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大明從慎重開始 第172章 原地駕崩

作者/一笑澄明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嚴成錦坐上弘治皇帝的轎子,熱到吐舌頭,狗最熱的時候也就這樣了吧……

    一個時辰后,終于到了良鄉。

    嚴成錦和李東陽站在轎子旁,等候弘治皇帝下轎。

    蕭敬喊了三聲,里頭也沒反應。

    嚴成錦連忙撩開轎簾。

    只見弘治皇帝如爛泥一般,癱軟在座位上。

    這該不會是原地駕崩了吧……

    蕭敬嚇出尿來,李東陽也慌了,推了推弘治皇帝,絲毫不見反應。

    “你……你這是什么轎子!”

    “快叫御醫!”

    “良鄉哪來的御醫,叫大夫。”李東陽比較鎮定。

    嚴成錦看見一旁有個被打開的盒子,里頭是迷藥,怕是弘治好奇聞了一下。

    臣都說了四遍了,你還要碰,朱家的人,果然都是好奇寶寶……

    蕭敬讓廠衛把良鄉的大夫都請來。

    大夫看過后,沒過多久弘治皇帝才悠悠醒過來。

    “朕睡著了?”

    嚴成錦等人跪在地上,齊聲道:“臣萬死!”

    弘治皇帝卻精神奕奕:“不怪你,朕許久沒睡這么深了,這里是哪里?”

    “良鄉衙門。”嚴成錦道。

    弘治皇帝走到衙門外。

    窄小的街道,熙熙攘攘的車馬和商鋪,地上還有許多商販叫賣,雖不比京城繁華,卻同京城一樣熱鬧。

    再來良鄉,其實嚴成錦也嚇了一跳。

    上回京城夜游,弘治皇帝見過這樣的景象,詫異:“流民都去哪兒了?”

    “在良鄉西南的草棚。”

    嚴成錦帶著弘治皇帝,順著街道走到頭,再往西走,大約走了一里路,鼎沸的人聲拋在身后。

    只見,這里有許多工坊。

    衣裳襤褸的流民,賣力干活,瞧見張知縣,連忙跪地行禮。

    弘治皇帝環顧四周:“這些工坊,能養活幾萬流民?”

    “先帝重農而輕商,是認為耕種才可以養活百姓,此舉并無不妥,只是,商人亦能養活百姓,工坊給流民們發工錢,流民雖然無田地,卻也可以用工錢來買糧。”

    “工坊一日給他們發七分錢,足以養活一家幾口人。”

    良鄉的工坊,做不到為每一個流民提供崗位。

    但一戶只要有一個人在工坊干活,領到的工錢,足以養活一家人。

    嚴成錦請奏取締賑濟,就是想讓弘治皇帝來良鄉一趟。

    他猜,弘治皇帝這次來,是想看看順天府的流民安置得如何。

    推行新商制,得先讓弘治皇帝信服,而讓他信服的唯一辦法,就是親眼所見。

    今日定然會在他心中留下極深的印象。

    李東陽問道:“良鄉新稅收納銀子,為何還有如此多商賈來良鄉做買賣?”

    “這個還是由張大人來說吧。”嚴成錦有意讓張賢露露臉。

    張賢躬身:“良鄉雖然推行新法,所納的銀子卻不多,相比所納的銀子,商賈們在這里開店做買賣,賺得更多,所以才愿意來,連江南的商賈也會來良鄉采辦。”

    良鄉新稅收銀子比例低。

    這樣一來,商人不會排斥,雖說收得低,卻能實打實收上來銀子。

    在朝為官,家里做買賣的大有人在。

    動了士紳的利益,就是動了朝中大臣的利益。

    變制,但不加價。

    嚴成錦在良鄉推行新法前,經過深思熟慮,才命張賢改稅制。

    弘治皇帝方才便注意到了張賢:“你是這里的父母官?”

    張賢受寵若驚,朗聲:“臣張賢,正是良鄉縣的父母官,陛下在此,臣想彈劾兩人,一是寧壽侯張鶴齡,二是長寧伯周彧,得良鄉投獻之地,多達近萬畝之數,還請陛下做主,將這些良田歸還良鄉!”

    嚴成錦嚇了一跳。

    張賢比想象中的還莽!

    張鶴齡和周彧的田地,是誰批的?還不是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皺著眉頭,厲喝:“你好大的膽子!”

