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閑人一個013”、“曹州人在北平”投的月票。
王一林傻眼了,好半晌道,“你他X的就是個瘋子。行吧,我將這些人單獨編成一營就是,絕不委屈了他們。”
錢肅典長揖道,“多謝!”
王一林眨巴了幾下眼睛,欲言又止。
錢肅典道:“王大人不必再勸,錢某意決。”
“不……不是,我是在想,要不你寫一道手諭,言明我等沒有奉命回京是你的命令……反正,你也不在乎了……王某沒有別的意思……呃,都是為了弟兄們不是?”
錢肅典剛聽時一愕,而后哈哈大笑道:“王大人說得是,謀逆大罪錢某都不在乎了,還懼區區一個抗命?來,筆墨侍候!”
……。
次日一早,慶泰朝頒布監國退位詔。
同時,詔告天下,擇吉日,祭太廟,擁立前太子朱慈烺為帝。
應天府臣民一片歡呼,大街小巷爆竹聲不絕于耳。
就連煙花柳地,那也是與有榮焉。
江南明人,又要有皇帝了!
這對于本要成為亡國媽或者曾經做過亡國奴的江南明人而言,是多么振奮人心的事啊!
可總有那么一群蚍蜉、螞蟻,他們認為這事不對。
他們以為自己身上長出了一對原本不存在、其實也確實不存在的翅膀,他們想振翅高飛,去挑戰整個天下。
譬如錢翹恭。
他在借助妹妹,向叔叔錢肅典送出急訊之后,串連了不少軍中將士。
如果說軍中將士都有錢翹恭叔侄這般對世事的認知,那就太看得起他們了。
利益!
關鍵的核心,還是利益。
被朝廷改變為禁軍的,除了一部分是廖仲平從紹興府帶來的老兵之外,有很大部分是當日吳爭北伐,各府歸附的義軍、降了清反正的明軍,還有就是新征的良家子弟。
這些義軍和降清反正的明軍,在此時的禁軍中,擁有最大的話語權,因為,他們是老兵。
這其實是朝廷心中最大的隱患,禁軍本該成份簡單,大都取京城良家子充任。
可一是因為戰爭不斷,二是朝廷剛歸應天府不久,需要安定人心,三是朱媺娖一女子,沒有那么大的掌控欲,這事就被暫時擱置下來。
可現在,如果說新君登基,禁軍必定會遭受一次清洗,蕩滌塵垢。
同時,會有大批的將領士兵從禁軍驅逐出去。
這就成了許多將士心中的憂慮,對他們而言,這新君與其讓朱慈烺來當,還不如朱媺娖繼續監國,甚至還不如讓鎮國公來當這個皇帝。
對于這些老兵,他們崇尚強者,吳爭在他們心中,那就是強者。
又譬如馬士英,他也沒有閑著,應天府大部分官員都為原職留用。
這其中少不了一些弘光朝舊部,馬士英原為弘光朝首輔,又是慶泰朝閣臣、戶部尚書。
許多中下層官員,那還是賣馬士英面子的。
官場的很多事情,都不需要明言,一個眼神就是一次交流。
譬如忠義伯吳易,兵部郎中孫兆奎、刑部主事沈自駉等,這些曾經號稱“白腰黨”的江南義軍成員,他們對前太子朱慈烺沒有一絲感情。在他們看來,這天下有能者居之。在他們心里,前太子朱慈烺不能服人心,絕非有能者。
應天府,暗流涌動!
就象一個炸藥桶,僅須一絲明火,就能讓它轟地炸響,直將這個搖搖欲墜地慶泰朝炸個四分五裂、永無翻身之日。
……。
在吳爭離開后,夏完淳仰躺著,看著屋頂。
“若此次我真與令師對立,你會作何選擇?”吳爭的這句話,一直回響在夏完淳的耳朵里。
師如父,在這個時代,學生背叛老師,是一種大惡。
夏完淳的臉在抽搐著。
他是個重情之人,但他更重真理。
夏完淳對世事的認知,超乎這個時代的許多鴻儒。
特別是對明亡的原因,有著非常尖銳的剖析和抨擊,他與亡父夏允彝所著的《幸存錄》《續幸存錄》,對大明滅亡和明末明臣的解剖,有著非常客觀的記述。
如果說夏完淳之前是一心抗清復明,那么從認識吳爭之后,他的理念開始進化,他對吳爭所說“大明是漢人之大明”,大有相識恨晚之感。
不過,夏完淳在與錢家叔侄等人辯論之時,更有了改良,他認為吳爭這話,應該做些改變——大明是明人之大明!
一字之差,意思全變。
夏完淳認為,只要人認同自己是明人,那就是明人,與種族無關。
此議,得到這個散漫組織中許多人的認同和附議。
大明之所以為大明,就是因為吸納了太多的民族。
正如盛唐,多少異族共襄大唐?
他們同樣是盛唐不可分裂的組成部份。
夏完淳的一句話,迅速讓他在這個散漫組織中崛起,成為了一股新風向。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隨即在士林中盛傳。
由此,“明社”在短短數月間誕生了,夏完淳、錢家叔侄、沈自駉等七人,被稱為明社七子。
明社雖無黨魁,但夏完淳的聲望,已經是當之無愧。
所以,此時的夏完淳,很清楚自己將會做什么,他只是,太難過情義這一關。
喟嘆一聲之后,夏完淳慢慢從床榻上撐起身來,“來人,備馬車,本官要回太平府!”
……。
當各種各樣的消息向鎮江城匯聚之時。
吳爭在訓練火槍兵。
他對這種燧發槍的認知,只是停留在入門階段。
譬如對于瞄準,吳爭只知道三點一線,可這時的火槍,卻是連瞄準具都沒有,哪來的三點一線?
吳爭能訓練的,只是讓士兵能端穩槍,就象,在槍口吊塊磚頭之類的。
譬如說,讓士兵放緩呼吸,在呼吸之間的空隙射擊。
再譬如說,調整三列士兵之間的相距間隔,以使得前中后三列輪換的速度更快、相互之間撞上的機率更小。
而這些,對于此時的火槍而言,已經足夠用了,足夠用到,只要多訓練,熟能生巧,就野戰而言,便可戰無不勝。
這不是狂妄,對于這個冷兵器,哪怕韃子都缺戰馬的時代來說,確實不是狂妄。
戰無不勝,不代表著不會死人,只是訓練一個火槍兵,相對訓練一個騎兵、一個弓弩手的時間,二者間的差距太大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