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期的時候,搖滾音樂只是底層人自娛自樂的把戲。
五十年代,一個叫做埃爾文斯-普雷斯利的天才,將搖滾音樂帶進了主流大眾的視野當中。
這也被普遍認為是搖滾樂興盛的起源。
也是在貓王的影響之下,搖滾樂的影響力迅速從北美擴展到全世界。
經過長達十幾年的醞釀之后,六十年代,是一個頂級搖滾巨星井噴的年代。
齊柏林飛艇、黑色安息日、披頭士、滾石樂隊、平克-弗洛伊德、鮑勃-迪倫、大衛-鮑伊、伊基-波普……
一個個堪稱傳奇的名字,在六十年代的十年之中誕生。
六十年代的兩次“英倫入侵”,更是極大地促進了搖滾樂的繁榮。
歐洲和北美的碰撞,堪稱是流行音樂史最殘的戰場。
尤其是以第一次英倫入侵的影響力更大。
站在整個流行樂壇的角度來看,這次英倫入侵還將剛剛誕生在萌芽之中的“民謠復興”運動給掐死在搖籃之中,直接將民謠音樂從一個不遜色于鄉村音樂的“主流大類”,給壓制成了無人問津的“小眾音樂”。
(注:歐美的民謠和國內的民謠不是一回事,這里指的是歐美民謠音樂。)
這一次激烈的碰撞,讓歐美兩地的搖滾樂都進入了空前的快速發展。
依靠著這一事件的影響,在長達超過二十年的時間里,搖滾音樂都一直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節奏。
七十年代的原型搖滾、八十年代的金屬樂搖滾,一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朋克復興,這段時期,可以說是搖滾音樂最為鼎盛的階段。
不過,就像交響樂和民謠音樂的沒落一樣,沒有哪一種音樂類型可以“長盛不衰”。
進入到九十年代末期之后,隨著數字音樂的迅速發展,實體唱片市場開始迅速萎縮。
這本身并不是什么大問題,無非是換一個音樂載體罷了。
但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副作用,卻是讓搖滾音樂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在傳統的實體唱片時代,消費者們在購買一張專輯的時候,更加優先去考慮的,是一張專輯的整體水平。
而搖滾樂,在這一方面是占有優勢的。
出色的搖滾樂隊,在制作一張專輯的時候,整張專輯的整體感可以保持得非常出色,讓人能夠一口氣連續聽下來。
但在數字音樂的時代,歌迷們卻更加的“沒有耐心”。
相較于一張完整的,時長在三十到七十分鐘的專輯,他們更傾向于將一首五分鐘以內的單曲反復循環無數遍。
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流行音樂和嘻哈音樂就迅速崛起,大有取代搖滾樂的趨勢。
當然,搖滾音樂的沒落是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音樂播放載體的變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
真要仔細研究這其中的根源,都夠水好幾篇A&HCI論文的了,這里暫且不表。
總之,在進入新世紀之后,搖滾樂沒落的“征兆”就非常的明顯。
而到了2010年代,除了那些依然還在活躍的老牌樂隊,幾乎看不到什么出色的新人。
整個搖滾樂壇? 呈現出明顯的青黃不接的狀態。
事實,從九十年代末期,就有不少人喊出了“搖滾已死”的口號。
而到了今天? 看去,搖滾音樂是真的要“死掉”了。
或許不是現在? 但只要這種青黃不接的局面沒有改觀,最多十幾年? 當這最后一批還在活躍的大牌樂隊紛紛老去、從主流大眾的視野當中消失的那一天,搖滾音樂便會“死去”。
徹底消亡肯定是不至于的。
但卻會像曾經的交響樂、民謠音樂等等一樣,淪為小眾之中的小眾。
