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如意事 641 在此一舉

作者/非10 看小說文學(xué)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xué)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明御史提出翎山祭祖之事后,便徑直找到了禮部尚書,以催促禮部著手準(zhǔn)備祭祖事宜。

    禮部尚書只是聽著,沒有立即應(yīng)下,也不曾出言拒絕,笑呵呵地同對方打著太極年前明御史在內(nèi)閣中一戰(zhàn)成名,他可不是那種自討苦吃的人。

    待得對方離去后,他才尋到了解首輔,征詢其意見。

    解首輔已然聽到了些風(fēng)聲,此時聞言便皺眉道:“如此關(guān)頭,怎能讓皇上出宮前去翎山?此舉太過冒險,本官不同意!

    這里的“冒險”,有不止一重意思。

    江太傅的看法卻與他不同。

    “祭祖乃是祖制……若是壞了先例,竟是連祖陵都不祭了,豈不叫朝野上下人心不安?當(dāng)下局面正稍有好轉(zhuǎn),須知正是安人心之際。”

    縱然明御史不提,他近來也在暗自琢磨著祭祖之事呢。

    大勢尚在,祖制禮法豈可先破?

    “可皇上當(dāng)下這般模樣”對資歷威望頗重的江太傅,解首輔的語氣也相對緩和,然而那雙眉始終皺著:“祭祖是不能免,卻未必非要皇上親自前去!

    “皇上不去,那由誰去?”江太傅反問:“由殿下代替?殿下獨自前往翎山,你就當(dāng)真放心?”

    這話便極值得深思了。

    解首輔的答案是肯定的他當(dāng)然不放心。

    既不放心殿下,也不放心皇上。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不放心。

    身心雙重的煎熬之下,皇上口中如今常冒出些瘋癲之言……

    而殿下祭祖,他們身為三品以上的官員必要隨行,到時京中宮內(nèi)的一切免不了又要回到皇上手中須知與皇上站在一處的不止是憑著一張臭嘴橫行朝野的明效之,還有手中握有兵權(quán)在的紀(jì)修。

    紀(jì)修這廝雖不曾對他們過于施壓,卻也輕易不肯聽他們調(diào)遣,用心可見一斑。

    萬一到時紀(jì)修與明效之里應(yīng)外合,趁著他們離京之際,再將他們苦心謀劃部署的一切拔除掉,那先前的苦心便都白費了!

    更甚者,說得難聽些,叫殿下和他們再回了不京也是有可能的!

    翎山距京師尚有三百里遠(yuǎn),萬一他們再不幸遇著了“紫星教”……呵,都是老套路了!

    雖說荒謬了些,但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畢竟皇上如今瞧著是個瘋的。

    人一旦瘋了,什么匪夷所思的幺蛾子都鬧得出來。

    誰知其提出祭祖之事,是否就是為了支開他們?

    故而,讓太子殿下獨自前往翎山,斷不可。

    解首輔警惕非常。

    江太傅看穿他的心思,遂又道:“陛下既是想去,又何妨成全了他……有你我伴于圣駕之側(cè),你又有什么不放心的?”

    言下之意,縱然皇上要作妖,那也能給他按得死死的。

    解首輔聞言思索著。

    這倒也是。

    片刻后,卻又道:“可外面各處……恐會有變故發(fā)生!

    內(nèi)閣大學(xué)士余廣思開了口:“當(dāng)下局面還算穩(wěn)固,退一萬步說,燕軍已退守滄州以北,再如何沒個一年兩載也殃及不到京師來……至于吳家,歷來不是冒進(jìn)的性子,更不可能于此時攻來,更何況寧陽距京師足有兩千里之遙。若說臨元許家軍,也尚在八百里外,其間隔著三城及西南兩大營在,縱然當(dāng)真有何異動,總歸也能及時應(yīng)對。”

    另有官員道:“去往翎山,來回不過十日而已!

    這些話,并非是粉飾太平,刻意忽略危險,存僥幸之心,而是明晃晃擺在眼前的事實正是如此。

    解首輔也清楚這一切。

    祭個祖而已,橫豎又非是如前朝那般還須浩浩蕩蕩趕往舊都,來回耗時大半年之久,若說變故,那的確是要當(dāng)心提防

    按說他確實不該如此草木皆兵,畏首畏尾,反倒失了朝廷該有的氣勢。

    可他總覺得有些不安心……

    雖自聽聞燕王出事起,至今已有數(shù)月光景,可他還是覺得這轉(zhuǎn)機來得太過突然,突然的叫人覺得不真實。就仿佛人飄浮在半空中,雙腳始終未能著地一般。

    接著,又聽眾人細(xì)說了些有關(guān)此行有可能出現(xiàn)的變故,談到最后,也的確都在足以應(yīng)對的范疇之內(nèi)。

    江太傅最后說了一句

    “祖制規(guī)矩是輕易破不得的,否則敗壞的終究還是朝廷的威信……”

    這并不是所謂死守規(guī)矩,當(dāng)規(guī)矩深入人心時,最大的得利者永遠(yuǎn)都是朝廷。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此乃亙古不變的治國之根本。

