王光偉他們當然不會只參加一次世界杯,但他們在這件事情上同樣缺乏自我意識,并不覺得這次小組賽沒出線是失敗,或者他們壓根兒就沒想過要世界杯小組出線。

    因為代入到那個世界中去想一想,就會覺得其實以中國隊在這屆世界杯上的表現,已經足夠讓國人感到驕傲。

    假設,假設2002年世界杯,中國隊22戰平哥斯達黎加,11戰平土耳其,33逼平巴西,然后小組出局那么請問作為球迷的我們是該罵他們在對巴西的時候最后時刻收縮防守只想保住平局的做法是提前投降,還是高呼“國足牛逼”?

    最后沒出線,肯定會有人覺得遺憾,惋惜是肯定會惋惜。但要說遺憾和惋惜就會轉變為指責這些球員不夠拼、丟人現眼,像有些讀者那樣說很過激的話,認為國足給他們強行喂屎我覺得那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平心而論,這些球員在書中的想法和表現都是正常的有讀者說在明知道拼一拼就能出線的情況下為什么不拼?

    問題就是球員們不認為他們應該去拼出線資格,他們就滿足于現狀了。

    況且客觀上,當時的中國隊已經精疲力盡,最后能夠扳平比分都很不容易了。確實也沒有余力再去進攻爭取搶一個球他們僅剩的所有的力氣都只能拿來防守。

    他們沒有拼到最后嗎?他們拼到最后了,只不過他們沒有再進一步壓榨一下自己,沒有再逼一逼自己。

    因為當時的他們對平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并不覺得平局有什么不好的。

    但那些讀者們的批評錯了嗎?

    沒有。

    畢竟我們是俯瞰他們的上帝,我們有上帝視角,自然知道他們其實是可以去沖擊小組出線的。

    而且作為讀者,我們對這些被寄予感情的角色有更高要求也是很正常的。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像戰士一樣戰斗到最后一刻,我們希望他們擁有崇高的目標和追求,我們希望他們能夠代表足球運動中可貴的體育精神

    這沒有任何問題,合情合理,而且也應該這么要求畢竟我們看就是為了欣賞那些人類中偉大的英雄主義。

    所以大家才會在中國隊最后時刻沒有拼死去搏一個出線名額感到不爽。

    覺得他們辜負了自己的期待和信任。

    他們確實應該這樣,也確實會最終變成這樣。

    但不是現在。

    因為成長。

    他們不是一出場就具備高級趣味、崇高目標、堅定信念、強大執行力的完美角色。

    他們是有自己的私心、各種缺點、歷史局限性的活生生的人。

    在第一屆世界杯中,他們還是懵懵懂懂的,覺得能參加一次世界杯就很好,覺得能夠逼平巴西就能吹一輩子牛,他們沒有胡萊那樣嚇死人的野心,或者說他們內心其實也不認同胡萊的那個目標。

    胡萊肯定也知道,所以他從不拿自己的目標要求別人我確實也沒寫過胡萊像個傳教士一樣把自己內心的理想逢人就說,到處勸人和他一起為了中國足球的未來,為了拿到世界杯冠軍去拼吧因為那是一種道德綁架。

    他們在球場上的拼勁,不是因為他們有一種自我覺醒,而只是因為他們是職業球員,他們有最基本的職業素養,既然上場就要好好踢。

    僅此而已。

    而說句難聽的話,就這么最基本的要求,現實中不少球員都很難做到不只是國內球員,世界范圍的球員都是如此以至于大眾媒體輿論還是會經常宣傳稱贊某某球員的“職業精神”。

    說白了,還是那種“好不容易參加一次世界杯,如果不全力以赴怎么對得起自己”的小格局。

    并沒有“我要改變中國足球未來的”的深刻自覺。

    所有批評的讀者對他們這支球隊的批評都是對的,因為他們就是這樣的一群“低級”的人。

    實際上大多數職業球員其實都是這樣的人,并沒有多大的野心,也不具備太崇高的思想品德和遠大目標。

    別說球員們了,就連書中的中國足球的管理者們也都還沒有這樣的自覺,通過洪仁杰的口,我表達出來中國足協的態度就是“下一屆要是還能打進世界杯決賽圈就好了”就是說中國足球的管理者的目標也僅僅只是還能再參加世界杯。

