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亂世棟梁 第九十三章 信用

作者/米糕羊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江州尋陽,州廨,江州刺史、尋陽王蕭大心,正在聽鄱陽郡主薄張鋌介紹鄱陽郡相關事務。

    蕭大心為皇子,知道父親破例讓李笠回家鄉當父母官、全權處置郡內事務,為的是新平瓷器白瓷和樂安銅冶。

    此舉是要為朝廷開源、增收,辦法說來也不復雜,就是提升新平白瓷、樂安水銅的產量。

    為此,李笠要行“瓷引”、“銅引”之法,在郡廨的主持下,對外銷售白瓷和銅,其中尤其以銅為關鍵。

    因為從今年起,樂安銅冶開采的水銅,連續三年不再上繳,而是全部對外出售。

    “大王,正所謂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李府君如此布置,就是要吸引各方商賈聚集鄱陽,刺激樂安水銅的開采。”

    張鋌將李笠所行各種措施的意圖向蕭大心解釋。

    這幾年,樂安水銅的年產量是十余萬斤,這和李笠定下的目標:三年內達到年產一百萬斤相去甚遠。

    提升開采量,就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人手好辦,可糧食呢?

    樂安位于南鄱水上游,水路距離鄱陽大概兩百多里,周圍都是綿延群山,沒什么平地種糧食,若在樂安聚集大量礦工,糧食的供應是個大問題。

    從鄱陽運糧食、物資去樂安,全程逆水行舟,基本上全憑船夫人力劃船、撐船,甚至拉纖,所以運輸成本不低。

    隨著開采量的增加,需要動用的人力也會越來越多,又要駐軍護礦,還得護衛沿途水路,所以需要送到樂安的糧、物資也會越來越多。

    糧食、物資輸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官府不能長期征發百姓服勞役,也無財力雇傭勞力進行大規模的糧食漕運。

    所以,得靠商賈們來運糧。

    商賈逐利,如此不辭勞苦把糧食運到樂安,圖的是什么?錢?

    有時間賺這點運費,做什么不好,運糧去樂安?

    所以,必須給出足夠的利益,那就是官冶公開銷售銅。

    “大王,凡是運糧到樂安的人,不論身份,便可按照約定的價格,在公廨換銅。”

    “目前,年產十余萬的銅,恐怕不夠搶購,所以要有換銅憑證銅引,商賈們憑銅引在公廨排序,按順序,從公廨手中獲取銅。”

    “而且,李府君有把握,今年年底就把水銅產量提升到三十萬斤,確保運糧到樂安的人,即便沒能立刻拿到銅,事后不久,也能在公廨拿到。”

    “與此同時,郡廨鼓勵百姓在鄱陽境內,尤其南鄱水沿岸地區開荒,那么,精明的商賈就會選擇在這些地區開荒屯田,將出產的糧食就近運抵樂安,換得銅。”

    “如此一來,官府不需要組織人力物力,民間商賈自己會雇人去屯田。”

    “連續三年,樂安銅冶的銅都要全部對外銷售,這會吸引更多的商賈,以及鄱陽各地大戶組織人力開荒、屯田。”

    “官府不需要特地組織人力運輸糧食,民間商賈自己就會把糧食運到樂安。”

    “樂安不缺糧食,就能聚集更多人力增開礦場,三年后,官冶的銅產量必然突破一百萬斤,即能上繳國庫,也能對外銷售,可謂皆大歡喜。”

    “因為可以買到越來越多的銅,自發在鄱陽屯田的人會越來越多,鄱陽境內,包括南鄱水沿岸開墾的農田也越來越多。”

    “有了充足的糧食,官府才能繼續樂安投入更多人力開礦場,提升銅產量。”

    “這就是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這個道理,蕭大心自己能想明白,李笠的做法就是先讓利,吸引趨利的商賈到鄱陽屯田,靠著民間的力量,增加糧食產量,并且解決糧食運輸問題。

    有了足夠的糧食,樂安就能投入更多的人力,開采更多的銅。

    讓利三年,集中精力提升水銅的產量,三年后,年產量超過百萬斤,那就是皆大歡喜的局面。

    但是,為何得李笠才能把這件事做好?

    這件事實施起來并不難,為何不能讓其他官員來做,非得破例,讓李笠這個鄱陽人來做鄱陽內史?

    蕭綱沒有對兒子說明,所以蕭大心不解的地方在此。

    “回大王,商君變法,立木為信,朝廷沒有多少時間在鄱陽立木,所以,就直接找一個信用好的鄱陽人來主持相關事宜。”

    “你是說,李鄱陽”

    “大王,官府定銅引之法,外地商賈短期內不會輕易相信、貿然屯田,所以,得先讓鄱陽本地大戶動起來,而只有李府君的信用,才讓鄱陽本地大戶放心。”

    “既是父母官,又是名聲不錯的家鄉人,而且還得皇帝賜字,可見能在皇帝面前說上話,那么,鄱陽的父老鄉親,才敢相信官府的新政。”

    “他們才會相信,只要手里有了銅引,即便不能立刻拿到銅,按照公正的排序,也能盡快拿到銅。”

    “這制度定下來,實行幾年后,大伙便相信了官府的信用,就算三五年后,李府君離任,他們也不怕官府食言,不怕這銅引之法取締。”

    “因為李府君一定會為他們說話,保證大伙的正當利益,所以,他們才會放心的就近屯田。”

    “鄱陽本地人開始大規模屯田,外地商賈才會放心,也跟著屯田,就近運糧到樂安,換取銅引,獲得銅。”

    蕭大心這下明白了,李笠個人的信用,才是打開局面的法寶。

    若是別人來,恐怕短時間內難以實現三年內大幅增加樂安銅產量的目標。

    但年輕的皇子依舊覺得疑惑,為何朝廷的信用,在鄱陽比不上李笠一個人?

