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夢回大明春 034【修命】

作者/王梓鈞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作為一個常年在山里修橋打洞,且只看玄幻和仙俠的工程狗,王淵對明朝歷史的了解非常貧乏。

    在王淵的認知當中,正德朝的歷史人物有哪些呢?

    咱們來細數一下:

    朱厚照、劉公公、李鳳姐、王陽明、寧王、楊慎、唐伯虎、祝枝山和秋香姐。

    以上大概就是全部了,連江南四大才子,王淵都只記得一半。如果真要再硬湊幾個,就是華文、華武、華太師和石榴姐,以及左青龍右白虎的那位華府師爺。

    別說王陽明來貴州,就算聽到唐伯虎,王淵都會去找他喝酒。

    宋靈兒身后十多個護衛,把這些土匪給嚇了一跳。他們忍不住打聽:“不知小兄弟尊姓大名?”

    王淵把酒壇交給阿猜和阿旺,自己翻身上馬,答道:“黑山嶺王二!”

    “幸會幸會!”

    土匪們幸會的同時,心里更糊涂了。

    領頭那個自我介紹說:“我叫商富權。這是我兄弟周進、張濤、張仲禾,我們都住在蜈蚣嶺那邊。”

    王淵立即拱手抱拳:“原來是商兄、周兄以及兩位張兄當面,失敬了!”

    “不敢當,不敢當。”商富權愈發沒底。

    主要還是那十多個護衛,居然人人騎馬,首領必然是土司貴族。偏偏王淵自稱居于黑山嶺,四個土匪怎么都想不明白,全都忍不住偷偷朝宋靈兒望去。

    難道,這個少年是宋然的女婿?

    土匪們也買了幾壇酒,把酒樓的柜臺都搬空。他們沒有帶馬,只牽了兩頭驢,驢背上還掛著幾件農具,小心翼翼走在前方引路。

    走出貴州北城門,商富權忍不住打聽:“王二兄弟真是穿青人?”

    “如假包換。”王淵笑道。

    宋靈兒突然笑著開口:“王淵可是今年縣試、府試的第一名。”

    這挺稀奇的,放在兩年前,宋靈兒對讀書人嗤之以鼻,現在居然認為縣試第一能夠拿來炫耀。她跟王淵的相處關系也很奇怪,經常毫無禮貌的呼來喝去,但又從來不反對王淵做出的決定。

    就像剛才買酒,王淵說一聲付錢,宋靈兒立即就掏銀子,而且還沒覺得有什么不對。

    “原來是秀才老爺!”商富權順手拍了個馬屁。

    王淵糾正道:“只是童生。”

    商富權笑道:“童生考第一,肯定中秀才。”

    王淵隨口問道:“你既知童子試流程,想必以前也在貴州城住過吧?”

    商富權自覺失言,打著哈哈想糊弄過去:“我們這些山野小民,哪有資格在貴州城里住。”

    “不要害怕,”王淵寬撫道,“我們穿青寨,也遍地是逃戶,哪管得許多。你以前在貴州衛?”

    商富權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大概算是默認了。

    論起資格,商富權得喊王全一聲前輩。人家王全二十多年前就逃了,他們是近幾年才逃的,而且跑得不遠,直接在蜈蚣嶺落草為寇。

    半個月前,他們居然搶到王陽明頭上。

    當時王陽明帶仆從下山買鹽,身上有好幾十兩銀子。分出二兩銀子給土匪之后,就開始跟土匪們講道理,稀里糊涂便把四人給說服了。接著又將土匪帶回龍崗山,讓他們加入苗民寨子,跟生苗一起燒荒種地,還打算娶苗女落戶生子。

    苗民也被王陽明說服,愿意接受四個漢人,因為漢人可以教他們更先進的耕種技術。

    可惜沒有足夠農具,今年依舊得刀耕火種。

    四人這趟進城,除了買酒之外,也購置鋤頭、鐮刀等物品,其中一套農具還是幫王陽明買的。

    略微了解情況之后,王淵問道:“很多人聽陽明先生講學嗎?”

    “多得很,”商富權笑道,“龍崗山附近的苗民都去了。這些生苗根本不會種地,把山頭放火一燒,用石刀挖坑埋種子,隨便澆澆水就等著收糧食。他們每天都閑得很,要么打獵,要么聽陽明先生講學。”

    “聽得懂?”王淵好奇問。

    “聽得懂個屁,”商富權鄙視道,“陽明先生說什么,他們都傻乎乎望著,然后莫名其妙一起笑。倒是苗寨里的許多小孩,每天都跟著先生識字,還跟著先生學說漢話。”

    王淵又問:“你們能聽懂嗎?”

    商富權說:“大道理聽不懂,小道理還是能懂的。先生說得對,打家劫舍終究不是個辦法,得討老婆安心過日子才行。”

    ……

    其實,王陽明沒有人們想象中那么瀟灑從容。

    他非常焦躁!

    此時此刻,端坐于洞外,閉眼苦思良久,一口煩悶之氣憋在肚子里無處發泄。

    這兩年來,他經歷了牢獄、逃亡、刺殺、疾病,妻子因家庭變故而流產,大夫說今后很難再懷孕。王陽明認為自己能超脫一切,已經對功名利祿無所求,誰知在遭遇刺殺時生出大恐懼。

    那一刻,王陽明發現自己無法超脫生死,他仍然想活命,他依舊是凡人。

    可該如何超脫生死呢?