    當然,其實也沒錯,畢竟此前的中國足球連參加一次世界杯都幾乎不可能。也不可能要求他們突然就爆發出野心這一點其實他們不如鄰國日本的足球管理者。所以他們的格局其實也是小的。

    也因此無論是現實里還是書中的日本足球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成為了亞洲足球的老大哥。

    而書中的中國足球經歷了改革,發生了變化,但有些東西也確實沒那么容易轉變過來。我也不想寫個一場改革就能突然洗心革面,各方面都無可挑剔的完美足協出來。

    如果有讀者說“我就沒覺得你說的這些東西,我看這段劇情的時候覺得很自然,完全可以接受”那也沒錯,很好的。

    因為如果真的是融入這個書中世界,把自己代入成書里的球迷,而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那么當然會覺得這個表現和成績很好,足夠滿意。

    我之所以沒有在世界杯劇情中拼命鋪墊最后他們小組出不了線,勾起讀者的亢奮情緒之后還沒有以“上帝”視角來點評,為小組三連平無法出現的結果給讀者做心理建設其實就是為了不打斷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甚至包括我為什么事無巨細地寫這三場比賽,當做是文字版比賽直播那樣寫,把一些既沒有產生進球,也不是比賽轉折的片段寫出來這都是為了讓讀者看真能有像是在看一屆真正的世界杯比賽那樣的感覺。

    所以看見大家的書評區、本章說里算分我很欣慰像不像現實里大家費心費力給國足在四十強賽里算分那樣?

    我想大家能夠有這樣的反應,說明我是真的把這支球隊寫真實了,寫的讓大家愿意接受他們,愿意為他們在世界杯中的命運感到既擔心又期待。

    關于對能否小組出線的爭論和不同意見,也同樣說明了這一點。

    現在看來,其實是成功的。

    有的人沉浸到不能接受中國隊最后沒拼那一下子。

    有的人沉浸到覺得以中國隊的能耐,能夠33逼平巴西隊已經心滿意足。

    不同角度的人都能從中讀出自己的感受,都是出于對這個世界的自我不同認知。

    而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哪怕是存在于書中。

    再說回到本身,繼續說說我的種種伏筆和隱喻:

    書里我把那個足球取名叫做“冠軍之心”,還讓賀峰專門解釋了這個名字的含義,是為了稱贊他們有一顆冠軍之心嗎?

    不,是因為之前的這群人并沒有一顆冠軍之心!

    他們需要這顆心。

    所以主裁判把名為“冠軍之心”的足球給了胡萊,也是給中國隊一顆“冠軍之心”這是我留在書中的隱喻。

    就像是一個行尸走肉一般的軀殼中,被注入靈魂,放入心臟,他們從這一刻起才真正有了成為“人”的希望。

    才可能在未來完成蛻變和成長。

    是的,成長。

    自覺自愿地在世界杯賽場上追逐自己的最高理想。

    所以盡管現在的他們在33逼平巴西之后興高采烈,歡呼慶祝,讓一部分讀者們看的很不爽。

    可是誰能保證在未來某一天,當他們從初次參加世界杯就能逼平巴西的興奮勁兒中回過味來時,他們不會為當初自己的興高采烈感到后悔和羞愧呢?

    誰能斷言他們就不會懊惱:如果我當初再咬牙拼一下,如果我能夠再抓緊時間突一次說不定我們就能跨過巴西隊這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走入一片新天地了呢?

    當他們有這種意識的時候,那顆沉寂的“冠軍之心”才真正開始在他們的胸腔里勃勃跳動。

    在世界杯賽場上,他們才有了更強大的動力往前走,繼續走下去。

    所以那一章“冠軍之心”的標題和對此的解讀,不是為了稱贊他們,而是對他們的期盼和囑托。

    這就又回到了我為什么要詳細寫這一段世界杯劇情的原因上。

    我能不知道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果不應該大書特書,而應該快速拉過,避免讀者不爽嗎?

    我能不知道在之前把大家的情緒吊起來之后,卻沒有讓大家釋放出來會很不爽嗎?

    我能不知道應該用我以前管用的技巧來把不爽的地方模糊化嗎?

