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正值仲夏,烈日如火,酷熱難耐,一名道士路過文家欲上門討碗水喝。
????????文顯忠聞聲出門,只見一位道士頭戴金粱道髻,身穿清絹道衣,腳下云履凈襪,腰系錦云絲絳,仙風道骨,頗有隱者之風。忙恭聲禮遇,請到院中小憩。
????????道士名為席應珍,字心齋,道號子陽子,未至及冠之年便辭親習道,至此已入道門二十余年,如今繼師遺志主持并擴建姑蘇白鶴觀。
????????席應珍勤奮好學,洞究道家之真經秘箓、醮章丹法,又兼貫儒、釋,在多個方面都有出色表現,是博通三教的道教高士。且受凈明道“忠孝為本”的影響,奉母至孝,對待鄉人也都溫靜友愛,所以聞名鄉里。
????????此時院外不少鄰里孩子正聚在一起玩鬧,唯獨文瑄蹲在院里拿了根樹枝在地上練字,姐姐文媭在一旁蹲看。席應珍好奇,就矮下身子問道:“你怎么不同他們一起玩耍?”
????????文瑄生于醫家,平日往來之人形形色色,是故雖然剛至髻歲,卻頗為早熟,不怕生人。小文瑄抬頭看了席應珍一眼,也不回話,嘟著嘴繼續練字,氣鼓鼓的可愛樣子引人發笑。
????????文顯忠見狀歉意道:“犬子年幼,尚不懂禮數,仙長莫怪。”隨后解釋道:“昨日嚷著要學寫字,我便教了他幾個字,結果今日醒來便都忘到腦后去了,我說了他幾句,這孩子就賭氣在這練了一天了。”
????????言語間席應珍仔細觀察著小文瑄面相,怔怔出神道:“此子命格竟與我如此相似……”
????????文顯忠所遇道士頗多,但似席應珍這樣的超凡脫俗之人卻是第一次見到,聞言心中一喜,以為要幫兒子看相卜占,便急忙告知文瑄的生辰。
????????席應珍打斷了文顯忠道:“天道至玄,貧道不敢胡亂揣測,不過此子生性要強,命格又硬,恐怕將來所遇磨難不少。”
????????聽言幼子命格不好,文顯忠大急,“仙長,能否助其彌補?”
????????“命數自有天定,怎是凡人可改?他幼年便如此偏執,務必將其引入正途。”
????????“還請仙長明言。”
????????席應珍猶豫許久才出聲道:“既然他喜識字,便讓他多讀書吧。”
????????二人談話間,已經引了文瑄母親費氏出來,費氏聽聞兒子命數不好也是無比心慌,哀求道:“仙長與他有緣,不如將他收作徒兒帶在身邊吧!”
????????席應珍笑道:“你們不必如此心急,多經歷些磨難未嘗不是好事,我既與他有緣,日后必會相見。”
????????小文瑄一直聽著眾人談話,聽到母親想讓自己做道士,有些不快,氣鼓鼓地走到席應珍身旁,拽了拽他的道衣道:“我不要做道士!”
????????“不得無禮!”文顯忠一把將文瑄拽了回來,夫妻二人對席應珍連連致歉。
????????席應珍大笑著忙稱無妨,休息了片刻后飄然離去。
????????晚飯時,一家人言笑晏晏。夫妻二人也將白天的事忘的差不多了,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文媭將弟弟的事記在了心里。
????????文媭抿了抿嘴唇,出聲道:“爹,文瑄的年紀已經可以上鄉學了吧?早些時候那個道士不是也說該讓弟弟多讀書嗎?”
????????文瑄人小鬼大,睜著大眼睛看著文媭,知道姐姐是把白天的事當真了,一時也不知道該不該說話,便默默地聽著。
????????周氏還不知道白天發生的事,詫異道:“什么道士?”文顯忠遂將席應珍的話給母親復述了一遍。
????????文恒聽后接話道:“爹,我聽人說現在鄉學的孟先生學識過人,如果讓弟弟去跟隨孟先生學習,打小便學的多些,日后隨您學醫想必也一定感悟更深。”
????????可上鄉學畢竟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文顯忠猶豫道:“文瑄以后要隨我行醫診脈,自然是需要學習識字斷句的,不過簡單些的我便能教給他,不一定非要去上鄉學……”
????????文顯忠正要繼續說話,卻被其母周氏打斷道:“顯忠啊,娘雖然老邁昏聵,但是也知道找老師的事馬虎不得,之前家里實在困苦,便委屈了恒兒只能跟著你讀書認字。現在稍有好轉,確實該讓文瑄去上鄉學,跟有學問的先生多學學。”
????????費氏知道相公的難處,勸慰道:“娘,其實不是顯忠舍不得錢供文瑄上鄉學,文顯忠每日問診也積攢下了少許錢財,只是因為我們家貧苦了這許多年,都未曾給您好好辦過一次壽辰,我跟文顯忠原本是商量著這筆錢為您老好好辦一次壽辰的,我們家也喜慶喜慶。”
????????周氏微笑道:“娘知道你們孝順,可我們就是尋常百姓家,辦的是哪門子壽辰?就把這錢充當給鄉學老師的禮金吧,如若文瑄能學到真學問,我這個老太婆的心里比過多少次壽辰都高興了。”
????????聽著一家人都為自己的事著想,小文瑄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讀書學醫,將來報答親人。
????????見母親如此決斷,文顯忠也知這事已成必然,便轉過頭對文瑄道:“文瑄,你可愿意去鄉學讀書受教?”
????????小文瑄放下碗筷,坐直身子,像大人模樣鄭重道:“孩兒一定用功。”
????????一家人見到文瑄的可愛模樣都忍俊不禁,一片溫馨。
????????幾天后,文顯忠便已備好文瑄拜師要用的束脩六禮。
????????天剛蒙蒙亮,便已去先生住所等候。
????????自西周以來,儒家學校便有國學鄉學之別,又有大學小學之分,到了元代小學,除了傳統的“五經”外,一般還要先學習“四書”等,以“四書”與“五經”并列成為必習教材。
????????小文瑄正值髻歲,正可按照朝廷規定入鄉學或社學。
????????鄉學先生大多由老成之士任教,此時的長洲鄉學先生姓孟,號材翁,大家都尊稱他為材翁先生。
????????孟材翁剛起,一打開院門,便看見了父子倆駐足等候。
????????文顯忠忙迎身上前,拱手施禮道:“孟先生起得早。”
????????孟材翁見是文顯忠,微微一笑,還禮道:“原來是文郎中。”
????????文顯忠恭敬道:“文顯忠素聞先生學識淵博,此番來拜訪先生,請先生收下小兒,受累教他些文字便好。”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