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了十度還多,一個沒注意,感冒了。頭疼鼻塞的,太難受了。
……
對趙亮來說,京城里他有一個和珅和大人在就齊活了,不需要再往那邊增送人手了。
江哲江玉龍這種跟他挺合得來的官員,與趙家關系很密切的官員,擺在地方對他的增益才是最大的。
尤其是放在東南沿海,那今后會對趙家的幫助更大。
而且那也有助于江哲這樣對外界極感興趣的官員的進一步成長。
可是,強摁牛頭不喝水啊。
這種事兒必須講一個你情我愿,否則反倒容易起芥蒂。
而江哲眼下所作出的選擇,就也決定著他日后的命運,是會得到趙亮的全力栽培,還是會在悄無聲息中被趙亮打入二等公民序列。
江哲自然沒意識到趙亮的審視,臉全是意外,他沒想到趙亮這么夠朋友。不過并沒有高興,而是有些悵然,搖頭說道:“我去京城干甚么?去鑄銀元嗎?”有這些器械在,這活誰不能做啊。
“與其往京師里鉆擠,我還是當我的地方官的好。”不是什么為民造福這種虛頭巴腦的大話,而是江哲清楚自己的底子太薄了,全無家勢可言的他進了京城就只能依附他人而活。
被趙亮推薦到了京師,外人眼中,他天然就已是和珅和大人的門下。
那之后的成長,有了和大人的提攜必然會很快,至少遠比他在地方任苦熬來的快,但那根基也完全維系在和珅的身。就像攀著大樹往生長的藤蔓一樣,這樣的生活并不是江哲想要的。
或者說對比這種形式的生存,他更希望自己能腳踏實地。
哪怕最終不能成長為蒼天大樹,可他也能活的踏踏實實。
當然,江哲不能否認自己內心里的那一抹懼怕。
層的那些大人物間的爭斗,很容易會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的。就像之前和珅和大人被明了明的陷害一樣,可見他在朝廷層大員里也是有著強大的對手的。
這些人搬不動和珅,還搞不定他江哲嗎?
再是風險大回報大,江哲在面臨抉擇的這一刻也心中生出了懼怕。甚至他都進一步想到了日后和珅倒臺了……
雖然這很杞人憂天,可這多少也算是一點顧慮,多少在江哲決定自我命運的時候起到了那么一丁點的作用。
趙亮同樣不清楚江哲在這短短時間里,內心里涌現出了多少個念頭多少個顧慮。反正那些都沒有什么意義,他只需要知道江哲的選擇甚和他的心意就足夠了。
“就算不京,你也該升官了。怎么想的?是準備在陳州繼續干下去,還是……,往東南往粵東沿海去闖闖?”
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么。
江哲既然對外頭那么多感興趣,之前都拉著要走的朱渥談了一夜,那何不親自去粵東走走呢?
“當然留陳州了。”江哲飛快回答說毫不猶豫。
“你家的紡織廠今年還要擴張是不是?還有你從外頭拉來的那么多器械也早晚要大干一場的不是?陳州正是出政績的時候,這么好的位置我可還想多待幾年呢。”
趙亮也干脆江哲現在的官職太小調去粵東了也沒啥大的作用,還離得太遠想幫忙都難。留在陳州才最好,等把官職刷四五品了再去粵東也不遲。
“那好此去京城就正好看看能否幫你疏通一二。只要大計能得一個卓異,通判之位還不是非你莫屬?”
通判是正六品,與七品知縣老爺中間還夾著一個從六品呢。
一般情況下,從七品知縣到六品通判之間還需要走一個從六品的州判可江哲如果在“大計”中被判為了卓異那越級升官就也很正常了。
這就跟京察里的一等一樣,凡地方官被列為卓異者記入名冊的,都能得皇帝接見和賞賜,回原職等候升遷。
比如大名鼎鼎的于成龍,在湖廣黃岡同知任獲得卓異后不久便被提升為武昌知府。
江哲對趙亮口中的疏通兩字一點也不覺得被冒犯了,那一是他跟趙亮的關系夠親近二是他想要在大計時獲得卓異的考評,那還真必須要有趙亮為他疏通。
不然那升官的機會怎么就會落到他頭?
就憑他江玉龍在淮寧任干的好嗎?
扯淡。
每次的大計京察有多少卓異和一等被那些達官顯貴子弟給占據了?多少盡職盡責的官員只能落得個中等二等?
那模式看似很有效果,可實際卻一點都不公平。
不然黃枚還怎么把自己轄下之地搞得一團糟?
送走了江哲趙亮在龍路口繼續忙活著這起點的婚事不過是開胃小菜接下來就是趙亮寶貝兒子的百天,這對趙家絕對是大事。
連京城的和珅都使人送來了一件長命鎖,頭鑲嵌著紅寶石綠寶石和黃玉紫水晶,象征著福祿壽喜。
如此這般的玩意兒,趙家并不稀罕,可因為它是出自軍機大臣之手,就顯得尤為特殊了。
不過在趙亮眼中,小孩的百日也就那么回事兒。趙輝的婚事才是真正的大事。
一切就等著今年的院試結束了。
不管趙輝有沒有考中,他都要成親了。
女方是陳標的小孫女。
婚期已經定在了今年的十月底。
這是一門在外人看來并不怎么門當戶對的婚事,但陳家人心里頭是最明白不過了。
別說什么門不當戶不對的,只說陳標得趙亮之助力,輕輕松松的坐了瓊州鎮總兵官的位置,那陳家就是陪個嫡女給趙家又何妨?
更別說趙輝也不是胡吃狗油混日子的廢物。
時間已經進入了七月,趙輝這次回龍路口后人就不再進城了,馬就院試了,他需要閉門苦讀一陣子么。
整個趙家的長輩都對八月里的院試重視之極,是一邊圍著趙輝噓寒問暖,另一邊又明里暗里的示意趙亮多活動活動。
之前趙輝院試鎩羽而歸的陰影至今還籠罩著他們呢。
而趙亮他怎么可能不活動嗎?
中原學政王大鶴得家底都早被他使人查穿了。
通州人,少年時即穎悟勤學,精通各項典籍,又能明史,學問功底身后。
乾隆二十二年科場高中,考庶吉士入翰林。不到三年即受任翰林院編修,負責國史實錄等編纂記述事宜。
連續9年分別在順天府充當三次鄉試同考官,負責閱覽考生試卷,進行批注并擇優推薦給主考官,以定考中舉人。
又連續9年分別充任四川云南湖南三省正副主考官,職掌總閱試卷,核定名次奏報皇帝等事。
乾隆四十二年接任中原提督學政。
其本人是一個非常標準的讀書人,不阿諛權貴,也對高官厚祿不怎么用心,為官二十余年一直在清流學官中打轉。
這樣的一個人想要抓他的把柄,或是拿銀子砸暈他,那是很難的。所以趙輝能絕對中秀才的事兒,并不像何志輝以為的那么簡單。
因為王大鶴很看重自己的一世清名。
可是,王大鶴本人雖難以抓到把柄,他老家的兄弟子侄卻就是另一個模樣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