    我能不知道讓中國隊殺入淘汰賽,然后再無怨無悔地敗給法國隊,能夠讓讀者的評價更好嗎?的訂閱成績也說不定更好嗎?

    我知道,我都知道。

    但我還是想要詳細地寫這群人的第一屆世界杯,哪怕最后小組沒出線。

    因為這是一群人的“成人禮”。

    “成為人的儀式”,而不是“成為成人的儀式”

    如果我不詳細寫,而是一筆帶過,用新聞綜述的口吻來介紹結果,或者寫成中國隊03脆敗于巴西那又怎么讓大家看清楚這些人當前的面目,看到他們內心中的“小”呢?

    如果看不到這些,又怎么能夠在日后為他們的成長和蛻變歡欣鼓舞呢?

    只靠我提一句“他們成長了”嗎?

    賀峰在張清歡下場時的那段致辭,僅僅是從給張清歡的嗎?

    當然不是。

    也是送給這群球員的啊。

    他們不是什么完人,甚至有些時候都算不上是好人。

    他們有缺點,有些缺點還讓大家深惡痛絕。

    可是只要是人,就得有缺點。

    重要的不是不許有缺點,重要的是如何面對有缺點的自己,不完美的人生。

    每個人曾經走過的直道彎路“捷徑”,所犯過的錯,做出的傻事,最終都成就了他們自己。

    真正的成熟不是追求完美,而是直面自己的缺憾。

    認證生活的真相,認清自己其實并沒有自己以為的那么好,然后繼續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繼續向前。

    對我來說,也是我想在書中表達的人生感悟之一吧

    其實不僅僅是這群國腳們,我書里出現的每個人物,基本上都是如此,不完美,有缺點,有些缺點可能還很讓讀者討厭,很致命。

    比如李自強極度護女的自私,比如胡立新的懦弱和蠻橫專斷,還有謝蘭,同樣也有缺點,她有些時候過于自我,并不在乎丈夫的感受,如果讀者代入胡立新,就會覺得妻子有些時候討厭得很

    施無垠也有自己的私心,并不像大家以為的那么偉光正否則他干嘛在帶完世界杯之后打死都不和足協續約,非要急流勇退?干嘛不為中國足球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難道他不知道他走了之后,中國隊的成績可能會有起伏?他都知道,但他還是不續約,因為他惜名。他怕一世英名晚節不保。所以他才對洪仁杰說“沒有能力也沒有動力帶領國家隊繼續走下去”,沒能力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沒有動力他自己都沒動力了,你還怎么讓他續約讓他繼續帶這支球隊?

    改革之后的中國足協一樣會有官僚主義在決定是否讓施無垠繼續執教國家隊打十二強賽的那段劇情,我看到有不少讀者在章說里對足協的表現很不爽。很好,我就是希望你們這么想的

    就連主角胡萊,也絕對不完美,有許多毛病,有些是無傷大雅的,但有些其實是人格缺陷這一點在剛開始的時候,就有讀者感受到了,并且深惡痛絕,覺得主角很猥瑣很討厭。

    這本書我在塑造每一個人物的時候,都反復提醒自己不要把他們寫成全知全能的完美角色,要故意寫一些他們的缺點和毛病,要故意寫他們犯錯因為我厭惡那樣的角色,了無生趣,非人。既然我厭惡這樣的角色,自然也寫不好這樣角色的故事。

    所以施無垠、克拉克都有出昏招的時候,有無能為力的時候,有認輸投降的時候,并沒有像大家理想中的體育人物那樣應該始終追求勝利,始終拼搏到最后一秒。

    我知道,現在的網文審美環境,這種老派的做法是不受歡迎的。

    大家想看的是每個人都不會拖主角后腿,都絕對的通情達理,為人處世都讓人挑不出毛病說白了,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安全感”。

    因為這些角色只有這樣做,才會讓讀者們感覺到安全感,看書才舒心,才爽。的成績自然就好。

    畢竟大家看書就是為了追求輕松爽快。

    如果讀者感覺不到安全,就不爽,就不會看。

    我作為讀者,也是這樣的。

    但作為作者,我有自己的追求。

    所以我堅持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寫法。

    只因為我認為那些角色,他們應該是人,只有他們是人了,才能互相碰撞發生故事,牽動情緒,最終組成一個令人信服的世界。

    當然,我也會盡量保持平衡,在堅持自我的同時也不會放棄讓讀者爽的這個大方向。所以我才讓中國隊在世界杯上保持不敗,而且是唯一一支保持不敗的球隊。否則我可能第一場比賽就讓中國隊輸給阿爾及利亞了在我最初的計劃中,確實是這么想的。