    王陽明想了幾個月,一路旅程都在思索,至今毫無所獲。

    洞中,王長喜正在生火做飯。

    王長樂則在苗人寨中,輔導苗人夯土建屋——王陽明能夠獲得苗民信任,多虧他有工部履歷,威寧伯王越之墓便是他督建的。而此地生苗,住的還是茅草房,王陽明教他們夯土架木之術,幫助生苗建造土木結構房屋。

    你看,土木工程還是很有用的,至少能夠讓番地生苗歸心。

    突然之間,王陽明睜開雙眼,回洞取來一把石斧。他走到剛才靜坐之地,對著一坨石頭不斷劈開,削去棱角,剝開石皮,漸漸打理成石墩模樣。

    “嗙!”

    石斧碎裂。

    王陽明撿起一塊石斧碎片,在石墩上刻字:吾惟俟命而已!

    這出自《孟子·盡心上》的正文:“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也可以是出自朱熹對《孟子·盡心下》的批注,原文為:“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此時此刻,論及王陽明的心境,應該是出自前者,也即《孟子》原文,跟朱熹批注沒啥關系。

    咱們說人話,王陽明這是要修命!

    再結合該句在《孟子》中的前后文,即:我已經恪守本心,覺悟本性,知曉天命。剩下的事情,就是嚴守本心與本性,等待自己的命運。盡力行道而死,是我的正命;犯罪受刑而死,乃死于非命也!我行道未盡,絕不能死在此地。

    想通這個道理,王陽明豁然開朗,瞬間就超脫生死,也不再為怕死而自慚。

    王長喜還沒把飯煮好,王長樂就已經回來了,他笑著說:“大爺,苗民說住山洞又冷又潮,想幫咱們先修幾間茅草房。他們比劃半天,我才搞懂,應該就是那個意思。”

    “可也。”王陽明微笑道。

    突然傳來商富權的聲音:“先生,先生!我們把農具買回來了,還給你帶了幾壇酒!”

    王陽明心情甚佳,有了農具就可以開荒,否則他下半年只能吃土過日子。

    王長樂快步跑去拿農具,突然驚道:“大爺,來了好多人馬!”

    王陽明走出幾步,便見洞外不遠,果有十多個騎馬蠻夷。當先者,是一對少男少女。少年身著黑衣,頭發隨意扎起;少女身著紅衣,頭上扎著彩巾。

    但見二人翻身下馬,后面的人也跟著下馬,整齊劃一,訓練有素。

    王淵整理衣襟,正身作揖,學著沈師爺的口音說:“貴竹司童生王淵,見過陽明先生!”

    王陽明還沒開口,王長樂就驚喜道:“大爺,他這是余姚口音!”

    王淵心想:就是聽出你剛才有余姚口音,老子才故意模仿沈師爺說話。

    王陽明雖然剛剛悟通生死,心境已如古井不波。但他這兩個月接觸的,要么是生苗,要么是土匪,連一個能真正聊天的都沒有。

    此刻突然冒出個讀書人,而且說話還帶家鄉口音,這讓王陽明實在忍不住喜悅之情,微笑著說:“請各位到洞中一敘。”

    王淵從阿猜、阿旺手中接過酒壇,一手托著一壇,闊步走進山洞。

    王長樂暗暗咋舌:這小子力氣真大!

    王長喜已經取出碗碟,主動為大家添酒,然后退回去繼續煮飯。

    “好酒!”王陽明抿了一口,問道,“你這口音,是跟誰所學?”

    王淵回答說:“我的老師叫沈復璁,紹興府余姚人,成化十四年進學。”

    直呼自己的老師姓名,這顯然不守規矩。但王陽明也不挑刺兒,只當是蠻夷陋俗,笑道:“竟是同鄉。不知這位沈朋友,現居何處?”

    王淵答道:“先生已被貴州提學副使聘為幕賓,此刻正隨主官按臨各處,或許十天半月就能回來。”

    王陽明瞟了一眼王淵身上的弓刀:“你精通武藝?”

    王淵笑答:“還沒殺過人。”

    “哈哈,這個回答有趣,”王陽明不禁大笑,起身說,“可否借弓箭一用,我有好些日子沒拉弓了。”

    四個土匪無語,他們也有弓箭,卻不見先生試弓,可能是看不起土弓吧。

    “請!”王淵遞過弓箭。

    王陽明試了試弓力,驚訝道:“竟是七斗弓。”

    “咻!”

    搭弦瞄準,一箭射出,洞口的藤蔓應聲斷開。

    好吧,其實沒把弓拉滿,王大爺的力氣明顯不夠。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市| 临颍县| 威信县| 昭觉县| 大庆市| 卢氏县| 南宫市| 五台县| 比如县| 太仓市| 中山市| 中西区| 汨罗市| 新昌县| 阳城县| 宝兴县| 瓦房店市| 曲水县| 灵丘县| 上犹县| 得荣县| 龙门县| 前郭尔| 滨海县| 肥乡县| 河间市| 达拉特旗| 凤庆县| 洪雅县| 酉阳| 屏边| 高碑店市| 阿瓦提县| 东阳市| 徐水县| 固镇县| 长子县| 千阳县| 贵州省| 大英县| 淮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