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北,華林園內竹林堂,悠揚的鋼琴聲回蕩在竹林中,從旁邊經過的李笠停下腳步,傾聽這熟悉的旋律。
心靈深處的記憶被喚醒:準備上課了。
經典鋼琴曲藍色的愛,被許多學校作為上課鈴聲,當音樂響起的時候,意味著即將上課,音樂一停,此時還未進教室的人算作遲到。
今日他入宮,夫人也帶著女兒李平安入宮,陪太后說話。
現在,應該是李平安在竹林堂內彈琴,因為這首鋼琴曲之前可沒有外傳。
帶路的宦者見李笠側耳傾聽,笑道:“彭城公,令愛彈奏的這首藍天,太后可喜歡聽了,說琴技可真是出眾。”
“嗨,小女琴技尋常,是太后謬贊了。”
場面話誰都會說,李笠不會往心里去,跟著宦者繼續前行。
他的嫡長女李平安,最近常和母親一道入宮,陪著太后閑聊,如今開始給太后彈鋼琴,據說太后很喜歡聽。
這到底是真喜歡,還是找個借口多讓他女兒隨母親入宮,就不知道了。
李笠認為嫡長女的琴技是可以的,因為在府里經常練習,但是,彈得更好的人還有一個,那就是他的庶長女李安寧。
李安寧樣貌也不錯,也讀書寫字會算數,同樣近婚嫁年紀。
奈何因為是庶出,所以沒有李平安的待遇,未能入皇宮,在太后面前露臉、展示琴技。
黃姈不是沒考慮過帶著庶女一起入宮,也好顯得她這個嫡母不過于偏心。
奈何面上不好看:李笠讓夫人把嫡庶長女都帶入宮,在太后面前露臉,這是急著嫁女為后么?
亦或是如漢時趙飛燕、趙合德姊妹故事?
姓李的果然不要臉啊!
基于現實考慮,除非太后發話,否則李安寧是不會跟著嫡母入宮的。
所以李笠見女兒這幾日有些情緒低落,知道女兒切實體會到嫡庶之別,自己心里也不是滋味。
這是無奈的現實,一人之力無法扭轉。
但李笠下定決心,無論如何,將來他都要讓女兒們嫁個好人家,不分嫡庶。
只要他身處高位,女兒們就不愁嫁,無非是能否做到面子、里子兼得罷了。
在回廊里轉了幾轉,來到一座兩層樓閣前,此閣上層叫“重云殿”,下層叫“興光殿”。
閣前又有兩座高樓,東面是“朝日樓”,西面是“夕月樓”。
此時,閣內二樓傳來說話聲,那是大臣在給皇帝講課,講的是老子。
也就是談玄,即所謂“魏晉風流”中的玄學。
一國之君不學治國之術,學玄學,李笠覺得這國家真的前途渺茫。
奈何南朝的主流風尚就是談玄,士族精英成日里談玄,皇帝不通玄學的話,如何與士族精英高談闊論?
按后世的話來說,就是:不如此,如何刷逼格?
皇帝要學什么,與李笠無關,他也沒資格提建議,來到閣前,宦者入內,片刻,湘東王蕭繹走出來。
兩人轉到一邊,低聲交談起來。
今日幾位文臣為皇帝講課,湘東王蕭繹列席,但因為有事要聽李笠的匯報,所以順便在此和李笠開個“小會”。
歷時兩個多月,新稅制的第一階段順利實施,即征收過稅關津稅。
現在,即將實行第二步,征收住稅營業稅。
湘東王擔心那些利益受損的人們,在第一階段對稅關施展小動作無效后,現在對即將開始的第二階段征稅工作繼續下絆子,導致建康城內物價失控。
雖然李笠已經做過仔細講解,對包括湘東王在內的輔政大臣們保證“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但事關重大,湘東王還是不放心。
因為朝野內外對于新稅制的反對意見,一直未見減少,可以說輔政大臣們給李笠擋住了不少風雨,承受著不小的風險。
李笠嚴格執行關津稅的征收,已經在許多人身上割了一大塊肉,這些人雖然有所掙扎,但因為各種原因還是忍住了。
現在,李笠又要在這些人身上割另一大塊肉,對方還愿意再忍么?
