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時期,中國社會經濟處于上升階段,文化先進,是歷史上中國向周邊國家文化與技術的一個大輸出時期,兼容并蓄的社會風氣,也給五胡十六國以來進居塞內的各個民族提供一個空前的交流融合環境,在過程中亦從外族文明汲取諸多。唐朝的后半葉,處于中國歷史的轉型期,土地、鹽鐵、賦稅制度的改革標志著社會的緩慢變化,藩鎮割據勢力的壯大與周邊諸民族國家的形成,對此后近千年的中國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1]
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18年五月,李淵稱帝,定國號為唐,李淵就是唐高祖。李世民即位后改元貞觀,通過一系列改革使得唐朝走入鼎盛,史稱“貞觀之治”。后經歷高宗時期,武則天逐漸掌權,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唐”為“周”,稱圣神皇帝。武后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自稱皇帝的女人,前后掌權50余年。武則天死后政局一度混亂,后唐玄宗即位,而此時政治比較清明,經濟迅速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繼漢武帝時期之后,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2]
唐玄宗后期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后安祿山趁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圣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2]
唐朝后期有發生了牛李黨爭和宦官干政的局面,朝政更加黑暗,終于被藩鎮所滅。[2]
唐朝由于經濟發達,文化在當時也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與世界許多國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朝鮮、日本派來許多留學生到長安學習。唐朝同阿拉伯地區的友好往來,使綠寶石、胡椒、***教先后傳入中國。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和雕塑有40%是唐代的作品。[3]
2類別劃分
編輯
學術
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唐代前期思想繼承魏晉南北朝的儒學,例如孔穎達編著的《五經正義》,五經正義中的思想大多由漢晉大儒完成,尤其是鄭玄的功勞最大。唐初與明初比較類似,國家在做的是執行前哲的思想。唐朝中期以后,思想上的重大改進發生,韓愈、柳宗元、李翱、劉禹錫等人的思想創見,承前啟后。還有,杜甫、白居易等人的思想價值同樣不能被忽略,他們不僅僅是詩人。后世所謂經學,嚴格意義上應該叫做“漢晉唐經學”,后世所謂理學,應該叫做“唐宋明理學”。
韓愈和李翱的作品突出體現唯心主義思想,而柳宗元和劉禹錫更是唐代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韓愈在他著作《原道》和《原性》中復古崇儒、駁斥佛道,認為僧道不顧及生產,浪費社會財富,僧尼道士應當回鄉還俗,焚燒佛經咒文,將寺廟觀宇改為民居。他推崇孔子在《論語》中道述的道德觀念,以其作為日常倫理的標準。他認為天生人性,并可劃分為上中下三品。李翱在《復性書》發展孟子的性善論,認為人之性皆善,但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喜怒哀樂之情的干擾,使得性無法發揮,要求恢復人的善性克制人的情欲,所謂“復性”。韓愈和李翱的思想是宋代理學的先聲”。
柳宗元在他的《天說》、《天對》、《封建論》等哲理文章中指出人命與天命無關,天即自然元氣,無法對人世賞功罰過,“功者自功,禍者自禍”,人的遭遇純屬自己創造。劉禹錫發展荀子的天論觀點認為宇宙之內竟是物質,天本身同樣是物質,雖有客觀規律存在,但不能影響人事。他認為唯心理論的產生是因為人世間是非顛倒,人無能勝天,所以宣揚天命理論。
文學
詩仙李白唐朝文學成就以詩歌最為發達。清人所編《全唐詩》共收錄兩千兩百多位詩人的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這還不是全部。唐初詩人以“初唐四杰”最為著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時期詩人可分為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田園派和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派。其中集大成者為“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最為出名。李白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浪漫主義的色彩。而杜甫的詩則更多體現現實主義之情懷。中唐時期最卓越的詩人是白居易,他的詩通俗易懂。此外還有元稹、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李賀等。晚唐詩人以李商隱和杜牧最為出眾,被稱為“小李杜”。后世宋、明、清雖仍有杰出詩人出現,但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
詩圣杜甫散文方面,六朝以來,文壇盛行駢文這種文體形式,駢文講究聲韻、對偶、典故,辭藻華麗,以四字句和六字句為主。在唐初十分流行,以初唐四杰最為著名,但這種文體到唐朝時顯得形式僵化,內容空洞,故到了天寶年間,古文逐漸興起。古文運動在名義上是要恢復先秦兩漢的散文,實際上是要文章更有內容,也就是“文以載道”。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氣勢磅礴又思想深刻,號稱“文起八代之衰”;不過唐代的古文運動在韓柳去世后就逐漸衰退,唐末駢文又再度興起。傳奇是中國的一種古典小說形式,出現在隋朝,興盛于唐朝。著名的傳奇包括《柳毅傳》、《鶯鶯傳》、《南柯太守傳》、《枕中記》和《長恨傳》等。有的傳奇在后代還被改編為戲劇和白話小說。唐朝變文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重要地位。所謂變文起初是指佛教僧侶宣傳佛教講唱佛經的底本。最初變文僅限于佛教經典,后來則開始講唱其他故事,講唱的人也不限于僧侶。變文對傳奇和后世的說唱文學都有很大影響。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