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寧宮,一個圓的像球的胖子,卻裹著厚厚的貂皮大氅,還在微微顫抖,仿佛周圍的火盆形同虛設(shè)一般。
勉強睜開瞇縫小眼,看了眼身邊壯碩黝黑的少年。
“哎!我就說不來,北方的寒風(fēng),本宮這身子骨,真是扛不住啊。兒啊,忙完這段,我還是回南都了。還是江南養(yǎng)人啊。你就留在這里,多和你皇爺爺學(xué)習(xí)。這天下早晚是你的,而且恐怕留給你準(zhǔn)備的時間不多了。”
“您說什么呢!皇爺爺春秋鼎盛,您也正值壯年,不過是不適應(yīng)北方苦寒罷了。待天轉(zhuǎn)暖了,自然就沒事了。”
太子朱高熾輕咳一聲打斷了兒子的話。
“你提議要伴讀,你皇爺爺允了。但是你這要求很過分,你清楚么?不要以為你二叔不在了,這江山就必定是你的。你皇爺爺?shù)男愿衲銘?yīng)該是知道的,東西可以給你,那是恩賜,但你不能伸手去搶。順順當(dāng)當(dāng),也要不了多久了,你就能接位。但是你要培養(yǎng)親信,培植羽翼,這是犯忌諱的。”
咳咳,太子很是虛弱,說了幾句就咳了起來,好半天才緩過勁。
“為父送你句話,大公無私。身為皇帝,親信這種東西可有可無。至公至明,則所有臣民都是你的親信。偏聽偏信,則無人是你親信。這就是你父親我這幾十年的經(jīng)驗。”
朱瞻基小心的給太子順著后背。
“父親,這些我懂的。有些話我和皇爺爺說明了的,伴讀其實是假的,只是為了引出一個人罷了。妖女禍?zhǔn)溃说湶唤^,則后患無窮。從發(fā)告示抓住了妖女,就是我和皇爺爺設(shè)的局的開始。您放心吧,我對權(quán)勢還沒那么癡狂,該是我的就是我的,我不會搶也不會放。”
太子還是有點擔(dān)心。
“你啊,朝堂是朝堂,江湖是江湖,自古兩相安。你和江湖走的太近了,這是要出問題的。”
朱瞻基卻面露異色。
“父親,自皇朝確立以來,除了秦隋二世而亡,但凡強盛的朝代,多則四百,少則二百年,總要走向消亡。歷史一次又一次的重復(fù),我大明真的就能逃離這皇朝的詛咒么?到底這盛衰之間,有什么道的存在?父親,我想試試,不說萬世一帝,也要盡可能的讓我大明長一些,再長一些。”
“這是你那個師兄教你的?此人...為父看不透,查不明,不是神仙中人,就是亂臣賊子啊。你是要當(dāng)皇帝的人,有些事只能你自己判斷了。不過...帝王心術(shù),帝王是孤單的,你能信的最終還是只有你自己。你大了,有主見了,這很好。但是...你要時刻記住,你是帝皇,你是孤人。”
朱瞻基默默點頭,慈寧宮逐漸恢復(fù)了寂靜。
看似轟轟烈烈的伴讀選拔,竟然兩天就定下了初選名單。二十多個年齡相仿的官宦子弟入了選,其中赫然就有黃爍現(xiàn)在的這個身份。緊接著就是明日早朝,再大殿之上,群臣面前接受皇帝的面詢,定下最后的名單了。群臣見證,倒也算得上公開透明,公平競爭。一旦事成,必然仕途亨通,傳為佳話。
但是黃爍閃寸心一閃,心中卻多了一份疑慮。朝廷的效率什么時候這么快了?一天公布,兩天初選,三天就要定下,這么趕的么?為什么總感覺是個陷阱呢?
黃爍雖有疑慮,但卻不認為這是針對他的。能猜到他身份的只有那個大廚,但是他魔門的身份,就決定了他針對黃爍的手段只能是江湖層面的,最多也就是類似六扇門這種沾點江湖屬性的部門。哪怕是錦衣衛(wèi),或者東廠一類的機構(gòu),都不為奇。但是能讓整個朝堂配合,那個大廚還沒這能力。
那是針對誰的?
