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唐朝第一女王爺 第97章 高麗

作者/妖丶兔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新羅借助唐朝的力量完成了朝鮮半島中南部的統一,8世紀后期以后,新羅同其宗主國唐朝一樣,陷入內亂與衰落的窘境。9世紀末,真圣女王統治下的新羅爆發了人民起義,導致新羅在朝鮮半島的統治土崩瓦解。在各處的起義勢力中,弓裔和甄萱兩個亂世梟雄脫穎而出,分別打出了高句麗和百濟的旗號(史稱后高句麗和后百濟),與在金城(今韓國慶州)一隅之地茍延殘喘的新羅形成鼎立之勢,史稱“后三國”。

    新羅的碎片化造成了各處豪族割據自立的局面,后三國只是當時朝鮮半島中南部較大的三個勢力,半獨立的中小豪族更是不計其數,高麗王朝的開國之君——王建就是出身松岳(今朝鮮開城)地方的豪族。根據高麗王朝后來的說法,王氏家族的父系祖先(曾祖父)是微服東游的唐朝某帝王或皇族(有唐肅宗、唐順宗十三子、唐宣宗等說法),該李唐皇族與出自白頭山的圣骨將軍虎景的曾孫女辰義(追封貞和王后)結合,生下了王建的祖父作帝建(追封高麗懿祖),作帝建又與西海龍王之女(追封元昌王后)結合,生下了王建的父親龍建,后經求法唐朝而歸國的道詵和尚指點,以王為姓,名隆(追封高麗世祖),并在第二年生下了王建。此等傳說固然荒誕不經,但王氏為華人后裔確有可能性存在。

    896年,王隆以松岳郡歸順割據鐵圓(今韓國鐵原郡)的軍閥弓裔,被弓裔封為金城太守,時年20歲的王建則被弓裔命令在松岳筑城,并受封為城主,開始嶄露頭角。897年王隆去世,901年弓裔稱王,自居高句麗報德王后裔,定國號為高麗,史稱后高麗或后高句麗(904年改國號為摩震,911年改國號為泰封)。王建是這個政權最重要的將領之一,他在與后百濟的作戰中屢次勝利,受到弓裔的重用,于913年被任命為百官之首——侍中。弓裔猜忌好殺,導致眾叛親離,918年7月25日(陰歷六月十五日),泰封騎將弘述(后被王建賜姓名為洪儒,以下三人同)、白玉(裴玄慶)、三能山(申崇謙)、卜沙貴(卜智謙)發動兵變,擁立王建為君主,國號高麗,年號天授,大多數官民當即表示歸附。弓裔聞訊逃走,途中被民眾所殺。翌年正月,王建將都城從鐵圓遷到自己的“龍興之地”——松岳,改稱開州(后稱開京),從而鞏固了高麗的基礎。

    前期風云

    王建締造高麗國之際,新羅已經徹底沒落,而王建采取扶持新羅的對外政策,后百濟的甄萱則是王建的主要勁敵。對于其他割據一城、尚未臣服的豪族,王建“分遣單使,重幣卑辭,以示惠和之意”,并通過聯姻等手段逐漸將諸多豪族籠絡到自己的麾下。在高麗與后百濟長期的拉鋸之中,高麗逐漸占據上風,以930年古昌(今韓國安東)的瓶山之戰為分水嶺,高麗開始對后百濟轉入攻勢。933年王建接受后唐冊封,開始使用后唐年號,獲得了來自中國的支持。935年后百濟內亂,甄萱被兒子甄神劍廢黜,不久后投奔宿敵王建。同年新羅國王金傅歸順高麗,新羅都城金城被王建賜名為慶州。936年秋,王建親征后百濟,在一利川(今韓國龜尾市)大破神劍,取得決定性勝利,神劍也在不久后投降。王建終于完成了三韓一統的大業。

