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亂世棟梁 第一百零六章 圖窮匕見

作者/米糕羊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清晨,一列隊伍向臺城行進,這是錄尚書事、江夏王的隊伍,當中一輛牛車上,江夏王蕭大款看著手中公文,眉頭緊鎖。

    去年,皇帝御駕親征,收復青州地區,隨后,官軍與齊軍展開激戰,一直持續到現在。

    新年伊始,天氣開始回暖,黃河河面冰層開始消融,官軍只要再堅持一段時間,齊軍的攻勢就會黃河解凍而減弱。

    如此一來,朝廷就穩穩控制青州地區了。

    但蕭大款關注的不是這件事。

    今日大朝,皇帝要和百官商議駐蹕淮北徐州寒山一事,此事之前就已經放出消息,引起軒然大波。

    在京官員紛紛上表勸阻,隨后,出鎮藩王以及各地牧守也紛紛上表,懇請皇帝以大局為重,打消“駐蹕寒山”的念頭。

    說辭大同小異,主要一點,就是此舉會大幅增加朝廷開支,而朝廷財政承擔不起。

    皇帝駐蹕寒山,即便寒山南北二城本身就很大,但依舊不可避免大興土木,朝廷沒那么多錢糧雇人干活,就只能征發百姓服勞役,這是極大地負擔。

    即便行宮建好,每年也會額外增加大量開支,這會讓本就捉襟見肘的財政雪上加霜。

    其二,皇帝駐蹕寒山,中樞必然跟隨左右,那么,一旦北虜大舉進犯,圍了寒山中樞和各地的聯系就會被切斷。

    不僅如此,寒山一旦被圍,北虜極有可能來個“圍城打援”。

    待得各地援軍紛紛潰敗孤城寒山能撐多久?

    北虜知道皇帝和中樞都在城中恐怕會不顧一切都要破城。

    僅這兩點,就足以讓皇帝“駐蹕寒山”的想法無法實施。

    這也是反對者們反復提起的顧慮,物議洶洶。

    蕭大款認為朝野內外反對皇帝駐蹕寒山是民心所向故而攛掇皇帝駐蹕兩淮的宵小之輩不能得逞。

    結果,饒州鄱陽有消息傳來:鄱陽王蕭嗣去年于饒州樂安地區發現一個大銅礦,現經過數月試開采估算年產量初步可達到三百萬斤。

    正常開采三四年后年產量可逐步遞增到七、八百萬斤再過幾年可輕松過千萬斤。

    消息傳出朝野嘩然。

    蕭大款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立刻派出官員到饒州樂安實地勘察,勘察結果,證實了鄱陽王所說。

    那么,朝廷不會缺錢了,至少國庫會有盈余了。

    而皇帝駐蹕寒山一事因為樂安大銅礦的出現開支問題不再是問題。

    興建行宮、日常維持而產生的巨額開支,樂安銅礦的開采可以有效彌補。

    與此同時,支持皇帝駐蹕寒山的大將軍、彭城公李笠擬定了一系列實行方案,其中之一,是將駐蹕之處改在淮陰。

    淮陰位于淮南,淮水南岸,有淮水作為北部屏障,為淮南重鎮。

    淮陰距離泗水入淮口不遠,又有勾連江、淮的中瀆水與廣陵相連,水路交通十分方便,自古就是商旅云集之地。

    皇帝駐蹕淮陰,以淮陰為行在,有淮水做屏障,不怕敵軍數日之內便兵臨城下。

    北虜要進攻淮陰,首先得拿下徐州寒山,大軍才能從容南下渡淮,這可不容易。

    所以,淮陰在寒山淪陷之前,不可能被北虜圍困。

    若戰局確實不利,皇帝和中樞隨時可以經由中瀆水從容南撤,返回建康,安全得很。

    而李笠又提出一個方案,那就是在兩淮實行府兵制,在不大幅增加朝廷開支的情況下,在兩淮就地解決養兵、練兵的問題。

    實行府兵制后,只要數年時間,朝廷在兩淮就能平添戰兵數萬,平日里拱衛淮陰行在,必要時,隨皇帝御駕親征。

    這一消息,又引來朝野嘩然。

    隨后輿論風向一變,開始有地方牧守和官員支持皇帝駐蹕淮陰,這些人當中,多為武人或兩淮出身。

    因為皇帝駐蹕兩淮,目的就是練兵、為北伐做準備,那么對于寒人和武人來說,只有打仗,才有他們的出頭機會。

    試行的府兵制,仿照周國所行制度,對于兩淮地區的豪族、寒族而言,府兵制,就是專門為他們開辟的一條官場新道路。

    這條道路,能讓寒人繞開九品中正制,實現入仕、升遷。

    兩淮寒族,可以靠著從軍入仕,不再看門第,不用評鄉品,靠軍功晉升。

    也就是說,武人可以憑借軍功做各級將軍,然后可以轉為地方牧守。

    或者對應班秩的流內官。

    如此官場新道路,如何能不獲得寒人支持?

