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盟主“有水一川”投的月票。
陳名夏罵得沒錯,沈致遠確實是莽撞了。
吳爭原本想著,有槍騎、風雷騎三萬多騎兵擁擠清軍來犯,怎么著,也能頂上個把月,到時,吳爭大多能料理干凈南邊之事,然后徹底解決博洛。
但此時,已經(jīng)不容吳爭猶豫了,必須立即做出應(yīng)對。
“順天府中,還有可用之兵嗎?”
這話等于白問,與沈致遠交接順天府防務(wù)之后,北伐軍已經(jīng)全員南撤,哪來的可用之兵?
所有人都沉默不語。
只有宋安突然道:“……有一支人馬,或許可用!”
吳爭一喜,“誰?多少人?”
所有人都驚訝起來,北伐軍還有兵力滯留在順天府?
這不是明著打吳王臉嗎?
這可是不從軍令的大罪,要殺頭的!
宋安稍作遲疑,答道,“……與王永強一起反正的祖澤潤……按行程算,他此時應(yīng)該還在順天府……!”
“祖澤潤手中有多少人?”吳爭已經(jīng)顧不得祖澤潤為何抗命了。
“一千騎兵。”
吳爭皺起眉來,一千騎,頂什么用?
“他為何滯留順天府?”吳爭沉聲道。
瞧瞧,瞧瞧,這就是為上者的嘴臉。
如果此時祖澤潤手中不是一千騎,是一萬騎,不,哪怕是三、五千騎,相信吳爭不會再問祖澤潤為何滯留順天府,而是會高興地下令,令祖澤潤立即率部增援山海關(guān)。
畢竟,從運河水路直上順天府傳令,三日就能到了。
“……不久前,祖大壽病死于順天府……!”
吳爭明白了,這事,怪不得祖澤潤,祖澤潤在之前大名府一戰(zhàn)中立下軍功,加上他說動不少北面原降清明軍歸正,被授于副指揮使之職,此時奔喪,情理之中。
宋安繼續(xù)道,“……祖大壽子侄很多,且門下子弟皆為武將,祖大壽病亡,奔喪者眾多……!”
吳爭看著宋安,有些明白宋安吞吞吐吐的原因了。
祖大壽降清,不管是什么原因,早已不在吳爭視線之內(nèi)。
而因為祖大壽降清,其子侄及門下子弟,大都降了清,有許多更是真正的漢奸。
譬如,吳三桂就是祖大壽的外甥,當然,吳三桂已經(jīng)不可能給祖大壽奔喪了。
宋安的意思是,趁著祖大壽病死,門下子弟奔喪,此時必是云集在順天府。
這些人大都是武將,自然身邊多少有個幾十,甚至上百的護衛(wèi)、親隨。
只要聚集起來,湊出一、二千騎,還真是大有可能的事。
但吳爭臉色陰沉,沒有說話。
宋安吶吶道:“……此時軍情緊急,事急從權(quán)……!”
陳名夏立即拱手道,“與山海關(guān)得失相比,這些人確實不值一哂了……若真能立下戰(zhàn)功,王爺不妨就赦免他們!”
李颙點點頭,“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若能說動這些人增援山海關(guān),應(yīng)該不是難事!”
宋安見有人附和,有了底氣,“……如果再在順天府招募些擅騎之人,臨時湊出五千騎,想來不是難事……加上這些人懂戰(zhàn)、能戰(zhàn),這支臨時拼湊出來的騎兵,想來戰(zhàn)力不會太遜……!”
所有目光又聚向吳爭。
“最關(guān)鍵的是,祖大弼也在風雷騎,此時正在交戰(zhàn)戰(zhàn)場……他們都是祖大壽門下子弟或親友,就算是臨時拼湊,也不缺默契,無須磨合,能即時成軍!”吳爭淡淡道,“只要他們能迅速增援山海關(guān),至少能爭取三、五日的應(yīng)對時間……從吳淞口用水師急送援兵,時間夠了!”
“王爺英明!”
吳爭看了一眼宋安,“這事你去辦……只要保山海關(guān)不失,孤可以赦免他們往日罪惡!”
“是!”
……。
山海關(guān),臨水。
它的城墻,都已經(jīng)延伸入海了。
沈致遠將戰(zhàn)場選擇在海邊,不是他有心與博洛打場水戰(zhàn),當然,博洛也不會上當。
但,城墻和甕城上部署的火炮,也確實是博洛不想面對,希望避免的。
就算雙方的火炮數(shù)量對等,也總是城墻上居高臨下者占大便宜的。
真要在山海關(guān)正面打一場攻堅戰(zhàn),那么,就算勝利,也只是一場慘勝。
這顯然不利于博洛往后左右清廷軍政。
有了這個認識,所以,對于沈致遠選擇的決戰(zhàn)地,博洛雖然明知沈致遠不會那么“好心好意”,也無法拒絕。
沈致遠對錢翹恭所言的突襲,絕對不可能是全軍參與的,因為地形就那么大,出關(guān)隘正面,單方能容納五、六千人,已經(jīng)是極限。
所以,所謂的突襲,只是雙方打個照面,占點先機。
這也是沈致遠與錢翹恭都堅持自己率軍當中軍的原因所在。
因為先鋒的突襲勢頭一旦失銳,頂上的中軍,將面對回過神來的敵人主力拼死反擊。
戰(zhàn)斗已經(jīng)持續(xù)了三天。
山海關(guān)外,靠東邊臨海的土地上,覆蓋著雙方陣亡的士兵和戰(zhàn)馬尸體,血液甚至于聚成涓涓細流,匯入海水,海水,紅了!
站在城關(guān)上瞭望戰(zhàn)場的沈致遠,他的臉皮在微微抽搐。
戰(zhàn)局并非如他所愿,是,沈致遠的戰(zhàn)術(shù),并沒有太大的錯誤,從某個方向而言,可以說是兵出險著、出奇致勝。
先以前鋒發(fā)起突襲,能占多少便宜,就占多少便宜。
然后以第二梯隊如海浪般一波拉一波地拍打敵人的陣線,只要敵人陣線有一處崩潰,己方鐵騎將會迅速向北突破,從而由點帶面,完成對敵人的反殺。
沈致遠甚至考慮到己方?jīng)_殺的技能不如敵人,所以選在山海關(guān)東北方向靠海的一側(cè),做為突破點,因為敵人的陣線不會太厚實,同時,敵騎會缺乏遠距離沖刺形成的穿透力。
而己方騎兵皆為槍騎,風雷騎也早已完成騎槍裝備,也就是說,騎兵不再需要以沖撞力來決定戰(zhàn)斗的勝負,甚至可以在保持一定距離的游斗中消滅敵人。
但,可惜的是,沈致遠同樣無法預(yù)料,此時的騎槍精準度極差,直線沖鋒時射擊,那是以數(shù)量形成彈幕,從而殺傷敵人。
可如果以游斗的方式,那么,騎槍的威力便會大減,因為,幾乎可以說,沒有幾個人,能在顛簸的馬背上,精準的射殺敵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