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明宗想出這么個主意:“葉卿家,今次,于國有大功。只是,葉卿家尚未成年,年紀那個……太小,功勞暫且記下,日后再立功勞,一并封賞。”
大殿上的朝臣們——功勞還帶攢著的?這真是,頭一回聽說……
不過絕大多數人對明宗這一舉動還是贊成的,原因和明宗想的一樣,這么個年紀小小的小姑娘,做到侍詔已經不錯了,短時期內,還是不要再升為好。
霍相也微微點頭,對皇上的“圣斷”表示贊同,小七這丫頭雖然是很得老丞相的青睞,但霍相也怕她升得太快,容易驕傲。從利于她成長的角度看,也還是希望她能穩扎穩打,把根基扎實了,再向上生長不遲。
葉七七自己——她無所謂,這大魏的官兒和那點兒少得可憐的薪水,她根本就沒看入眼里,做這些最主要的是為了“南神”。
其余還有那么一小點兒吧,是因為明宗他們這一家三口,還都不太討厭,不只不討厭,小皇子還是她徒弟、皇后娘娘對她也十分親厚,一見了她就拉著她的手叫妹妹;至于明宗,這些天觀察下來,好像也沒太得他那位“腦抽”爹的遺傳,舉止還都挺正常,而且對百姓對手下都很仁慈,最關鍵的是對葉七七也很愛護。
就今天不“恩賞”的這個舉動,葉七七就能領會出明宗實則是在“保護”她,怕的是她冒頭太快遭了嫉,所謂的“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總之就是怕有人對她不利。
可是沒想到,明宗已經如此用心良苦了,葉七七這邊還是遭了險,遇了算計。
當天剛剛散了朝,整個京城就迅速傳開了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消息——遼人怕了大魏了,遼國跟大魏認慫了!遼使被葉侍詔的一個主意給嚇得抱著鼠躥,都不敢和大魏呲牙了……
葉府管家王小山下午去街市采購,回來就興高采烈地跑到葉七七面前來匯報來了:“東家!東家!外頭現在百姓都在傳您的功德啊!我們都跟著與有榮焉啊,我這才出去,就被一大群人給圍住了,好些人啊,都堵在咱們府門前,給送東西呢。您看,我手里這雞、魚、菜……都是大伙送的,我不要都不行,往門口一放,人都跑了。”
王管事邊拎著東西給主子看,邊繼續說:“門口還有好些個呢。您現在在大魏,那是名滿京城了!百姓們都交口稱贊,說您厲害呀,比古之諸葛、大魏之戰神都厲害!諸葛亮以蜀抗曹那還得調兵遣將呢、戰神要打大遼還得有靡下黑甲軍集結呢,您,坐鎮京師,不費一兵一卒,就把遼人給嚇破了膽了,就讓遼人在咱們魏國面前,認輸服軟了!他們都說……”
說到這兒,王小山說不下去了,因為他發現,他們家東家的臉色,完全就不像是意料中的喜悅或是得意,而且好像是,好像是山雨欲來,看著怎么那么陰沉呢?
葉七七將正在給二哈梳毛的梳子一扔,也沒心情擼狗了,雙眼緊盯著王小山,問道:“這話,是誰說的?”
王小山突然就覺得,心里,害怕……自家這位東家,那對下人從來都是最和善不過的,像今兒這樣聲色俱厲的,那可是從來沒有的啊。
“我……我是聽外頭的人說的,現在整個京城,大街小巷子,都在傳這個事兒。”怕是怕,王小山還是得據實回答。
“那么,這話現在也已經傳到遼國使館去了?”葉七七的面色又沉了一層。
王小山想了想,遼國人知不知道他還真不清楚,不過以現在這種情況,連街上的幼兒都知道“朝里有個葉侍詔、削得遼人到處逃”,那,只要遼人不是聾子,都應該是知道的吧。
于是將街上幼兒也在傳歌謠的事兒,如實和他們東家說了。
葉七七站起身,沖岳春妮兒道:“給我取朝服,我要更衣,進宮!”
進了宮門葉七七直接問侍衛頭領,今上在哪兒呢?
侍衛頭領沖葉七七一禮,態度是前所未有的恭順:“圣上在剛給太后請了安,這會兒應該在皇后宮里。葉侍詔要去面圣?我派人帶您去吧!葉侍詔嚇走遼人,為我大魏爭光,不只是朝中文官之表率,更是我等武人之……”
還沒說完呢,面前沒人了,那位葉侍詔一路奔著“坤寧宮”走遠了!
侍衛首領——果然是葉侍詔啊,真乃“神人”!以自己練武數十年,守衛皇宮十余年的眼力,竟然不知道她是怎么從自己面前走過去的,別說是看,連點腳步聲兒都沒聽著!
想到這兒心下一凜——這要是來了個和葉侍詔一樣的“神人”,而且還安了壞心想要刺王殺駕什么的,那自己和自己那票兄弟,能守得住嗎?
身上不由得出了一層冷汗,不行,回頭得找個機會和郭內侍說說,請他跟圣上請個旨,讓葉神人來給兄弟們上上課,指導指導……
葉七七腳不沾地到了坤寧宮,這個倒不好硬闖,得按著規矩,讓人進去稟告,等皇上召見才行。
里面的回復很快,不僅是稟告消息的宮人回來了,連郭忠誠這位大內侍也代表皇上出來了,迎接葉七七這位新鮮出鍋的大魏功臣。
按說這待遇,除了霍仲伯就連陌相阮相那也是沒有的呀,可“葉侍詔”卻依舊面沉似水,一張臉上就差寫著四個字兒了——我不高興!
見了明宗和王娘娘葉七七匆匆見禮,也沒理明宗賜座那一茬,就站在那兒直截了當地問:“可是圣上使人在京城中散布我一計退遼,迫使遼使低頭,令整個遼國灰頭土臉,令遼使躲在使館里不敢見人之事?”
明宗——我使人去散布這些個?那不可能啊,遼人剛被削了臉面,這個時候懷柔為主,得了便宜還賣乖、用言語激怒遼人,除了逼狗跳墻激發遼人兇性之外,對大魏,也沒什么實際好處啊!
而且,就算是想要借機宣揚大魏國威,鼓舞民眾士氣,那這不是這個做法。
此事可由大魏朝廷出面,言明應對遼使的原則,是大魏朝堂的一致決定,這樣才能顯示出大魏的國風。
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事兒不能都放在葉七七一個人身上啊,這明面兒上看是給葉侍詔宣傳好名兒,實則,是把整個大遼的怒火都集中到了葉七七身上,這,是把一個小姑娘推出去,替整個大魏背鍋,把她一個人,架在火上烤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