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最緊迫的是,二萬清軍還在進攻金華府,嚴州衛和金山衛還在苦苦支撐。
以八千人攻堅固的寧波城,這風險和代價太高了。
這個時候,應該先增援金華府,才是正確的。
可吳爭固執地拒絕了所有的諫言,他心里明白,什么事都能忍,什么事有退,唯有此事不能忍、不能退!
因為,這是吳爭心里的底線!
吳爭抹干臉上的淚,站在瀝海要隘城樓上,望著刀槍如林的八千將士。
“我自認是個善于納諫之人。”
“我的同袍手足們勸我,此時我軍應該去增援金華府,因為嚴州衛和金山衛被二萬清軍精銳進攻了十天,他們打得很苦。”
“我原本也是想著去增援金華府。”
“可你們想必也聽說了,敵酋多鐸打不過我們,卻擄走了吳莊三百多無辜的百姓,昨日盡數斬殺于鬧市間。”
“所以,我改變想法了,我要替這些無辜百姓報仇,血債血償!”
“有人勸我,為了三百多人,去犧牲更多的人,值得嗎?”
“我覺得值得!就象有強人,砸了你家的門,沖進來打了你一耳光,然后施施然想要離開,這時你是不動聲色地看著他離開,還是明知道追上去會被打得頭破血流依舊打他X的?”吳爭大吼道,“現在,你們告訴我,怎么選?”
“打他X的!”整齊劃一、聲勢震天。
“我有一個夢想,我想要江南百姓一提到北伐軍,就會自豪地說,那是我們的北伐軍,我想要北伐軍將士一提到江南百姓,就會自豪地說,那是我們的家鄉父老……可如今,我們的家鄉父老被韃子屠殺,我們該怎么面對自己的家人,難道去和我們的父老說,我們無能為力嗎?”
吳爭再次大聲吼道:“告訴我,該怎么選?”
“血債血償!”
“去吧!”吳爭一揮手道,“讓敵人付出十倍的代價,讓韃子知道,我江東男兒的血性!”
“殺!”
在嘶吼聲中,八千大軍開拔。
吳爭回身,看著身后的陳勝道:“瀝海衛我帶走了,只能給你留下六百人,你要守好它。”
陳勝拱手道:“大將軍放心,屬下絕不負大將軍所托。”
吳爭看向厲如海,“去告訴張國維,我不知道杭州府發生什么事,也暫時不想知道。但我要他立即派三千人增援金華府。”
“喏。”
吳爭看向張名振,“水師必須保障我軍的糧草、軍械補給,別跟我說糧草不足,找莫執念去要,告訴他,我若死了,他一個子都得不到。另外,盡最大可能,提供火炮支援,射程夠不到,就將火炮拖上岸,別和我說火炮太重,運載不便,就算是你自己親自去抬,也得保證對寧波東門清軍的炮火壓制。”
張名振拱手道:“大將軍放心,張名振若有負所托,不須大將軍下令,名振自己割了自己的腦袋。”
吳爭拱手一圈道:“諸位,勝利見!”
“勝利見!”
……。
上虞與寧波之間的距離并不遠大概也就一百多里地吧。
就算是步兵徒步行軍,也就一天的路程。
所以,當天,多鐸就得知了吳爭率大軍來犯的消息。
雖然寧波府已經沒有多少軍隊了,但多鐸并不慌亂,依仗寧波城墻的堅固,他自信可以將吳爭擊敗于寧波城下。
多鐸開始將兵力集中于北門,因為吳爭從上虞來,勢必最先到達北門。
就算吳爭想繞行,那自己也有足夠時間重新部署。
多鐸確實沒有信心,出城主動迎戰。
紹興府一戰之后,吳爭在他的心里,不再只是個普通對手,而是生死大敵。
損兵折將之后,多鐸的銳氣確實被壓制。
他現在已經不能聚精會神地應戰,他不得不去思考,此戰之后,朝廷會對他什么樣的懲罰。
因為,攻紹興、金華兩地,是他自己的擅專,并非是清廷旨意。
這打贏了一切好說,打輸了,自然是罪上加罪,就算他是豫親王,也不例外。
多鐸寄希望于能在寧波擊敗吳爭,更期盼著金華府能傳來好消息,這樣,自己或許還能挽回些顏面,對朝廷也能有所交待。
……。
攻城戰在次日凌晨暴發。
昨日午后,吳爭就在多鐸的眼皮子底下,率軍繞過北城,去了東面。
多鐸隨即調兵向東城。
雙方對敵人的兵力調動,幾乎一目了然。
但多鐸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因為城中守軍兵力不夠,多鐸將所有軍隊集中到了城里,這就使得多鐸對城外失去了控制力。
所以,他無法去遏制舟山水師登陸。
這就使得吳爭有了火炮的支持。
張名振帶來的是當初陳守節獻給吳爭的速射炮。
這種炮的射程近,屬于后裝炮,只是因為用得還是黑火藥,而且密封性不足,所以威力比較小。
但它的優點是,重量輕,一門炮不算基座,才二百多斤,運輸方便,且射速快。
吳爭下令,幾乎是不計成本地對東城城墻施以狂轟濫炸。
用得還是成本極高的開花彈。
往往是數輪炮火之后,派步兵攀城墻進攻。
可多鐸顯然是做了許多準備。
對付明軍火炮,多鐸令守軍下城墻,而等火炮聲一停歇,清軍就涌上城墻。
所以,火炮對守軍的殺傷很小。
這樣就使得瀝海衛的戰損非常大,往往一千人一個波次進攻,回來就至少損失二、三百。
一天下來,吳爭已經損失了近千人。
而清軍傷亡還不足三百人。
在城樓觀戰的多鐸很滿意,這樣保持下去,最多三天,吳爭就必須撤退,如果不退,多鐸可以一個反擊,將吳爭徹底留在寧波城下。
次日,吳爭依舊重復著老套路。
到傍晚時分,北伐軍的傷亡總計已經接近兩千人。
這已經非常慘烈了,傷亡大都來自于攀上城墻與守軍肉搏之時。
可以想見,清軍對明軍所用的戰術套路已經非常熟悉,可以說是打得習慣成自然了。
甚至只要炮聲一停,城下清軍就不由自主地往城墻上跑,因為明軍步兵就要攀墻進攻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