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明天加更,把這一戰結束。
正面僵持,側翼包抄。
眼前一戰趙亮的戰術十分簡單,甚至是十分明確。你只看他的兵力配置,一個再不懂軍事的人也都能品味出一二。
“轟轟轟……”
狹窄的正面戰場上,雙方的大炮轟鳴,一顆顆炮彈在空中彼此交叉交錯。
大運河兩側的有限空間真心不大,但這也正常,古典時代的中國,哪里會有大片的土地空置?當然全都要種上莊稼了。
就這么相對狹窄的空間里,彼此近百門大炮轟鳴。那火炮密度是相當大的!
趙亮并不擔心炮戰會輸給對面。
即便清軍的火炮數量更多,也擁有不少體量更大的重炮,就是那種五六千斤的重炮。
——從康麻子時代開始,清軍的重炮大體分為三類,其一是神威大將軍型火炮,兩千多斤重,這就屬于重炮中的輕型炮;其二是神功大將軍型火炮,普遍在三千斤朝上,屬于重炮里的中型炮;最后就是武成永固大將軍型火炮,重3600至7000斤不等,屬于絕對意義的重型炮。
再多說一句,這里的重量指的都是炮身重量,不帶炮車的。
但是因為滿清在鑄炮水準上的落后,比之明朝時候的水平,基本就沒有什么進步。只不過是塊頭更大了一些罷了。所以只從射程上講,這些動輒三四千斤、四五千斤的重炮,比之陳軍這邊的火炮言還真不占什么優勢。
甚至在射速上還處在一種劣勢。
別的都不提,只說炮身長度,一邊是兩米三四、兩米五六,另一邊則只有一米六七,最多是一米七八。光是這一點,你清理炮膛的時候就能比清軍占多少便宜了?
加上陳軍這里使用的是定制藥粉,甚至直接就是定裝彈。
生絲包裹的藥包直接跟炮彈捆綁一塊,后頭再加個彈托,這種定裝彈可以直接送入炮膛,比之分開填裝時間自然更減省了。
而且生絲藥包燃燒后的殘留很少,就炮管內的環境而言幾乎就沒有,這樣火器開閂降溫后不易陰燃。
少殘留,不陰燃是關乎性命的。
不然射擊完成后,炮膛內殘留仍在燃燒的殘渣,會在裝填時引爆發射藥,導致炮組集體升天。
所以清理炮膛也是必須的。
這點上倒是清軍占便宜,因為人家沒有發射藥包這么一說,就跟火槍裝藥一樣,大炮也是直接裝藥粉的,藥粉桶里必陪著一把長柄小鏟。
可也是因為此,清軍每每火炮發射后,都必須仔細清理炮膛,否則鏜內溫度過高,引發藥粉,那亂子可就大了。
總而言之,陳軍這邊從射速上講是絕對碾壓那邊的清軍的。
而至于炮彈的精準方面,陳軍的炮手都是背熟了炮表的。瞄準方式也是歐式的炮尾瞄具,并且一些配套的測量器具,如矩度、炮規、炮尺等。
比之清軍那邊的憑感覺憑經驗放炮強的太多了。
而且清軍的火炮是怎么布置的啊?
那依舊是赤果果擺在最前方。
西銘倒也知道了陳軍這邊有不少的神槍手,所以在炮兵前方還擺了一排持著大盾的士兵來作為炮兵的防護。
可這種防護能擋得住槍子,它能擋得住炮彈嗎?
陳軍這邊可是在炮位前擺滿了柳框的,內中裝滿了土袋砂石的柳框,可以完美的阻擋住蹦蹦跳跳而來的炮彈。
因為兩邊打的都是實心彈。
這種鐵彈不能爆炸,其殺傷力也不在于落地的那一瞬間,而是之后的‘蹦蹦跶跶’。
就跟打水漂一樣,通常落進隊伍里的炮彈都能輕松的從人群中趟出一條血路。
柳框的最大意義不是防止炮彈的直落,而是防止炮彈落地后的‘蹦跶’!
有這些優勢在,趙亮一點都不擔心炮戰的。
可他也清楚自己想要從狹窄的正面反推清軍并不容易。
除非對面的清軍都是傻逼,能眼睜睜看著他部火炮一門門的干掉清軍的火力而無動于衷,但這點真心有困難。
因為清軍腐化歸腐化,可他們上層的官兒不傻啊。
他們很輕易的便能發現柳框的作用。
只要他們抄一下作業,丟一些土包沙袋擋在炮位前方,哪怕趙亮覺得自己這邊的炮隊從射速到技術都占很大的優勢,想要精確無比的打掉那么多的大炮也是不切實際的。
因為清軍不是白癡,他們不會眼睜睜的看著柳框而無動于衷的。
事實上西銘現在就已經注意到了陳軍炮位前頭的那一個個柳框了,甚至他都瞬間里想明白了這些柳框的用途。
“好主意,好主意。趙廣明果然機巧!”
然后一回頭對手下的一人叫道,“還不速去辦理!”
想要現在去找這些個框子是很難得,但清軍隊伍里有的是麻袋,把一代代土砂堆在炮位前面,這跟柳框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甚至土包沙袋之后還能供軍兵躲藏,用來反擊對面的神槍手。
“果然,學的還真快。”
看著清軍炮位前方突然多起的土包麻袋,趙亮雖然不覺得意外,雖然清軍腐化嚴重,但這點小聰明他們應該還是有的。
“轟……”
一顆炮彈落地,然后蹦蹦跶跶的往前方奔去。
當面的清軍眼睜睜的看著炮彈落地,他想要往旁邊退,但那看似挺慢的炮彈實則真不慢的。
就覺得膝蓋下忽的一涼,然后劇烈的疼痛就瞬間摧毀了他的意志。
“啊……”
凄厲的慘叫聲再一次從清軍陣前響了起來。
陳軍知道想要隔著一里多路命中對面的大炮是很難得的。但不如把一顆顆炮彈打到對面炮位的前方,然后憑著炮彈的‘蹦蹦跶跶’去殺傷對面。
結果,效果很不錯。
現在已經崩毀對面四門大炮了。
而清軍射出的炮彈呢,或是從陳軍炮位頭上劃過,或是落到了陳軍炮位前方,但一個個柳框輕易的就抵消了他們的威脅。
“嘿呦,嘿呦……”
就在正面炮戰激烈的情況下,在戰場的側翼,都想從側面包抄兜襲對方的清軍和陳軍也在努力的蹚著滿是泥水和泥濘的稻田。
清軍更是攜帶了一些小炮。
比如劈山炮和神機炮,還有子母炮和奇炮等。
奇炮制于康熙二十四年,形如佛郎機炮,炮身長5.56尺,重30斤,附子炮4門,鉛彈重2.5兩,安在三腳架上,從尾部裝彈發射,可用以調整射界。
這在某種意義上算是特大號的鳥銃了。
神機炮用鐵鑄造,近似直筒形,長2.6尺,無瞄準裝置,載以平板四輪車,是明代神機炮的簡單仿制。
得勝炮用銅鑄造,長6.3尺、重365斤,前細后粗,炮身駕架于雙輪炮車上。
這些都是清軍配置的輕型火炮,現在被拖到泥濘難行的側翼,自然也是抱著可以建功的想法的。
但殘酷的事實表明,他們想的太簡單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