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兩輛牛車在眾多武裝侍衛(wèi)的簇擁下,向行宮前進,李笠坐在其中一輛牛車里,想著事情。
起兵諸王,兵敗被俘,已經(jīng)陸續(xù)押到淮陰,這些人是生是死,全在他一念之間。
不僅如此,之前一直在淮陰的宗室王侯,包括錄尚書事的江夏王蕭大款,已經(jīng)成了甕中之鱉,不會再有實力派明著支持這些人。
所以,宗室力量已經(jīng)一蹶不振,接下來,李笠其實可以走程序了。
走什么程序呢?
參考齊、梁換代故事,以謝太后(因為新君未定)臨朝稱制,然后封他為某國公,公國有十來郡,封國選諸要職,悉依天朝之制。
過一陣,加封數(shù)郡,進爵為王。
而宗室王侯意圖謀反,人證物證齊全,統(tǒng)統(tǒng)殺光。
又過一陣,皇后、張貴人臨盆,若生下男孩,便有群臣勸進,成了太皇太后的謝太后以天下為重,替孫子做主,將皇位禪讓。
于是改朝換代。
若皇后、張貴人未能生下男孩,于是謝太后另立宗室為帝,新君即位后,自稱德才缺欠,將皇位禪讓。
禪讓之后,以遜帝為梁王,延續(xù)梁祚。
數(shù)年后,梁王因病不治,去世,梁王國除國。
李笠想到這里,目光凝滯。
他作為深受先帝(蕭綱)恩遇的臣子,從道義上就欠了先帝永遠也還不完的恩情,若殺先帝諸子孫,在道義上就是永遠也洗不掉的污點。
說是忘恩負義也不為過,哪怕他真的稱帝,并統(tǒng)一天下,在位期間兢兢業(yè)業(yè),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但這個道德污點,依舊會成為他的標簽。
忘恩負義。
若不殺諸王、侯,就會成為極大地隱患,因為先帝諸子孫,具備一定的政治號召力。
一旦時局突變,或許就有實力派奉先帝(蕭綱)某位皇子、皇孫起事,來個驚天大逆轉(zhuǎn)。
這不是不可能,政治斗爭就是這么殘酷、陰暗,你不斬草除根,對方就有可能死灰復(fù)燃,把你斬草除根。
至于道德污點,誰在乎?
唐太宗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弟,殺侄子,軟禁父親,強占弟媳,有沒有道德污點?
突厥來襲,兵臨長安,李世民與突厥可汗結(jié)渭水之盟,花大量錢帛,以交納保護費的形勢,換取突厥退兵,恥不恥辱?
那又如何?
李世民依舊被后世稱為明君,因為在他治下,有了貞觀盛世,百姓安居樂業(yè),國力強盛,四方來朝。
雖然渭水之盟有些屈辱,但沒過幾年,唐軍就打得突厥大敗,把突厥可汗抓到長安,給大唐皇帝、太上皇表演歌舞。
而李世民,被稱為“天可汗”,這時,那屈辱的渭水之盟,則成了李世民臥薪嘗膽的一個起點,而不是喪權(quán)辱國的起點。
李笠想了幾日,想明白了:皇帝的個人道德污點,算不了什么,其作為皇帝時在國務(wù)層面的所作所為,才會決定其名聲好壞。
司馬家以卑鄙行徑篡奪曹魏大權(quán),又公然在大街上殺害天子,所以,晉朝沒臉強調(diào)“忠君”,只敢說“以孝治天下”。
若司馬家的皇帝勵精圖治,保得天下太平,沒發(fā)生八王之亂,沒讓更大的慘劇發(fā)生...
取而代之的“xx(年號)盛世”,晉軍橫掃四方蠻夷,皇帝被稱為“天可汗”,那么,誰在乎司馬懿父子身為魏臣時為了奪權(quán),做過的那些齷齪事?
車隊抵達宮門,李笠下了車,步行通過宮門,向內(nèi)走去。
身后,牛車,也下來幾人,跟著向前走。
雖然,太后(因為新君未立,尚為太后)許李笠以車駕于宮內(nèi)任意行駛的特權(quán),但李笠很低調(diào),沒有動用這個特權(quán)。
也無必要。
向寡婦們耀武揚威,這種行為太丟臉了。
更別說寡婦之中,還有自己可憐的女兒。
李笠今日入宮,是例行向太后問安,并做一些事,再順便探望女兒,走在廊下,看著兩旁一臉敬畏的男男女女,思緒萬千。
他還是不想殺人、斬草除根,覺得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改為某種形式的軟禁或許也可以。
因為屠殺前朝宗室,本來就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曹魏善待遜位的漢帝劉協(xié),而曹魏并未亡于前朝宗室之手。
司馬晉并未對曹魏宗室趕盡殺絕,遜帝一脈相傳的陳留國,還延續(xù)到南朝時期,晉國并不是亡于前朝宗室。
晉、宋換代,宋武帝劉裕殺遜帝,以及一些宗室(并未殺絕),這才開了壞頭。
劉裕死后,輔政大臣和少帝起了沖突,于是廢立皇帝,以及后來一系列的權(quán)力斗爭、劉宋宗室內(nèi)訌,都和前朝宗室沒有任何關(guān)系。
宋、齊換代,齊高帝蕭道成殺光劉宋宗室(但有人逃到魏國去了),可后來屠殺高帝、武帝子孫的人,是叔奪侄位的齊明帝蕭鸞,和前朝宗室沒有關(guān)系。
齊、梁換代,齊武帝蕭衍殺前朝帝室,鄱陽王蕭寶夤逃到魏國,雖然屢次南犯,但斷送了梁國國祚的不是蕭寶夤,而是侯景。
問題出在哪里?
