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春秋大領主 第382章:你咋不跑;寡人為什么要跑?

作者/榮譽與忠誠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呂武想道:“我有帶來符合齊君身份地位的玉嗎?”

    殺?

    哪怕那個國君再怎么該死。

    殺,肯定是不能殺的。

    也不是不能殺,要看能不能承擔起那個后果。

    從以往的例子來看,殺死國君的人基本都斷了前程?

    不太好說是因為什么。

    有些是自己作的。

    更多則是遭到了同為君主的針對。

    事實也是那樣。

    有句話叫“物傷其類”。

    就算是為了保證國君的不可侵犯,又有哪個國君會去栽培敢殺死國君的人。

    幸好呂武在出征秦國之后,一直有攜帶一些好玉石出征的準備。

    他在“鄢陵之戰”時,其實有想過俘虜養由基或潘黨。

    可惜的是,沒有找到實施的機會。

    戰爭并沒有因為某個人有什么想法停頓下來。

    魏氏的兩個“師”正面硬撼齊軍的一個“軍”,緩慢但是穩健地推進中。

    那是雙方士兵面對面,手里操戈不斷攻擊,一方向前推,另一方控制不住向后退的場面。

    并不是那種不分敵我混在一塊亂殺的畫面。

    在進入“貼緊”肉搏階段之后,雙方的戰車已經退出戰斗序列,靠的是步兵努力分出一個勝負了。

    每時每刻都有士兵倒下,大地出現了一具具的尸體,干燥的土壤被鮮血所滋潤。

    這種交戰不需要太多的戰術技巧,比拼的是哪一方的士兵意志更加堅定,也是在比拼體力的消耗。

    在這一點面,晉國的魏氏士兵明顯比齊國士兵更有優勢!

    魏氏的士兵仿佛不在意同伴倒下,一個士兵倒了下去,另一個士兵立刻補空缺。

    齊軍的士兵看到同伴倒下,會有剎那間的慌亂。

    在補位方面,齊軍的速度也比魏氏慢多了。

    打著打著,魏氏陣列第一排逐漸被身穿鐵甲的士兵取代。

    他們的作戰風格比身穿木甲、藤甲和皮甲的同袍更加大膽。

    只要齊軍士兵的戰戈不是招呼腦袋,兇悍一些的魏氏士兵就會選擇用鐵甲保護的部位硬扛一下,再收割掉對面齊軍士兵的小命。

    胸甲面對戰戈,光滑的鐵甲有很大的概率能將碰觸到的“援”給滑開,只是留下一道擦痕,沒有造成破防效果。

    所謂的“援”就是平出的刃,下兩刃,前有尖鋒。用來勾啄敵人,是戈的主要殺傷部。

    它長約八寸,寬兩寸,體狹長,多數體中有脊棱,剖面成扇菱形。援的刃和下刃向前弧收,而聚成銳利的前鋒。

    這樣一來,齊軍不免成了不斷后退的一方。

    他們在不斷后退中,擠壓了后面友軍的有限空間,搞得友軍不得不往后退卻來重整隊形。

    正面戰場的晉軍是以魏氏的兩個“師”為主力。

    來自陰氏和范氏的各一個“師”則是幫忙看顧側翼。

    出了營寨的齊人,有些跑得快,已經開始在沖擊側翼,下場無一例外是被當場殺死。

    天曉得這些齊人到底在想什么。

    他們以為自己是誰呢?

    三三兩兩就敢沖擊陣列嚴謹的軍隊。

    不是找死又是什么。

    一些齊人就聰明多了。

    他們攜帶了獵弓就遠遠地放箭。

    沒有攜帶獵弓就撿起地的石頭遠遠地丟。

    至少沒有傻乎乎地沖去送死。

    齊人不是正規軍,注定箭的質量不怎么樣。

    事實,哪怕是各個諸侯國的箭矢,箭鏃都不一定是金屬結構。

    齊人用獵弓射出去的箭矢,箭鏃要么是綁尖銳的骨頭或石頭,要不就直接是削尖的箭桿。

    不能說這樣的箭鏃沒用。

    只是獵弓的張力也就那樣,射遠了箭矢就會輕飄飄,射中人只會導致受傷,無法造成致命的效果。

    保護魏氏兩個“師”側翼的陰氏和范氏各一個“師”,對那么些“蒼蠅”很煩。

    晉軍這邊當然有弓箭手,不過他們并不處在戰陣的前方,視野被己方的同袍擋住,辦不到精確的將“蒼蠅”拍死。

    如果是進行覆蓋式的射箭?

    老實說,會顯得很浪費。

    看就看戰場指揮有沒有那個心思做出安排,將一部分弓箭手調到前方來應對外圍的那些“蒼蠅”了。

    呂武還在掃視戰場。

    他其實有些不明白魏琦怎么沒動用弓箭手。

    魏琦打從一開始就沒讓弓箭手射箭。

    齊軍那邊肯定也有弓箭手,一樣從頭到尾就沒什么存在感。

    是忘記了?

    還是時機不對?

