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十八年,清順治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河套平原腹地,鑲黃旗步兵統(tǒng)制,滿洲巴圖魯鰲拜手捧一杯熱氣騰騰的蒙古酒,抬頭對身邊的察哈爾親王阿布奈道:
”大汗派我來察哈爾,為的就是對付明國皇帝朱由檢,只管放心,明軍不過我手下敗將!去年在密云,鑲黃旗便將明軍打得落花流水,“
十五前,也就是中衛(wèi)軍主力由山東啟程開往河套不久,步兵統(tǒng)制鰲拜受多爾袞派遣,率領(lǐng)鑲黃旗一部五千戰(zhàn)甲,日夜兼程,往察哈爾部進發(fā)。
天命九年,皇太極率清軍滅掉林丹汗后,吞并察哈爾部,將其改名為察哈爾蘇木,并將其納入鑲黃旗管轄。
作為最早被清國吞并的蒙古部族之一,察哈爾部對我大清可謂忠心耿耿,死心塌地跟著清軍欺凌大明,林丹汗死后,他的兒子額爾孔果洛哲投降大清,十九歲便被皇太極秘密害死,其弟阿布奈承襲爵位。
與父親兄長相比,阿布奈為人頗為內(nèi)斂,懂得韜光養(yǎng)晦明哲保身的道理,他繼位已經(jīng)四年,身負國仇家恨,每日卻是如履薄冰,在女真人面前,不敢有一絲僭越。
崇禎十八年九月,明國皇帝通過蒙古諸部向盛京方面提出和親要求,點名要科爾沁部的大清皇太后布木布泰嫁入明國。阿布奈深知此事關(guān)系重大,多爾袞斷然不會應(yīng)諾,于是只好壓住消息沒有通報給清國方面,后來在崇禎皇帝強大壓力下,不得已只好派出使者前往盛京,向多爾袞稟告詳情。不出意外地,察哈爾親王被輔政王一番痛罵,雖然當時盛京已處于遼南海盜威脅之下,不過多爾袞還是下令集結(jié)兵馬,準備進入河套地區(qū),增援察哈爾部,防止明軍從山西方向發(fā)動的進攻。
大明皇帝發(fā)布全國的檄文流入遼東前,輔政王與各旗旗主們便通過潛伏在北直隸各地的奸細,得到了中衛(wèi)軍北伐的確切時間。多爾袞深知,相比寧古塔方向吃人不吐骨頭的哥薩克野蠻人以及遼南方向蠢蠢欲動的聯(lián)合艦隊,明國皇帝朱由檢才是心腹大患。若放任明軍北上,清國在蒙古各部的統(tǒng)治,便很可能會陷入土崩瓦解,遼東的左翼便會暴露在敵人威脅之下。
思慮至此,多爾袞隨即命令鑲黃正黃兩旗各抽調(diào)本部人馬三千余人,連同從朝鮮緊急抽調(diào)的朝鮮王軍三千余人,共計一萬人馬,馳援蒙古。
當然,有了前兩次與明軍交手的經(jīng)驗,此戰(zhàn)清軍主要作為督戰(zhàn)隊的存在,為清軍充當炮灰的,當然是已經(jīng)被征服的蒙古與朝鮮人,
“巴圖魯,本王聽說,朱由檢今年春季,在山東將劉澤清衍圣公殺得片甲不留,又將劉芳亮趕回了淮南,此時正是士氣高漲,不宜正面為敵啊。“
察哈爾親王當然不是在為鰲拜考慮,清軍去年在密云戰(zhàn)敗的消息,他早已耳聞,這次鰲拜率領(lǐng)鑲黃,正黃旗戰(zhàn)甲不過五六千人,這點人馬用來對付中衛(wèi)軍主力,顯然不夠,而如果用來彈壓察哈爾部,則是綽綽有余。
身負國仇家恨的阿布奈當然沒有主動給清軍做炮灰的覺悟,如果可能,他倒是很愿意看到鑲黃旗正黃旗與明軍決戰(zhàn),最好將打成個兩敗俱傷
暴君崇禎在明國各種倒行逆施,遠在河套平原的蒙古人多少也聽說過一些,阿布奈對朱由檢并不抱有任何希望。
相比輔政王多爾袞,明國皇帝或許是個更危險的角色。
伴隨上萬中衛(wèi)軍渡過黃河,進入河套,清軍,蒙古部族,朝鮮王軍三方面關(guān)于排兵布陣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
“阿布奈親王,明軍攻打察哈爾旗時,你率領(lǐng)旗中勇士,擔任大軍前鋒,鑲黃旗大軍會在后方援助你的!
“巴圖魯,本王以為,朝鮮人經(jīng)驗更為豐富,不如讓他們先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