情報太少,任黃爍想破了腦袋,也實在得不出結(jié)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早朝黃爍還是熟悉的,之前冒充官員可是著實參加過多次,雖然他只是排在最后,連皇帝都看不見,更是只有資格聽,沒什么資格進言的小官。
故地重游,黃爍心情是復(fù)雜的。主要是演的太累,既要裝作文弱書生弱不禁風(fēng)的樣子,在這初春的寒風(fēng)中瑟瑟發(fā)抖。又要裝作第一次進宮,什么都新鮮,卻又要故作成熟,控制自己不四下亂看的菜鳥樣。
這對黃爍的演技,還真是一次大考驗。好在穿得多,遮的還算嚴(yán),而且和他做伴的人也不少,也就沒那么惹眼了。隨大溜,學(xué)著別人就好,這對擁有琉璃心的黃爍來說,實在簡單。
從黑燈瞎火的凌晨四點多,一直等到日上三竿,天已大亮。早朝基本結(jié)束,重臣們商議完了朝政,才輪到處理他們這些小年輕的事。
等宣旨讓他們上殿的時候,競爭者已經(jīng)少了三人。清晨的倒春寒,那是這些身嬌體貴的官宦弟子受得了的。直接凍暈過去了三個,被下人匆匆抬走,失去了資格。
終于站在了大殿上,考試也開始了。
讓黃爍驚喜的是,考的卻不是他以為的八股文。
其實科舉的八股文沒什么用,統(tǒng)治者不清楚么?其實八股文就相當(dāng)于一個投名狀,官場的投名狀。想當(dāng)官,想出人頭地,連最基本的八股文都過不了,你又憑什么讓皇帝覺得你有了當(dāng)官的覺悟。
這和現(xiàn)代的高考啊,學(xué)歷啊,其實是一樣的,沒有這個敲門磚,用人單位又憑什么覺得你是個人才?連上學(xué)這么簡單輕松的事都做不好,工作的艱辛你又憑什么覺得自己能撐得住?
所以科舉的最后是殿試,這才是皇帝親自詢問為官之道,治理之策的最終考試,才是決定名次,奠定仕途基礎(chǔ)的重要考試。這時候自然就不會再考八股了。
朱棣出的題目很應(yīng)景,隨著北方草原幾個大部落的巨大傷亡,草原的抵抗力量已經(jīng)很有限了。開春以后,忙完農(nóng)時,蓄謀已久的北伐就必然開始了。
而且目前來看,已經(jīng)算不得北伐了,就連朱棣這個戰(zhàn)爭狂人都似乎失去了御駕親征的興致,更應(yīng)該說是去接收開拓疆域。
那么如何管理和真正控制草原,就成了現(xiàn)在朝廷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
中原文明一向是農(nóng)耕文明,長城以北不適合種植。所以歷朝歷代,北邊都是能打但占不住。匈奴,突厥,元蒙,敵人一直在變,但是也從來未變。如何根治北方之?dāng)常彩菤v朝歷代統(tǒng)治者頭疼的事。
這次考得就是御邊之策。
當(dāng)然了,朝中諸公也沒指望這幫小年輕真有什么好辦法。考的不過是對時政的了解和平日積累,以及一點點的急智。
只不過這個問題,黃爍還真有點抓瞎。不是不會,是怕太超前了,露餡。
猶豫再三,黃爍還是決定藏拙,寧愿胡寫亂答,失去這次機會,也不能露了馬腳。
通篇只寫教化之功,論證如何用儒家教化,把草原變成忠義之地。倒也符合他一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生的身份。只是黃爍清楚,太務(wù)虛了,這篇文章在朱棣這位馬上皇帝面前,怕只是滿篇的廢話。
沒辦法啊,辦法他倒真有,從他的專業(yè)出發(fā),大力發(fā)展畜牧業(yè),然后以商貿(mào)控制草原。但這話他可不敢說,大明一朝是典型的小農(nóng)思想,恨不得把所有人按在土地上,沒有流通,就沒有混亂。他一個書生談商道,那是大逆不道。而以他的身份,討論刀兵之術(shù),也和身份不符。所以也就只能這樣了。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