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五千年來誰著史 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

作者/漢風雄烈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鄭芝龍和鄭軍主力早就從通州退走了,那里只剩下鄭軍的一個尾巴還在,可以說,不多久這里一個鄭軍都不會有了。

    但有的人卻才風塵仆仆的趕到通州。

    這人就是閻應元,一個通州小家族子弟,崇禎十四年赴江陰為典史,剛剛上任就露了一個大臉。

    海寇顧三麻子率部進犯黃田港,閻應元領兵據守,連三箭,皆有人應弦而倒。海寇心驚膽戰,不敢再犯。因為任內平定鹽盜,平服民亂,政紀突出,江陰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學中為他畫像留念。

    可是這出眾的才能卻根本不為明廷所用,任滿三年,閻應元還是一典史。

    隨著甲申事變暴起,滿清入關,祖籍通州的閻應元已有家不能回,本是要調去他縣任職,還是典史,也因為母親病重,又道路堵塞,沒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陰城外砂山腳下暫時住了下。

    鄭芝龍又如何會忘了他這個大才?

    千古華夏,幽幽青史,如閻應元者,是獨此一例。張巡且還是進士出身的縣令呢。而閻應元呢,不過是個薄有家資的小地主。

    他并沒甚拿得出手的功名,就是一個捐來的監生,這個就純粹看財力了,實際上南北直隸國子監的監生七八成都是捐的,有錢以監生再走門路銓選個典史并不難。

    但如此走來的人,在大明官場上那前途也是有限了。沒有功名在身,天然的就被當政者鄙視,你不是進士,哪怕是個舉人呢?舉人做大官的人雖不多,卻也不是沒有。

    遠的有海瑞,近的有邱民仰、侯安國,這都是舉人出身。可閻應元就是一個監生。

    這個時空里,因為崇禎帝的南下,帶來了大批的官員,引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這閻應元就是連邁入品官的門檻都不得了。

    原時空他因為在江陰干的好,已經是被選取他地做主簿的,這好歹是個佐2官。即知縣的副手,正九品的。這是正兒八經的官。有自己的獨立的辦公衙署,在一些地域較廣或事務較繁雜的縣,佐2官還有自己的管轄范圍。

    甚至于在知縣空缺時或新知縣尚未到任前,一般都以佐2官署理知縣的職務。有不少知縣也是直接從縣丞提拔上來。

    但眼下時空里,閻應元便是挪地方了,他還就是一個典史。縱然那實際地位真就不比主簿遜色,某種程度上言,典史就好比后世的辦公室主任。沒有縣丞、主簿的時候,由典史兼領其事,所以典史同樣是由吏部吏部銓選、皇帝任命的,所以同樣屬于“命官”,為雜職領官。

    但一個入品一個沒入品,這就是天與地的差別。

    鄭芝龍并沒有使人去正兒八經的招攬閻應元,因為這太突兀了,二者差距太大,想找一個合適的借口都不得。就一直等到閻應元任期到滿,又不能赴任履新,于是他就叫人使了個歪招,把閻應元‘新’調去了定海任職。

    初開始也是一樣的一刀切,整個定海衙門的上上下下都被開了么,但很快就又以“簡歷出眾”為由給招入了縣衙。

    這時候的閻應元是有家不能歸,有國不能投。

    因為把定海讓給鄭芝龍的是崇禎皇帝,這有國不能投還不明顯嗎?他要敢下船,那就只有告別官場這一條路可走了。而他的家在北直隸的通州,通州已經是韃子的地盤了。如此的,閻應元就只能坐吃山空。這可不是中國人愿意接受的‘現實’。

    所以,閻應元雖然有些不情不愿,但還是上了鄭家的船。

    這一上去,就再沒有下船了。尤其去歲大明北伐失敗后,閻應元打回老家的希望全寄托在了鄭軍的身上,那真的是死心塌地了。

    先前都已經做到了定海總管府二把手的位置了。

    這當然有鄭芝龍特意照顧他的原因在,但不能否認這能憑真能耐青史留名的人,的確沒有傻逼。閻應元功名拿不出手,可在處理庶務上,真是一把好手。

    就是鄭芝龍不著重的提點他,一干公務員里他也能脫穎而出。

    而鄭芝龍在把閻應元圈到手之后,說真的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安置他。讓閻應元從軍吧,他能適應么?

    鄭軍可不是冷兵器軍隊,那是已經形成規模的火器大軍。甚至今后的清軍、明軍也都極可能向著火器部隊轉型。

    槍林彈雨中,閻應元太容易折損在戰場上了,他只是一個低級軍官(剛入伙),鄭芝龍不可能給他以足夠縝密的保護。

    偏偏鄭芝龍也沒理由把他迅提高到一定程度。

    就是施瑯和江哲,那也是屢有建功,這才被提升到現在的地位。閻應元只是一介典史,他又鳥功勞?