    高麗敬天寺石塔高麗開國后,王建對內著手恢復秩序,他遵用新羅的典章制度,確立佛教的國教地位,通過與功臣豪族的政治妥協而維持著豪族聯合政權的形態,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豪族有黃州皇甫氏、忠州劉氏、貞州柳氏、平州樸氏、平州庾氏、廣州王氏以及來自前朝新羅的慶州金氏、慶州崔氏等,因此高麗初期無論是專制王權還是中央集權都相當脆弱,可以說是無為而治;對外則積極北拓,定平壤為西京,將北部疆域從大同江流域逐漸延伸至清川江流域,還試圖聯合中原對抗契丹,并在934年接納被契丹滅亡之渤海國世子大光顯。943年,王建去世,廟號太祖,儲君王武繼位,是為高麗惠宗。

    如果說王建在世時尚能以其恩威駕馭功臣豪族,那么等到他體弱多病的兒子惠宗王武繼位時,這種政治平衡就動搖了,終于引發各方勢力的火并,即945年的“王規之亂”。通過平定王規之亂而上臺的定宗王堯也是太祖王建的兒子,他倚重從叔王式廉,試圖遷都西京,觸動了功臣豪族的既得利益,到949年被弟弟光宗王昭取代。光宗是高麗王朝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他即位八年之后,開始將高麗政治的“無為”全面轉化為“有為”,頒布“奴婢按檢法”,實行科舉制度,制定百官公服,伴隨這些王權強化政策的則是對功臣豪族勢力的大清洗。通過光宗的鐵腕手段與政策,高麗的王權得以大為穩固,為將來進一步的社會整合和秩序構建鋪平了道路。

    975年,光宗死去,兒子王伷繼位,是為高麗景宗。景宗在位時中止了光宗的大清洗,安撫豪族勢力,同時確立田柴科制,奠定了中央集權體制的經濟基礎。981年,景宗臨終傳位于堂弟王治,是為高麗成宗。成宗亦是一位不亞于光宗的有為之君,他引進了中國唐宋典章制度,建構起中央集權體制,同時設十二牧,開始向地方派遣流官,經濟上規定租稅法,文化上設立國子監,實行“以儒治國”的方針。可以說,高麗的國家體制到成宗時才正式成形,開國之初割據各地、半獨立的豪族演轉變為擁有高貴穩定地位、同中央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貴族,并與王權構成平衡,這是建立在數代君主努力的基礎上才得以實現的。

    高麗剛步入成宗所制定的軌道發展下去的時候,就進入了內憂外患的動蕩時期。這個時期始于993年冬天的契丹入侵,高麗通過徐熙出色的外交談判使契丹撤軍,還獲得契丹所賜的鴨綠江以東之地,但所服事的對象由宋朝轉變為契丹。997年,成宗死去,傳位給景宗的兒子王誦,是為高麗穆宗。穆宗在位時,母后千秋太后皇甫氏攝政,其姘夫金致陽專權,造成朝政紊亂,金致陽甚至企圖將他與千秋太后所生的私生子奉為新君。1009年,穆宗欲立太祖王建的孫子王詢為儲君,以抵制金致陽的陰謀,為此召鎮守西京的康兆入衛,不料康兆不僅殺了金致陽,還連著穆宗一起廢黜殺害,擁立王詢為王,是為高麗顯宗。消息傳到契丹,剛親政的契丹圣宗耶律隆緒便決定興師問罪,東征高麗,康兆戰死,開京被契丹占領并付之一炬,顯宗王詢南逃羅州。契丹雖然占領開京,卻不斷遭到高麗軍的騷擾,在高麗立足不穩,所以在得到顯宗親朝的承諾后撤軍。顯宗回到開京后即以有病為由食言,拒絕入朝契丹,同時恢復和宋朝的宗藩關系,重新使用宋朝年號。契丹則要求高麗在國王親朝和歸還江東六州中二選一,又修浮橋于鴨綠江上,在東岸建保州等城(今朝鮮義州),引起高麗強烈不滿。雙方沖突越鬧越大,到1018年爆發了第三次高麗契丹戰爭,高麗軍在姜邯贊的指揮下取得龜州大捷,重創契丹軍,契丹只好放棄對江東六州和國王親朝的要求,高麗也暫時不過問保州問題,在1022年恢復了和契丹的宗藩關系。