    我也知道一味堅持自己的東西,未必總是能夠引起共鳴的,有些時候是不合時宜的。如果我不想撲街撲到死,那我最好還是要運用商業的技法來表達我的思想,而不是直接把拿東西毫無遮掩的跑出來砸在大家面前。如果一本都沒人看了,我所謂的人生感悟、思想又有什么存在的意義?

    所以這本書對我來說,寫作過程中我常常苦惱的是如何寫“失敗”,而不是“勝利”。畢竟勝利是很爽的,只要一直贏下去,把所有能拿到的榮譽都拿到手就行了。這寫起來有什么難的呢?

    可是這么寫下去這本很快就會失去生命力,或者俗話說:節奏沒壓住,崩了。

    對于一個寫了三千七百萬字的老作者來說,讓讀者爽不難,難得是如何讓讀者始終保持對這本書的興趣和粘性,是如何持續地從書里找到爽點。

    我在這本書里的解決方法是把節奏放慢一些。

    不只是把視角放在主角一個人身上,寫群像,讓讀者可以找到主角之外更多的精神寄托對象。

    因此才有了七十萬字的校園足球篇,有了兩百萬字還在國內廝混。

    但也因此有了除胡萊之外的那些角色們,張清歡、王光偉、陳星佚、謝蘭、李自強、李青青、施無垠

    當我在之前像是“灌水”一樣塑造他們,描寫他們后,等到之后的篇章,等到他們完成各自的成長,我想讀者們恐怕會真的從中感受到“散作滿天星”的成就感,并且為之歡欣鼓舞。

    承蒙大家不棄,這么一個寫法老套、劇情老套、內核老套的故事現在成績還行。我更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生怕寫崩了,每一章都字斟酌句,想要努力維持全書畫風統一。

    也因此,這本書可能是我這么多年來寫的最累的一本書。我從來沒有像這本書一樣,迫不及待想要放假出去玩要知道我可是個千年死宅男,能在家里窩著就絕對不出門。可現在,我時不時就想著要出去玩

