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在大宋第八百一十一章危險的思考時光總是在不以為意中偷偷溜走。
和誠十年的這一年,這個人間還跟往常差不多,但又有著很多不同。
差不多的事有很多。比如說大宋仍然是天下第一強盛的國家。青天閣仍然是天下第一宗門。草廬仍然是天下第一道門。夫子還是那個天下第一夫子。北軍仍然是天下第一軍。
不同的事也有很多。比如說少林寺跟青天閣爭了很多年的趙元佐終于確定了歸屬,在凌云和覺遠法師一年之后的比試中,覺遠小法師艱難得贏了。在智通法師身邊學藝一年的凌云和在安師身邊學藝一年的覺遠法師。
覺遠法師勝了,則代表安師教的更好,則趙元佐歸屬于青天閣。
少林寺大法師覺遠獲得了名聲,但青天閣則得到了趙元佐。
如此一來可以算是皆大歡喜,畢竟從主角趙元佐的內心來講,他是想在青天閣學藝的。
正如陳樂天所言,就算最后你被輸給了少林寺,那又怎么樣?你就不能再接著想其他法子了?
在凌云和覺遠法師決定他未來的那一戰(zhàn)的時候,他心中平靜的站在那里觀戰(zhàn),他非常投入的去觀摩這場高手之間的對決,甚至忘記了這場戰(zhàn)斗關乎著什么。
再比如說陳樂天等十二位夫子的新晉弟子,有了更為長足的進步,尤其是陳樂天和李成俊,據(jù)說已經(jīng)來到了仲夏境。
李成俊和父親的關系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父親再也不是在家里獨斷專行的要求自己的兒子了,甚至還經(jīng)常逢人就說我兒子很厲害呢。三五百人不是他的對手。而李成俊也沒辦法跟自己爹解釋修行跟群毆可能并不是一回事。
再比如說梁國的政局又再一次發(fā)生了變化,以宋國相國與梁國太子的一封私人書信為萌芽,最終導致了太子被廢,好不容易穩(wěn)定下來的梁國皇儲之爭再次成為了梁國政局中最大的不穩(wěn)定因素。
但是僅僅三個月后,梁國帝王十六歲的第五子,神奇般的在各方勢力中游走,不知他是怎么做到的,最終竟然讓父王將他立為太子,而大臣們也并沒有反對。
就這樣,梁國剛剛混亂的政局迅速得到了平息。
而大宋相國在跟大宋帝王對此事的探討中,大宋相國只得扶額嘆息,梁國竟然也有那樣的一批人物。
帝王則笑說,奇正相合,奇只能多用,不能求全部有用。你也只是隨手而為,咱們要贏總得多付出點,愛卿這隨手而為已經(jīng)給梁國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已經(jīng)夠了。
再比如火器研究局已經(jīng)驚人的初步研制出了一種可以在戰(zhàn)場上使用的火器,雖然只是附著在箭羽上做輔助傷害的火器,雖然并沒有真正的在應用上試用得出結論。但根據(jù)那些研究人員的估計,如果用上的話,是可以對戰(zhàn)局有著至少兩成的影響。只不過大將軍在向陛下匯報后,陛下決定暫時不用,繼續(xù)努力研制。現(xiàn)在的成果只在內部實驗時用。
再比如李萱兒現(xiàn)在的境界根據(jù)封山寫回來給陳樂天的信中轉述萱兒師父的話:據(jù)說陳樂天已經(jīng)是仲夏境,為師并沒親眼見到所以不好下定論,萱兒雖然只是初夏境,但因為萱兒與為師學的是純以武入境,所以在戰(zhàn)斗力上,應該不會比陳樂天差太多。
不過陳樂天是肯定不信的,他能有現(xiàn)在的修為,一方面是在夫子和大宗師們的教導下,還有掌教師父大江大河般的太平心法。萱兒可沒有他這么多好的條件啊。所以說跟他差不多,他是無論如何也不信的。當然了,在給萱兒的信中,他當然是對萱兒大肆吹捧,說如今萱兒比我還厲害了,這個求學真是沒有白求。既然如此,萱兒就能早點回來了。
不過李萱兒卻說自己肯定要等師父覺得可以才行。師父說能出師她才能走。
陳樂天于是又寫信給她師父,說好話。
不過老先生卻一番嘲笑,回信說,你看你那猴急樣,真是沒出息...
氣的陳樂天拍桌子摔板凳,但也無計可施。
變化很多,不變也很多,不管是變化還是沒變化,時光都永遠按照他自己的道路往前走著,不會因為任何人而停止它的腳步。
這一年來,陳樂天一如既往的定期收到未知來信。
信中的內容越來越讓他陷入了思考同時也落入了迷惘中。他開始考慮,一個國家一個由人組成的或大或小團隊里,到底怎么樣才能更好地更有效的延續(xù)下去。
這些東西在之前的來信中都有簡單略微提過,但沒有深講。直到最近大半年來收到的信。信中大量的闡述了在那個世界里所發(fā)生的關于國家層面的制度更變的東西。
有兩個詞,叫民主,叫共和。
陳樂天越看越內心澎湃,顫抖著將這一封封信小心收起來。每天早晚都要打開看看還在不在,都要再從頭到尾一封封仔細看幾遍。
原來人間還能這樣嗎?
可是怎么做呢?
是啊,怎么做呢,幾千年未有之局,該怎么打破?
最近在陳樂天的腦海里一直盤桓著這個問題。
雖然他很清楚,如今的大宋是古往今來所有他們知道的國度中,最強盛的,百姓們的日子也是古往今來過得最好的。誰都想能到大宋來過活。在其他國家沒有活路的,來就能活。在其他國家剛剛能活的,來就能中產(chǎn)...大宋上上下下都能無愧的說一句,來大宋,給你們最好的日子。
但是...但是還能不能更好?
或者說,這種好能不能長久下去?如果有一天,陛下...陛下走了。換個人來,那個人是昏君怎么辦呢?哪怕他不是昏君,他只是個很普通的君主,但是他在治理上沒有多少能力,他雖然不亂搞,但他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怎么用人,不知道怎么處理與其他國家的關系,不知道怎么解決百姓的困難,到時候怎么辦呢?
誰能保證一個代代相傳的國家能全是明君,厲害的君主?
誰也不能。
那到時候就只能是推倒重來。先把舊的推倒,然后一番長久的爭奪,然后再重新建設...而這一切都伴隨著生靈涂炭,無數(shù)生命隨之消亡,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然后經(jīng)過數(shù)年十數(shù)年數(shù)十年的重整,再次來到一個新的頂峰,然后再重復下去...
所以,或許有更好的但需要變更到一個新的制度。
他走也想坐也想行也想睡也想,修煉的時候也想。甚至夫子在給他們講課的時候他也在想。
他不能跟任何人說,只能和自己探討。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