    但讓閻應元走文官路線,鄭芝龍卻又真的舍不得。

    看江陰守城戰,此光輝足以媲美張巡守睢陽之戰。整個過程慷慨激烈,悲壯凜然,八十日帶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叫人思之就兩眼熱。

    而且也跟張巡守睢陽一樣,三十六計里能用到的都用了上。

    詐降、偷營、火攻、釘炮眼、草人借箭、裝神弄鬼、小股出擊、登陴楚歌……無所不用其極,無不閃爍著創造性的光芒。

    歷史上的閻應元,在被陳明遇請入江陰城后,立即把全城的戶口分別丁壯老幼編列成冊,挑選年輕力壯的男子組成民兵。又對城中過往行人嚴加盤詰,肅清內奸。在他的領導下,江陰城數萬百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分派得井井有條,立時把江陰小城變作了一個守衛嚴密的堡壘。

    這種強的統帥和統籌能力,就足以叫閻應元成為一個優秀的戰將。

    足智多謀,更有絕高的統率統籌能力,這種人叫他離開軍隊,走文職路線,那是不是太浪費了?

    如是鄭芝龍就為他尋找到了一個絕佳之地——北海道,在那里他既能打仗,又能治民。偏偏北海道還處在‘荒蕪’狀態,以他的資歷,足以跑去坐上一把手了。

    現在閻應元風塵仆仆的趕回通州,這自然是要帶走故鄉的家眷親友的,就是跟著他去北海道,那也比待在通州受韃子管束好不是?

    閻應元沒父親了。可他還有一個大伯,兩個姑姑,以及堂兄弟、堂叔、堂伯一大群。

    因為他的到來,這天整個閻氏都歡天喜地的,在如今的亂世里,能得一個實實在在的庇護,這就是萬金不換的。

    閻大伯家是一處不怎大的三進院子,早早就張燈結彩,安插一新,仆人們雖然忙個不斷,只是每人臉上卻是喜氣洋洋,精神百倍,絲毫沒有感到一絲累的感覺。

    原因無它,就是因為閻應元的到來,就是因為閻應元的許諾。

    都先去北海道,那地方隔著大海,比濟南比登萊都要安全,暫且貓上三五年頭,等這中原有了分論,大家真愿意回來的,到時候就再回通州不遲。這里是閻氏的祖墳祠堂所在,他閻應元還能不要祖宗的忽悠所有人么?

    而要還留在通州,不說今后的廝殺戰亂的影響,就說眼下這檔口一過,韃子勢必會尋上門來。閻應元這么一回來,閻家人這般一熱鬧,通州城內外誰還不知道閻家除了一個閻應元,在鄭芝龍那兒做起了官。韃子能放過閻家人嗎?那就是閻應元這一支的旁院兄弟都也不會得好。

    閻應元要么是不回通州,回通州后要還把他們留在老家,那就是害了他們了。

    可是閻應元也有必須回家的原因啊。他娘自從幾年前病了一次后,身子骨一直不好,這要不趁著機會回來一趟,等北地真的塵埃落定了,她回來的可就是一口棺材了。

    萬幸,這閻氏一族并沒啥幺蛾子來。因為現在就是再膽小怕事的人也知道,韃子已是日薄西山,很難再翻身了。大明朝的兵將在無數百姓心中也是垃圾一堆,李順也不行,因為他們都被滿清反復吊打過的,而滿清卻被鄭軍一次次的吊打。這鄭芝龍的兵馬現下倒是更有一統天下的可能。

    那就好了,現如今的閻氏一族里,誰不夸閻應元眼光獨到?更別說很多本就要遷移外地的人家,那也對閻家湊趣了過來,自然是希望能在閻應元跟前討一個好。

    甚至是連留守通州的施大瑄也驚動了,特意叫人備了一份禮物送到。不為別的,就是為結個好。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盡可能的編織關系,盡可能的誰都不得罪,仿佛沒啥棱角了一樣。

    等到了午時,那消息已經傳了來,閻應元已經在張家灣下漕船了。能在這個時間點里帶著二三十艘漕船奔來通州,接家眷家屬,就只這個能耐,施大瑄都要高看他一眼的。

    整個閻氏近親都騷動了起來,不單丫環仆人沉不住氣,頻頻向大門口張望,就是閻大伯自己都沉不住氣,幾次派人到大門口查看。

    直到快正點十分,一行車馬這才駛了來,這馬車的樣子一點都不出眾,幾名閻大伯家的下人正要出來驅趕,馬牟停下了來,他們正苦苦期待的閻應元從馬車里鉆了出來。

    閻應元早就聽聞閻氏熱鬧了來,但看到眼下這等大的陣仗,面上不顯露,心里也高興的很:“衣錦還鄉,衣錦還鄉,這就是衣錦還鄉!”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泊头市| 恩施市| 哈尔滨市| 赣榆县| 富宁县| 平塘县| 龙州县| 张家港市| 秦安县| 云阳县| 高淳县| 卢湾区| 宾阳县| 扎鲁特旗| 曲松县| 开平市| 财经| 安远县| 西安市| 环江| 信阳市| 五原县| 宁国市| 仙桃市| 武隆县| 浪卡子县| 海城市| 晋城| 安徽省| 九台市| 临汾市| 防城港市| 罗田县| 祁东县| 常州市| 栾城县| 石林| 洛南县| 霍城县| 遵义市| 蒙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