    說到底,這仍是在維護(hù)朝廷的威信與利益。

    越是如此關(guān)頭,越不能小看這區(qū)區(qū)祭祖之事。

    解首輔一時未語。

    他又豈會不知這些道理。

    “此事容我再細(xì)思數(shù)日……”

    若只是說出來的這些變故,自是不足為懼,怕只怕尚有他們未曾想到的可能。

    到底先皇的忌辰還在下月,并不急于這一時做決定,這期間恰也能再多留意一番四下各處的動作。

    而縱是接下來所觀所聞,一切也皆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著。

    他亦設(shè)想了諸多可能

    但正如同僚們所言,這些皆是可以應(yīng)對的,而絕無條件可以促生出足以翻覆局面的大事。

    解首輔心有思量之際,一名內(nèi)監(jiān)來稟,道是明御史過來了。

    又來了?

    內(nèi)閣官員們聞言便覺如臨大敵。

    而后下意識地看向坐在那里的解首輔

    不消去想,也可知這明效之定是為了祭祖之事,擺明了是沖著首輔大人來的。

    解首輔坐在那里紋絲未動,面色平靜從容地端起了茶盞。

    然這一派從容之下,那吞咽茶水的動作卻略微急了一些。

    該準(zhǔn)備的趕緊準(zhǔn)備上,總不能吵到一半找水喝,再叫人看輕了去。

    首輔大人這廂已經(jīng)做好了不得不應(yīng)戰(zhàn)的準(zhǔn)備,然而明御史此番前來,卻非是找他罵架的

    雖也是帶著分歧而來,然而言辭間卻少了直白的尖銳和指責(zé)。

    眼睛是通紅的,語氣是痛心的。

    “……今日陛下昏迷半日,昏昏沉沉間,還念著要去先皇陵前奉一炷香,說兩句話,最后盡一盡為人子的孝道!身為一國之君,何至于連這微不足道的愿想都不被成全!最后的體面都無人肯給!縱然只是身為人子,他難道竟連去往父親墳前祭拜的資格都沒有嗎?!”

    “諸位如此行事,良心可會安寧嗎!”

    他的聲音悲憤而沙啞,叫一應(yīng)官員聽得心情復(fù)雜。

    據(jù)說人在意識到自己即將離去之前,總會頻繁地念叨著同一樁心事……

    皇上這是……真的不行了嗎?

    而明御史這些話雖有些冤枉了他們,但有一句說得倒是沒錯到底是一國之君,大行之前,理應(yīng)要給予其體面的。

    皇帝的體面,也是朝廷的體面。

    明御史眼中幾乎要有淚水溢出,語氣堅決有力:“縱然你們一意要反對到底,卻還自有本官在,本官便是背,也會將陛下背去祖陵!”

    這話聽得眾人心頭一顫。

    怎么還背上了!

    偏偏還真信對方能干得出來這等事!

    這不是明擺著打他們的臉嗎?

    真讓他將陛下背去祖陵,那他們成了什么人?言官又要在史書上如何來留存他們的悖逆之舉?哦,更絕的是,言官就是背皇帝的那個!

    這路……它不就走得窄狠了嗎?

    “明御史當(dāng)真是言重了,解首輔也是為了陛下的龍體思慮,二位有事好商議,當(dāng)以解決問題為上……”

    江太傅第一個發(fā)聲,三言兩語將自己摘得干干凈凈他一把年紀(jì)可不想背上罵名,想他歷經(jīng)兩朝三位皇帝,如今眼瞧著還得有第四位,他可不得給下一任東家留個好印象?

    天崩了,人設(shè)都不能崩這是他傳授給紀(jì)府尹的立世秘訣頭一條!

    余下幾人緊隨老太傅的腳步。

    跟著老前輩的腳印兒走,準(zhǔn)沒有錯的。

    “此事我等與解閣老也是正在細(xì)商的……”

    “祭祖之事合情理合禮法,自古以來乃是天經(jīng)地義!

    “……”

    眾人說話間,余光不約而同地悄悄落在了解首輔的身上。

    就等這尊大佛發(fā)話了!

    大佛一張臉繃得死緊。

    他倒想點頭!

    可這時機對勁嗎?

    他是有自己的利弊權(quán)衡在的,私心里已是認(rèn)為可行,只是還沒來得及說若此時松口,豈不顯得他就是個欠罵的貨?叫這姓明的一罵就給罵通了?

    他的面子倒無關(guān)緊要,在養(yǎng)心殿他官袍都脫了還要什么面子?

    可若叫對方覺得他當(dāng)真是被罵通的,往后還不得三天兩頭跑來罵,這內(nèi)閣的房頂怕是都要被對方的罵聲給掀起來。

    解首輔正當(dāng)進(jìn)退兩難之際,又有內(nèi)監(jiān)進(jìn)來稟話。

    “諸位大人,太子殿下到了!

