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烈日當空,酷熱難耐,汗流浹背的李笠,看著眼前一望無際的稻田,看著田里似黃非黃、似青非青的禾苗,有些擔心。
自入夏以來,雨沒下多少,經常大晴天,亦或是多云天氣,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眼見著旱情嚴峻,李笠哪里還坐得住。
再這么下去,河水水位大幅下降,各地缺水灌溉的農田,必然有大量禾苗枯死,到了秋天,收獲的只有絕望,而不是糧食。
種地的農民沒了收成,日子過不下去,要么餓死,要么逃亡。
若旱情嚴重,災區就會出現大量流民,屆時遍地干柴,只需一個火星就能點燃。
李笠可不想自己治下發生這種事,于是一直在郡內巡察,看看各地的抗旱情況如何。
巡察的結果,總體而言是暫無大礙。
因為去年一年,郡內各地興修水利設施,加上南北鄱水流域水量充裕,所以各地現有或者剛建好的堰壩都多多少少蓄了水。
南北鄱水上新建的各級堰壩,也正好將河流變成階梯水庫,現在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但是,光有出沒有入,遲早會見底,李笠不清楚這旱情會持續多久,所以十分擔心。
因為農民是看天吃飯,一年忙到頭,如果秋天收成不好,收入低于成本,當年就會負債累累。
許多農民春天時要先借錢,才能買種子耕種,期間日常生活之中急需用錢,又得借錢。
到了秋天,收入要拿來還債,扣去各種成本,剩下的糧食才是自己的。
所以,一旦旱情明顯影響收成,年底,會有很多農民破產,土地被債主一般是地主收走,進而導致官府的稅基流失。
李笠自己吃過苦,所以不希望看到百姓流離失所,但下不下雨他說了不算,只能看天。
臨時從附近村落叫來的幾個農民,局促不安的候在旁邊,李笠讓吏員請他們過來,然后一起站在大樹下聊天。
“我家在彭蠡湖邊,打漁的,不怕水會干,就怕日頭毒。”
李笠的開場白,根本就沒有一絲官威,說的是地道鄱陽話,幾個農民聽了一愣,隨即覺得這個年輕的大官很親切。
感覺不是高高在上的父母官,而是鄰村來串門的后生,于是沒有那么緊張了。
李笠接著說:“可種田就不行了,沒有水,莊稼就受不了。”
“我看看這溝渠的水倒是挺多,只是萬一,接下來還是不下雨,堰里蓄的水,能撐多久?”
一名年長的農民回答:“府君,堰里的水,若一直不下雨,至少能撐上一個月。”
“一個月?那還是不下雨呢?”
“唉,真要是那樣,那就只能認命了。”老農一臉認命的表情,其他人也都默默點頭。
李笠又問:“那么,你們年初借的錢,萬一年底還不上,如何是好?”
“府君,我們借錢時,借契寫清楚了,若因為歉收,還不完本、息,可以等到來年秋天,一并還了,不利滾利。”
“若如此,來年春耕,你們借錢,利息莫不是要增加?”
“不,利息一樣,畢竟不在官府那里寫借契,就是不算數的,如今我們這里,放債的只有兩家,定好了利息,是不能變的。”
這就是所謂的“專營”,一個地區,只有一到數家商號可以放債,李笠想了解的就是這些商號,到底有沒有按規定的低息放債。
他巡察了很多地方,和當地農民交談,所聽到的說法,都是各地專營的商號遵守規定放債。
如此一來,農民的抗災能力,勉強上升了一點。
自古以來,放高利貸都是土地兼并的最佳手段,上至權貴,下至各地土財主,放高利貸的目的除了斂財,就是兼并田產。
每到災年,就是土地兼并的大好時節,無數看天吃飯的農民因為糧食歉收、絕收,無以為繼,只能借錢糧度日。
有了債務,就如同脖子上套了吊索,遲早要利滾利,傾家蕩產。
正所謂“欠債還錢、天經地義”,肯定有人會質疑:你借錢的時候,怎么不嫌利息高?要還錢的時候,就有臉喊不公平?