    這個疑惑,張鋌看出來了,不過不好說什么,因為這都是朝廷咎由自取。

    別的不說,行鐵五錢替換銅五銖,強制一比一兌換,但收稅時,官府又只收銅五銖,如此言而無信,哪來的信用可言?

    年輕皇子不知民間疾苦,身邊佐官,要么是同樣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家、官宦子弟,要么是不敢啃聲的官僚,根本就不知道百姓的心聲。

    或許是不屑于知道。

    但李笠不同,李笠出身微寒,知道民間疾苦,和許多人一樣,也曾為一日兩餐而終日奔波。

    發跡以后,也不忘親朋好友,不忘父老鄉親,扶危救困,帶著大伙一起賺錢,改善生活。

    不靠夸夸其談,不靠清談,靠的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李三郎是真心對大伙好。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珠役”,李笠并沒有借著“珠役”橫征暴斂、盤剝百姓,而是帶著湖區百姓一起賺錢。

    有這么個例子在,李笠的信用當然要比官府高許多。

    又不辭勞苦,走訪各地,和鄉老、里吏們詳談,聽取意見,耐心做解釋,這么親近百姓的做法,當然能增強對方的信任。

    加上有妻族、連襟幫忙,就能說動大小地頭蛇,支持郡廨的一系列措施。

    現在李笠要提升新平白瓷、樂安銅產量,為朝廷開源、增收,連帶著讓父老鄉親一起賺大錢,別人就是相信李笠能做到。

    換一個人,可不行。

    張鋌不會自尋煩惱,跟蕭大心分析為何朝廷的信用比不上一個人,又說了一會,事畢,告退。

    離開州廨,登上牛車,回傳舍。

    牛車緩緩走著,坐在車上的張鋌思考起來。

    目前所說樂安銅冶,指的是用“膽銅法”提煉“水銅”,三年內達到百萬斤年產量,指的也是“水銅”。

    在別人看來,水銅的產量達到百萬斤已經很了不起,但是,樂安的銅,其實另有玄機。

    不知李笠從哪聽來的消息,據說樂安境內某處有極易開采的巨大銅礦礦脈,便派人花了數年時間在樂安地界勘探。

    現在,已經找到了,張鋌聽李笠說,這似乎是個露天淺層礦脈,距離河岸不算遠。

    一旦大規模開采,這銅礦就是王霸之資。

    所以,一定要攥在手中,至少,能夠身居幕后,將其控制住。

    然而,開采這個銅礦,需要動用大量勞動力,為此,必須先打好基礎,而憑借鄱陽一郡之力,根本就辦不到。

    于是,李笠想出各種辦法,以銅、白瓷來吸引各地商賈以及鄱陽本地人,在南北鄱水流域大規模屯田。

    張鋌仔細研究過資料,發現其實鄱陽郡地界許多地方的農耕條件是不錯的,尤其南北鄱水及鄱水流域,完全有可能開墾出大量良田。

    前提是治水,建成一個大規模的“水利設施群”,確保雨季蓄水、旱季放水。

    還要大興鐵冶,制作大量鐵制農具,以方便人們開荒、種田、興修水利。

    為此,又要想辦法籌集資金,調集人力物力來大興土木,尋找鐵礦,開設鐵冶。

    這辦法,張鋌想不出來,但李笠卻想得出來,一旦成功實行,那么三年內,就能打開局面。

    屆時,不止是銅產量暴增,就連鄱陽本地的糧食產量都會暴增,由此還能吸引大量外地百姓到鄱陽地界定居。

    很可能數年后,鄱陽就要脫胎換骨,到時候,有錢銅,有糧,有人,有鐵冶。

    想干什么不行?

    張鋌想到這里,有些小激動,但也知道,李笠辛辛苦苦澆水種樹,等到樹上結果實的時候,無數看到果實的人,會蜂擁而來。

    這果實,絕不能被別人搶了,但要守住,可不容易。

    所以李笠想了一個辦法,并付諸實施。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原市| 双江| 浮山县| 合川市| 普安县| 平远县| 堆龙德庆县| 张家口市| 若尔盖县| 武宣县| 安陆市| 潢川县| 邵阳市| 星子县| 商河县| 庄河市| 安丘市| 江西省| 蒙自县| 济南市| 峡江县| 会昌县| 吉林市| 天柱县| 琼结县| 钦州市| 广平县| 临洮县| 永年县| 仙游县| 阳谷县| 苍梧县| 津市市| 梅河口市| 大关县| 诸暨市| 丰城市| 余江县| 岳阳市| 池州市|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