    “將主欲出戰?”士魴已經發現呂武的蠢蠢欲動。

    呂武說道:“營寨由下軍佐負責,武放心。”

    他說完喊下方的人降落巢車的車斗。

    而在之前,他已經讓能騎馬的士兵進行集結,同時調配了一定數量的戰車部隊。

    因為是要進行奔襲,步兵就沒打算帶了。

    陰氏培養騎兵已經是三四年的事情,是培養出了不少善于騎馬的人。

    并且,呂武每一次出征都要攜帶大量的馬匹,壓根就不缺馬。

    在這兩年中,陰氏跟北方的游牧部落貿易沒斷過,陸陸續續一直在增加“蒙古馬”的數量。

    當然,現在肯定是不叫“蒙古馬”的,該稱作草原馬才對。

    呂武現在能調動的騎手約有兩千人,再加百來乘的戰車,突擊空蕩蕩的齊軍營寨,完全是足夠了。

    他見士魴一臉急切地想說什么,搶先說道:“武前去問候齊君。”

    士魴就知道呂武要搞大動作,一聽是要突襲齊君呂環所在的營地,還是愣在當場。

    他想道:“這場戰爭,怎么越來越令人看不懂了呢?”

    先是他們進入齊國南疆搞無人區。

    到了預設戰場之后,齊國干出集結超多黎庶到戰場的事情。

    現在,齊國的黎庶加入到戰爭中來。

    然后,身為晉軍的主將,要來一場以針對齊君呂環為目標的突襲?

    重新了巢車的士魴,臉還是一臉的沉思。

    而呂武已經會合近兩千騎手和近百乘的戰車,沒打算直接從營盤正面出營。

    他命令輔兵將營寨的欄柵給拔除,再命趙武等他們出擊之后,帶兵看好這個缺口。

    至于出兵路線的帳篷之類?

    現在該是管這么多的時間嗎?

    當然是直接踏過去啊!

    轟鳴的馬蹄聲響徹!

    沒有戰馬能負擔起身穿三套甲的呂武。

    他只能委屈巴巴地乘坐戰車。

    稱出戰的人員為騎手,還不是因為他們沒達到呂武對騎兵要求的標準。

    近兩千騎手呼嘯而出。

    他們得到的命令是,筆直向著齊君呂環的“王旗”所在位置前進,路無論碰什么,反正就是摧毀再摧毀。

    呂武搞出馬鞍、馬鐙了嗎?

    這就完全是廢話了。

    現在諸夏一點都不怵游牧民族。

    呂武還打算在有生之年玩一玩將整個草原變成自家領地的事業,并不擔憂搞出馬鞍和馬鐙會造成什么后果。

    陰氏要發展成規模的騎軍,他怎么可能不將馬鞍和馬鐙給“發明”出來?

    如果說因為呂武發明馬鞍和馬鐙讓農耕民族遭到滅頂之災?

    只能說,子孫后代著實是太特么不爭氣了!

    真要是農耕民族羸弱不堪,沒有馬鞍和馬鐙對游牧民族的加持,一樣會被摁在地錘。

    一個簡單的例子。

    大慫打不過草原軍隊,真的是草原軍隊太強嗎?

    打著“日月”旗幟的農耕軍隊,怎么就能將草原軍隊摁在地錘?

    難道是草原軍隊打大慫的時候有馬鞍和馬鐙,等對“日月”旗幟的農耕軍隊突然就沒馬鞍和馬鐙啦?

    打著“日月”旗幟的軍隊,后來一樣被摁在地錘。

    說到底,底層的士兵還是那種“成份”,層的大人物“成色”不一樣了而已。

    呂武只知道現在諸夏打游牧部落跟打孫子一樣,搞出馬鞍和馬鐙沒有生出半點的心理負擔。

    呼嘯著沖出營寨的騎手,他們牢記自家主人的命令。

    悶頭往齊君呂環“王旗”的方向沖,一路碾碎任何敢于阻攔的人。

    他們很快就遭遇到齊人。

    不是齊國的正規軍。

    就是那些被號召來戰場,聽說都有一身高強武藝的游俠。

    而這群游俠,他們聽到前方的“天雷滾滾”,在看到一股煙霾不斷向前方席卷,下意識停下腳步。

    有煙塵的遮擋,著實是看不見里面到底是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轟隆聲。

    等待離得足夠近了,他們能感覺到地面在顫抖,并且越來越劇烈。

    能讓他們看清時,死神的鐮刀也已經揮舞了過來。

    陰氏的騎手當然不是裝備鐮刀。

    呂武畢竟有“前瞻性”,沒給他們裝備長兵器,統一列裝的是一種帶有彎曲幅度的馬刀,個別善射者則會自己帶弓箭。

    很多頓足的齊人就是在什么都沒有看清之前,身某個部位一陣劇痛,看過去才發現自己哪里中箭了。

    更多的齊人則是在一片馬蹄的轟隆聲響中,不是被馳騁的戰馬直接撞飛,就是被交錯而過的陰氏騎手居高臨下收割了腦袋,或是被馬刀砍翻。

    站在巢車的士魴再一次怔住了。

    他當然知道單騎走馬。

    范氏有北疆的封地,怎么可能不知道馬除了拉車之外,還能用來騎乘。

    只不過吧?

