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索驥。
只是順著張克生的關系去摸瓜,那秀才、舉人就抓了十幾二十個,再加其他人交代的,朱濤總共從蕪湖城內抓到了小三十個秀才和七個老少舉人,外加三戶致仕官員,以及五戶沒來得及逃跑的官紳之家,最后再算蕪湖幾個官員的家人。
這些人和他們的親眷家屬加在一塊都有三百人了。
朱濤就把他們交給張克生去管了。
這種把矛頭直指有功名的讀書人的做法,還是陳軍的首例。
此前時候他們的做法還是比較溫和的。
對于秀才、舉人以及致仕去職的官員之家,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
你們只要不給我找麻煩,我就懶得理你們。
當然這有個大前提是這些人家的名聲還算不錯,那些真正臭名遠揚的人家,可不再此中。
如現在這種把秀才舉人都連根拔起,打包帶走的事兒,那還是首例。
這是周東一拍腦門想起的主意,他還給之起了個名字叫釜底抽薪。
原因是因為齊魯,齊魯的情況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地方的讀書人正在跟民團合流。
他們這些人在地方的號召力很大,一旦發動起來,力量不能小視。
齊魯的劉墉孔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周東覺得自己可以先釜底抽薪一下,那還看他們怎么去合流。
李長虹、梁海都舉雙手贊同。
所以就有了蕪湖城里的這一幕。
把蕪湖當地有功名、官職的人家通通揪出來,把根拔起,打包帶走。
周東覺得這樣一來肯定是破壞了滿清當地的統治秩序。
頭此前給他們發下的小冊子里,非常清楚的說明了趙家與滿清社會權力結構的不同。
滿清跟前明一樣,是典型的皇權不下鄉。
鄉間農村的權柄被他們賦予了士紳地主,被他們賦予了宗族而趙亮想要的政治結構卻是皇權下鄉,是把一切政治權利都收歸于朝廷!
不過要做到這一點很難。
因為任何社會建設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支撐國家權力有序運作的社會基礎,究竟是厚是薄,這取決于社會的歷史構成與現實狀態。
就中國的這個情況,想要短時間里徹底破除鄉下的士紳和宗族勢力那是很難很難的,要知道就是歷經了涂改的新中國,支部都已經建在村里了,村霸鄉霸還一度層出不窮。
乃至到了新世紀很多村里的主任選舉,也依舊是大姓大戶占光。
所以啊,想要在這方面取得真正意義是的勝利,那不是趙亮搞了多少鄉官,又或是把多少人下到村里去搞工作,而是整個社會的發展。
是社會與個人的共同進步,在自主、自治與自律能力的共同增強就像新世紀進入到第二個十年之后,村霸鄉霸之類的就少了很多,當然不能說絕跡,但真的比早前少了很多,也沒人再敢如先前那般囂張了不是嗎?
這就是時代的進步,國家下手對那類人展開政治,自然就提高了百姓的信心,同時也是人法律意識在提升對自身權益更加注重,更加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了。
所以,毋需國家的細心扶持,就可以自如地發揮自己于社會的作用,并對國家的長治久安起到一種雄厚的支持作用,支撐國家有序運作的。
這樣才是真正意義的勝利!
而不是一切全靠政府去扶持,自身根本無法長期坐實,社會必須經由國家權力的強制力塑造,才足以維持基本的秋序。
那一旦國家權力稍微松懈,或者是吏治**,社會可不就立馬陷入紊亂狀態了?
那樣的,國家對基層的動員能力照舊會大打折扣,照舊國力下降,社會不穩。
周東就是看到了那些,所以才提出了這個意見,而李長虹和梁海也都很認同。
雖然他們倆都是宗族姻親紐帶的受益者,可也正因自身是受益者,所以他們才更能明白鄉紳的強大力量。
就比如趙家。
崛起才十幾年時間就已經牢牢把控了龍路口、曹河和鄭集三地,并且向外的擴展速度始終沒有放慢放緩。
要不是和珅的遇刺讓趙家的發展勢頭戛然而止,再有個十年,整個淮寧縣怕都是趙家天下了。
李長虹、梁海當然認同周東的這個釜底抽薪之計了。
沒有了官紳和士紳功名與土地的結合,滿清的統治秩序就缺少了一環,雖然不至于崩塌,但肯定會多出很多的事兒來的。
因為單一的鄉紳地主,就如龍路口的張家那等人家,他們跟官府之間先天就存在不平等的。
只要存在不平等,有沒有了足夠多的潤滑油,那就必會有隔閡矛盾產生。
這對陳軍言就足夠了。
更何況這事兒傳開后對其他各地的士紳讀書人可都是一大震懾。意義就更大了!
因為被陳軍拿到手心里的這些人,他們全都要改造的勞動改造。
白天勞動,晚學習,勞逸結合,保管他們能對陳軍的法律法規都十分的記憶深刻。
而至于這么做會不會惹來士林的抨擊,惹來天下士紳階層的怒火……
哈哈,說的就跟趙家現在被士林士紳們歡迎一樣。
張克生能怎么辦?他現在連拒絕都做不到。
因為他已經自絕于滿清了,豈能再來自絕于趙家?
他只能蒼白著臉接受這一切,甚至對于那個昔日的家仆還要笑臉相迎,即使那笑臉比哭臉還要難看。
渾渾噩噩的渡過了五天時間。
那些歸他管理的人中間,一開始還有人念叨著朝廷大軍會來救他們的,張克生也沒去管,然后他們自己念著念著就不念了。
第五天直到陳軍船隊揚帆起航,都駛離了蕪湖了,清軍的影子也依舊沒能見到一個。
張克生也認命了。
精神有了些好轉,還把自己的幾個親戚和手下的仆人都提拔了。
他跟其他那些人不同。
那些人是被賊逆抓去的擄去的,清廷自然不會判他們通匪。可張克生不一樣,他頭那頂通匪的帽子是怎么著也摘不下了。
所以陳軍帶走的不止是他和他的妻兒,還有他的一些親戚。
后者就跟張克生一樣了賊船,想下都下不來了,只能乖乖的為陳軍辦事。
只是叫他們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這些自認為自己比泥腿子們高級的讀書人及其家眷們,竟會直接被拉去開荒。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