    中葉治亂

    結束了與契丹的戰爭后,高麗進入了長期和平穩定的時期,因此顯宗被視為高麗的“中興之主”。德、靖二宗時,圍繞保州問題,高麗與契丹關系再次緊張,為此高麗修筑了千里長城,其后由于高麗的讓步而很快恢復了和平狀態。1046年,高麗文宗王徽繼位,此時不僅高麗內部安定繁榮,而且對外與契丹(遼朝)和睦相處,與宋朝恢復邦交,與日本實現往來,被譽為高麗的黃金期。文宗在位37年之久,隨后的順、宣、獻三朝大體維持守成局面。

    高麗時代建筑——禮山修德寺大雄殿文宗在位時,與出身慶源李氏(仁州李氏)的貴族李子淵聯姻,娶了他的三個女兒為后妃,其中兩女(仁睿太后和仁敬賢妃)生育許多王子,這些王子又大多同慶源李氏下一代聯姻,慶源李氏的勢力因而迅速膨脹,成為盛世隱憂。1095年,高麗發生政變,文宗之子雞林公王熙先聯合宰相邵臺輔、將軍王國髦等誅殺慶源李氏外戚李資義,隨后年輕的順宗讓位于叔父王熙,王熙即高麗肅宗。肅宗年間,正逢女真興起,高麗與女真發生沖突,高麗慘敗,被迫求和,肅宗接受朝臣尹瓘之建議,設立“別武班”,大修武備,欲雪敗于女真之恥。1105年,肅宗去世,兒子高麗睿宗王俁繼位,在1107年冬派尹瓘、吳延寵越過千里長城,征討女真,占領曷懶甸之地(今朝鮮咸鏡南道一帶),修筑東北九城,但因不堪女真的反撲與騷擾,于1109年將九城歸還女真。1115年,女真酋長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與高麗建立兄弟之邦的關系(1126年改為宗藩關系),高麗則利用遼金戰爭的機會奪取保州,改名義州,解決了多年來的肘腋之患,使高麗疆域抵達鴨綠江。

    1122年,睿宗去世,兒子王楷繼位,是為高麗仁宗,由于仁宗年幼,外祖父李資謙輔政,慶源李氏的勢力再次膨脹。李資謙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仁宗,實現了慶源李氏和王室的第四代聯姻,他本人則被封為朝鮮國公,位極人臣,嚴重威脅到高麗的王權。這種矛盾終于在1126年爆發,先是仁宗近臣欲鏟除李資謙及其親家拓俊京卻失敗,導致宮闕被焚,仁宗差點要禪位給李資謙,李資謙不接受,但仁宗遭到軟禁。而后仁宗成功離間了李資謙和拓俊京的關系,通過拓俊京扳倒李資謙,翌年又除掉拓俊京,恢復了王權。然而,仁宗接下來所重用的是出身西京的和尚妙清與朝臣鄭知常等人,他們極力鼓動仁宗遷都西京,甚至稱帝建元、北伐金朝,引起了以金富軾為首的舊貴族的不滿。仁宗最終沒有接受妙清的建議,妙清遂于1135年在西京起兵,國號大為,年號天開,仁宗派金富軾討伐,在此后一年多的時間里,西京方面時降時叛,最終還是被金富軾武力鎮壓,高麗的社會秩序又重新穩定下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港市| 交口县| 台江县| 比如县| 延安市| 通州区| 息烽县| 富顺县| 民乐县| 东城区| 文安县| 景宁| 静海县| 巴楚县| 蚌埠市| 乌海市| 会理县| 胶州市| 太谷县| 蒙山县| 福泉市| 闵行区| 梧州市| 马关县| 永安市| 镇平县| 育儿| 东明县| 中江县| 汝州市| 外汇| 名山县| 呼伦贝尔市| 崇信县| 吉林市| 揭西县| 南充市| 阜康市| 威信县| 普宁市|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