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章節(jié),慎重訂閱!
息壤四號在春節(jié)后悄然發(fā)射,這是華夏自探月計劃完成人房廠三步走之后,開啟的火星探索新篇章。
杜恪也在航空港發(fā)射現(xiàn)場,觀看了息壤四號的發(fā)射,與前三搜息壤號月球飛船不同,息壤四號是火星飛船,造型類似火箭,通體采用龍?zhí)茄b甲打造。配備風火輪計劃研發(fā)的全新發(fā)動機,以及剛剛研發(fā)成功沒多久的五米球與五米撞球,代表了華夏的頂尖科技。
息壤四號很快就在眾人的注視下騰空而起,沖出大氣層消失在人海。
不過息壤四號與航空港指揮中心的通信質(zhì)量保持非常好,可以通過飛船的攝像頭觀察一切。因為采用了全新的發(fā)動機,所以息壤四號的速度可以達到目前人造航天器的極限,飛向火星只需要天時間。
五十六天就是兩個月,這兩個月飛船的宇航員也不是沒事干。
息壤號搭載有天文望遠鏡,可以在飛行過程中進行天文定位,驗證華夏的司南太空定位系統(tǒng)。
也就是用望遠鏡搜索周邊的脈沖星,從而比對地球觀察的脈沖星位置,確定飛船行徑位置,這是未來星際旅行的正確導航方式,沒有脈沖星計時陣,人類飛船就會迷失在茫茫太空之中。
“我要去月球!”
看完息壤四號火星飛船發(fā)射后,杜恪忽然對助理田瀾說道“你幫我安排一下,息壤三號回返后,我要跟息壤三號一起去月球一趟。”
“這……”
“不要猶豫,就當是旅游一趟,去月球又沒有危險。”杜恪擺手。
息壤三號飛船是可以往復月球與地球的太空飛船,同樣是用龍?zhí)茄b甲打造,安全系數(shù)非常高,已經(jīng)完成了三次載人來往地月之間。
“好的。”田瀾點頭答應,和杜恪相處了差不多十年時間,她很清楚杜恪的決定難以改變。
“為什么非要去月球呢?”科大空城的獨棟太空大別墅中,水靜向杜恪抱怨,田瀾已經(jīng)第一時間將杜恪計劃去月球的想法,告訴了水靜,“你現(xiàn)在不是年輕人了,是三個孩子的爸爸,就不能老老實實安全的呆在地球嗎?”
杜恪指了指自己“你以為我是普通人嗎?”
“對,你不是,你是天才科學家,你是最聰明的人。”
“不不不,不止。”杜恪拉起老婆的手,半是認真半是開玩笑,“我們認識也有九年了對吧,年咱兩認識的,我也不裝了我跟你攤牌,事實我不是凡人,我是圣人。我從遙遠的時空穿梭而來,帶領(lǐng)人類走向星際時代,我的身體如此強大,即便是大蘑菇都炸不死我的。”
“又沒個正形了。”水靜嗔怪道。
“唉,跟你說實話你又不信,算了,我還是以普通人的身份與你們繼續(xù)相處吧。”
“兒子,揍你爸,你爸就喜歡瞎扯。”水靜看著在地爬的杜星辰,一臉的溺愛表情,老大、老二她帶的都比較少,反而是老三幾乎沒怎么讓阿姨帶,都是自己在帶。
“爸爸!”杜星辰含糊不清的喊了一聲。
“過來,爸爸抱抱。”
杜星辰立刻屁顛屁顛的爬過來,即便杜恪一個月回不了家?guī)滋耍莾鹤佣判浅揭廊蛔钣H老爸。大兒子、二女兒都在幼兒園,夫妻兩就樂呵呵的逗著小兒子。
片刻后。
水靜問道“真決定去月球了?”