    其說話間,裹著厚重披風(fēng)的男孩子已經(jīng)走了進(jìn)來。

    眾人紛紛行禮。

    “殿下請坐下說話罷。”解首輔抬手示意,每每得見男孩子虛弱的模樣,他總覺得胸中悶了口氣,咽也不是,嘆也不是難道這一脈,當(dāng)真就要斷了嗎?

    太子在椅中落座,看一眼明御史,又看一眼解首輔,直接便說明了來意:“今年翎山祭祖,我陪父皇一同前往!

    解首輔有些意外:“殿下……”

    “我知諸位大人是為父皇和我的身體思慮,可我這病是胎里帶出來的,并非是這一兩日之事,祭祖之行于我而言并無妨礙!碧诱f到此處,話音微微一頓:“至于父皇,我方才剛?cè)ミ^養(yǎng)心殿,父皇……當(dāng)下只此一個心愿,身為人子,理應(yīng)竭力辦到!

    說著,看向眾臣,神態(tài)誠摯:“此事還請諸位大人能夠應(yīng)允!

    “殿下此言著實折煞臣等了!苯馐纵o微嘆了口氣,道:“祭祖本就是祖制,且往小了說,不過是陛下和殿下的家事而已,臣等并無權(quán)阻攔,也無道理阻攔。既陛下與殿下俱已有了決定,那臣等自當(dāng)遵從!

    話音落,便轉(zhuǎn)頭看向了禮部尚書。

    “祭祖事宜,還請方尚書使人著手安排吧!

    而需要安排的地方,遠(yuǎn)不止是祭祖的出行與流程,更要部署好京中與各處。

    時局特殊,一切也都跟著變得特殊而繁瑣。

    就在眾官員協(xié)同各營安排諸事時,欽天監(jiān)已將日子卜出。

    動身之日,就定在下月初三。

    很快到了十日后。

    許明意同明家?guī)酌蛷耐艘惠v馬車,隨行出了京城。

    路上,她微微掀了馬車簾往外看去。

    三月初,官道旁的柳樹已發(fā)了新枝,樹下也隱隱冒出了一層嫩嫩青黃矮草。

    總會如期而至的春日里,便是連空氣都透著勃勃生機。

    這樣的好日子里,太適合做些什么了。

    許明意將車簾放下。

    計劃成與不成,只在此一舉了。

    而若中途出了變故,亦或者結(jié)果不如愿的話

    她感受著袖中匕首貼著肌膚的冰涼感,心底主意已定。

    總而言之,她不想、也不會讓皇帝再有機會活著離開翎山皇陵。

    路上走走停停,耗費了近四日之久。

    許明意仔細(xì)觀察過,無論是途中還是停留于驛館歇息,皇帝身側(cè)皆有重兵相護(hù),又兼緝事衛(wèi)貼身跟隨寸步不離,她甚至沒有機會見到他一片衣角。

    還真是越是快死的人,便越是怕死。

    待到了翎山,一頂軟轎將下了馬車的皇帝抬進(jìn)了行宮內(nèi),單是隨行太醫(yī)便有五六位,跟隨在轎旁的宮人手中推著一把做工精細(xì)的四輪車椅。

    許明意跟著明御史也在行宮內(nèi)安頓下來。

    明御史尋了需她貼身伺候筆墨的借口,把她單獨安排在了緊鄰書房的一間暖閣內(nèi),免去了她與仆從們擠在一處歇息。

    夜色漆黑,如同墨染,連一顆星子都不見。

    眾人與天地一同陷入了沉睡。

    許明意換了身黑衣,身輕如風(fēng),快步離開了這座小院。

    她需要去取一樣?xùn)|西。

    祭祖大典就定在后日,為防有意外發(fā)生,她必須早做準(zhǔn)備。

    這翎山行宮,她只去年跟著皎皎來過一次,對四下并不算熟悉。但她要去的那個地方位置十分顯眼,遠(yuǎn)遠(yuǎn)便可見高閣層疊,縱是饒些路,卻也總能找得到。

    她特意選了遠(yuǎn)離皇帝下榻之處的小路,盡量避開禁軍和緝事衛(wèi)的頻繁巡邏,饒是如此,也還是使了天目在前探路。

    這般一路小心謹(jǐn)慎,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穿行了近一整個時辰之久,總算來到了長公主所說的地方。

    可是

    她轉(zhuǎn)過身看向身后深濃夜色,眼底俱是戒備。

    她莫名覺得似有人在跟著她……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fēng)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xué)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luò)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安县| 镇安县| 沙田区| 灵山县| 花莲县| 青海省| 关岭| 新晃| 普兰县| 班玛县| 乌鲁木齐市| 鄱阳县| 宝鸡市| 高要市| 韶关市| 南宁市| 临沂市| 卓资县| 晋中市| 仁布县| 滕州市| 湟源县| 文成县| 错那县| 弋阳县| 林芝县| 大城县| 九龙县| 江陵县| 英吉沙县| 马山县| 务川| 宁阳县| 班戈县| 桐庐县| 城口县| 双柏县| 广平县| 大同市| 辉南县| 鱼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