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唐朝第一女王爺 第75章 二十四功臣(一)

作者/妖丶兔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趙國公長孫無忌

    貴戚豪族,英冠人杰——趙國公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約597年-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先長孫無忌世乃鮮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為長孫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內兄,文德順圣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非常好學,“該博文史”。隋朝義寧元年(617年),李淵起兵太原。無忌進見,淵愛其才略,授任渭北行軍典簽。自此輔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權,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后徙趙國公。

    武德九年(626年),參與發動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是李世民奪得皇位最堅定、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故而為“凌煙閣功臣第一”。歷任尚書仆射、司空。為人謹慎,改任司徒。貞觀十一年(637年)奉命與房玄齡等修《貞觀律》。貞觀十七年,圖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煙閣,長孫無忌居第一。

    唐高宗即位,冊封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與律學士對唐律逐條解釋,撰成《律疏》(宋以后稱《唐律疏議》)30卷。在李世民晚期,原本儲君乃長子李承乾,后李承乾因荒淫無道,被削去儲君之位,當時,李世民舉棋不定,較喜愛另一子魏王李泰,但長孫無忌推薦九子晉王李治(即后來唐高宗),協助他成為儲君。

    唐高宗時期,長孫無忌由于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以及武后趁高宗體弱擅權,與武氏結怨。后遭武氏寵臣許敬宗以謀反罪名誣陷,全宗族或殺或流放,長孫無忌本人削爵、遭流放至黔州(今重慶市武隆縣),不久被迫自縊身亡,有詩三首存世。太宗評語: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而總兵攻戰非其所長。長孫無忌的先祖,出自北魏皇族拓跋氏,因有殊功,改姓長孫氏。長孫氏是北魏以來的士族高門,屬于軍事貴族。

    河間王李孝恭

    宗室名王,獨稱軍功——河間王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初大將,高祖從侄,祖父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個兒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李淵自太原起兵,負責經略巴蜀。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總管,大造戰艦,練習水軍,得李靖之助,滅蕭銑,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任行軍元帥,率李靖等諸將,鎮壓輔公祏,破廣陵、丹陽,平定江南。拜揚州大都督。籍沒妻、子。其后長江以南均受其統領。貞觀初任禮部尚書,改封河間郡王。玄武門之變保持中立。遂不得李世民寵信,逐漸退出權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

    萊國公杜如晦

    賢輔謀深,遭逢明主——萊國公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長安區)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奪取政權、開創貞觀之治中的主要謀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書,其父杜咤為隋朝昌州長史。杜如晦自少聰悟,好談文史,是個典型的彬彬書生。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時,引為秦王府兵曹參軍。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對杜如晦非常忌諱,他對齊王李元吉說:“秦王府中可憚之人,惟杜如晦與房玄齡耳。”被外調出秦王府。玄武門之變后,被拜為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貞觀四年病重而死,年僅四十六。贈司空,徒封萊國公,謚曰成。時稱“房謀杜斷”中的“杜”就是指杜如晦。

    鄭國公魏征

    智者盡言,青史美臣——鄭國公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巨鹿縣,又說河北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諫敢言著稱。少時貧困,隋朝末投奔瓦崗軍,兵敗,歸唐。后為竇建德俘獲,念才而收之。建德兵敗,復歸唐。官至太子洗馬,乃李建成近臣。玄武門之變后建成死,唐太宗以其耿直,升諫議大夫,后遷秘書監、侍中等職。犯顏直諫太宗二百余次。卒時,太宗悲慟之極,謂侍臣:“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資治通鑒》卷一九六)。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魏征死后,唐太宗親自賦詩一首,追憶故人。

    太宗對魏征的特殊禮遇與尊寵引起了某些人的妒嫉,經魏徵舉薦入相的杜正倫、侯君集或以罪被黜免,或以叛逆受誅,因指摘魏征有朋黨;又揚言魏征將前后諫諍之語抄錄給史官褚遂良,太宗信以為真,很不滿意,遂終止了衡山公主與魏叔玉的婚事,并下令推倒了親自書寫的紀念碑。直到貞觀十九年(645年),太宗親征高麗,戰士死傷數千人,戰馬損失十分之七八,他深深悔恨這一舉動,不禁慨然嘆息說:“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立命馳驛以少牢之禮祭祀魏征,又重立紀念碑。

    梁國公房玄齡

    命世之才,善建嘉謀——梁國公房玄齡

    房玄齡(579年—648年),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今山東臨淄)人。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齡18歲時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房玄齡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為秦王參謀劃策,典管書記,是秦王得力的謀士之一。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齡為中書令;貞觀三年(629年)二月為尚書左仆射;十一年(637年)封梁國公;十六年(642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逝。因房玄齡善謀但有些優柔寡斷,而杜如晦處事果斷不善謀略,因此人稱“房謀杜斷”。后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范,合稱“房杜”。

    申國公高士廉

    高士廉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國公高士廉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儉,字士廉,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唐初宰相,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玄武門之變時,因功升任侍中。貞觀五年(631年),高士廉任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后奉命編撰《氏族志》,加封同中書門下三品。貞觀十二年(638年),改封申國公世襲申州刺史,不久又升任尚書右仆射。貞觀十九年(645年),高士廉任太子太傅,輔佐皇太子監國。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病逝,追贈司徒、并州都督,謚號文獻,陪葬昭陵,后又追贈太尉。太宗評語: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

    鄂國公尉遲敬德

    奪槊陷陣,智勇雙全——鄂國公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585年—658年),隋末唐初名將,名恭,字敬德,鮮卑族,朔州善陽(今山西朔城區)人。唐朝大將,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唐鄭決戰時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固地位,此后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擁立之功第一。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礎。天下安定后無用武之地,曾于宴會之上因議論軍功打傷某宗室將領。晚年閉門不出,煉制丹藥自服,最終得享天年。

    傳說其面如黑炭。尉遲恭與秦瓊為兩位傳統門神。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海市| 辽阳市| 平江县| 武夷山市| 榆林市| 斗六市| 花莲县| 清新县| 上林县| 淮滨县| 互助| 邓州市| 襄垣县| 湘乡市| 平山县| 天水市| 柳州市| 靖宇县| 开原市| 红原县| 方城县| 化隆| 章丘市| 鹤壁市| 都安| 尚义县| 阿坝县| 弥渡县| 定远县| 永平县| 泾源县| 青冈县| 焦作市| 内乡县| 饶平县| 云浮市| 措勤县| 元氏县| 中卫市| 尼勒克县| 高碑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