    不要說兩淮,就連各地寒族,都對此眼饞不已:兩淮試行府兵制,將來,或許會推廣別的地方。

    所以,支持皇帝駐蹕淮陰的聲音越來越響亮,而淮南各地不斷有寒族組織百姓到官府請愿,上萬言書。

    請求皇帝駐蹕淮陰,請求朝廷給兩淮子弟一個為皇帝朝廷效命的機會。

    面對傖楚們三吳之人對江北之人的蔑稱恬不知恥的請求,建康的士族們坐不住了。

    因為皇帝一旦駐蹕淮陰,隨之而來的一系列“新政”,包括府兵制,會帶來極其嚴重的后果。

    制度上,動搖九品中正制權力博弈上,導致皇帝被一群好戰的粗鄙武人包圍、蠱惑,遠離忠良。

    而且,皇帝長期駐蹕之處,必然是實際的權力中樞,行在淮陰,就成了事實上的國都。

    沒有皇帝的建康,即便依舊是都城,卻已經形同虛設。

    士族們聚居建康周邊,已歷數百年,一旦建康的都城地位形同虛設,后果就是士族們稍有不慎就會被斷根。

    因為累世為官、接近權力,才是士族們維系門第的唯一關鍵,遠離權力,士族們的日子就沒法過了!

    當初,衣冠南渡時,顯赫一時的許多士族,因為后代在仕途上漸漸不顯,門第也隨之下滑,漸漸不為人知。

    譬如瑯琊諸葛氏,當初門第可遠在陳郡謝氏之上,現在呢?

    所以,一旦皇帝駐蹕淮陰,士族們必須跟著去,然而這一去,百余年來在江南積累的家業、田產怎么辦?

    人可以搬遷,但田地、莊園沒法搬著過江。

    多少家族的日常開支,都靠著建康、三吳地區的大量土地和莊園來支持。

    此前,新稅制實施,導致各家在建康城內的日常開支平添了不少成本。

    現在,一旦皇帝駐蹕淮陰成為事實,那士族們江南莊園的收獲,要經過長途運輸才能運到行在,供應自家日常所需。

    如此,日常生活成本大幅增加,長途運輸得不償失,日常生活所需的糧食、布匹、瓜果蔬菜不如在當地購買。

    然而買東西要花很多錢,士族們本來靠著大莊園自給自足,在建康城里住得舒舒服服,往后得拿錢從市面上買生活物資,這算什么?

    日子沒法過了!

    所以,當寒族們極力支持皇帝駐蹕淮陰之際,士族們也群情激奮,極力反對皇帝離開建康、長期滯留在外。

    無數人的請求,匯集到蕭大款這里,他作為錄尚書事的相王,必須主持公道,勸阻皇帝的荒唐之舉。

    但對于蕭大款而言,要考的不只是士族們的人心,還有風險。

    一旦皇帝在淮陰設行在,意味著淮陰成為事實上的國都,由此引發的一連串變動,后果難以預料。

    現在,蕭大款想明白了,皇帝駐蹕淮陰,才是李笠的真正目的,而御駕親征,是實施手段而已。

    李笠攛掇皇帝御駕親征,就是讓皇帝嘗到攻城略地的甜頭后,為了北伐,想要駐蹕兩淮,以便就近練兵、用兵,發動新一輪北伐。

    與此同時,饒州“剛好”發現大銅礦,其產量之驚人,足以承擔皇帝駐蹕淮陰、實行一系列“新政”的費用。

    然后,李笠又以“兩淮實行府兵制”,直接收買兩淮寒族、武人乃至各地寒族、武人的人心。

    直接挑動士族、寒族之間的激烈對峙,為皇帝拉來大量支持者。

    這些支持者可能在朝中人微言輕,但兩淮各地出現的請愿和萬言書,讓皇帝占據了輿論優勢。

    所以,整件事是一個大陰謀,去年夏天就已經開始實施,彭城公李笠是主謀,鄱陽王蕭嗣是同黨。

    蕭大款當時還以為李笠想要以御駕親征為借口,挾持皇帝到淮北。

    現在看來,李笠從一開始,就打算實現“皇帝駐蹕淮陰”之目的,為此花了大半年時間造勢。

    皇帝被御駕親征的大獲全勝迷得神魂顛倒,對李笠言聽計從,說什么就是什么。

    太后也不知怎么回事,就這么任由兒子被李笠擺布。

    兩淮寒族在此次北伐出力頗多,如今得知皇帝有意駐蹕淮陰,又要在兩淮行府兵制,這對兩淮寒族來說是天大的好機會,哪里會放棄。

    李笠造勢成功,其他人現在想要阻止,已經晚了。

    因為沒人可以在正面,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制止李笠攛掇皇帝駐蹕淮陰,更別說鄱陽王蕭嗣奉命入京,今日也要在大朝會上表明態度。

    不久前,蕭嗣已經獲皇帝任命,在饒州“監礦”,替皇帝掌握樂安頭銅礦這一棵巨大的搖錢樹。

    在蕭大款看來,蕭嗣以宗室藩王身份,和身為外戚的李笠內外勾結,控制皇帝。

    蕭大款想著想著,雙手緊握成拳。

    一會,朝會上,恐怕沒人可以從正面駁倒這兩個人。

    這就是圖窮匕見,其他人反應過來,已經晚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宁县| 汪清县| 资阳市| 五河县| 松阳县| 扬州市| 凤翔县| 长宁县| 博罗县| 桂林市| 赤壁市| 永安市| 门头沟区| 泸州市| 施甸县| 普定县| 黑山县| 商南县| 二连浩特市| 安康市| 德兴市| 枝江市| 萨嘎县| 西吉县| 景东| 托克托县| 东阿县| 大埔县| 铜梁县| 天等县| 云安县| 茂名市| 永嘉县| 勐海县| 江北区| 常德市| 镇雄县| 朝阳县| 晋江市| 东山县| 定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