    現在的游牧民族太lo了。

    導致諸夏這邊的貴族從來沒拿正眼看過游牧部落,更沒發現騎馬作戰的優勢在哪,甚至不覺得騎兵有什么發展前途。

    諸夏一般是善騎的士兵擔當傳令兵,才會只單純的騎馬。

    要是貴族不坐車,干出騎馬趕路的事情?

    會被嘲笑的。

    諸夏開始正視騎兵的優勢,需要等匈奴人進入到崛起階段。

    只是,匈奴沒有正式崛起之前,諸夏真沒多么重視騎兵這個職業。

    需要的是等待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諸夏這邊的一位君王發現跟游牧民族的較量開始呈現落于下風的趨勢,去研究和考察過后,得出“騎兵是個好玩意”的結論,才去進行刻意的模仿。

    然后,這位君王的國家搞胡服騎射,一舉成為諸強中很能打的一個。

    這個國家發展起來的騎兵,甚至差點阻礙了九州一統。

    呂武干的不是模仿。

    他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由騎手開路。

    后面跟戰車。

    他們前進途中的齊人倒了血霉。

    正面戰場指揮部隊跟魏氏酣戰的崔杼被人提醒,才知道有一支令人看不懂的晉軍出營在血虐齊國的黎庶。

    崔杼因為視野的關系,無法得知那支晉軍有什么詭異的地方。

    他一開始還鄙視晉軍怎么干起了欺負黎庶的事情,很想大吼:有本事沖著我來啊!

    新的消息一再呈來。

    他感覺有些不對了。

    那支晉軍的移動速度很快,并且不是奔著正面戰場來的。

    “那是誰的軍隊,到底想干什么?”他感到很迷惑。

    誰又能想到,呂武就是奔著齊君呂環而去呢?

    不止崔杼想不到。

    沒有得到通知的魏琦同樣想不到。

    現在這么個年頭,幾乎看不到“臣”會刻意針對“君”。

    哪怕是在戰場碰了,該是“臣”刻意地避開“君”才對。

    這就是“鄢陵之戰”時,郤氏面對楚君熊審,為什么要干出“五進五退”這種事情了。

    其實就是楚君熊審足夠不要臉,沒有第一次戰敗就離場,死皮賴臉拿自己當盾牌,擋住郤氏的攻勢。

    待在營寨內觀察戰場的齊君呂環,只看到一股煙塵覆蓋區離營寨越來越近,卻是絲毫不以為意。

    那股晉軍干么的?

    應該是專門用來清掃參戰的齊國黎庶吧。

    齊國的黎庶被碾得哭爹喊娘,外加死傷慘重?

    誰在乎吖!

    咦?

    怎么越來越近啦???

    齊君呂環還是不以為意。

    寡人可是一國之君啊!

    不是那些黎庶。

    也不是戰場血拼的士兵。

    寡人老老實實待在營寨,才不會像曹君姬廬那么傻,跑去戰場玩命。伐秦時,死在戰場的曹宣公

    難道晉人還敢對寡人怎么著?

    還是不對吖!

    那伙晉軍怎么沖進營寨啦???

    吔!!!

    草!一種植物

    好像是筆直朝著寡人來的???????

    陰氏的騎手很輕易就從齊軍營寨的轅門沖了進去。

    他們之中的一些人下了戰馬,解決掉為數不多的齊軍士兵,控制住了轅門。

    更多的騎手開始馬踏聯營。

    齊國的三“軍”全出動。

    來到戰場的黎庶也在齊君呂環的號召下,離開營盤到處去撒野。

    營寨之內真沒剩下多少齊軍。

    乘坐戰車沖進齊軍營寨的呂武滿心郁悶。

    他對俘虜齊君呂環存在顧慮。

    當然,有顧慮是一回事,真的俘虜了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就納悶一點。

    俺都率軍筆直地殺過來了。

    齊君咋就那么頭鐵,不趕緊撇丫子跑路就算了,怎么連喊“救駕”都不干???

    畫面是這樣的:

    陰氏這邊的人不發一語地沖去,將包括齊君呂環在內的所有齊人團團圍起來。

    而所有齊人都是呆愣呆愣地看著晉軍將自己圍起來。

    然后,呂武讓馭手停車。

    他一手高舉美玉,撩起面甲露出一臉的憨笑,眼睛看著齊君呂環,緩慢卻堅定地邁著步伐……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芜市| 新和县| 南澳县| 德昌县| 哈尔滨市| 天峻县| 滁州市| 大邑县| 板桥市| 罗田县| 黑水县| 顺义区| 武山县| 安国市| 古田县| 永兴县| 合川市| 色达县| 五指山市| 蕲春县| 南通市| 含山县| 兴山县| 宁德市| 乌恰县| 卓尼县| 仁布县| 仙居县| 新河县| 临泽县| 资兴市| 喀喇沁旗| 太原市| 城口县| 万全县| 商丘市| 新宾| 儋州市| 道真| 蓬溪县|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