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狂想曲》的電影,和羅杰前世曾經看過的那部皇后樂隊的傳記片完全不同。
當然,也不可能相同,畢竟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一支叫做的樂隊,也沒有一位名叫弗萊迪-摩科瑞的印度裔齙牙主唱。
事實上,整部電影的劇情,幾乎都可以說是索菲亞-科波拉的原創。
樂隊只是在對劇本進行審核的時候,提出了幾處修改的意見,就沒有再繼續插手。
整部電影的劇情,基本上就是某位鋼琴家的一生。
——這是為了和“boheian的意思是“放蕩不羈的藝術家”,而在所有藝術類型中,要在大眾和高雅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鋼琴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在影片開頭的部分,講述了鋼琴家的成長和青年時期的一系列故事,而從影片中段開始,大量的鏡頭被用在了整部影片最為關鍵的部分:愛情和謀殺。
鋼琴家為了愛情,槍殺了一位富豪,并由此引申出了關于死刑的爭議,以及一些宗教方面的話題。
最終,鋼琴家被判決死刑,死后也未能升上天堂,而是被拽入了地獄。
——這是整部影片里為數不多的幾個特效鏡頭。
在羅杰的提醒之下,索菲亞-科波拉在影片中留下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暗示,隱喻這整個故事只是一場荒誕而離奇的夢境。
——某位號稱“原創電影最后旗幟”的導演,最喜歡做的就是這樣的事。
在一部爆米花電影中加入少量似是而非的暗示,既能確保電影的受眾基礎——因為幾乎所有人都能看懂簡單的劇情——但靠著這些暗示,又能博取到極高的口碑——因為能夠解讀出n種不同的含義,滿足了那批自詡高逼格的影迷的需求。
當然,這樣做說起來簡單,但一直到羅杰重生之前,能夠將大眾審美和口碑協調到最佳的,也只有一個克里斯托佛-諾蘭。
更多的導演,都只能專注于一個方向,甚至是一個方向上的某一種或者幾種特定的類型。
脫離了這些特定類型,就必然撲街失敗。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邁克爾-貝以及羅蘭-艾默里奇。
索菲亞-科波拉沒有前兩位那么極端,但卻也是一個僅僅只擅長文藝類型影片的導演。
在看過初步完成了后期制作的樣片之后,羅杰很確定地做出了結論:這部《波西米亞狂想曲》絕非一個主流的、大眾化的影片。
在票房上,也很難有太大的作為。
唯一成功的可能,是走沖獎路線。
羅杰對電影的了解并不算多,但卻并不妨礙羅杰以一個影迷的角度得出結論:索菲亞-科波拉版本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小眾類文藝片,就像她那部經典的《迷失東京》一樣。
如果不能在頒獎季有所作為,那么很難博取到高額的票房。
考慮了片刻,羅杰開口問道:“如果取消原定發行計劃,我們會損失多少?”
“已經投入的宣發資源都是按照四月份檔期制訂,如果調整太大的話,這筆資金就白費了!
馬克-戈登考慮了片刻,開口道:“再加上我們和環球影業之間的協議,如果不能和環球達成一致,需要支付一筆違約金,兩者相加,大概在五百萬到六百萬美元之間!
“以你的判斷,這部影片是否能夠在戛納電影節有所作為?”
羅杰猶豫了一下,又問道:“或者歐洲三大電影節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
“如果參加競賽單元的話,需要一定程度的運氣!
馬克-戈登考慮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