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爭想得很美。
可吳爭沒有聽到陳勝應是。
聽到的是,“大人,來了!”
吳爭連忙回頭,順著陳勝的目光望去,平崗山的山梁上出現了一排黑影。
然后是兩排、三排……直至數不清。
吳爭大驚,三界已經是一千騎兵,這支敵軍從哪來的?
難道敵軍已經突破錢塘江防線?
難道方國安真的投敵了?
可戰場不容吳爭思考,平崗山不高,敵軍從山梁沖下,最多是一柱香的時間。
吳爭急速下令,全軍按既定方案隱蔽。
明軍埋伏之處,是平崗山山腳的一塊農田。
空曠而平整。
農田后面是老槐村,這是個小村莊,二百多口人。
三天前,吳爭率軍到達時,已經疏散掉了。
村莊來回走動的十幾個村姑、老漢,是吳爭抽調了十幾人假扮的。
可為何吳爭不將埋伏點設在村莊,而非要設在空曠的農田呢?
那是吳爭看到農田中參差不齊的稻草垛時,靈機一動決定的。
此時的稻草是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資。
它可以生火。
炭,許多人家都用不起,就算用得起,那有不要錢的替代品,自然不會錯過。
所以,當百姓割完稻,打下谷子,就會把稻草堆放在田里。
壘成一座圓柱型,頂端成塔形,如谷倉般的模樣。
為得是將稻草曬干,再搬回家燒火用。
稻草垛約有二人高。
當吳爭看到這些稻草垛時,就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于是,令明軍士兵埋伏在每一個稻草垛背面。
就算敵人從山梁下望下來,也看不到稻草垛背面的埋伏。
其實明軍的情報確實有誤。
深入紹興府的這股韃子,原本就有三千人。
在到達諸暨時,諸暨縣令率眾投降。
于是,一千韃子留了下來,一為接應,二為守住退路,三為搜刮民財。
可因為諸暨縣令的投降,明軍得到的消息,是從嵊縣逃難百姓處傳來的。
從諸暨竄入嵊縣的韃子確實是二千人,一路攻上虞,一路攻新昌,可明軍并不知道諸暨還留有一千韃子。
之前三界首戰,韃子無功而返,與留在諸暨的韃子會合之后。
經向導的獻策,定下了此策。
以一千騎兵再次進攻三界,而另一千騎兵棄馬翻越平崗山,對明軍形成東西夾擊之勢。
此計不可謂不高明。
明軍本來就是兵少將寡,無力在這種山間小村設防。
再加上韃子一直以騎兵出現,誰會想到,他們會棄馬翻山越嶺而來?
一柱香的時間很快過去。
韃子們氣喘吁吁地從山梁上直愣愣地沖下來。
他們絲毫沒有防備這么一個小山村中,會有明軍的埋伏。
甚至連該派的斥候都沒有派出。
不是因為他們愚蠢,而是因為他們狂妄,更因為他們自峙有向導。
他們在列隊。
要說找死,這股韃子當仁不讓。
他們列隊之處,與明軍埋伏之地,不足百步。
他們的說話聲,命令呼喝聲,清晰可聞。
雖然吳爭聽不懂,吳爭此時也不想說什么,讓韃子聽懂。
因為有一種聲音,吳爭知道韃子一定聽得懂。
“啾”“啾”“啾”“啾”……。
象鳥叫,但絕不是鳥叫。
那是死神的招喚聲音。
列隊的韃子,面對著突如其來,飛蝗般的箭矢。
腦子里甚至連躲避的意識都來不及做出,箭矢就已經來到他們的面前。
瞬間百余人被射翻倒地。
可明軍只來得及射出第二波箭矢。
因為是面對面,韃子的反應速度很快。
就算猝不及防之下,他們依舊在第二波箭矢到來前,迅速散開。
所以,第二波箭矢就遠不如第一波那么收獲巨大。
僅射翻了了了二十余人。
而這時,韃子反擊了。
當然,韃子無法迅速組織起沖鋒來反擊。
沒有哪只軍隊可能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組織起沖鋒。
韃子的反擊手段是他們的強項——弓箭。
他們的從背后取弓、從箭壺抽箭,然后彎弓搭箭,開弦射出,如同行云流水,在吳爭看來,就象是一種完美的藝術。
這就是差距,吳爭此行,帶來的都是最好的弓箭手,把所有的弩都留在了三界。
可就算是軍中最好的弓箭手,對弓的把握,都不及對面韃子那么……自然。
這弓就象長在韃子身上一樣,用一個如臂使指的成語,最合適不過了。
明軍的第三波箭矢僅射倒了七人。
可韃子倉促之下發起的反擊,就射翻了數十個明軍。
吳爭一看不對,急忙大聲喝道:“撤!”
于是,明軍轉身逃跑。
敢說逃就逃,不是明軍想找死,實在是因為有參差不齊的稻草垛掩護。
這也是吳爭選擇在農田曠野埋伏的原因之一。
可就算如此,依舊有十幾個明軍,被韃子的神射手射倒在地。
可也一樣,韃子已經無法再射輪了,因為明軍已經跑出了弓箭的射程范圍。
吳爭帶著明軍逃入村子。
占據了早已圈定的幾個制高點。
韃子也片刻之后,一支三百人的小隊,便開始慢慢向前試探著前進。
剛越過農田,踏上田埂,便迎來了明軍密集的箭矢。
韃子在損失了十幾個人之后,只能撤退,因為他們的箭矢很難找到目標。
有了民宅的掩護,明軍在箭術上的不利被掩蓋。
雙方形成戰術僵持,開始了長達半個時辰的零散對射。
說來好笑,這半個時辰,雙方沒有一個人被射中。
半個時辰之后,韃子箭壺空了。
可明軍帶來的箭矢,那可是用車拉的,想射多少就多少,除非弓箭手疲憊,拉不動弓了。
可這現象不存在,每個明軍開三弓之后,就輪換著休息,怎么可能累?
韃子等不及了,他們明白不迅速擊潰面前這支明軍,那么明軍的援兵就會趕到,這畢竟是敵人腹地嘛。
在這種心理下,韃子開始組織全軍沖鋒。
他們帶有盾,小圓盾,無法遮掩四肢,但可遮掩要害處。
韃子主將已經判斷出對面明軍的人數不多,那么憑借己方的人數優勢,以命換命,完全可以突破對方的阻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