    每天,不是幾乎,是每天,每天都會寫到凌晨兩點左右,完全沒有在晚上十二點鐘之前寫完的時候。

    有些時候也不是沒想過,不要那么高標準嚴要求,隨便點就行了,把今天更新寫出來就行了。

    但不行。

    哪怕寫完了,睡覺前上廁所的時候我都還是覺得不能這么寫,于是又重新回到電腦前,把文檔打開,重寫。

    就這樣,我自我感覺這本書到目前為止還是維持了風格統一和水準統一的。

    所以我還會繼續這么堅持寫下去,哪怕寫的過程很累,很痛苦,可是看著磨出來的成品還是有著滿滿的成就感

    當然,堅持本心和初衷這件事情,其實在成績不好的時候,反而容易做。

    畢竟那會兒沒什么人看,說服自己“既然不能取悅讀者,那就取悅自己”,反正兩頭總得占一頭,就當單機游戲一樣。我其實也喜歡玩單機游戲都能讓我完成單機

    隨著看得人多起來,訂閱成績好起來,再想要堅持本心和初衷,就要難一些。

    畢竟當自己想寫的東西和讀者的期待會發生沖突的時候,一定會猶豫。

    擔心自己辜負了大家的期待。

    擔心自己的處理方式會得罪讀者。

    得罪讀者,就意味著會失去訂閱,成績就會不好。

    成績本來就不好的時候無所謂成績好壞。

    成績好起來就開始患得患失,怕這怕那。

    我當然希望成績好,我到現在也希望成績更好。

    我也知道要怎么寫成績會更好。

    可我最后還是選擇了這種任性的做法,就像我的前言里說的那樣。

    這本身就是一本任性的人寫的任性的書

    好不容易堅持了三百五十萬字,如果在這里放棄了我原來的想法,會讓我有一種前功盡棄的感覺。

    不管這本書最后成績怎么樣,我想把它寫完整,這個完整不單是指不爛尾,更是指把我想寫的寫透了,該寫的都寫出來。

    作為一本,這應該是個完成度很高的作品,而不是在堅持自我和追求成績之間來回搖擺的不倫不類的半成品。

    所以很抱歉,如果我對這本書的處理方式讓你們感覺到不爽,不想看,我也尊重你們的選擇。但我還是會這么寫下去。

    想要看特別爽快的文,或許我以后會寫我不拒絕那種簡單粗暴的爽文但這本書就是這樣的。

    所以還請理解。

    總之,世界杯情節就是這樣了。

    就像我之前發布更新策略時所說的那樣,這段劇情對整本書來說都非常重要。可以說是承上啟下的關鍵部分。

    年輕人們在這屆世界杯上的收獲絕對不像他們自己所認為的只是增長了見識,提升了水平那么簡單。

    有些影響是深層次的,要到以后才能顯現出來。

    但我把這部分內容詳細寫出來之后,才能讓他們未來的轉變立得住。

    就像最開始我堅持要寫校園篇一樣。

    是一個道理。

    有來路才能有去路。

    放到主角胡萊身上是如此,放在本書里其他人身上也是如此。

    當然大家也不用擔心我會文青上身。

    基本上世界杯這段劇情我如此重視也是因為確實很重要。

    并不代表其他時候我都會如此詳細的描寫“失敗”。

    畢竟本質上禁區之狐依然是一本合格的商業,追求的還是爽。

    我并不打算只寫這么一屆世界杯,后續安排我都已經全部想好。但為了不劇透,我就不說了,反正大家相信我。我是一個在2006年就敢寫中國隊勇奪世界杯的寫手,這么多年了,有幾本足球寫過中國隊獲得世界杯冠軍的?我不知道,但我們是冠軍肯定是第一本。

    我其實大膽的很當時大家都說我寫的是玄幻呢。

    只不過我總是希望在大膽的同時,也要小心假設,填充足夠多可信的細節,最終才能讓也變得真實可信。

    就算是,也要認真的,而不是敷衍了事。

    個人以為的最高境界就是讓看得人真心相信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一眼假。

    哪怕做的是高仿,也要做得以假亂真嘛當初我在我踢球你在意嗎里寫卡卡是一個在巴西出生的華裔后代,父親為了讓他感受中華文化,讓他回到國內上學,從而認識了張俊他們。我給這個人物安排了這么一個家庭和人生背景之后,寫出來還真有讀者以為卡卡是個中國人,身上最起碼也有中國血統

    再說回到第四卷。

    其實第四卷有兩條主線,一條是胡萊在俱樂部的表現,另外一條就是世界杯了。

    然后里面還有很多支線。

    比如羅凱。

    我沒有詳細寫羅凱在維羅尼卡的境遇,只是采用了和胡萊有交集的時候提一次的做法。一方面避免了分散大家的注意力,拖慢節奏另外一方面自然也是因為羅凱的部分很像是虐文,出于商業的考慮,沒必要細寫。

    所以我還是一個很清楚自己應該寫什么,怎么寫才能讓讀者高興的作者。

    而且我也很善于聽取意見,自我修正的。

    比如第三卷結尾關于胡萊轉會的情節處理,就是因為聽了讀者的反饋之后,決定對后續情節推翻處理,重新寫過。

    但有些時候我也會很固執。

    那是因為我知道什么該堅持,什么不應該堅持。

    對于羅凱的處理,其實就是我當初在第三卷末尾刪掉的原本決定對胡萊的留洋生涯安排去一支豪門球隊,得不到重用,然后外租,外租一開始因為不適應,表現不佳,后來才逐漸找到感覺,但為時已晚,又回到了豪門,再被租出去這個時候利茲城才出手把胡萊買斷下來,接著才是大家看到的原本第四卷的內容。

    但我想了想,覺得這個故事放在主角身上,那就是**裸的虐主,闊以,但沒必要。

    畢竟這本書本質上還是爽文嘛

    我確實會有意放慢節奏,可是這種拖慢節奏的劇情一不會對塑造人物有幫助,二不會讓讀者有耐心看下去,何必呢?世界杯劇情我之所以要堅持詳細寫,也是因為那對于整個國腳群體的影響是深遠的,是屬于后期劇情的伏筆。

    所以我把已經寫了幾萬字的劇情刪掉了,改成現在大家看到的樣子。

    可我又不想讓大家都覺得留洋踢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么容易為什么書中只有秦林多年前做到過一次呢?