事實? 在五十年代末? 北美也曾興起過一陣“民謠復興”的運動? 希望能夠拯救被搖滾樂沖擊之下瀕臨崩潰的民謠音樂。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
第一次英倫入侵徹底殺死了還在搖籃之中的“民謠復興”。
純粹的民謠音樂已經消失不見,在鮑勃-迪倫、海灘男孩為首的一批音樂人的帶動下? 變成了搖滾樂的一個分支:民謠搖滾。
而現在,搖滾音樂也遇到了當初民謠音樂所面臨的麻煩。
若是不做點什么,搖滾樂便是會和曾經的民謠音樂一樣? 逐漸從主流大眾的視野當中消失不見。
……
在這個頒獎季,除了為“當代傳奇獎”公關之外,樂隊同樣也花費了很多的心思,在“搖滾復興”這一計劃。
雖然羅杰一直說不愿意過多的插手這件事,但最終? 身體還是很誠實的。
這是因為? 在帕妮絲-格里芬的提議之下,樂隊將“搖滾復興”計劃,和“當代傳奇獎”的公關聯系在了一起。
——在格萊美的會員當中,屬于“搖滾音樂”這個圈子的人,所占的比例可不低。
還有很多本身屬于流行音樂或者其它領域,但同樣對搖滾樂有所偏愛的人。
當樂隊表現出對搖滾樂的未來而擔憂,并確實有所行動,打算做些什么的時候,天然就能爭取到這些人的好感。
雖然說樂隊提出“搖滾復興”計劃,并非是為了格萊美的公關。
作為當今搖滾樂壇最具影響力的樂隊,同時也是“最有錢”的,羅杰始終認為,自己有義務為這個行業做點什么。
而在整個“搖滾復興”計劃的投入不高,還能順手撈一大筆聲望的前提下,胖子等人也不至于反對。
但既然能夠從這方面得到一些好處,樂隊的四人都不會有任何的猶豫。
有好處不占是王八蛋。
“搖滾復興”計劃,從一公開開始,便是為樂隊爭取到了這個圈子里許多人的好感。
而當一個由RIAA和【量子音樂】牽頭的基金會成立之后,那些本來有所疑慮,認為樂隊是借此機會博好感的人,也將其它的心思拋到腦后。
不管樂隊是否利用“搖滾復興”計劃來為自己拉票,至少是把事情做到了實處。
若是“搖滾復興”計劃,真的能夠像預料之中的那樣發展,整個搖滾音樂的圈子,都將因此而受益。
在這種情況下,樂隊幾乎是毫無懸念地,以超過四分之三的得票率通過了“會員票選”。
接下來,只要在格萊美一百五十名常駐評審的投票當中,得到一百票以的支持,就可以在二月份的格萊美頒獎典禮,獲得一座“當代傳奇獎”的留聲機。
按照格萊美的規定,當提名名單公布之后,所有候選者就必須停止一切公關活動。
當然,這一條通常不會被所有人所遵守。
不過,到了現在這個階段,【Darkness】樂隊倒也沒必要在明面違反規則。
公關活動暫時告一段落,樂隊很快便是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搖滾復興”計劃。
按照【量子音樂】的計劃,“搖滾復興”計劃的開銷并不會很大。
但對資源的耗費卻是必不可少。
僅僅只是第一階段,預計就要挑選出萬名“符合條件”的歌手和樂手進行系統的培訓。
每年的開銷,大約在接近一千萬美元。
這筆錢,由【Darkness】樂隊出一半,剩下的一半,則通過向其它成名的搖滾明星“募捐”而來。
花點錢買聲望這種事,尤其是自己所處行業內的聲望,對于很多已經擁有了一定地位的明星來說,還是很樂意去做的。
當然,前提是花的錢不要太多。
“搖滾復興”計劃,顯然就是很符合這一點。
“募捐”資金的額度總共才四百多萬美元,當然,是每年。
這筆錢看去不少,但放到整個搖滾樂的圈子里,卻是算不得什么。
實際,羅杰本來是打算自己來出這筆錢的。
不過在帕妮絲-格里芬的建議下,經過一番考慮,還是拿出了一半的額度來進行“募捐”。
——總要給別人一點“做好事”和“收買人心”的機會嘛。
整個“搖滾復興”計劃,對于金錢的花費并不多。
主要的開銷來源于向培訓人員支付薪酬,另外還有一小部分,對于“生活貧困”的培訓生進行生活補貼。
但后者的補貼額度很小,而且還有著嚴格的限制。
事實,能夠玩得起樂器的人,一般來說都不會太窮。
那句老話,“樂手一面墻、海淀學區房”雖然只是玩笑,但卻也一定程度能夠說明玩樂器有多么的燒錢。