    李東陽噗通一聲跪了下來。

    嚴成錦也跪了下來。

    張賢這種行為,與百姓進京上訪告御狀無異。

    張賢與他不同,他是都察院御史,直接對弘治皇帝負責,張賢只是小小的知縣,受順天府管轄,正規操作應該是向順天府稟告,順天府再將疏奏送去內閣票擬,最后由弘治皇帝或者司禮監批紅。

    張賢倒好,直接越級面諫,連筆墨費都省了。

    “《大明律》,若沖入儀仗內所述事不實者,絞!”蕭敬冷聲道。

    一般的京訟,最多是杖刑或者徒刑,要是犯了上面這條,直接絞死。

    連在午門或長安街喊冤也不行,若確有冤情,你也得服刑,枷號一個月,若是沒有冤情,一百大板,發放邊疆充軍。

    大臣不喜百姓攔轎告狀,縱然百姓有理有據,也要被打得半身不遂,不是將性命豁出去的人,不會輕易選擇上訪。

    張賢跪在地上,并無多少慌張,顯然知道后果。

    正在這時,嚴成錦正色:“臣懇請陛下去一處地方。”

    “你又要帶朕去哪里?”

    “陛下不是奇怪,良鄉沒有流民嗎?臣帶陛下去看看。”

    弘治皇帝雖疑惑,卻愿意跟著他去。

    嚴成錦帶著弘治皇帝,來到工坊的西南角,這里離良鄉街道二里遠,十分僻靜。

    密集的草棚,出現在眼前。

    這里有許多流民,他們衣裳沒有一片完整的地方,臟兮兮的臉,明亮的眼睛卻望著他們,有些膽怯。

    衣不蔽體的孩子,隱約有一股惡臭襲來,似乎恭房的味道。

    弘治皇帝和李東陽怔住了。

    他們本以為有了工坊,流民像京城的百姓一樣,體面的生活,不愁生計,不成想……竟是不食肉糜?

    “如陛下所見,每戶雖有壯丁在工坊干活,但工錢,也只夠勉強維持生計,而造成這一切的正是陛下。”

    李東陽大驚失色,蕭敬差點沒摔倒。

    弘治皇帝聲音冰冷,道:“你可知,你在說什么!”

    “流民光有工坊不夠,還需要田地,無立錐之地,依舊還是流民。”

    “臣為人慎重,非言之鑿鑿,不敢諫言,準許長寧伯和寧壽侯請乞的,是昨日的陛下,并非今日的陛下,還請陛下糾正過去的過失,將良田還與良鄉百姓。”

    這些混賬事是昨天的弘治皇帝干的,不是今天的弘治皇帝干的。

    這么一聽,弘治皇帝心里頓時好受了許多。

    張賢這個家伙太莽,他不站出來,弘治皇帝輕則罷官,重則將他笞一百大板,再罷官。

    不過,這么一說又怕刺激到弘治皇帝幼小的心靈。

    他有點擔心,弘治皇帝回去會不會換上紗袍,又開始夜晚的浪……

    “陛下?”嚴成錦輕喚一聲,試探的問。

    弘治皇帝面無表情。

    “臣有魚鱗圖冊為證,絕不敢欺瞞。”張賢震聲道。

    寧壽侯和長寧伯是國戚,張賢知道,有損陛下的顏面,但他還是要諫。

    平日沒有進京面圣的機會。

    如今弘治皇帝就在眼前,不敢諫言,何以擔得起父母官三字。

    “張賢所言不假,如陛下來良鄉時所見,良田眾多,良鄉并不貧瘠,卻年年歲歲交不足糧額,只因這些良田,都掌握在大臣手中,還請陛下歸還百姓。”

    按明朝律法,考取功名后可以免除一定的賦稅,免除更多的是指免除雜役,賦稅還是要交的。

    富者田連阡陌,竟少丁差,貧民地無立錐,反多徭役。

    長寧伯和寧壽侯不交稅,良鄉才年年欠額。

    弘治皇帝皺著眉頭:“朕會徹查!”

    說完這句話,弘治皇帝和李東陽回了宮。

    張賢有些慚愧跪下:“下官實在別無他法,才出此下策,若今日良田得以歸還,都是大人的功勞,臣替良鄉的百姓,謝過大人。”

    他是發自內心的感激。

    初見嚴成錦,便覺得他是膽小怕事的人,還巴結當朝太子。

    可當良鄉推行新稅,商賈聚集于良鄉時,他發現嚴成錦并非像一般的御史。

    今日陛下動容,絕非因為他諫言,而是嚴成錦所言句句擊中陛下的心頭,從謀略到話術,自己遠不如嚴成錦。

    “不必拍馬屁,本官不喜歡聽。”

    嚴成錦倒不怪他,就是需要一個頭鐵的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朗区| 江安县| 望都县| 天峨县| 崇阳县| 临澧县| 威信县| 茂名市| 平潭县| 张家口市| 尤溪县| 延长县| 方城县| 休宁县| 富宁县| 榆社县| 曲水县| 扬州市| 始兴县| 呼图壁县| 松滋市| 彭水| 吴川市| 龙川县| 临湘市| 临高县| 精河县| 漳州市| 文昌市| 大埔县| 乃东县| 宁蒗| 常山县| 淮滨县| 铜鼓县| 蒙城县| 司法| 太仆寺旗| 嘉黎县| 新丰县| 乌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