李笠認為是開國前三代皇帝之中出現(xiàn)了少帝(不含梁國),導(dǎo)致本來就不穩(wěn)固的君權(quán)變得暗弱,才出了事。
劉裕稱帝時五十七歲,在位兩年就去世,新君劉義符才十六歲,無法與輔政大臣融洽共處,急著親政、抓權(quán),導(dǎo)致矛盾激化,被廢殺。
齊高帝蕭道成,稱帝時五十二歲,在位三年左右,但其太子蕭賾當時已四十二歲,并且深度參與了齊國的建立。
所以蕭賾即位后,皇位穩(wěn)得很。
結(jié)果太子蕭長懋早逝,蕭賾也于當年去世,由皇太孫蕭昭業(yè)即位,此時,蕭昭業(yè)二十歲。
很快,蕭昭業(yè)就被輔政皇叔蕭鸞廢了,蕭鸞后來索性自己當了皇帝。
蕭鸞去世,十五歲的太子蕭寶卷即位,一上來就為所欲為,很快就玩脫了。
所以,朝代更替的原因,是皇位傳承過程中,出現(xiàn)了少帝臨朝,導(dǎo)致君權(quán)暗弱,大權(quán)旁落,最后江山被人篡奪,和前朝宗室沒關(guān)系。
李笠覺得,當年的曹魏,若曹丕能在位二十年而不是六年,繼位的曹叡能在位二十年,并傳位成年皇太子,那還有司馬懿父子什么事?
至于梁國,問題正相反:梁武帝活得太久了。
梁武帝在位近五十年,雖然穩(wěn)定了政局,但是,裱糊匠心態(tài),以及寬縱宗室、世家高門,導(dǎo)致國內(nèi)矛盾激化,最后被侯景引爆。
梁武帝寬縱宗室,是吸取了宋、齊屠殺宗室導(dǎo)致江山易主的教訓(xùn),昭明太子去世后,梁武帝沒有立皇太孫為儲君,也是吸取了齊武帝的教訓(xùn)。
但是,梁武帝矯枉過正,寬縱出來的宗室,大多是白眼狼,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梁武帝避開了導(dǎo)致前朝滅亡的坑,自己卻掉進了更大的坑,因為活得太長,影響了皇位的正常更新?lián)Q代。
導(dǎo)致整個國家和老皇帝一樣,暮氣沉沉。
所以,李笠覺得殺不殺前朝宗室,并不是關(guān)鍵,關(guān)鍵是自己若真的改朝換代,能活多久。
如果在位時間短,新朝的國祚,恐怕堪憂,所謂的改朝換代,不過是又一次循環(huán)。
梁武帝蕭衍開國時,三十八歲,到了中年,便不近女色,飲食清淡,所以有高壽。
李笠覺得,蕭衍恐怕也是看出皇帝壽命關(guān)系到王朝壽命這一點,才這么做,而不是單純的信佛,那么...
他現(xiàn)在三十六歲,要活得久,莫非也得學(xué)梁武帝那樣,不近女色?
反正兒子已經(jīng)有了一群,不近女色也不是不行...
而漂亮的妻妾們,會有“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的蛻變過程,他若不“懸崖勒馬”,怕不是要被掏空身體。
尤其那組合威力極強的薛氏姊妹...
李笠想到這里,覺得難以接受:如果是這樣,人生有何意義?我是個俗人啊!
就在這時,他視野里出現(xiàn)了一個身影,一個靚麗的聲影。
明艷動人的溧陽公主,一身素白,就站在面前不遠處,身后跟著幾名宮女,以及引路內(nèi)侍。
看樣子,是從太后那邊出來,往外走,正好和李笠碰上。
李笠看著眼前這位美麗的公主,忽然眼皮跳了跳。
對方在此次變亂中,死了良人和兒子,成了寡婦,所以一身素白。
李笠得知溧陽公主的遭遇后,只嘆紅顏薄命。
但是,這位眼下雖然并未明顯施妝、打扮,卻如此光彩照人,不該是一個被悲痛環(huán)繞的寡婦,應(yīng)該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
簡單打個招呼后,蕭妙淽輕聲說:“彭城公,妾有一事相求。”
妾,是女子常用自稱,未必是妻妾對良人的自稱,李笠聞言發(fā)問:“公主有何事?”
蕭妙淽回答:“彭城公,借一步說話。”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