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昨天鳴冤鼓的聲音傳遍成都城,但只有一開始敲鼓時候的十幾個百姓以及退堂后幾十個百姓看到了陳樂天的樣子。距離遠的,沒有來的只聽說的人,都沒見到陳樂天。
這個已經(jīng)在巴蜀地流傳了月余左右的名字,多數(shù)百姓都還是想見一見的。
至于為什么都想見見,其實傳言中有說陳樂天長得英俊瀟灑的,也有說陳樂天長得材魁梧一派粗獷,也有說他書生意氣文質(zhì)彬彬...反正各種說法都有。
等到真正看到了,大家發(fā)現(xiàn)陳樂天長得一點也不奇怪,沒有尖嘴獠牙,也沒有貌若潘安。只是臉白的,劍眉星目,倒也不太像軍伍中出的人,乍看還是偏于像書生。只是顧盼間,有著一股常人沒有的氣勢,大概就是軍伍悍卒才有的吧。
所以這第二天早上,特意來在總督衙門外等著看陳樂天的人就多了很多。
陳樂天距離總督府衙門還有一里路的時候就被人群阻擋住了腳步。
“麻煩大家讓一讓,東家要進總督府。”劉大明跟侍衛(wèi)在前面開路。
陳樂天在后面閑庭信步,邊走邊面帶微笑跟分散開的兩邊人潮致意,好像自己是考中狀元騎著馬巡街的試頭名似的,就差胯下一匹披著大紅花的白馬了。
“陳公子,請問您從巴中城是坐船來的嗎,坐了幾天?”
“大概五六天吧,水路很通暢,也沒有遇到阻截的殺手,這點我很意外,我本來是冒著必死的心來的。”
“陳公子,您是京城來的,為什么要管巴中城的事呢?是跟巴中城曹縣令有宿怨嗎?”
“仇怨是肯定沒有的,我在來蜀地之前根本不認識他,甚至可以說時至今我也是不認識曹縣令的。我只是在盡一個大宋子民的本分而已。路見不平就要拔刀相助,就這么簡單!”
“陳公子,聽說昨你差點被打了,您沖撞總督大人是因為總督大人念及跟曹縣令老朋友的關(guān)系了嗎?”
“這...不予置評,公道自在人心。”
“陳公子,您此舉是為了嘩眾取寵嗎,聽說你準備參加科考,此番行為,難道是想讓朝廷注意到你嗎?”
“讓朝廷注意到我什么?莫說我沒準備考科舉,即便我想考,我用這種法子即便成功惹到了朝廷大儒們的注意,但又有什么用?批改卷子的時候所有學子的名字都是封住的,老師也不知道哪張卷子是誰寫的吧?”
“請問陳公子,是不是受縣丞大人指使所以來對付曹縣令?”
“你叫什么名字?你可以跟我一起上公堂,幫曹縣令跟我打打官司,要是贏了的話曹縣令肯定會給你很多銀子。”
一
里路的人潮,陳樂天回答了很多問題,也知道了很多百姓的想法。這是他臨時起意的。
之前他站在人潮外還沒被眾人發(fā)現(xiàn)的時候,侍衛(wèi)頭子提議他從側(cè)面翻墻過去,否則恐怕會被百姓們把衣服扯破。
陳樂天差點就準備這么干了,但轉(zhuǎn)念一想,正好跟百姓們說說話,讓百姓們對自己觀感更好,無論怎么說,這都是好事,在之后跟總督大人談判的時候都是無形的底牌啊。
終于穿過人潮走進府門走上公堂,總督大人已端坐在堂上道:“陳同學就別行軍禮了,拱拱手就行。”
陳樂天用行動說了不,仍舊單膝跪地行軍禮,然后再起拱拱手表非常嚴肅的道:“學生有話要說。”
總督大人不知道陳樂天賣什么關(guān)子,點頭道:“你說。”
“總督大人,學生是北軍出,在軍伍中待了不少光景。”陳樂天道:“在北軍的時候,咱們袍澤們常常在一起商討軍伍之事,有一次就說到巴蜀地。咱們袍澤們一致認為,蜀地已千年未有戰(zhàn)事,如今更是富庶至極。這些都是總督大人的功勞。若沒有一任任總督大人嘔心瀝血的治理,蜀地哪來安穩(wěn)平靜呢?若蜀地不安穩(wěn),咱們這些北軍將士又哪能一心對外,背靠大宋一心對敵人呢!所以大人,學生并非不尊敬大人,而恰恰是學生對總督大人佩服之極,才對大人行軍禮啊!”
這番話直接讓堂上的人傻了眼,包括劉大明。
不過劉大明很快就反應(yīng)過來,這是東家在按照昨天定下的計劃行事。昨天兩人議定今天對總督大人態(tài)度要好點,不能再像昨天那樣跟總督大人對著干。
昨天硬,今天就得軟。這樣這場注定不會容易的仗才能打的按照他們的設(shè)想來。
只是劉大明沒想到東家這一上來就如此的繞著個巨大的彎子來夸贊總督大人,著實是高明啊。
同樣很快便反應(yīng)過來的就是總督大人。
總督大人是什么人,高品大員封疆大吏,致仕的時候可是有誥封的大官啊。
他在心里想,這年輕人真是一的,昨天對我如此不敬,今天又來這樣夸我,不過...夸的倒還真的好聽的?年輕人啊,真是不得了,假以時,可要比我還要更老狐貍了。總督大人不呵呵笑幾聲,道:“陳同學說的本官甚是慚愧,慚愧慚愧。本官在此地多年,仔細想來,倒也沒有做過幾件于國于民真正有利的事,陳同學這么說可是在嘲諷本官了。”
陳樂天拱手道:“大人,學生所言句句肺腑。大人你想,若不是您...”本來陳樂天接下來想說的是:巴蜀地這些年來,哪能每年的稅賦都名列前茅?
但隨即想到這話可不能說,便立刻改口道:“若不是您,巴蜀地哪能每年都被圣上夸贊民安的典范啊!”
大宋每年都有賦稅排名,雖然賦稅的具體數(shù)字不會公布,但排名會列出來,供所有官吏和百姓看。
巴蜀道幾乎每年都是排名前十,甚至多數(shù)時候都在前五內(nèi)。
但可惜的是這些賦稅全部都是蜀王的,沒有一分錢入了朝廷府庫。所以陳樂天剛才差點說錯話,這話要是說出來,那等于就是變相的在質(zhì)問總督大人,收再多錢也不上交,全部都讓蜀王揮霍了,你這總督大人也忒沒用了。
雖然是朝廷這么多年來對巴蜀道的常例,但一旦說出來,除了有罵總督無能的嫌疑外沒有任何好處。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