    為了突出留洋的艱難,既然不能在主角身上表現這種困難,那自然就只能安排重要配角承受了。

    于是就有了對羅凱出國踢球之后的一系列安排

    在書中也通過多人的角度,表達了這個意思不要只看胡萊在利茲城的風光,就以為出國留洋好像是一件很容易很簡單的事情一樣。也要看看羅凱,他才是所有沒開掛的普通中國天才球員們會經歷的路如果中國足球真的有他那樣的天才球員的話。

    同時也呼應了第三卷的片尾曲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次遠行里的那段歌詞:

    “夢想就在路的前方,隱約閃閃發亮,讓人神往愿你最終找到它呀。

    “可遠方也有酷暑寒冬,有風雨的夜,泥濘的路希望你能一路無恙。

    “愿漂泊的給你帶來足夠的智慧,堅定的勇氣,而不會磨逝你的夢想呀。”

    出國留洋,追尋夢想,不是一樣那么爽快的事情,很多時候更像是羅凱那樣在泥潭里反復打滾,狼狽不堪,到最后都有可能無法收獲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可以說,胡萊是我們所有人幻想的集合體,是我們給予了一切美好希望的承載者。

    而羅凱則是殘酷的現實當然,沒有真正的現實那么殘酷冰冷,這畢竟是,畢竟是爽文,總還是要保留一絲溫度的。

    可以說,接下來對于其他角色的留洋基本上也是遵循這個原則,并不會過于,但也不會真的完全寫實。

    我不會很快就把他們寫進豪門,寫的功成名就。

    畢竟這本書的時間跨度是很長的,只要他們在最后能夠達到人們對他們的期望,能夠對中國足球做出應有的貢獻,那他們的留洋就算是成功的。

    還是那句話我是從整本書的角度來考慮情節安排,而不是連載的角度。所以有些時候追連載的話,難免會覺得不爽快。沒辦法,總是要有所取舍。寫得精細就沒辦法提升速度,提升了速度,寫的就潦草,就會有許多被忽略無法照顧到的地方。

    但我相信這肯定是一本值得你讀完之后再回來反復讀的書。

    這也是一本應該在網絡史上留下名字的一本前段時間共青團中央對我進行電話訪談的時候,讓我推薦自己一本最符合當下社會閱讀,我最喜歡的代表作,我沒有推薦我們是冠軍,也沒推薦被收入國家圖書館電子圖書館的冠軍之心,甚至沒有推薦冠軍教父,我推薦的就是這本禁區之狐。

    我認為目前這本禁區之狐配得上作為我的代表作被推薦給全社會。

    這是我的目標,也是我的野心。

    第五卷,是胡萊第一次參加歐洲比賽。

    的視角也會跟隨他給大家展開一個書中的歐洲足球世界。

    更多的新角色將會登場,和胡萊演繹恩怨情仇。

    而中國隊的成長和成熟也在繼續。

    總之,依然是很精彩的一卷。

    故事還很長,時間也還很長。

    且讓我慢慢寫,你們慢慢看。

    說不定還真能在明年世界杯的時候再次書中與現實交織同步一次呢?

    畢竟書中的時間跨度是很長的,真的很長,絕對不是有些讀者猜測的那樣“再過四年”

    謝謝大家的支持,讓我們第五卷繼續同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远县| 五家渠市| 泌阳县| 屏南县| 徐州市| 布尔津县| 潞城市| 巫溪县| 扬州市| 怀安县| 杭锦旗| 祥云县| 漳平市| 伊吾县| 淮阳县| 塔河县| 聂荣县| 瓦房店市| 松江区| 遂川县| 西充县| 德兴市| 莒南县| 宕昌县| 绥化市| 云霄县| 洞口县| 达州市| 江油市| 丰顺县| 赤水市| 赫章县| 五莲县| 高清| 阜城县| 运城市| 琼结县| 德安县| 繁昌县| 缙云县| 崇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