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多云間晴,在皇宮宿衛的李笠,帶著隨從巡視各處門禁,他看著眼前此起彼伏的宮殿,只覺心曠神怡。
這個時代的宮殿建筑風格,和明清的宮殿建筑風格有所不同,他去過故宮,現在看南朝皇宮,只覺南朝皇宮建筑氣勢恢宏磅礴。
用一個詞形容,就是“大氣”。
相比之下,故宮建筑雖然也很漂亮,相比之下,就有些“小家碧玉”的感覺。
李笠仔細研究過這個時代的建筑技術,覺得大概是建筑技術不同帶來的區別:這個時代的建筑,還是以夯土建筑為主。
要想建大殿,承重墻和隔墻就得厚,墻一厚,宮殿尺寸以及臺基就得跟著擴大。
這個時代的宮殿建筑都十分宏偉,就是因為夯土建筑為了達到設計的結構強度,尺寸必須夠大。
李笠這幾日在宮里到處轉悠,琢磨著若是以磚石建筑來頂替夯土建筑,皇宮的宮殿群必然會變得小巧、精美。
這樣一來,還真是顯得小家子氣。
但是住起來,還是小巧精致的宮殿舒適。
李笠在宮里湊合著過了幾夜,總覺得白天看上去高大威猛的宮殿群,到了晚上就是鬼片現場,到處陰森森的。
行走其間,夜風一起,總覺得陰風陣陣,亭臺樓閣間,仿佛有什么東西飄來飄去。
甚至有“嚶嚶嚶”的抽泣聲。
這不是幻聽,李笠昨晚夜巡時就真的撞見了,不過那是個被同伴欺負的宮女,凌晨被趕起來,到宿舍外打水、燒水。
四周漆黑一片,宮女心中害怕卻不敢不出來干活,加上委屈,躲在角落偷偷哭。
東南風吹過,帶來些許聲音,李笠循聲望去,望向東南方向的太極殿。
今日,文武百官上朝,皇帝及太后臨朝商議國家大事,并進行一系列人事任命。
三日前,出了大事首先是尚書省出事:錄尚書事的尋陽王在尚書省接受官員拜賀時忽然有兇徒作亂。
包括幾位輔政大臣在內的許多官員,死于非命。
聞訊趕來的禁軍將領侯安都等人,遇見逃出來的尋陽王、宜都王得知有逆賊在宮中作亂而二王得了太后旨意,要帶人平亂、護駕,便隨二王沖向皇宮。
結果一番廝殺之后驚覺尋陽王、宜都王才是逆賊。
二王隨后死于亂軍之中皇帝和太后有驚無險。
而奉命進宮穩定局面的湘東王因為本就身患重病入宮后不久便病發暈厥。
次日凌晨不幸去世。
這就是整件事的公開說法李笠不知道別人信不信反正他是裝作信了。
尋陽王、宜都王作亂,死于亂軍之中,而入宮護駕的湘東王,勞累過度也死了。
幾位輔政大臣及一些官員遇害,皇宮禁軍將士多有傷亡那些奮力保衛皇帝和太后而戰死的人當中又有不少東宮故人。
這件事影響很大直接改變了政局并使得政局未來走向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中樞輔政班底全部完蛋,其中還包括最有威望的宗王,而皇帝兩個親叔叔造反失敗為此喪生的官員、將領、兵卒有很多。
接下來,皇帝太后該怎么辦?
朝廷該怎么辦?
誰來填補輔政大臣的空缺?宗室之中,誰來做輔政藩王?
另一位皇叔么?
尋陽王、宜都王剛回京,就鬧出大事,再讓一位皇叔回來輔政,皇帝和太后能放心么?
然而,不選皇叔輔政,選哪個宗室?
輩分大的宗室不是沒有,但要輔政的話,資歷和威望差太遠,難以服眾。
皇帝叔叔一輩的宗室,人也很多,但同樣沒幾個資歷和威望過硬。
鄱陽王蕭嗣,資歷和威望倒是可以,本人就在京城,并在事變當日入宮護駕,立下功勞。
然而讓鄱陽王來輔政,皇叔們服氣么?
鄱陽王的叔叔、弟弟眾多,是旁支宗室中,最為枝繁葉茂的一支,故鄱陽王曾輔政,就有皇叔不服。
沖突之后,兩敗俱傷,前后死了三位皇叔,而故鄱陽王也遇害。
現在若讓鄱陽王蕭嗣輔政,也不知哪天又出什么大事。
與此同時,其他輔政大臣人選也是個問題。
先帝心腹,以及太后能用的東宮故人,此次事變傷亡慘重,其他故人不是沒有,但難堪大任,也無法服眾。
甚至連執掌宮禁后能讓太后放心的人都很少。
除此之外,又有一件事,讓太后頭疼不已:湘東王去世,湘東王妃請求太后做主,讓湘東王嫡孫蕭莊以世孫的身份繼承王位,而不是讓世子蕭方諸“兄終弟及”。
這個問題很棘手,因為蕭莊確實是湘東王嫡孫,而蕭方諸是庶子。
雖然世子蕭方諸繼湘東王位合情合理,但聯系到皇帝繼位的問題,就顯得矛盾:皇帝是以皇太孫的身份繼位,這就是父死子繼。
若太后拒絕湘東王妃的請求,那就是主張“兄終弟及”,如此,自己兒子算是怎么回事?