公平,很公平,農民向大戶借高利貸是沒得選,現在李三郎拿刀頂著大戶胸膛,建議大戶低息放債,大戶也沒得選。
弱肉強食,物競天擇,很公平嘛!
李笠能打仗,有兵,有狐朋狗友捧場,所以現在鄱陽郡的債務專營實行得不錯。
那些不聽話的,已經全家整整齊齊了。
李笠收回思緒,看著眼前這幾位淳樸的農民,聽對方絮絮叨叨說著家長里短,臉上時不時洋溢著笑容。
他可以聽得出,這一年來的變化,讓這幾位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百姓對改善生活有了信心,李笠作為地方官,也有了信心。
待得農民離去,李笠不急著走,召見在這地區販鹽的某商號掌柜。
黃家商號的掌柜。
開賭檔的黃大車及兒子們,如今已轉行,辦商號做專營,其中之一就是販鹽。
自古以來,販鹽就是暴利,李笠讓妻家捧這飯碗,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
此刻,面對李笠的詢問,掌柜畢恭畢敬回答:“府君,鄙號今年的銷量,比起去年同期增加了六成。”
李笠問:“這些買鹽的人,有沒有私下里轉賣?”
“不可能的,周邊地區都劃好范圍,別家專營,哪里容許他們私下販賣。”
“也就是說,這里的人口,比去年增加了將近六成?”
“小人以為,差不多。”
“可是官府那里,編戶數沒增加多少。”李笠此問,有質疑地方官吏統計人口戶籍不到位的意思。
這年頭,人口統計很難做到準確,但從鹽的銷量上,大概可以估算出一個粗略的數字,畢竟這玩意不能當飯吃,卻又必不可少。
“府君,增加的人,也許是雇來開荒的青壯,秋后是要回去的,來年開春再來,所以入不得戶籍,算不得隱瞞。”
這是暗中幫地方官吏開脫,李笠聞言瞥了一眼對方:“你倒是會體諒人吶。”
掌柜干笑著,絲毫不驚慌。
李府君是什么人?畢竟是黃家女婿嘛,怎么會為難自家人呢?
買賣人,八面玲瓏是必備技能,李笠不想糾結這個問題,又說:“鹽,我方才從一戶人家里拿了些,嘗了嘗,沒什么泥沙。”
“這不錯,就不知道,往后會不會還這么好。”
“府君放心,鄙號的鹽,絕不會摻泥沙。”
“其他商號呢?有沒有聽說,以次充好?”
“沒有,小的未曾聽說。”
聽沒聽說,實話不該在這場合說,李笠不過是例行公事。
畢竟黃家商號的食鹽銷量,以及掌柜、伙計在各地聽到的消息,李笠都是知道的。
也就是說,他的耳目很多,所以鄱陽郡內各地的民情,大概能探得大概。
簡而言之,形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他親自帶兵出擊,三兩下化解江州危局,讓許多人對鄱陽明天會更好的信心大漲,堅定了在鄱陽郡“投資、置業”的決心。
因為戰亂被中斷將近兩個月的商路,通暢后,立刻迎來了報復性消費,各地商賈云集鄱陽,要把被耽擱了兩個月的買賣補回來。
所以,即便烈日當空,久旱未雨,李笠目前也只是擔心,不至于驚慌失措。
大伙對他有信心,這樣就夠了,若旱情真的嚴重,他可以調集更多的人力物力抗旱救災。
但別處就未必能做到。
李笠看著四周一片烈日暴曬,又有擔心涌上心頭。
去年,三吳地區雨水少,所以旱情初現,糧食產量明顯下降。
今年,江州這邊也明顯雨水少,恐怕三吳地區的旱情會更嚴重。
歷年,江州、湘州糧食大量輸入人口密集的三吳之地,如今,江州、湘州因為各種原因,糧食減產已成定局。
三吳地區因為旱情,糧食缺口增大,朝廷又要大規模用兵,得保證軍隊的糧食供應。
恐怕到了秋天,天子要為糧食問題焦頭爛額了。
兩個強鄰虎視眈眈,其中一個已經動手趁火打劫,萬一另一個也動手,朝廷應對不當,那就麻煩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