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鳥銃的精確度,總有人覺得滑膛槍精準度很差勁,認為三五十米就打不著人了,還列舉歐洲排槍擊斃三五十步才開槍的列子。
下面說說明末的鳥銃精準度,明朝范景文撰的《師律》中提到:“后手不用棄把點火,則不搖動,故十發有**中,即飛鳥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
明朝改裝后的鳥銃(火繩槍)身管較長,口徑較小,發射同于口徑的圓鉛彈,射程較遠,侵徹力較強;
相對于歐洲和日本鳥銃,明軍鳥銃增設了準星和照門,形成三點一線,又將直形木把改為托住銃管的曲形木托,持槍射擊時可穩定持槍進行瞄準,射擊精度較高。
戚光的《紀效新書》記載:鳥銃射擊:
試火器,以八十步立五尺高、二尺闊木牌,三發一中,十發七中為精;
罰,鳥三彈中一者,平;中二者,賞銀一分;中三者,超五分。
一次不中者,打三棍;二次不中者,打六棍,三次不中者,打九棍;五次不中者,打四十棍,革退。
不愿打者,一次罰銀五厘,二次一分,三次一分半。弓弩同例。
《武備志》中曰:“鳥銃:唯魯密銃最遠最毒!
魯密銃無論是射程還是精準度都是公認的比鳥銃強,具體可以網上搜一下視頻測試。
鳥銃八十步都能有這精準度,天武軍使用的自生魯密銃精準度更高。
再說下歐洲人的滑膛槍的測試。
19世紀歐洲軍事強國對其老兵、新兵進行滑膛槍射擊的數據統計。
得出的命中率,在90米到270米的距離間,其命中率僅僅為53%到15%。
而這個數據所反映的,也僅僅是作為隊列進行密集射擊時對密集陣形行進的目標的毀傷概率,并非單個火槍手所能達到的命中率。
這個數據告訴我們,如果100名老兵通過嚴整隊列,在距離90米的進行齊射,也就是線列陣,可能擊倒100名做密集隊形行進的敵人中的53個。
距離如果提高到270米,新兵則僅僅能命中15人,即使老兵,也只有23人的概率。
這個數據相對比線膛槍確實慘不忍睹,但經過數據可以看出,歐洲滑膛槍排隊槍斃的精準度并非那么不堪。
最起碼天武軍四段擊、五段擊的齊射有這命中率,幾次輪射后能把對面打的集體飛升沒問題。
所以我這里不是工地,也不缺抬杠的,大家就別揪著這個杠了,看小說不是搞研究,沒必要杠這杠那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