這問題該怎么解決?是個麻煩。
不過,這些事情對于李笠而言,都無所謂,因為他不參與朝議,也不想趟渾水。
文武百官上朝,他在殿外巡視,自己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妥。
該怎么做,李笠已經和鄱陽王“勾兌”好了,如今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員、宗室王侯都在渾水摸魚,他也在摸魚。
即便摸不到最大的魚,也一定會有收獲。
。。。。。。
下午,太后謝氏召見李笠,李笠因為連日不分晝夜值守,面容有些憔悴。
謝太后亦是如此,這幾日都沒好好休息,不是不想休息,而是睡不著。
東宮故人、先帝心腹,都已經傷亡大半,她和兒子,能依靠的人驟然變少,無論是在朝中,還是在宮里,能信任的人,已經不多了。
謝太后出身陳郡謝氏,但至親娘家人靠不,因為兄弟已經不在了,至于族人
族人都被清貴要職架起,無實權,也不會掌兵,擔不起重任。
至于宗室,人倒是很多,環繞周圍,一個個虎視眈眈,也不知哪天,誰又來個突然發難,沖擊皇宮。
而近在咫尺的禁軍將領們心思莫測,謝太后就怕哪天又來個“誤會”。
時局不妙,皇帝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可以信賴的人都沒幾個,謝太后如坐針氈,知道自己再不采取措施,兒子就真的要完了。
“彭城公,令愛可有婚配?”謝太后明知故問,李笠回答:“回太后,小女平安尚未有婚配。”
“平安,我見過許多次,很好,很不錯。”
謝太后緩緩說著,看著李笠,心中忐忑不安。
她思來想去,覺得唯一能保住皇帝的人,恐怕就只有李笠這頭猛虎,雖然有隱患,但權衡利弊,也只能如此。
對方未必愿意為了皇帝而赴湯蹈火,除非
但是,一旦她說出口,而李笠拒絕,怎么辦?
“彭城公,陛下也見過平安了,很喜歡。”
李笠面無表情,沒吭聲,謝太后硬著頭皮開條件:“我也很喜歡平安,要為陛下,立平安為皇后。”
說完,下意識握緊雙手。
如果李笠拒絕,意味著拒絕為皇帝護駕,那么她母子二人,面對一群不懷好意的宗室、文武官員,已經沒有什么自保能力了。
“太后,臣惶恐,臣斗膽,請問太后,陛下知道這件事么?”
李笠問,微微低頭,看著前方地面。
謝太后趕緊說:“陛下見過平安的,很喜歡。”
“可自劉宋以來,未聞民女可為皇后,國朝亦是如此,數十年來,不要說皇子,就是宗室王侯,也未聞娶民女為妻者。”
李笠說話不緊不慢,聽在謝太后耳里,如同漸漸炸響的天雷。
“臣出身微寒,雖然小女知書達理,但門第配不上士族,遑論皇族,陛下一時興起,要立小女為后,日后,如何面對歷代先帝?”
謝太后覺得心跳加速,想要挽回:“無妨,彭城公為國之棟梁,如何不能為國外戚?”
她之前就在猶豫,所以去年提了一聲之后,也看了李平安,但下不定決心,因為李家確實出身微寒,無門第可言。
但事到如今,已經顧不得這么多了。
“陛下將來,會恨太后的,恨太后,為自己立了一個民女為后,而不是王謝高門女,亦或是甲族女郎,臣不忍如此,所以,還請太后深思。”
“李卿,可是要見我母子陷于水深火熱之中么?”謝太后做最后的努力,把話挑明,面上平靜,但心中驚慌不已。
李笠若不愿意倒向皇帝,那就意味著,對方已經和什么人達成了約定。
或許,是鄱陽王?
那,那
“太后言重了,微臣并無此意。”李笠依舊微微低頭,“臣受先帝恩遇,無以為報,愿赴湯蹈火。”
“太后若不放心,微臣,請讓犬子入宮,長伴陛下左右”
“嗚嗚嗚”謝太后忽然掩面而泣,施展一個女人能夠施展的最大威力招數。
李笠見了,眼皮直跳:一言不合就哭你還真的哭了!
他反應很快,立刻跪拜:“臣罪該萬死,臣死罪!請太后治罪!”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