“嗯,去一趟,感受一下月球的環(huán)境,你要是想去,我走個后門,把你也編進宇航員隊伍中。現(xiàn)在去月球不像十年前,需要穿厚重的宇航服,而且還要適應失重環(huán)境,就當是一趟放松旅游。”
“我不去,還有爸媽那邊你自己說去。”水靜心里面還是有點擔心,從地球飛月球理論依然有風險,三個孩子還小……杜恪她是管不了的,整個國家也沒有幾個人能管得了杜恪,而且杜恪的任性也是出了名的,想做什么就一定要去做,當初潛入海底同樣風險巨大。
“放心吧,我又不是作死,我是為了科學!”杜恪點頭,他可比想象中怕死,自己的本身絕對不會隨便亂冒險,但是用分身去月球感受一下,完全沒風險。
爸媽那邊難免被罵幾句,隨后領(lǐng)導也關(guān)心了幾句。
月份,息壤三號回返并休整,杜恪登了這艘飛船,隨同其他宇航員一道前往月球。兩天后,息壤三號準確降落在廣寒宮月球基地的地面降落平臺,機艙腹部的艙門伸出,與地面平臺對接后,杜恪連宇航服都不用換,就乘坐電梯進入了月球基地內(nèi)部。
“熱烈歡迎杜院士蒞臨廣寒宮月球基地指導工作!”基地負責人是天文領(lǐng)域的李戡院士,帶領(lǐng)基地所有人員,列隊歡迎杜恪的到來。
“給大家添麻煩了。”杜恪笑道。
“不麻煩不麻煩,您能來廣寒宮基地,是對我們工作的莫大鼓舞。這里除了正常交流工作的宇航員之外,還沒有客人來過,您杜院士是我們的第一位客人。”
客套之后,杜恪第一時間通過視頻連線,與家人聯(lián)系“我已經(jīng)安全抵達,不用擔心,一個星期后我就隨息壤三號回返地球。”
報了平安,杜恪就開始參觀月球基地。
基地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地下科研基地、地面種植基地和五公里外的氦三開采基地登月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在這里修建了一條五公里長的隧道,可以直接從隧道前往氦三開采基地。
地下科研基地沒有什么好看的,與地球的普通實驗室區(qū)別不大,甚至說十分簡陋,娛樂設(shè)施非常少。地面種植基地,則是用仿生玻璃建造的一座座嵌入式大棚,大棚的頂部比月表要低很多,白天時會有遮陽蓋遮擋多余的陽光,確保溫度不會驟然升高。
這里的有機物除了宇航員們生產(chǎn)的糞便,大部分都是從地球運過來的有機質(zhì),為得就是讓月球能種出蔬菜,好讓宇航員們能吃到新鮮的蔬菜。
“唔,很不錯,西紅柿、大白菜、青椒……這個是芋頭苗是吧。”
“對。”
“都是基因突變的農(nóng)作物,長得比地球的農(nóng)作物大太多。”杜恪直接從面摘了一個紅彤彤的西紅柿,這西紅柿個頭能有小西瓜大,“沒打農(nóng)藥吧。”
“哈哈,月球可沒有昆蟲,授粉都是我們自己做的。”
“我嘗嘗味道。”
洗了洗,一口咬下去,甘甜滋味頓時充滿口腔“唔,可以,味道真不錯,月球產(chǎn)的西紅柿很棒……就是有點浪費了,我吃不掉這么大的。”
“杜院士,吃不掉的給我,我來打掃。”跟在身后的一名宇航員說道,說話時還咽了一口口水,雖然月球基地有種植大棚蔬菜,可都是限量的,平時他們可吃不到。
……
月球車在飛揚的塵土中奔馳,杜恪親自駕駛一輛,跟著車隊在月球表面馳騁,頭頂有明亮的太陽與光芒,但背景依然是漆黑一片。
沒有大氣層折射、散射,月球看到的太陽就是個耀眼的發(fā)光體,并不能把整個天空照亮。
啟動宇航服眼罩的濾光系統(tǒng),杜恪可以直視太陽,此時的太陽看起來要比地球看得小一些,背景漆黑,光芒灑落時還有一圈一圈的光環(huán),十分漂亮。
“小慧。”
“在。”
“給我來張自拍。”杜恪對著月球車中配備的人工智能說話,很快人工智能就幫助他完成一張自拍,再傳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
如今他已經(jīng)很少發(fā)朋友圈,但是遇到登月這種稀罕事,還是值得配圖發(fā)一發(fā)的。
知道杜恪登月的人并不多,所以朋友圈一發(fā),短短幾分鐘內(nèi),就收到了幾百個贊,評論更是翻不過來。他的微信好友,都是家人、同學、同事、助理,沒有其他閑雜人等跟領(lǐng)導們、軍方人員交流,都有專業(yè)渠道,用不著微信這個方式。
很快。
車隊就停在了廣寒山,廣寒山是基地附近的環(huán)形山,根據(jù)科研人員的推斷,這個環(huán)形山大約形成在五百萬年前。因為月球沒有風蝕、水蝕等侵蝕手段,所以這里依然保持著五百萬年前被隕石撞擊后的樣子。月球基地的科學家們,最喜歡在這里開展科研。
今天杜恪隨隊過來,就是看看科學家們都是怎么研究的。
“杜院士……”
“你們忙你們的,不用管我,我在附近轉(zhuǎn)一轉(zhuǎn)。”
杜恪穿著一套合身的宇航服,踩在月壤感受著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重力,走路輕飄飄的好似要飛起來,蹦蹦跳跳是最適合的前進方式。