就以吉他為例,除了初學者之外,絕大多數人都不可能滿足于只有一把吉他。
各種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配置,乃至于僅僅只是“明星同款”,都會成為入手新吉他的理由。
而這還僅僅只是吉他本身的開銷。
再加效果器、音響等等,基本可以說是一個無底洞。
基本,玩得起樂器的人,家庭條件都不至于太差。
“搖滾復興”計劃當中所列出的“貧困補貼”,更多的還是一個象征意義。
當然,北美這么大,例外總是會有的。
不過,例外之所以是例外,就是因為它的“稀少”。
按照【量子音樂】的估計,“貧困補貼”這一塊,每年可能連幾十萬美元都未必花得出去。
主要開支的大頭,還是在于向培訓人員支付薪酬,以及在全美范圍內尋找有天賦、有才華的少年。
“選拔人才”的方式倒也沒有太多出奇的地方,主要依靠的是青少年們在監護人的陪同下主動報名。
至于如何將“搖滾復興”計劃針對性地宣傳出去,除了【量子音樂】和參與到這項計劃當中的搖滾明星們會進行宣傳之外,RIAA的“人脈”,也會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作用。
作為一個“半官方”的機構,RIAA和許多其它性質類似的機構都有聯系。
盡管這種聯系未必有多么的密切,但總歸是說得話的。
例如,PTA。
全名叫做“北美家長與教師聯合協會”。
這就是RIAA的主要“公關目標”。
通過PTA,將“搖滾復興”計劃的內容“安利”給全美的家長們。
若是他們家里有一個對搖滾樂很感興趣的孩子,說不定就會來報名。
誠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進入搖滾樂壇。
但在北美的教育方式下,大部分的家長還是更傾向于支持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前提是這些“喜歡的事情”是“健康的、無害的”。
更重要的是,“搖滾復興”計劃,對于通過了篩選的青少年們,并不收取任何的培訓費用,也不需要他們專門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看書app,【 \\咪\\咪\\閱讀\\app \\mimiread\\ 】書源多,書籍全,快!
所有的培訓都在周末進行,范圍則幾乎涵蓋了全美所有的城市。
——至于更小的鄉鎮,那肯定是覆蓋不了的。
要完全覆蓋每一處鄉鎮,那花費的資源和成本將會無限制地漲,飆升到沒有人承擔得起的地步。
覆蓋所有的城市,就已經足夠了。
在一些人口比較多的大城市,例如洛杉磯、紐約等等,“培訓班”的數量會多達數十個。
而哪怕是一些小城市,最少也有一個。
這樣下來,可以確保大部分通過篩選的青少年們,可以就近選擇相應的培訓班去接收培訓。
至于場地和培訓人員,前者由【量子音樂】提供,不收取任何費用。
后者則是采取兼職雇傭的方式。
基礎的培訓,其實并不需要多么專業的人,中學的音樂老師,就足以完成這項工作。
根據這些青少年接受培訓的進度,再不斷篩選出其中得優秀者,去接受更高層次、更加專業化的培訓。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會不斷有人因為達不到要求而被淘汰掉。
這是正常的。
“搖滾復興”計劃要做的,也并非是給每一個接受培訓的青少年都提供一條在這個行業內發展的“出路”。
而是僅僅只是一次“機會”。
能夠抓住機會的人,當然能夠在這個行業內繼續走下去。
但若是自身能力不足,中途被淘汰,那也怪不得別人。
在經過了長達三個多月的漫長準備之后,【量子音樂】終于是正式啟動“搖滾復興”計劃,開始在全美范圍內,接受“適齡青少年”的報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