然而,對方未必敢正面抗稅,那么就少不了來陰的。
對于過稅,有效的偷稅漏稅方法不多,因為官府只需要守住幾個關津,嚴格執行稅收制度,就能征到稅。
對方總不能背生雙翅飛起來,帶著貨物越過稅關飛入城中。
可要征收住稅,偷稅漏稅的辦法就多了許多,稅吏想要征稅,難度大了許多倍。
這期間,還容易被人下套,爆發沖突,鬧起來,稅吏未必能占理。
“大王請放心,只要糧價、布價不漲,建康城里物價就亂不起來。”
李笠依舊信心滿滿,“新稅制,之前在饒州和徐州實行過,經過不斷地完善,而不是突然拍腦子想出來的。”
“這個制度經過實踐,有著許多經驗教訓,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問題,以及可能利用的破綻,都已經逐一修正。”
“他們即便詭計多端,能用的招數也就那些,掀不起大浪。”
說到這里,李笠笑起來:“第一階段,他們抗拒不了,那就意味著第二價段開始后,他們的掙扎是無謂的。”
“稅關,現在已經把進出建康的物資和通道管起來,如同把院子的各門安上了門扉。”
“現在,我們關門放狗,他們再怎么叫罵、踢打,也依舊被關在建康這個大院子里,鬧不起來。”
蕭繹又問:“那,廢案,真的不可行?有許多人覺得這廢案不錯。”
“大王,廢案乃飲鴆止渴,剛開始實行時,確實收效顯著,然而時間一長,弊病就會愈發明顯,屆時,無論行商還是坐賈,都會深受其害。”
李笠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建立一個新制度時,就一定要從長遠考慮,不能貪圖一時之利,卻遺禍后代。
“下官以為,這廢案若實行,到最后,最吃虧的,還是尋常百姓。”
住稅營業稅的征收,自古以來都是各難題,即便是在現代也不例外。
要征稅,就得先核實對方的營業額,方法是查賬,問題就出在這上面:店家必然有陰陽賬簿,必然做假賬。
稅務機構,如何能盡量掌握該店家的真實營業額?
若征稅成本過高,根本就無法執行下去。
且必須保證稅吏的公正無私,以及解決有靠山的商家查賬難的問題。
對此,李笠采取的策略是兩步走:
第一,控制城池周邊稅關,確保過關的貨物,都在稅務機構的監督之下,并對其估值、定稅、征稅。
第二,在控制了稅關的基礎上,建立由官府監管的交易市場,將城內坐賈組織到交易市場里,直接和攜貨過關的行商交易。
即強制過關行商與城內坐賈在交易市場交易,實現貨物的分銷、集散。
如此一來,官府以較低行政成本,掌握了相對準確的交易額,以此對“一級分銷商”進行征稅。
而不是把稅吏撒出去,找下級分銷商坐賈征稅。
至于城內的坐賈在交易市場進貨之后,怎么賣貨物、過了幾手,稅務機構不管,因為已經征收過一次營業稅了。
若還要征稅,就是反復征收營業稅,弊病較多,會影響商品的流通,李笠認為目前沒必要。
畢竟后世的“營改增”營業稅改增值稅,想要在這商品經濟不發達、稅收制度極度落后相對而言的時代實行,難度太大了。
而所謂的“廢案”,指的是用官府指定的駔儈即經紀人、中間商,來撮合行商和坐賈之間的買賣、交易。
買賣雙方達成的交易額,會在駔儈這里留下記錄,官府就根據駔儈提交的記錄,對買方征稅。
這種由中間商撮合買賣的制度,類似于歷史上出現過的一種制度牙行制度。
李笠聽人談起,在唐宋時出現的“牙人”、“牙行”制度,明清之際愈發完善,直到20世紀才被逐漸廢除。
但中間商這一角色,一直存在著。
牙行制度,有利有弊,但可以確定的一個事實,就是牙行作為中間商,可以兩頭吃。
行商因為不能直接把貨物賣給坐賈,必須依靠牙行撮合交易,且貨物必須存在牙行那里,導致自己被牙行捏得死死的,只能被對方剝削。
而坐賈無法直接找行商進貨,因為貨源都掌握在牙行手上,自己沒有議價權,只能被牙行剝削。
牙行這個中間商,兩頭吃,靠著壟斷貿易渠道,輕而易舉賺大錢,一旦尾大不掉,就是個禍害。
官府一開始,為了方便征收住稅營業稅,養駔儈為看門狗,監視進出的人貨物。
可隨著時間流逝,把持著門口的看門狗,就會變成惡狼,無論是誰從眼前過,都要狠狠咬上幾口,撕下大片肉。
咬得對方鮮血淋漓,骨頭都能看到。
李笠不會給這種壟斷性質的中間商以任何機會,道理,和朝廷不能實行包稅人制度來征稅那樣:這就是飲鴆止渴。
建康乃權貴云集之地,若實行“廢案”以官府認定的駔儈為中間商,掌握行商、坐賈之間的交易額,這些駔儈必定成為權貴的幫兇,愈發兇殘的剝削行商和坐賈。
后果就是物價上漲,成本層層轉嫁之后,百姓的生活成本增加。
有人攛掇宰輔們,以“官府駔儈”制度取代擬定實施的新稅制交易市場制度,居心叵測。
試圖來個“換湯不換藥”,出讓些許商稅營業稅,以此換得另一個方式繼續吸血。
李笠簡要地分析了一通,把“廢案”的弊端講得很清楚,蕭繹點點頭:“既然彭城公有把握,那好,寡人便拭目以待。”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