他拿出隨身攜帶的拐杖,然后慢慢的爬一座小山頭,找到一面比較平坦的地方,用拐杖在月壤表面寫字杜恪到此一游。
“哈哈,這行字怕是可以存在幾十萬年。”
做了一個中二舉動之后,杜恪才從山頭下來,來到科研工作區(qū)域,看到有科學家正在用土行孫系列盾構(gòu)機,在廣寒山打洞,取出各種不一樣的巖石、月壤標本。這個科研項目組,希望對月球不同區(qū)域的巖石、月壤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月球是如何誕生的。
月球的質(zhì)量相對于地球來說,是有些過于大了。
從天文觀測的結(jié)果來看,一般大質(zhì)量的衛(wèi)星都在巨行星旁邊,比如木星、土星、海王星這種氣態(tài)巨行星,就有著木衛(wèi)一二三四、土衛(wèi)六、海衛(wèi)一這種超大衛(wèi)星。而目前的天體形成假說,很難支持地球擁有如此大的衛(wèi)星,而從外面捕獲的話,也基本做不到。
所以目前主流的學說,是支持行星撞擊這個起源。
推測當年可能有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與地球相撞,然后地球在強大的能量中融化,拋散出很多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慢慢吸積從而形成了月球。
不過這都是發(fā)生在很久遠的年代,由于地球活躍的板塊運動,已經(jīng)很難從地球找到直接證據(jù)。
故此前來廣寒宮月球基地科考的地質(zhì)學家們,一直試圖從月球巖石中,找到當初撞擊的證據(jù),因為行星相撞并非是傳統(tǒng)的撞擊,有著引力的參與,拋散出來的物質(zhì)會有很大不同。
等科考隊員們完成了采樣,車隊返回,已經(jīng)游覽盡興的杜恪,才好奇的詢問道“陶教授,你們項目組已經(jīng)采集不少樣本了,分析結(jié)果有什么趨向嗎?月球是撞出來的,還是跟地球一起孕育的?”
“從我們目前的采樣分析,還不能直接判定月球是怎么出現(xiàn)的,不過,我個人是支持捕獲說的。”陶教授回道。
“為什么?”
“一些樣本中有幾組很有意思的內(nèi)容,與我們從小行星帶采集到的樣本,有著比較近似的元素分布值。所以我覺得,月球可能與小行星帶同源,有可能月球本身是在小行星帶孕育,然后因為木星的強大引力,將月球軌道彈射到地球軌道,最終被地球捕獲。”
“唔,這就有意思多了。”杜恪點頭說道。
不過這也不是最終結(jié)論,只能算是陶教授或者陶教授團隊的一家之言,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人類所了解的依然是很少很少。連太陽系內(nèi)的天體都還認不全,更別說推斷這些天體在無數(shù)億年前,是怎么發(fā)生的。
只能說從蛛絲馬跡,推斷到一個大概的可能性。
“我們已經(jīng)寫了三篇論文,全部發(fā)表在未來天文面,希望等樣本分析足夠多,能夠推斷出一些準確數(shù)據(jù)時,再發(fā)一篇未來。”陶教授說道。
未來如今已經(jīng)是頂級期刊,無數(shù)重量級科研成果都在面發(fā)表,很多成果都是華夏獨家所有,所以引用數(shù)量可以說是暴增,影響因子飆升飛快。繼未來物理子刊發(fā)行后,因為完成登月,天文方面的內(nèi)容激增,所以未來又發(fā)行了未來天文子刊。
還有隨著數(shù)學的發(fā)展,未來編輯部又發(fā)行了未來數(shù)學子刊。
此外生命期刊,也發(fā)行了生命細胞、生命大腦、生命基因三本子刊,可以說未來、生命這兩本核心期刊,正在衍生出龐大的學術(shù)家族。
除了這兩本核心期刊,還有一批期刊,也陸續(xù)發(fā)行并產(chǎn)生巨大影響力,比如月球科學院院刊、夏科院快報、科大學報、水木分子工程等等,其中月球科學院院刊的影響力,可以與未來、生命齊肩。
這三者又被稱為期刊三駕馬車。
未來主攻物理,生命主攻生物,院刊則主攻重大科學成果。
當初院里交給杜恪的任務,短短幾年時間就順利完成,所以他也在隨后辭去了生命雜志總主編一職,原執(zhí)行主編施院士升任總主編。
月球科學院院刊的總主編,他也沒有擔任,而是由陶偉院士擔任。
他只是保留著未來雜志總主編職位,但具體的總主編工作,都是交給執(zhí)行主編代為執(zhí)行。
“能分析出月球的起源,絕對是一篇合格的未來論文。”杜恪說道,“月球伴隨著我們無數(shù)年代,了解月球就是了解我們?nèi)祟愖陨恚J識我們?yōu)槭裁创嬖诘囊饬x。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子力有不逮,所以托遺響于悲風,我們則要奮起探索。”
陶教授接口道“是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下而求索!”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